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物權概述,下面可是重點哦!好好掌握!,本章重點,,物權的特征,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物權的效力,不動產物權的變動原則,占有制度,所有權,他物權,準物權(占有),擔保物權,用益物權,特別物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典權,人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傳統(tǒng)民法上的用益物權,我國現(xiàn)行法上主要的用益物權,采礦權,漁業(yè)權,水權,,,,,,,,物權,物權種類展示圖,實例(案例
2、)引讀,用物權法和債權法的理論分析以下問題:,李某自己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借給了小王使用了一個月,因小王使用不當,線路板被燒毀,李某請求小王給予修理后返還。,我們生活中有物權嗎?你如何認識?,案例一,案例二,老趙有一間自己名下的房屋,共計30平米,一直由自己居住。2004年3月他與錢某訂立該房屋租賃協(xié)議約定:該房屋租給錢某,每月租金500元;租賃期限二年。2006年3月租期屆滿,錢某不騰房,老趙向法院起訴請求錢某騰房。,物權和物權法,第一
3、節(jié),原理(制度)設計,一、物權的概念與特征,第一節(jié) 物權和物權法,物權的概念,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對物①進行管領支配并享受物之利益的排他性財產權利。,物——是指人體以外,能滿足人的需求,具稀缺性,為人所能支配的物質對象,在我國亦常稱為財產,其包括有體物與無體物。,物權客體的特征,,須為特定物,須為獨立物,不限于有體物,物權是以直接就物享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物權的特征,物權的特征,,1)直接支配物的財產權
4、,2)可對抗世間一切人的權利,3)權利主體對物直接支配權利,4)物權的獨占性或排他性,5)物權的標的為特定物,物以有體物為主,例外地包括無體物。,6)以對物進行直接支配并享受物的利益為內容。②,以對物進行直接支配并享受物的利益為內容②,,,直接支配物的權利:指物權人無需他人行為的介入,而依自己的意思對標的物加以管領處分。,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權利:即物權的經濟內容。物的價值表現(xiàn)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第六個特征包括
5、兩個方面,二、物權法的概述,第一節(jié) 物權和物權法,物權法的概述,物權法的概念,物權法是財產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調整民事主體對 物的占有和支配關系,規(guī)定各種物權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物權法,,廣義: 是從實質意義上去認識,狹義: 是從形式意義上去認識,“物權法”一詞,泛指在大陸法系各個國家法律制度中的物權制度。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物權法的概述,物權法的調整對象,——物質資料占有關系,含歸屬關系和利用關系。,物權,調整
6、,,財產歸屬關系,財產利用關系,占有中的財產關系,,占有關系中的財產歸屬關系:是指特定的財產歸特定民事主體享有的財產關系,調整財產歸屬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就是物權法中的所有權法律制度。,占有關系中的財產的利用關系:是指通過契約形式設定的財產關系。其中包括:反映財產使用價值的用益物權關系和反映財產交換價值的擔保物權關系。,概而言之,對財產的兩種占有關系,即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物權利用關系是物權法的調整對象。由此形成以所有權為鳥身,用
7、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為兩翼的物權法律制度。,物權法的概述,物權法的基本原則,1、物權法定性主義原則,物權法定主義原則,是指物權的種類、物權的內容、取得和變更均有法律直接規(guī)定,禁止任何人創(chuàng)設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物權和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物權的原則。,2、一物一權原則,一物一權原則,是指物權法奉行的在同一個物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不能有兩個所有權并存的法律原則。,物權法的概述,物權法的基本原則,3、公示與公信原則,公示與公信原則是物權變動所適用的原則在
8、下面物權的變動中講解。(此處略),物權法的概述,物權法的特征,物權法的特征,適用的強制性,,內容的固定性,適用上的公益性,,,物權法的概述,物權法調整的基本范疇,物權法調整的基本范疇,,1、調整財產歸屬與利用的靜態(tài)財產關系 ——所有權與他物權制度。,2、調整物權變動的財產關系——物權變動 ——物權的公示與公信力的問題。,3、調整有關第三人的保護的財產關系——善意取得與物權行為獨立
9、性的問題。,第二節(jié),物權的分類,學理上的分類,1、自物權與他物權(完全物權與定限物權),該種分類以對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為標準,其中定限物權又分為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2、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與權利物權,該種分類以標的物種類為標準,第二節(jié) 物權的分類,3、主物權與從物權,該種分類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為標準。,4、意定物權與法定物權,該種分類以物權的發(fā)生是否受制于當事人意思為標準,5、登記物權與非登記物權,該種分類以物權取得是否須經登記為
10、標準。,6、普通物權與特別物權,該種分類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為標準。,7、本權與占有,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qū)別,區(qū)別,,1.對物進行支配的主要方面不同,2.權利是否具有獨立性方面不同,3.權利的行使是否以占有標的物要求不同,4.是否具有物上代位性方面不同,我國物權法上的分類,我國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海商法、漁業(yè)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擔保法等法律,除規(guī)定了所有權以外,還規(guī)定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
11、、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權、留置權、質權、采礦權、漁業(yè)權和水權等若干權利類型。,第二節(jié) 物權的分類,,,,,,自物權與他物權,本權與占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普通物權與準物權,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權利物權,物權分類,分析方法(演繹與推理),物權總論,價值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掌握物權基本原理的重要方法,例如和債權的比較。,物權債權的比較分析,,客體,概念,效力,排他性,權利利益,絕對性,還有哪
12、些區(qū)別?為什么會有這些區(qū)別??,價值分析法,價值分析法是貫穿民法學習始終的方法,本節(jié)以物權變動的公示制度為例。,物權公示的價值,,,,,物權公示的正義價值,物權公示的安全價值,物權公示的秩序價值,物權公示的效益價值,價值是事物對人的需求的滿足,考慮其他制度的價值何在??,民法理念(法的價值),我國《物權法》歷經13年起草,8次審議,該法的正式頒行可以說來之不易。《物權法》是一部關系國計民生,維護經濟制度,保障人民基本權益的
13、民事基本法,也是關注民生、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法律。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 人民群眾生活普遍改善, 迫切要求切實保護他們通過辛勤勞動積累的合法財產、保護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合法權益。通過制定物權法, 明確并保護私人所有權、業(yè)主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 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造財富的活力, 促進社會和諧。,第三節(jié),物權的效力,實例(案例)引讀,甲自有房屋一套,價值110萬元。,甲
14、,,乙,2009.5.6,房屋買賣合同(未過戶),丙,,2009.6.7,擔保合同,已登記。擔保價值70萬元。,丁,,2009.7.1,擔保合同,已登記。擔保價值100萬元。,用物權效力理論分析上述法律關系?,原理(制度)設計,物權效力:,指物權基于對物的支配權性質而產生的特定保障力或特殊法律效力。,物權效力,,排他效力,優(yōu)先效力,追及效力,物上請求權效力,排他效力指內容相同的物權之間具有相互排斥性,即在同一物上不容同一性質或同
15、一內容的兩種以上物權并存。,物權的排他效力主要表現(xiàn)為:,1、內容或類型完全相同的物權因其對物的支配完全相同或以占有為內容而相互排斥,由此不能在同一標的物上成立數(shù)個物權。例如,不能在同一物上設立兩個所有權、兩個同樣性質使用權等定限物權;同一標的物上的所有權,后來他人因時效取得或善意取得時,前一所有權消滅。,(一)排他效力,2、類型不同的物權,如其內容基本相同,也會因互相排斥而不得在同一物權上并存。例如,一塊國有土地已作為經營權客體交甲企業(yè)
16、使用,就不能再作為使用權客體出讓給乙企業(yè)使用。,物權的排他性并不是什么物權都相互排斥,不能在同一物上并存。,以下幾種情形,數(shù)個物權可以存在于同一物上。,可并存的物權,,數(shù)個內容相同的地役權,所有權與定限物權(他物權),就不同方面對物進行支配的定限物權,如某一用益物權與某一擔保物權在同一物上并存,不以占有為內容的數(shù)個物權,(二)優(yōu)先效力,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亦稱物權的優(yōu)先權。是指權利效力的強弱,即同一標的物上有數(shù)個利益相互沖突的權
17、利并存時,具有較強效力的權利排斥或先于效力較弱權利的實現(xiàn)。,有的學者認為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僅限于物權優(yōu)先于債權。有的學者則認為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僅限于物權之間的優(yōu)先效力。但通說還是認為物權的優(yōu)先權對于物權與債權間和先后發(fā)生的物權間都存在。,物權對于債權的優(yōu)先效力,4、物權優(yōu)先于債權的例外。,1、一物二賣的情形下,物權破除債權。,2、企業(yè)破產的情形下,擔保物權優(yōu)先于普通債權實現(xiàn)。,3、同等條件下,按份共有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優(yōu)先于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
18、。,體現(xiàn),,物權對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及其例外,1、 以物權成立的先后時間不同,如何認定其效力?,成立在先的物權優(yōu)先于成立在后的物權。同一標的物,有二個以上相同內容或性質的物權存在時,適用“成立在先,權利在先”的原則。其表現(xiàn)為兩種形態(tài):,表現(xiàn)形態(tài),,先成立的物權優(yōu)先后成立的物權享受權利,,先成立的物權排斥、抵制后成立的物權,2、 先成立的物權優(yōu)先于后成立的物權實現(xiàn)之例外,(1)基于定限物權為一定范圍內對所有權限制的權利,定限物權在其
19、支配范圍內優(yōu)先于所有權。,(2)基于法律的特殊規(guī)定,不適用“成立在先,權利在先”的原則,須依法定的序位確立數(shù)個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如我國《海商法》第21條規(guī)定:“船舶優(yōu)先權先于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后于船舶留置權受償?!?(3)基于社會公益、政策的理由,成立在后的某些物權優(yōu)先于在先的物權。例如,海商法上的優(yōu)先權,具有優(yōu)先于后成立的船舶抵押權的效力。,(三)追及效力,物權的追及效力,又稱物權的“追及權”,指物權成立后,物權的標的物無
20、論輾轉落入何人之手,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物權人均可追及至物之所在行使物權的法律效力。,物權追及效力表現(xiàn),,一是,當標的物由無權處分入轉讓給第三人時,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物權人有權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物權在此種情況下所具有的迫及效力屬于物上請求權的一種形式。,,二是,當?shù)盅喝松米赞D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追及效力的例外,,1、善意取得理論;物權行為獨立性的理論,2、物權未按法
21、定方式公示者,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即對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例如,未經登記的抵押權,如抵押人將抵押物擅自讓與第三人,抵押權人不得追及至第三人行使抵押權。,3、物權登記錯誤時,與登記名義人進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受登記公信力的法律保護,真權利人對善意第三人無追索力。,(四)物上請求權效力,物上請求權是指 物權人對物的支配因受到他人妨礙而出現(xiàn)缺陷時,為回復其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tài)而產生的請求權。,1、物上請求權的種類,物上
22、請求權種類,,(1)排除妨礙的請求權,(2)停止侵害的請求權,(3)消除危險的請求權,(4)返還財產的請求權,例如: 1、物之所有人可以基于合理需要向物之合法使用人請求返還原物; 2、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如有正當原因,可以請求原已允許通行其土地的人停止通行或改道通行。,2、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二者同為民法上的請求權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有:,二者的區(qū)別,,第一,物上請求權為物權之效力,損害賠償請求
23、權為債權的效力,第二,損害賠償請求以致害行為具有違法性并造成實際損失為要件,而物上請求權則不以此為要件,只要行為人的行為對物權人正當行使物之支配權構成了妨礙,即使未給物權人造成實際損失,物權人也可提出物上請求。,故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雖有區(qū)別但可以并存。,3、物上請求權的行使,行使方式,,,(1)自力保護方式,(2)公力救濟解決,分析方法(演繹與推理),以物權的追及效力為例,物權的追及效力,,辨證分析法,民法的體系是
24、以“權利---救濟”的模式構筑而成。“無救濟即無權利”,物權的追及效力是對物權人的救濟,但任何制度都不是絕對完美的。在保護物權人的利益的同時如何維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在維護交易安全的同時如何兼顧市場對效率的需求呢?,,物權追及效力,,物權人的救濟,第三人的救濟(善意取得),,標的物由無權處分人轉讓給第三人時,物權人有權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當?shù)盅喝松米赞D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受讓人受讓
25、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已經登記或交付,,同時滿足,民法理念(法的價值),物權的效力是物權法中的重要制度,是其他制度的基礎。其對權利人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物權間的優(yōu)先效力是基于公平原則給予權利人予以保護,物權對債權的優(yōu)先效力是基于公示公信原則對整個社會秩序的維護和權利人利益的維護。善意取得制度是對物權人和善意第三人之間利益的平衡。學習物權的效力,要注意在民法基本原則的指導下把握物權效力制度的價值根本和
26、立法者的目的所在。,第四節(jié),物權的變動,實例(案例)引讀,2007年4月2日,王某與丁某約定:王某將一棟房屋出售給丁某,房價20萬元。丁某支付房屋價款后,王某交付了房屋,但沒有辦理產權移轉登記。丁某接收房屋作了裝修,于2007年5月20日出租給葉某,租期為2年。2007年5月29日,王某因病去世,全部遺產由其子小王繼承。小王于2007年6月將該房屋賣給杜某,并辦理了所有權移轉登記。問目前房屋的所有權有誰享有?所有權人行使權利應履行何種程
27、序?,請運用物權變動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案例?,一、物權變動概述,1、物權變動的含義,從物權自身而言,為物權的設立、變更和消滅的動態(tài)過程; 從物權主體而言,指物權的“得喪”變更。實質是人與人之間就物的支配及歸屬關系的“法”的變更。,原理(制度)設計,2、物權變動內容,物權變動的內容,,(1)物權發(fā)生,,A、原始取得,B、繼受取得,(2)物權內容變更,(3)物權的消滅,3、物權變動的原因,——物權行為,1、法律行為
28、2、其他法律事實,4、物權變動的原因,二、物權變動的公示與公信,指物權享有的可取信于社會公眾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又是指物權享有及變動的可取信于社會公眾的外部 表現(xiàn)形式。,第四節(jié) 物權的變動,(一)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2、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1、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含義,A、動產物權原則上以“交付”為公示方法,交付的方式,,a、現(xiàn)實交付,b、簡易交付,C、占有改定,d、指示交付,交付是指當事人一方將物之占有移轉給另一方,包括移轉物的直接
29、占有與間接占有。交付作為動產物權讓與的公示方法,須以交付人讓與動產物權的意思為前提。通常通過交付人單方的民事法律行為或交付人與受交付人雙方的民事法律行為表現(xiàn)出來。,B、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方法,不動產登記分類,,1.本登記和初始登記,變更登記,更正登記,涂銷登記,2.預告登記和異議登記,3.實體權利登記和程序權利登記,4.所有權登記和他項權登記,3、物權公示的效力,物權公示的效力,,權利正確性推定的效力,決
30、定因法律行為發(fā)生的物權變動能否發(fā)生效力的問題,“善意”保護的效力,“風險警示”的效力,物權公示效力的幾種學說,關于物權公示的效力主要有三種學說: A、“公示對抗”主義 B、“公示成立”主義C、“折衷”主義。,物權的公信,是物權公示的補充,是物權公示的繼續(xù)貫徹。物權的公信,是以商品交易秩序與動的安全為使命,進而實現(xiàn)交易便捷。,(二)物權的公信,物權的公信,是指對登記或占有(交付)等公示方法,僅依其外觀表征,即賦予法律上的公
31、信力,即使該外觀表征與真實的權利狀況不符,法律對第三人也應加以保護。,物權公信的意義和功能,總之,對參與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只需了解物權變動的外部表征從事交易即可實現(xiàn)經濟利益,不必擔憂公示方法以外的物權狀態(tài)會使自己遭遇不測。起到了維護占有秩序和交易安全的價值目標。 由此,受到世界各國民事立法的充分重視,成為現(xiàn)代物權法上一項重要原則 。,分析方法(演繹與推理),以利益平衡的視角分析問題,與物權變動密切相關的理論是物權變動模式,
32、起源于德國的物權行為理論至今已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和變化。物權變動的模式也不在單一,債權形式主義?物權形式主義?登記生效主義?登記對抗主義?無不實在立法者在利益平衡的基礎上作出的抉擇。與利害關系人涉及面較窄的債權相比,物權的變動模式的選擇需要尤為的慎重。,本章的學習請在掌握不同的變動模式含義的基礎上,從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揚棄的思考我國目前的物權變動模式。,民法理念(法的價值),私法自治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為了整個社會秩序和交易
33、安全的考慮,這一原則也許輔以必要的制度。債權是相對權,其合意的法律約束力只發(fā)生于合同當事人,故而私法自治在債權領域十分明顯。物權則不然。由于物權的絕對權特征,導致物權涉及的利害關系人較多,因而要輔以必要的制度,例如物權法定、公示公信、善意取得等制度,其動機就在于在平衡利益,兼顧效率與公平。這是物權變動制度設計的重點所在。也是學習掌握物權制度的關鍵。,思考及討論題(參考),要求:運用所學的物權法原理回答,盡量聯(lián)系條文。1、如何理解物權
34、法的法律特征(舉例說明)。2、如何理解物權法的概念?描述的主要內容。3、如何理解物權法的調整對象?(結合物權法條文的內容)4、如何理解物權法定主義原則?以及其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系。,思考及討論題(參考),5、如何理解一物一權原則?(舉例說明)6、描述物權的類型。(舉例說明)7、如何理解物權的排他效力和優(yōu)先效力?8、如何理解物權的追及效力和物上請求 權效力?9、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比較10、物權公示原則與物權排他性
35、的關系。,思考及討論題(參考),11、舉例并運用原理分析不動產和動產的公示。12、舉例并運用原理分析善意第三人的保護問題。13、論述物權公信的含義、意義和功能。14、你談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理解和認識。(談幾個熱點問題),第 二 章 所 有 權,本章重點、難點:所有權特征、權能、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共有、所有權類型和保護。,第二章 所有權,實例(案例)引讀,沈華與沈榮系同胞兄弟,于1995年6月同時辭去公職,出資8
36、萬元共同購置新式東風牌大卡車一輛,專門從事長途貨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沈華、沈榮就賺回了各自的投資,并略有盈余。此時,雙方開始漸有間隙,且時有爭議。,沈榮訴張某歸還財產案,1997年5月,沈華與沈榮因對車輛維修保養(yǎng)的費用而發(fā)生嚴重沖突,二人均表示不能繼續(xù)合作。此時,沈華將汽車開走,與張某商量,將車賣給張某,并以種種理由取得了車輛管理部門的信任,為其辦理了汽車所有權轉移手續(xù)。幾天之后,沈榮發(fā)現(xiàn)此車已由張某駕駛運貨,遂找張某要車,遭張某拒
37、絕。無奈,沈榮向當?shù)厝嗣穹ㄔ浩鹪V,要求張某歸還財產。,請說說本案中“所有權”的法律問題。,第 一 節(jié) 所 有 權 概 述,1、所有權在近代民法上的使用,(1)指財產所有權法律制度;(2)指財產所有權法律關系;(3)指所有權人對物依法所享有的權利。,2、關于所有權概念的立法主義,具體列舉主義與抽象概括主義,3、所有權概念,所有權是指財產所有人法對自己所有的財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一、如何全面理解所有權,二、所有權的
38、法律特征,所有權的法律特征,,所有權是自物權,所有權的獨占性,所有權是原始物權,所有權的完整性,所有權具有彈力性,三、所有權制度的演變,1、實物形態(tài)的所有權———觀念形態(tài)的所有權演變,所有人的各項權能可以與所有人分離,為他物權制度的產生奠定了法學理論基礎。,2、個人本位的所有權———社會本位的所有權演變,所有人的權利行使要受到他物權人利益和社會福利的限制。,3、所有權的優(yōu)越——利用權人優(yōu)越的變革,思考所有權與所有制之間的關
39、系?,第 二 節(jié) 所有權的各項權能,第二節(jié) 所有權的各項權能,一、所有權的積極權能,是指財產所有人積極利用所有物實現(xiàn)所有權而須主動進行的行為。,(一)占有,“占有”是指所有權權利主體對于財產的實際管領或控制的事實。,占有的分類,占有的類型,,,,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二)使用,“使用”是指特定權利主體依照財產的性質和用途,在不損壞物之本身或變更其性質的情形下對財產加以利用。,(
40、三)收益,“ 收益”是所有人通過對所有物的占有、使用等取得其新增利益的權能。,所有物增加的利益包括孳息與利潤。,(四)處分,“處分”是指權利主體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處置由此決定物的命運的權能。 一般而言,處分權能是所有權內容的核心。,處分權能通常包括事實處分與法律處分兩類。,二、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指所有權人有權排斥他人對其所有物,違背意志的不當干涉。,三、所有權全能行使的限制,指所有人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亦有一定的義務,
41、即積極權能或消極權能受到的一定約束。,限制,,私法上的限制,公法上的限制,,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限制,誠實信用原則的限制,自力救濟認可的限制,其他限制,分析方法(演繹與推理),大陸法學為概念法學,概念的掌握對與內容的理解十分重要。,所有權,,概念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概括抽象主義,具體列舉主義,“所有權是所有人除了受自身實力和法律的限制外, 就其標的物可以為他想為的任何行為的能力。” (周枏《羅
42、馬法原論》 ),“所有權者,除法律禁止外,得對有體物享有不受限制的處分的權利?!保ㄍ鯘设b《民法物權)》,“所有權者,乃于法令限制范圍的,對于所有物永久全面與整體支配的物權?!?(謝在全《民法物權論》),,“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保◤埧『啤睹穹▽W原理》),“所有權,是指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物的權利?!保ㄍ趵鳌段餀喾ú莅附ㄗh稿及說明》),,歷史分析法,歷史分析法,
43、,大陸法系所有權概念起源,英美法系所有權概念起源,請同學們了解兩種法系中所有權概念的起源和發(fā)展,進而體會所有權的含義。,民法理念(法的價值),所有權人對物享有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在內的全部權能,實際上都是所有權人自由支配力的反映?!八小钡暮x是法律上排除他人,將某項財產據為己有,由己獨占的歸屬權。因此,自由支配性和歸屬性是所有權概念的內涵。由自由支配性所產生的支配力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意志體現(xiàn),由歸屬性所反映的歸屬力是法律保護
44、所有權的必然結果。 兩者和諧統(tǒng)一,共同揭示出所有權的本質屬性。,掌握所有權要從所有權的本質屬性的理解出發(fā)。,第 三 節(jié) 所有權的取得,實例(案例)引讀,私營企業(yè)主王某辦公用的一臺電腦損壞,遂囑秘書張某扔到垃圾站。張某將電腦搬到垃圾站后想,與其扔了不如拿回家給兒子用,便將電腦搬回家,經修理后又能正常使用。王某得知電腦能夠正常使用后,要求張某返還。你認為何人對電腦享有所有權,原因何在?,原理(制度)設計,一、所有權的原
45、始取得,原始取得,是指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取得新物、無主物的所有權,或者不以原所有人的權利和意志為根據而取得原物的所有權。,原始取得的途徑與方式,,(一)生產,(二)取得原物孳息,(三)國家強制取得所有權,(四)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與無人認領的遺失物,(五)國家或集體取得無人繼承的財產 。,(六)無主動產的先占取得,(七)取得添附物,(八)善意取得與時效取得,二、繼受取得,繼受取得的方法,,買賣,互易,繼
46、承與遺贈,贈與,取得法人終止后的遺留財產,繼受人取得所有權的時間,第72條規(guī)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對法律的這一條規(guī)定如何理解?請同學回答?,《物權法》對所有權類型規(guī)定,所有權類型,,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分析方法(演繹與推理),時效取得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所有權的取得和保護對權利人至關重要,對所有權保護的程度從某種意義上可
47、以反映出一個社會法治的水平。下面以時效取得制度為例進行分析。,時效取得制度是指無權利人以行使所有權或者其他財產權的意思公然,和平的占有他人所有的物,經過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的期間,即依法取得財產的所有權或者其他財產權的法律制度。,時效取得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物盡其用”,,物的閑置會使社會資源處于一種無用狀態(tài),不利用社會資源效益最大化。,社會關系的穩(wěn)定,一種事實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形成復雜的關系。這就要求社會來確認他的存在
48、和繼續(xù)存在下去的合法性。當無所有權人占有了財產后,他必定會針對此財產設立很多的法律關系,比如買賣,出租,設立擔保。,,“禁止權利濫用”,享有物的所有權而不利用物浪費社會資源,是一種權利的濫用。,,為什么我國《物權法》未確定時效取得制度,你認為這一安排是否合理?,民法理念(法的價值),所有權的保護在我國更具意義,所有權的確認和維護在構建社會財產秩序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建國以后,受前蘇聯(lián)的影響,我國確立了高度的計劃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公有
49、制。在非商品化的公有制基礎上,公民個人的私有財產所有權既缺乏賴以生成的相應的社會經濟條件(一切歸公,個人普遍的貧困,談不上私有財產) ,也缺乏應有的法律名分和地位。與此相反,社會主義公共財產所有權尤其是國家財產所有權則被過分地強調,被過度地推崇例如,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被認為是憲法乃至民法的基本原則;,國家財產所有權遭受侵害時,請求返還的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國家財產被他人不法占有時,不論占有人是否有過錯國家均有權請求返還;
50、 這些反映了對私有財產所有權的歧視。這種所有權制度限制了人民對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它既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普遍貧窮的現(xiàn)實,同時也構成社會普遍貧窮的法律制度層面上的原因。 1978年以來,隨著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私人財產的普遍增長,使得所有權這一法律概念具有了完全不同于改革開放前的意義。在今日之中國社會,所有權不僅意味著對公有財產的法律確認和保障,更意味著對同益增長的私有財產的法律確認和保障。,所有權制
51、度的發(fā)展集中體現(xiàn)在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上,憲法修正案第20條明確規(guī)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2007年3月16同,在歷經了物權法草案違憲責難之后,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物權法》,標志著中國物權制度的全面確立。物權法的頒布是所有權制度保護的一個里程碑!,第 四 節(jié) 所有權的種類,實例(案例)引讀,王某有一棟兩層樓房,在樓頂上設置了一個商業(yè)廣告
52、牌。后王某將該樓房的第二層出售給了張某。請問:張某是否有權要求王某拆除廣告牌?張某與王某間形成了什么關系?張某對樓頂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嗎?張某有權要求與王某分享其購房后的廣告收益嗎?,這是何類所有權?請用相關知識闡述上述案例?,一是,土地所有權法律制度;二是,土地所有權為民事權利之一。,一、不動產所有權,【土地】,(一) 土地所有權概念,1、在法律上,所謂土地所有權,大抵有兩層含義:,原理(制度)設計,一般指所有權人“行使有利益
53、的范圍”,無抽象判定標準。,3、土地所有權的特性,(1)土地所有權的私益性和公益性(2)土地所有權向土地用益權的讓步——土地用益權的優(yōu)越性,2、土地所有權的范圍,我國《民法通則》和《土地管理法》明確規(guī)定了土地所有者的民事權利,但對其行使權利之效力范圍未加明定。但從法律的本旨和司法、社會實踐來看,土地所有權橫的方面的效力,應是以地界為范圍標準; 從縱向來看,也承認土地所有權除地面外及于地上(空間)或地下(空間),這是土地有
54、效充分利用和地面所有權真實意義的獨占支配權的基礎和保障。,土地所有權的效力范圍,,(二)我國土地所有權制度,1、國家土地所有權,是指作為土地所有者的國家對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獨占性支配權利。,客體,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具有相當廣泛性:城市市區(qū)的土地;部分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單位、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土地;國家征用的由國家機關、軍隊和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
55、使用的土地。,集體土地所有權是在建國后,確立屬于國家土地所有權的范圍和原則后逐步建立起來的。它主要包括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以及法律明定的屬集體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土地。,2、集體土地所有權,是由各個獨立的農村勞動集體在法定范圍之內對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獨占性的支配權利。,客體,主體種類,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種類,,村農民集體,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根據我國現(xiàn)行法
56、,其主體大抵有三類:第一,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雖是集體,但并非采集體共同使用的模式,農民個人使用的情況也不在少數(shù),如宅基地、自留地(山)的使用,尤其是1979年以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后,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制度也相應變革,集體所有、個人承包經營使用的模式已相當普遍,甚至宅基地使用費制度也有實行,集體土地上的他物權形式正在建立。,房屋所有權與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一)房屋所有權,“ 房屋所有權”即指房屋所有人獨占性支配其標的物(房屋及其建筑物
57、、構筑物)的權利。 具體表現(xiàn)為:對該所有的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并有權排斥他人妨礙和干涉。,房屋系土地之定作物,它一方面緊密地、繼續(xù)地附著土地而使用,但另一方面又是土地以外獨立的不動產,具有顯明的經濟關系上的獨立性。,房屋與土地的關系有兩層:,一是,房屋與地基不必同屬一人所有,兩者當然可以成立分別所有權,即房屋所有權與土地所有權; 二是,兩個分別所有權因房屋是土地的定作物而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在我國,法律規(guī)定房
58、屋所有權和該房屋占有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必須同時轉讓、抵押。因此,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通??偸峭瑢僖蝗?,體現(xiàn)了主權利與從權利的關系。,我國房屋所有權分類,,城鎮(zhèn)房屋所有權,農村房屋所有權,1、城鎮(zhèn)房屋所有權,指坐落于城鎮(zhèn)的國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所有權。,根據房屋所有權主體類型的不同,城鎮(zhèn)房屋所有權還可進一步分為三類:,城鎮(zhèn)房屋所有權三類:,(1)國有房屋所有權,(2)法人房屋所有權,(3)公民房屋所有權,2、農村房屋所有權,指
59、建于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一般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農民個人和家庭所有。,按我國現(xiàn)行法,農村房屋所有權的主體資格受到嚴格限定,主要是集體土地使用權尚不能流通,因而一般不允許城鎮(zhèn)單位或自然人到農村土地上建房或購房。,問:此案應如何處理?,案例:周某請求確認房屋所有權糾紛案,許某在本市光明路北街有私房兩間,1992年5月,許某 以2萬元價格賣給周某,并訂立了書面合同。不久,周某搬入此房使用,但未辦理登記過戶手續(xù)。后許某與周某發(fā)生
60、糾紛,許聲稱所訂合同不生效,又將該房以2.6 萬元價格賣給秦某,并到房管部門辦理了登記過戶手續(xù)。其后,許某把周某的2萬元房款退給周某,并要周某盡快搬走騰出自己的房子。對此,雙方爭執(zhí)不下,周某訴至本市人民法院,要求確認該房屋歸其所有,并由許某賠償其所受損失。,(二)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又稱“區(qū)分所有”,是指對建筑物的與其他部分區(qū)別開來的某一特定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權。,區(qū)分所有,就是數(shù)人對一建筑物給予區(qū)分,各有一部分,其中,有縱
61、的區(qū)分,如一幢三層樓房,甲、乙、丙三人各有一層;有橫的區(qū)分,如一層樓中有三套房,甲、乙、丙各一套。但是,無論是縱的區(qū)分,還是橫的區(qū)分,所有人的所有權都只能及于其所有的部分,而不能包括建筑物的全部,于是就出現(xiàn)了對房屋共有部分的利益和權利的問題,如樓梯、隔壁、走道等。,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與一般共有和單獨所有皆不同,建筑物區(qū)分其明顯特征:,在權利主體上,一主體身份具有多重性,即既是區(qū)分所有建筑物的專有人,又是共有人,還是其管理團體的成員,集專有
62、權人、共有權人、管理團體成員三重身份于一體。而一般不動產所有人的主體身份只具有單一性。,在權利內容上,呈現(xiàn)出復雜,主體間的權利義務主要表現(xiàn)為專有人之間、共有人之間、管理團體成員之間三維權利義務關系,并且,這三方的關系會經常交織作用,增加了內容的復雜程度。,在權利客體上,具有多樣性,它包括建筑物的專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的客體不僅是物體本身,還包括因專有權和共有權而形成管理團體成員所為的管理行為也是其客體的組成分
63、。,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本身具有突出的復合因素,其是由專有所有權、共有權及成員權三要素構成特別所有權,與一般不動產權利主體只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能差別甚遠。,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特征另一分析思路:,(1)復合性;(2)專有所有權主導性;(3)一體性;(4)權利主體身份多重性。,3、建筑物區(qū)分的種類,種類,,(1)縱割式區(qū)分所有權,(2)橫割式區(qū)分所有權,(3)混合式區(qū)分所有權,二、 動產所有權的取得,“ 動產所有權”是以動產
64、為其客體。主體對其進行獨立的支配,并可排除他人妨礙、干涉的權利。,“動產”是指除不動產以外的其他財產。,(一)善意取得,,關瑞民與呂曉妹于1990年秋結婚。婚后夫妻感情很好,生活非常美滿。1992年秋,關瑞民迷上了游戲機,經常泡在游藝室玩游戲機。后來,關瑞民花400多元錢買了一臺“小霸王”游戲機,又先后花費了800余元購買游戲卡。自從關瑞民買了游戲機,家里和諧的生活就被打亂了。關瑞民一有時間就玩游戲機,而且?guī)缀跆焯焱娴缴钜?,呂曉妹想看?/p>
65、視也看不成。為此,夫妻二人多次發(fā)生爭吵,但關瑞民還是我行我素。 1993年10月,關瑞民到外地出差。在關瑞民出差期間,呂曉妹將游戲機連同游戲卡以600元的價格賣給了剛剛調到她所在單位的職工周永江。,【案例導入 】,周永江對關瑞民和呂曉妹夫婦關系緊張這一情況并不了解,并且呂曉妹當時說是因為他們玩夠了,所以所算將游戲機賣掉。關瑞民出差回來后,得知游戲機被呂曉妹賣掉,十分惱火。在得知賣給了呂曉妹同單位的周永江后,關瑞民一口氣跑到呂曉妹的單位,
66、找到周永江要求把游戲機還給他,因為這臺游戲機是他用自己的錢買的,屬于個人所有,呂曉妹無權賣掉它。周永江認為游戲機是自己正大光明買來的,不能再還給他,如果關瑞民真的想要,自己可以以1000元錢的價格賣給他。關瑞民認為周永江有意為難自己,就起訴到法院,要求周永江返還財產。,問:此案應如何處理?,【案例導入 】,(一)善意取得,1、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構成要件,,1、受讓人須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2、轉讓人須為有權占有的無處分權
67、人。,3、轉讓處分的標的物須為動產和不動產。,4、第三人在受讓財產時須為善意占有。,。。,2、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1)對于善意受讓方,即時取得財產所有權或他物權,成為財產的合法所有人或他物權之主體。,(2)對于原權利人,善意取得的發(fā)生使得其所有權或他物權歸于消滅,由此而生的各項請求權一并喪失。,(3)對于非法轉讓人,其轉讓行為不僅侵害了原權利人之權利,且所獲利益亦無法律或合同上之根據,原權利人有請求非法轉讓人返還不當?shù)美蛸r償損失的
68、權利。,3、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僅適用于無權處分行為的本身。,討論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行為的關系!,注意的問題:,對受讓人的效果:原始取得所有權。但無償受讓者不能取得所有權。 讓與人與原所有人間關系:注意請求權基礎!,4、善意取得制度的意義,善意取得制度,又稱即時取得,指動產和不動產由無權處分的占有人轉讓給不知情(善意)第三人占有時,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動產的所有權或他物權,原動產所有人不得請求第三人返還,而只能要求轉讓人賠償損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銹鋼基本概念及基礎知識匯總
- 【檢驗】醫(yī)學檢驗基礎知識100個基本概念
- erp培訓講義——基本概念、基礎數(shù)據
- 【檢驗】醫(yī)學檢驗基礎知識100個基本概念
- 化學講義 …… 基本概念
-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 整式基本概念及加減運算
- 鋼材基本概念及生產方法
- 21圓的基本概念及性質
- 導數(shù)的基本概念及性質應用
- 一節(jié)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 校本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實施策略
- 單片機的基本概念及種類
- 生物統(tǒng)計學基本概念及公式
- 統(tǒng)計學若干基本概念及解釋
- 軸承公差與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標注
- 1、系統(tǒng)掌握教育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
- 大數(shù)據的基本概念及相關問題.pdf
- 高一高二基本概念及公式
- 數(shù)碼單反相機入門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篇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