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語文 第3部分 專題二 16篇考綱內(nèi)文言文和4篇部編教材新添文言文梳理復(fù)習(xí)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專題二 16篇考綱內(nèi)文言文 和4篇部編教材新添文言文梳理,,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注對原文中的重點翻譯(考查點)的句子加下畫線(波浪線)表示;需要背誦默寫的句子加下畫線(直線)表示;對重點詞加粗表示。,,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第1篇 《論語》十二章考情搜索200

2、6年課改卷考查課內(nèi)閱讀和其他幾則課外語錄對比閱讀。,,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

3、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內(nèi)容圖示,,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

4、,19,20,重點歸納【文學(xué)常識】《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xué)、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xué)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緦懽魈厣?.語言簡潔、含蓄雋永。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篇幅短小簡約,還沒有構(gòu)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

5、思的表達卻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學(xué)習(xí)。2.《論語》的文學(xué)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數(shù)語中,蘊含著一個為人師者的胸襟、風(fēng)范,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師者的拳拳育人之心。,,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成語積累】不亦樂乎 溫故知新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耪呷缢埂∑シ虿豢蓨Z志 富貴浮云 簞食瓢飲,,2,3,4,5,6,7,8,9,10

6、,11,12,13,1,14,15,16,17,18,19,20,知識盤點1.理解型默寫(1)《論語》中孔子論述學(xué)習(xí)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 (2)闡述當(dāng)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yīng)當(dāng)采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3)孔子提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在本課中,孔子還有過類似的表述,這兩句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7、(4)《論語》中強調(diào)復(fù)習(xí)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朋友從外地來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話來表達你的心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6)曾子每天從哪些方面來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 (7)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不義

8、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

9、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6.通假字(1)不亦說乎說 同悅 ,意思:愉快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有 同又 ,意思: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7.重要句子翻

10、譯(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參考答案: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參考答?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參考答案: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xué)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為外物所迷惑。 (4)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參考答案: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

11、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xí)過呢?,,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參考答案: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6)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參考答案:廣泛地學(xué)習(xí)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dāng)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2,3,4,5,6,7,8,9,10,11,12,13,1,1

12、4,15,16,17,18,19,20,8.劃分朗讀停頓(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2)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與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傳 不 習(xí) 乎(3)溫 故 而 知 新,可 以 為 師 矣(4)飯 疏 食,飲 水,曲 肱 而 枕 之,樂 亦 在 其 中 矣,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飯疏食,飲水

13、,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9.內(nèi)容理解(1)《十二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參考答案:分別講了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學(xué)習(xí)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nèi)容。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的“朋”指什么樣的人?為什么會“不亦樂乎”?參考答案:“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自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14、所以“不亦樂乎”?!?3)在孔子看來,“人不知而不慍”也是一種“君子風(fēng)范”,那么作為“君子”應(yīng)具有哪些風(fēng)范呢?參考答案:應(yīng)具有高尚的道德、寬廣的胸襟、善良的心地?!?4)“吾日三省吾身”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請結(jié)合實際談?wù)勥@么做的好處。參考答案:這是一種嚴于律己、勇于反省自己的精神,只有這樣,人才能凈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與求學(xué)方面得到提高。,,2,3,4,5,6,7,8,9,10,11,12,13,1,14,15,16,1

15、7,18,19,20,(5)我們從“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中,得到什么啟示?參考答案:一個會學(xué)習(xí)的人應(yīng)該是能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xí)舊的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要獨立思考?!?6)學(xué)習(xí)與思考有什么關(guān)系?請結(jié)合文中孔子的話加以分析。參考答案:學(xué)習(xí)和思考是辯證的關(guān)系,只學(xué)習(xí)不會思考,則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如果只思考而不學(xué)習(xí),則會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結(jié)合起來?!?7)“學(xué)而時習(xí)之”與“溫故而知新”都提到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這一問題,兩則語錄強調(diào)的

16、重點是否相同?參考答案:不同,前者強調(diào)“時習(xí)”;后者強調(diào)“知新”,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重要性。,,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8)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北師大教授于丹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品《論語》,寫出了《于丹心得》。請仿照其形式,談?wù)勀銓Α墩撜Z》中的一句話的認識與體會。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丹心得: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名句:與朋友交而

17、不信乎? 我的心得:誠信,是做人之根本。 (9)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謀士。他的那一套治國平天下的本事是從哪兒來的?他說:“我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祖趙匡胤得天下,如今我要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宗治天下,建立國家政權(quán)。”根據(jù)這個典故,請將以下對聯(lián)補充完整。上聯(lián):示例: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lián):一本《易經(jīng)》識人生,,,,,2,3,4,5,6,7,8,9,10,11,12,13,1,14,15,1

18、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1.下列句中加點的“而”字與“人不知而不慍”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結(jié)合選文,從內(nèi)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論語》的特點。答案示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多格言警句,體現(xiàn)了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及學(xué)習(xí)方法態(tài)度等。,B,,2,3,4,5,6,7,8,9,10,11,12,13,

19、1,14,15,16,17,18,19,20,第2篇 魚我所欲也《孟 子》考情搜索2009年本篇第1段與古詩《過零丁洋》對比考查。,,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原文再現(xiàn)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200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紊辔宜?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

20、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畏仟氋t者有是心也,[2009]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稳f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

21、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譯文及段層評析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么就)舍魚而選取熊掌。[2009]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夠同時都得到的話,

22、那么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有勝過生命的(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假如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勝過(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假如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

23、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僅賢人有這樣的本性,[2009]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丟掉(喪失)罷了。,,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第1段:提出“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分三層:第(1)層:用“舍魚而取熊掌”與“舍生

24、而取義”進行類比,引出本文的題旨“舍生取義”。第(2)層:從正反兩方面闡明當(dāng)“生”與“義”產(chǎn)生矛盾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強調(diào)“義”的重要性。第(3)層:回到“性善論”上,說明“舍生取義”的美德,本來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不使它喪失罷了。,,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

25、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

26、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作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第2段: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分三層:第(1)層:從正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第(2)層:從反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第(3)層:與第一部分結(jié)束相呼應(yīng),又回到“性善論”上,把上述人的行為歸納為“失其本心”。,,2,3,4

27、,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內(nèi)容圖示魚我所欲也,,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重點歸納【中心概括】《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jù),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diào)“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舍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yīng)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

28、養(yǎng)及教育,不做有悖禮義的事。孟子這一思想,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的精華。,,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寫作特色】1.善用比喻和舉例論證的手法,頗富說服力:文章一開始便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自然引出文章的題旨:“舍生取義”。這種以一般的生活經(jīng)驗作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說得十分淺顯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動,引人入勝。文中還以行

29、人不受“呼爾”之食和乞人不受“蹴爾”之食為例,更加深入地論述了“舍生取義”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題旨不斷深化。2.正反論證,層次清晰:文章的第一段在論述“生死”問題與“義”發(fā)生矛盾,應(yīng)該舍生取義時,就先從正面論述了義重于生的道理,又從反面論述了不義重于死的道理,從而深刻地闡明了舍生取義是人之本性的道理。【成語積累】舍生取義 嗟來之食,,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

30、,20,知識盤點1.理解型默寫(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 、嗟來之食 。 (3)《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4)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5)在孟子看來,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情況是:所惡有甚

31、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6)不辨禮義地接受萬鐘是為了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7)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 ,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失道義(不義)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

32、,,,,,,,,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5.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通避 ,意思:躲避 。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 通辨 ,意思:辨別 。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 通德 ,意思: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33、 。 與 通歟 ,意思:語氣助詞 。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 通向 ,意思:從前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6.重要句子翻譯(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參考答案:不僅僅賢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丟掉(喪失)罷了?!?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4、參考答案: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參考答案:(如果)二者不能夠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參考答案:假如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勝過(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可不用呢?,,2,3,4,5,6,7,8,9,10,11,12,13,1,14,1

35、5,16,17,18,19,20,7.劃分朗讀停頓(1)所欲有甚于生者(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鄉(xiāng) 為 身 死 而 不 受,今 為 宮 室 之 美 為 之參考答案:略 8.內(nèi)容理解(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參考答案:(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課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①比喻論證。作用:以魚和熊掌設(shè)喻,深入淺出地區(qū)別出“生”和“義”的價值高低

36、,引出了中心論點“舍生取義”。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作用:從正反兩方面鮮明地論證了中心論點“舍生取義”。,,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3)儒家認為“性相近,習(xí)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與物欲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并寫下來。參考答案: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37、,賢者能勿喪耳。 (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在作者看來,“茍得”指什么?參考答案:為了“生”放棄“義”,茍且偷生。 (5)文章用“魚”和“熊掌”分別比喻什么?參考答案:“魚”比喻“生命”,“熊掌”比喻“義”,形象地區(qū)分“生”與“義”的價值高低?!?6)面對死與義不能同時避開時,孟子認為應(yīng)該如何取舍?參考答案:寧可赴死,也不躬行不義。,,2,3,4,5,6,7,8,9,10,11,12,13,1,14

38、,15,16,17,18,19,20,(7)“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為什么饑餓的行人、乞丐不接受呢?參考答案:因為施予者的態(tài)度不好,他們認為接受這“嗟來之食”將陷于不義,人們天生的羞惡之心,阻止自己這樣去做?!?8)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仁人志士為了崇高的理想而“舍生取義”。請列舉幾例,簡述他們的言或行。參考答案:①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③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

39、對國民黨的槍口,寧可倒下,也不屈服。④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愿領(lǐng)取美國的救濟糧。,,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9)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Α吧嵘×x”這一道理的理解。參考答案:①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把“義”放在首位,必要時還應(yīng)做到“舍生取義”。②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準則,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難,為國捐軀

40、。③“舍生取義”不僅有其歷史意義,也有其現(xiàn)實意義,這一觀點仍然符合新時代的道德要求?!?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參考答案: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

41、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脅。,,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對點訓(xùn)練(2017·貴州黔東南中考)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第1~4題。(選文略),2.對下面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4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D.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3.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A )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jīng)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xué)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遏~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

43、論證的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yīng)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4.將下面的句子

44、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參考答案: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參考答案: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第3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5、《孟 子》考情搜索2015年以單篇閱讀的形式考查該篇。,,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內(nèi)容圖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3,4,5,6,7,8,9,10,

46、11,12,13,1,14,15,16,17,18,19,20,重點歸納【論證思路】文章先談造就人才的問題,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jīng)過種種磨煉而終于身負“大任”的顯貴人物為例來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同時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從兩方面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推

47、出論點。,,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寫作特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的突出特色是大量運用排比句,來增強語言氣勢,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如文章開篇,以排比句列舉了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六位古代圣賢從貧賤中發(fā)跡的例子,有窮盡史實之勢,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在分析問題時,也用到排比句,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中四個四字句排列

48、整齊,鏗鏘有力,強調(diào)了困境對人才造就的重要性,給文章增添了氣勢?!境烧Z積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知識盤點1.理解型默寫(1)全文的中心句: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 (2)課文第一段中主要闡述要成就大業(yè),必須經(jīng)受一番苦難磨煉的道理。其中闡述在思想上受磨煉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行動上受磨煉的句子是行拂亂其所

49、為 ,在生活上受磨煉的句子是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 (3)作者列舉六位古人的事例,然后分析后作出結(jié)論的過渡句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4)第二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其中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

5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5.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 通增 ,意思:增加 。 (2)困于心,衡于慮

51、衡 通橫 ,意思:梗塞,不順 。,,,,,,,,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7.重要句子翻譯(1)人恒過,然后能改。參考答案:一個人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參考答案:(一個國家)國內(nèi)如果

52、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往往就會滅亡。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參考答案: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為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4)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參考答案:(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8.劃分朗讀停頓(1)入則無法

53、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9.內(nèi)容理解(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參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者從人才造就、國家治理兩個方面論證。 (2)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

54、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么感悟?參考答案:共同點:都出身貧賤,歷經(jīng)磨難,最終都有所作為。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煉,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過渡,承上啟下。由六位名君賢臣的事實過渡到要成就大事業(yè)必須經(jīng)歷磨難的一般意義。,,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4)你能聯(lián)系實際談

55、談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觀點的理解嗎?參考答案:我贊同這一觀點。它不僅為過去,也為現(xiàn)在無數(shù)的事實所證明。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沉湎于舒適安樂的生活之中,人人要有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振作精神,奮發(fā)有為,否則,就有國破家亡的危險。,,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對點訓(xùn)練 (2018·深圳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炯住克窗l(fā)于

56、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2,3,4,5,6,7,8

57、,9,10,11,12,13,1,14,15,16,17,18,19,20,【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zé)o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睂O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選自《呂氏春秋》),,2,3,4,5,6,7,8,9,

58、10,11,12,13,1,14,15,16,17,18,19,20,,,,,,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參考答案:(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2)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參考答案:(孫叔敖)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作為自己所喜歡的,

59、這就是有能力的人與普通人不同的原因。,,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3.請結(jié)合甲文,分析孫叔敖為什么讓兒子“請寢之丘”。參考答案:甲文強調(diào)人要有憂患意識,做事要有遠見,孫叔敖認為寢之丘地方貧瘠,名聲不好,楚國人敬畏鬼神,越國人信鬼神,請封這個地方可以長時間擁有此地,孫叔敖的憂患意識和長遠目光蔭庇了后人。 解析 本題考查乙文的理解和甲、乙兩文的聯(lián)系。從乙文中找到

60、“請寢之丘”的原因,但需要結(jié)合甲文進行解釋,甲文強調(diào)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態(tài)度,孫叔敖就是這樣具有大智慧的人,這一點要結(jié)合乙文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第4篇 曹劌論戰(zhàn)《左 傳》考情搜索2018年本篇第1段與《國語》選段對比考查。2012年本篇第2、3段與《鄒忌諷齊王納諫》第2、3段對比考查。,,2,3,4,5,

61、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原文再現(xi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62、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201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譯文及段層評析魯莊公十年

63、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xiāng)說:“居高位、享厚祿的人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雽m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

64、實可信?!辈軇セ卮鹫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以實情判斷。”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钡?段,論戰(zhàn)前的準備。寫曹劌不顧?quán)l(xiāng)人勸阻,入朝拜見魯莊公,提出作戰(zhàn)的前提條件——取信于民。,,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

65、,魯莊公和曹劌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饼R軍擊鼓三次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正要下令驅(qū)車(追趕)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辈軇ハ萝嚥炜待R軍戰(zhàn)車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瞭望齊軍(的隊形),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第2段,敘齊魯長勺之戰(zhàn)經(jīng)過:曹劌幫助魯莊公指揮作戰(zhàn),適時反擊和追擊。,,2,3,4,5,6,7,8,9,10,11,12,13,1,1

66、4,15,16,17,18,19,20,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曹劌那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衰減,到第三次擊鼓后勇氣已經(jīng)枯竭了。他們的勇氣已盡而我們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2012](齊是)大國,難以揣測(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們的車輪軋出的痕跡凌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钡?段,論取勝原因。曹劌分析如何把握作戰(zhàn)時機,反擊要在“彼竭我盈”之時,追擊

67、要在對方“轍亂旗靡”之時。,,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內(nèi)容圖示,,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重點歸納【中心概括】文章說明了在戰(zhàn)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zhàn)略防御原則——只有“取信于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緦懽魈厣勘疚倪\用對比

68、襯托法,通過人物對話和動作,寫出了魯莊公這個“肉食者”的“鄙”——無知、無謀、無能,魯莽草率,反襯出曹劌的深謀遠慮、從容鎮(zhèn)定,有政治遠見,有高超的軍事才能?!粳F(xiàn)實意義】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統(tǒng)治者應(yīng)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成語積累】一鼓作氣,,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知識盤點1.理解型默寫(1)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