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的印象形成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際傳播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而網(wǎng)絡人際傳播是人類人際傳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電子郵件的誕生掀開了網(wǎng)絡人際傳播舞臺的大幕,網(wǎng)絡游戲、電子公告牌、計算機協(xié)同工作、聊天室、博客和即時通訊等技術平臺相繼出現(xiàn),使網(wǎng)絡人際傳播這一方式迅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此之前,以電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傳播媒介已經(jīng)成為包括都市和鄉(xiāng)村在內的絕大多數(shù)人日常生活的構成要素之一,其在人的認知結構中的作用日趨明顯。它促進了人們

2、精神生活方面的變化并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實質上相當于重構了人類的精神意識活動。這意味著,現(xiàn)代人的精神意識已與媒介進入一種共生的狀態(tài),人們對客觀世界和相互之間的認知中的大部分將不可避免地由媒介來提供并最終反映在媒介文化之中。但由此也帶來了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首先,通過媒介呈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可能只是關于現(xiàn)實甚至脫離現(xiàn)實的虛擬鏡像/影像,甚至是感知者完全的想像;其次,在媒介環(huán)境中,人們的各種精神和心理需要可能不必通過現(xiàn)實行動就能獲得替

3、代性滿足,由此而導致行動力下降,其中媒介卷入度較高的人更是常常混淆現(xiàn)實與虛擬的界線。
   而在網(wǎng)絡媒介出現(xiàn)之后,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這一新的媒介形式不僅在宏觀上催生社會結構的變革,同時也在微觀上通過改變人際傳播效果和相應的人際感知來改變個體的社會認知。這就是說,探索網(wǎng)絡媒介對于人際感知效果的影響并對其因為和機制做出解釋,是考察網(wǎng)絡媒介如何改變個體社會認知的關鍵所在。因此,本研究力求通過實證方法對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印象形成的影響因素、

4、機制與效果進行探究,提高對網(wǎng)絡媒介特性的認識和把握水平,為相關措施、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研究采用社會科學經(jīng)驗主義范式,以實證研究為主體,包含一個質性預調查研究和三個前后承繼的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之前的預調查研究是通過對若干網(wǎng)絡使用者進行無結構式個人訪談的方法針對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的印象形成進行的一個質性研究,以便初步把握網(wǎng)絡人際傳播過程中影響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為后面的實驗研究提供參考。
 

5、  訪談通過目的抽樣選取了符合條件的被訪者12名,以在線互動的方式進行,每名被訪者的受訪時間約為1小時。對訪談獲取的資料采用持續(xù)比較法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關于影響網(wǎng)絡人際印象形成的因素,資料中含有兩個一級主題,分別為交際線索和認知圖式。其中前者包含7個相關二級主題,為網(wǎng)名、虛擬形象、在線個人資料、個性簽名、語言風格、電子副語言和語言內容;后者包含4個相關二級主題,為社會刻板印象、原型、語義聯(lián)結、內隱人格。這就是說,交際線索和認知圖式是

6、影響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印象形成的最為主要的兩個因素。
   實驗一是對網(wǎng)絡人際傳播和面對面人際傳播兩種條件下印象形成效果的比較。在對交際線索和認知圖式兩個印象形成的影響因素進行實驗研究之前,有必要先對網(wǎng)絡中介和面對面兩種條件下印象效果的差異進行比較,以驗證網(wǎng)絡人際印象的相關測量指標足以反映其印象效果的特征。近年來,網(wǎng)絡人際傳播領域的學者們逐漸開始關注網(wǎng)絡互動中的印象形成效果,在理論模型建構的同時形成了一系列的觀點,如馬丁·里和羅素·

7、思皮爾斯的SIDE模型、約瑟夫·瓦爾特的印象發(fā)展觀和超人際效果論等。從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的印象形成效果可能具有與面對面情形相異的一系列特征,有必要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并通過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實驗采用單因素設計,以傳播媒介(網(wǎng)絡中介/面對面)為自變量因素,然后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比較兩種傳播媒介情況下的人際印象形成效果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印象效果的測量包括鮮明度、全面度、好感度和失真度4個維度。48名被試分為

8、2組參與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互動者在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所形成的關于對方的印象在鮮明度、好感度和失真度3個維度上均要高于面對面?zhèn)鞑?;但就印象全面度而?兩種條件下的差異并不顯著,因而互動者在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所形成的印象是否不及面對面?zhèn)鞑l件下全面,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實驗二采用析因設計對資料線索、語言線索和內容線索三種類型的交際線索對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印象形成的影響進行研究。網(wǎng)絡人際傳播研究從線索起步,但早在語言學者和人

9、際傳播學者對面對面?zhèn)鞑ヒ约半娫拏鞑ミM行研究之時,就已經(jīng)對交際線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所謂交際線索,是特定信息通道所載有的,能夠為交際過程的進行提供判斷依據(jù)的特定訊息。預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交際線索是影響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印象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對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線索對印象形成所起的作用進行研究,是解釋網(wǎng)絡人際傳播與面對面?zhèn)鞑ブ杏∠笮纬尚Ч町惖谋厝煌緩健嶒灢捎?×2×2的多因素設計,以資料線索(呈現(xiàn)/缺失)、語言線索(呈現(xiàn)/缺失)

10、和內容線索(呈現(xiàn)/缺失)為自變量因素進行匹配,然后通過方差分析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比較三個因素對網(wǎng)絡人際印象形成的影響是否具有顯著差異。96名被試分為8組參與了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線索對印象鮮明度無顯著影響;資料線索僅對印象好感度在特定的條件下存在顯著影響;語言線索和內容線索不僅同時對印象全面度存在獨立的顯著影響,也對印象好感度和失真度在特定的條件下有著顯著影響。
   實驗三采用析因設計對認知圖式對于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

11、印象形成的影響進行研究。社會認知的相關研究證明,在時間、信息等資源有限以及不具備完全徹底思考條件的情況下作出復雜決策的社會認知過程中,社會感知者往往利用相關認知圖式來完成信息加工過程。圖式是依據(jù)先前經(jīng)驗把各種相關概念有意義地組織起來的認知模式,它可以指導人如何對原始材料進行采集、記憶和推理。以SIDE模型為代表的一些理論也表明,圖式加工機制已經(jīng)介入了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的印象形成過程,這與預調查的結果是相符的,因而有對其進行實驗研究的必要

12、。但實驗研究中如何對圖式實施控制是一個操作性的難題,在社會認知領域相關研究的啟發(fā)下,實驗使用了認知啟動激活圖式的方式來對圖式加以控制。最終,實驗采用2×2的二因素二價析因設計,以認知啟動(強/弱)和線索訊息水平(強/弱)為自變量因素進行匹配,然后通過方差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探明兩個因素對網(wǎng)絡人際印象形成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48名被試分為4組參與了實驗。實驗結果揭示了認知圖式在線索缺乏條件下對印象鮮明度的顯著作用和在線索充分條件

13、下對印象全面度的顯著作用。
   最后,在三個實驗結論的基礎上,對網(wǎng)絡人際傳播條件下印象形成的過程結構和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建構出了能夠反映網(wǎng)絡人際傳播中印象形成過程、要素、效果的理論模型——網(wǎng)絡印象雙因素模型。這一模型包含了輸入、加工和輸出三個部分。其中輸入部分主要描述了資料線索、語言線索和內容線索三種線索訊息被感知者接觸并即將進入信息加工系統(tǒng)的過程;加工部分主要描述了感知者使用圖式加工方式對交際線索訊息進行加工的過程;輸出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