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轉帖轉帖]邵偉華四柱預測學入門邵偉華四柱預測學入門(陳園陳園)第一章第一章基本知識基本知識在這冊以通俗易懂的技術導讀為主的四柱預測的學習前,為了不至于讓眾多的愛好者陷入迷誤,本章將理論性較強的以中國古代預測術為表象的古代中國對世界的認識和體驗作一個介紹,并與近代科學相比較,獨立一章以解許多讀者的心頭之疑慮和迷惑,便于大家對學習中的神奇的一面有一個新的認識。言不能心意之處也期望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本章參閱《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
2、《周易與中醫(yī)學》。第一節(jié)對命運的認識一、命運本在宇宙之中一、命運本在宇宙之中天地人是大一統(tǒng)的體驗世界。文化,作為一種現(xiàn)象,是高度凝聚著文化創(chuàng)造者的體驗,是充滿生命的人體世界的概括和總結。體驗是什么?當我們說“我痛苦”、“我高興”時,表達的是一個真實的感覺,也是表達一種體驗,陳述一種體驗。更有無數(shù)難以言傳的東西,如“夢見”,是沉淀在心底的一個多姿多彩充滿創(chuàng)造的世界。每個地區(qū)、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核心的文化。天,可說便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不知天
3、,便不能洞悉這個體驗。這天是歷史之天。誕生于殷周之際的周文化,其核心是“以天為宗,以德為本”。其蘊涵在戰(zhàn)國、秦漢之際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如果說周人的天,展現(xiàn)為天下大一統(tǒng),那么戰(zhàn)國、秦漢之際的天則表現(xiàn)為天地人大一統(tǒng)。這個體驗世界的全體顯現(xiàn)的是一個陰陽消長、五氣運行之象。道家稱之為道。理學稱之為理,董仲舒則稱之為天,當然,道、天、理都是體驗世界的外向投射、模擬、象征。陰陽五行則是表術體系。陰陽和五行都起源于古代中國人心靈中涌動不息的生命體驗,不
4、同于真實的體驗,而是模擬、象征、隱喻。就夢這一特例而言,夢境是象;夢意是體驗。從根本上說,這種被現(xiàn)代人稱之為“神秘”的體驗不能通過邏輯和語言傳遞,只能由個體“洞悟”。但是經(jīng)歷著天地萬物融合為一的體驗,并在這體驗中“發(fā)現(xiàn)”了合適的表達途徑時,便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解釋為“天賜”。即由“象”來“言”。正如創(chuàng)造藝術是表達不可言傳的體驗方式一樣,在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可言傳的東西實在遠比可言傳者豐富。而漢字不同于機械的復制,其造
5、型恰恰是人類體驗世界加上語言這種表達方式的結晶。陰陽、五行是個有條理化的框架,那么只有穿透這個“目障”,才能洞見“大通”世界的真蘊,才能真正把握古代人類生活其中的世界。所以說我們通過陰陽五行來學習各種方技術數(shù),首先要明白,他們特殊體驗中的水火金木土之性,實際上就是那種具有生命力的東西,是運用了諸多象征(或隱喻),在很大程度上再現(xiàn)了生命的體驗世界。即用盡可能簡約的概念體系和運算程序,表達盡可能完善、豐富的思想。陰陽五行觀念來源于非周文化。
6、秦、漢之際陰陽、五行學說已開始成為統(tǒng)攝一切的表述體系。成于大公無私國的《呂氏春秋》將當時廣為流行的五行說和陰陽說進一步具體化。在《十二紀》中描述了一年五氣運行對應的天象、氣象、物象,并以此為據(jù)制定出一年十二個月的“政令之所行”的宇宙律令。《月令》又兼用五行和陰陽描述了對季節(jié)變易的感受。到了西漢中葉,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已經(jīng)合流,并逐漸成為公認的系統(tǒng)的表認體系,在陰陽五行學說所表述的這一觀念系統(tǒng)中,世界是一幅天人萬物交融、互感、互應、互滲的
7、“使人拘而多所畏”的圖景。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這個表述體系最終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他們雖然分別代表“道”和“儒”兩大傳統(tǒng),但同出一個觀念系統(tǒng),使用同一個表述體系(陰陽五行),具有一致的精神品格,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統(tǒng)一體中,二者占據(jù)著不同層次和領域,但又互立、互通、互補、互融。中國文化總以“大一統(tǒng)”為常道。這常道,不是先秦儒、法、諸家追求的兩維空間的“天下大一統(tǒng)”,而是陰陽五行表象的四維立體、時空的
8、“古、今、天、地、人大一統(tǒng)”。儒、道、墨、名、法在這個統(tǒng)一體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陰陽五行為秦漢以后中國人的生活世界立法定制統(tǒng)攝著其他文化因素,形成了今日的“中國文化”。人之為人本于天。天,在本質上是不可言說的,但天通過陰陽五行顯示自己,人們通過明陰陽、辨五行可以體察天志、天道。實際上是以陰陽五行來描述對天的體驗。3西方真理的文化運動開始了,人們希望從工業(yè)救國、科技救國、教育救加以求順應世界潮流救國保種。在破壞舊秩序的過程中,陰陽五行便成
9、了首當其沖的對象。盡管某種意義上只是表層形態(tài)對諸象的破壞。最富戲劇性的例子,是對中國古代方術之一醫(yī)學評價的變遷。在新文化運動的時代,中醫(yī)曾與各種方術一樣被歸諸迷信之列。陰陽五行是迷信的大本營。結論是吾輩生死關系之醫(yī)藥,皆此種觀念之產(chǎn)物。在這種評價的支配下,中醫(yī)藥曾遭到被取締的厄運。但后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這種善狀況有了根本的改變,迷信一躍而成科學。中醫(yī)藥作為一種事實,其本身并無絲毫改變,所改變者只是對它的評價。在這里,迷信和科學只是一
10、種評價,方技術數(shù)是古代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形態(tài)之一。唐、五代以后廣泛流行的一種術數(shù)算命術,以較其前輩更為精密的推算程序,贏得了一千多年來上至君主、下至庶民的誠心篤信。近幾十年來卻把它稱作迷信。之所以說是一種評價,因為中醫(yī)藥與算命術出自同一體系,具有同樣色彩,已被我們稱作科學。所以迷信是帶偏見的評價。迷信和科學都是一種信仰。對迷信通常的定義是缺乏理性實質的信仰、準信仰或習俗。因而它首先是一種信仰,其次是缺乏理性實質的。然而,現(xiàn)代語匯中迷信截然
11、對立的科學,正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之上,這便是對公理的信仰。亞里斯多德認為,公理是不可論證的第一原理,一切論證性科學都必須從這一原理開始;每門具體科學都有自己特定的第一原理。最能表現(xiàn)古希臘理性精神的演繹幾何學,便是建立在一些不能論證的自明之理上公理之上。不證自明即無法證明,只能信仰,只有堅信某個不證自明的第一原理或公理為真,人類才能獲得知識。因而《圣經(jīng)》宣稱信仰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無論是公理還是耶和華,都是體驗,是不證自明的真實,這種真實
12、不能用理發(fā)或邏輯推理來證實,它表現(xiàn)為信仰。這種信仰并不具有理性實質。科學在今天被視為萬能,因而它是一種信仰。人們,包括數(shù)以萬計的科學對科學的尊崇,基本上是一種信仰行為。。近代科學是機械宇宙之象,在機械運動的體驗世界中,物我是分裂的,我們是旁觀的研究者,只是在觀察、模擬客觀的物質運動。在機械宇宙象參照比較下,萬物皆備于我,萬物與我為一的世界,自然被視為神秘主義的世界;天人合一、人與天地參的體驗的象便被斥為迷信。這就是物我分裂的科學和物我為
13、一的迷信,不同體驗世界之象造成的信仰差異。近代科學只是機械宇宙象的模型,科學家們信仰的各種現(xiàn)代科學,實際上是對物理學的模擬,是機械宇宙象的模擬。用英國現(xiàn)代科學史家丹皮爾的話來說,科學可以說是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有條理的知識,可以說是對于表達自然現(xiàn)象的各種概念之間的理性研究。而這種知識的獲得、研究的進行,是受機械宇宙象支配的。這個宇宙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數(shù)量和物質的機械運動,物理學便是這個象的經(jīng)典模擬?,F(xiàn)代各種名目繁多的科學,則是對物理學的模擬,是
14、機械宇宙學象的支流未裔。關于這一點,英國當代科學史家說:在這些領域里自稱為科學家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遵循物理學的經(jīng)驗方法的幽禁在現(xiàn)代實驗室里,透過數(shù)字仔細端詳世界,不能知道他們努力遵循的方法不僅必然是無結果和沒有成效的,而且也不是使物理學取得成功的那種方法。物質和社會的機器是表層文化形態(tài),是表意之象,是器用??茖W的本身和對象都是器物。當人們把政治、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稱作科學,并對之作技術性處理時,以人道主義自我標榜的西方文化便將人也比作了器物。
15、可嘆的是,這類器物卻成了人類崇拜的對象、企求的目標。對諸如此類機器的精心制作,表明了近代西方執(zhí)著追求技的趨勢或傾向,今日之科學不過是一個物理世界的抽象體系。如果一味求技,存其象不得其志,便會導致用其技不求其道的悲劇性后果。西方新一代的創(chuàng)造者比我們更為敏銳地感受到了他們文化所面臨的各種危機,包括人們常說的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能源危機、人口問題等等表面現(xiàn)象,及其信仰危機。我們非西方文化地域還在一味追求西方之技時,西方的一些哲人早已開始在非西
16、方文化中尋找救世之方。這表明,西方文化漸失其近百年來專制暴君的地位。西方文化形態(tài)是其文化先驅的表意之象,而我們非西方文化之人士用西方之技時不能通其所象之意,用技不求其道,即便王道、王政也會成為政治權謀(技),就永遠也走不出歷史塵埃積成的濃厚陰霾。明意悟道體現(xiàn)世界。近代科學與中國式的迷信之間的區(qū)別只是在于前者是主、客分裂的體驗世界之象,后者是物我為一的體驗世界之象。被當作迷信大本營的陰陽五行,并非近人牽強附會的古代中國的自然觀或自然哲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