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疫霉線粒體單倍型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在對4個致病疫霉線粒體單倍型(Ⅰa,Ⅰb,Ⅱa和Ⅲb)基因組序列多態(tài)性系統(tǒng)分析和對已有的3種線粒體單倍型檢測方法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并建立了以PCR為基礎的致病疫霉線粒體單倍型快速檢測的新方法。本研究通過分析致病疫霉線粒體多態(tài)性,發(fā)現(xiàn)了致病疫霉線粒體基因組中由大片段插入/缺失引起的2個高變區(qū)即HVRi和HVRii,并將其確定為線粒體單倍型檢測方法的目標區(qū)域。第一個高變區(qū)HVRi由長度為1885 bp的片段插入/缺失引起,該高變區(qū)

2、用于直接確定1990年Carter等人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發(fā)現(xiàn)的用于區(qū)分由線粒體基因組長度引起的不同線粒體類型,即typeⅠ和typeⅡ。而第二個高變區(qū)HVRii不同數目(n=1,2,3)由36 bp重復單元構成。該區(qū)域擴增子長度多態(tài)性應用于線粒體新類型的確定。綜合致病疫霉線粒體兩個高變區(qū),將其單倍型劃分為6種類型即Ⅰ R1,ⅠR2,ⅠR3,Ⅱ R1,ⅡR2和ⅡR3。本研究以23株致病疫霉菌株為例,用PCR方法檢測出5種線粒體單倍型,未發(fā)現(xiàn)

3、Ⅱ R1型。同時,在被測的23株代表性菌株中也發(fā)現(xiàn)了6個typeⅠ型菌株的錯誤鑒定,它們是由于PCR-RFLP方法中P4產物第二個酶切位點識別序列中的堿基C突變?yōu)門而造成的。利用新建的PCR方法測定我國10個省、市、自治區(qū)共459株致病疫霉菌株的線粒體單倍型。其中,引起馬鈴薯晚疫病菌共計434株,共發(fā)現(xiàn)了5種線粒體單倍型,仍未發(fā)現(xiàn)Ⅱ R1;引起番茄晚疫病的共25株并且其中僅發(fā)現(xiàn)1種單倍型即ⅠR3。本研究基于PCR技術建立的病疫霉線粒體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