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單元一:單元一:《工具和機械》《工具和機械》★要求:①流利熟練地一課一課背誦,家長、組長背一課簽一課字。②黑體字黑體字打頭的只提示黑體字內容,沒有黑體字的全句背誦。③括號中的楷體字楷體字希望同學們在讀的時候重點看。④背誦是為了積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學們自覺低理解性背誦,按時完背誦是為了積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學們自覺低理解性背誦,按時完成。成。第一課第一課使用工具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

2、學道理)(科學道理)。2.機械:機械:機械是能使我們(省力)(省力)或(方便)(方便)的裝置。像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構造很簡單的機械,又叫(簡單機械)(簡單機械)。第二課第二課杠桿的科學杠桿的科學1.杠桿:杠桿: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杠桿)(杠桿)。杠桿有(3)個點。支撐這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阻力點)。2.杠桿能否省力,主要看:杠

3、桿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點到支點)(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和(阻力點到支點)(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3.省力杠桿:省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費力杠桿:費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第三課第三課杠桿類工具的研究杠桿類工具的研究1.杠桿舉例:杠桿舉例:省力杠桿:省力杠桿:開瓶器

4、、核桃鉗、羊角釘錘、裁紙刀、老虎鉗開瓶器、核桃鉗、羊角釘錘、裁紙刀、老虎鉗…費力杠桿:費力杠桿:火鉗、鑷子、筷子、裁縫剪刀、釣魚竿火鉗、鑷子、筷子、裁縫剪刀、釣魚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天平、訂書機、蹺蹺板天平、訂書機、蹺蹺板…第四課第四課輪軸的秘密輪軸的秘密1.輪軸:輪軸:像水龍頭這樣,(輪)(輪)和(軸)(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輪軸)(輪軸)。輪軸在輪上用力時(省力)(省力),在軸上用力時(費力)(費力)

5、。當軸一樣大時,輪越大越(?。ㄊ×Γ┝Γ?.輪軸機械:輪軸機械:門把手、自來水龍頭、汽車方向盤、自行車把手、扳手門把手、自來水龍頭、汽車方向盤、自行車把手、扳手…3.實驗:螺絲刀刀柄粗細的秘密實驗:螺絲刀刀柄粗細的秘密我的猜想:我的猜想:螺絲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細費力。研究的材料: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細不同的螺絲刀,2枚螺絲釘、1塊木板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1)分別用刀柄粗細不同的2把螺絲刀把2枚螺絲刀擰進木板中;(2)比較2把

6、螺絲刀所用力的大小。研究的結論:研究的結論:螺絲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細費力。第五課第五課定滑輪和動滑輪定滑輪和動滑輪1.1.定滑輪:定滑輪:固定在一個位置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定滑輪),它的作用是能(改變力的方向)(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省力)。2.2.動滑輪:動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動滑輪),它的作用是能(省力)(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改變力的方向)。3.3.同一種工具,用法不一樣,所應

7、用的科學原理也不一樣,如同一種工具,用法不一樣,所應用的科學原理也不一樣,如:螺絲刀擰螺絲釘運3斜面:斜面:螺絲釘螺絲釘單元二:《形狀與結構》單元二:《形狀與結構》第一課第一課抵抗彎曲抵抗彎曲1、紙梁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是:、紙梁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是:(增加紙梁的寬度,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增(增加紙梁的寬度,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增強)強)。2、紙梁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是:、紙梁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是:(增加紙梁的厚度,紙梁的抗

8、彎曲能力大(增加紙梁的厚度,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大大增強)大增強)。3、橫梁的放法:、橫梁的放法:橫梁一般都是(立著)(立著)放的,這樣更能增加橫梁的(抗彎曲)(抗彎曲)能力。4、影響橫梁抗彎曲能力的因素:、影響橫梁抗彎曲能力的因素:橫梁的抗彎曲能力與(橫梁的材料)(橫梁的材料)、(橫梁的長(橫梁的長短)短)、(橫梁的寬度)(橫梁的寬度)、(橫梁的厚度)(橫梁的厚度)等因素有關。材料的寬度和厚度中,(厚度)(厚度)更多地影響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9、。5、實驗:紙梁的抗彎曲能力與厚度有關?、實驗:紙梁的抗彎曲能力與厚度有關?我的猜想:我的猜想:紙梁的抗彎曲能力與厚度有關。紙梁厚,抗彎曲能力強;紙梁薄,抗彎曲能力弱。改變的條件:改變的條件:紙梁的厚度不變的條件:不變的條件:紙梁的寬度、放墊圈的位置、書本的距離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厚度不同的紙梁、墊圈、書本、記錄紙實驗過程:實驗過程:(1)把薄的紙梁放在兩堆書上,在紙梁的中間擺放墊圈,記錄承載的墊圈數(shù)。(2)把厚的紙梁放在兩堆書上,在紙

10、梁的中間擺放墊圈,記錄承載的墊圈數(shù)。(3)比較厚度不同的紙梁承載的墊圈數(shù)。第二課第二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形狀與抗彎曲能力1、材料改變形狀的目的:、材料改變形狀的目的: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狀,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寬度),卻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厚度),增加(厚度)(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抗彎曲能力)(抗彎曲能力)的。2、增加材料的抗彎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材料的抗彎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寬度)(增加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