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變遷中的教育——明清時期雜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士農工商,四民分業(yè)思想古已有之,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早期,教育一般是貴族的特權,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教育與文化底蘊。隋唐科舉制度實行后,學優(yōu)則仕便成為普遍法則,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更成為士子讀書進仕的法定教科書。他們希冀通過科舉考試而躋身封建社會的主流階層,因此往往追求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英文化,重人文政務而輕自然科學及技能技藝的學習,導致中國古代農工商等實科教育不發(fā)達。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

2、濟發(fā)展,辟土殖谷的農民,作巧成器的百工,通財鬻貨的商人,為應對寫信記賬等生活需求,也有了讀書識字的愿望與可能。而科舉競爭的激烈,產生了大量的落第文人,這些受過精英教育的落榜者由雅入俗,與市井中人同流,沖破儒家思想約束,編寫了大量的雜字教材。這類雜字是我國古代流傳在民間與“三百千”并行的識字教材,一般句式短小,語言通俗淺顯,內容簡單實用。與儒家經典注重修齊治平鄙視工商的思想不同,雜字較少引證古代圣賢言論,除介紹人情世故及自然科學外,還大膽

3、傳授農業(yè)生產知識、商業(yè)經驗、百工技藝等實科內容,將識字教育、知識教育及職業(yè)教育融為一體,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百科全書,促進了中國古代民間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雜字成書從體例到內容都是對漢代以來“經學”傳統(tǒng)的背叛,元代政府甚至明令限制鄉(xiāng)塾使用“雜字”教學,似可作為歷代統(tǒng)治者對其抱有偏見的旁證。但由于雜字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迎合百姓“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的觀念,因此明清時期雜字種類增多,內容也日益豐富,它的讀者不限年齡,不

4、拘身份,成為當時中下層百姓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事實上,發(fā)展到明清時期,雜字已逐漸突破識字教材的功能,成為對底層百姓進行知識教育及職業(yè)教育的實用教材。由此,儒家精英教育與雜字大眾教育相結合,滿足了不同階層的文化需求,中國教育出現了事實上的“雙軌制”,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無所不在的力量滲透于社會各個角落,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及教育的普及。雜字非但在中原地區(qū)廣泛流傳,而且還被少數民族學習采納,出現了少數民族雜字。雜字甚至還跨洋越海,遠播臺灣、

5、日本等地,對這些地區(qū)的教育與文化做出了貢獻。因此作為中國民間俗文化的一部分,雜字在中國教育史及文化史上應占有一席之地,其功不可沒!本論文從大量原始資料入手,追溯雜字從古至今的歷史軌跡,力求透析商品經濟發(fā)展下,明清雜字盛行原因及其特點,并尋求雜字與社會變遷的內在張力,以期為當今中國的教材改革、掃盲教育及農村教育提供借鑒作用。
  全文包括正文和結語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分別論述本論文的研究緣起、研究綜述、研究方法及論文基本

6、框架等內容。第二章:主要追溯了雜字的歷史軌跡。雜字作為書名起源較早,遠在漢魏時代已有所見,《隋書·經籍志》就著錄多種雜字,但這批早期雜字多已亡佚。宋以后識字課本豐富多樣,雜字也成為當時百姓子弟農閑時接受教育的常用教材。明清時期雜字獲得長足發(fā)展,其種類漸趨繁多,內容也日益豐富。民國期間新學興起但依然有百姓使用雜字教學,建國初期及改革開放后,為配合掃盲教育全國各地也編寫了多種雜字教材。第三章:討論明清時期雜字在民間盛行的原因。明清時期隨著商

7、品經濟的繁榮,城鄉(xiāng)生活的變遷,人們日常經濟生活需要一定的讀寫能力。價值觀念的轉變,科舉競爭的加劇,“棄儒經商”成為社會發(fā)展的趨勢,而市民階層的壯大,激發(fā)了市民階層主體本身對精神生活的向往,他們對通俗娛樂的需求,包括對讀物的需求日漸明顯。北宋以來印刷術的廣泛應用,為雜字的刊行提供了技術條件。明清時期私塾教育極大發(fā)展,雜字也被大量用作補充教材。因此明清時期雜字種類漸趨增多,內容日益豐富,并在民間廣為流傳。第四章:系統(tǒng)分析雜字與其他蒙學教材相

8、比的不同特點。傳統(tǒng)蒙學教材注重灌輸儒家倫理道德,尤其是兩宋后受理學思想影響,許多蒙學教材更多抽象的道德說教。而雜字教法靈活,內容多為日常事物名稱及農工商等實科知識,貼近百姓實際生活,多用方言口語,通俗易懂,有的還蘊含敦親睦族、勤儉節(jié)約、惜時上進、反對迷信等思想教化,將識字教育、知識教育、職業(yè)教育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實用價值,大大便利和豐富了百姓日常生活,促進了我國古代民間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第五章:研究了雜字在國內外的流

9、播情況,包括中原西北部邊疆少數民族及臺灣、日本等地的雜字,介紹了與雜字類似的明清商業(yè)書,分析了雜字與傳統(tǒng)識字教材“三百千”的異同。民國期間新式學堂普遍建立但雜字依然為百姓所接受,建國初期及改革開放后,為配合農村掃盲教育,全國編寫了各類雜字教材來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這些都體現出雜字對后世教育的深遠影響。該論文結語部分指出雜字與社會變遷密切相關,它不僅是民間識字課本,更是對底層百姓進行知識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實用教材。雜字與儒家經典命運迥異,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