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多模態(tài)磁共振成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老化和老年期癡呆的過渡階段??v向研究表明,MCI人群每年約10%-15%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正常老齡的十倍(1%-2%)。MCI分為遺忘型(amnestic mild cognitiveimpairment,aMCI)和非遺忘型,其中aMCI以記憶損害為主,其他認知功能保持相對完整,主

2、要進展為AD。目前AD病因不明、發(fā)病機制不清,尚無任何根治措施,因此早期診斷并及時干預是延緩AD進展的關鍵舉措。我國60歲以上人群 AD患病率約為5%,AD已成為備受關注的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可以直接對人腦進行反復的非侵入性觀察,同時具有無創(chuàng)傷、時間/空間分辨率高、成像快速、成本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已成為探討神經精神疾病發(fā)病機制的核心工具之一

3、。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橫斷面探討,并且所用模態(tài)單一,信息量提供有限,不能同時探察受試者腦灰質/白質結構和任務/靜息功能動態(tài)的損害模式。而利用多模態(tài)fMRI技術在aMCI患者中縱向探尋aMCI病情進展和轉化為AD的神經影像特征,可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因此,尋找并確定AD發(fā)病高風險人群aMCI患者的神經生物標記,尤其是利用多模態(tài)MRI技術在臨床同質性高的aMCI患者中縱向探尋高特異性、高敏感性的客觀神經影像學特征已成為近年神經科學和“癡呆”領

4、域的研究熱點。重要的是,隨訪分析aMCI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神經影像特征改變的相關性,繪制aMCI轉化AD的神經網絡演變模式,可更準確地揭示AD發(fā)生相關的復雜神經網絡的生物學意義,對AD早期診斷意義重大,并為探討以記憶障礙為主的神經認知障礙的發(fā)生機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證據。
   在本研究中,我們選擇臨床同質性高的aMCI患者和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為受試對象,采用全面的神經認知量表評估其神經認知功能。繼而,利用多模態(tài)

5、MRI(三維結構成像、彌散張量成像、任務狀態(tài)功能成像和靜息狀態(tài)功能成像)隨訪研究。(1)基線期:首先探討海馬結構和任務狀態(tài)下海馬功能,較細致地探討aMCI患者海馬結構與功能的損害模式。其次,從白質纖維束完整性研究aMCI患者白質損害情況;進一步從白質損害與海馬萎縮關系的角度,探討白質異常的可能機制。最后,鑒于既往AD靜息態(tài)fMRI研究產生了豐富的、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而aMCI階段的研究證據相對缺乏,于是從默認網絡的角度探討aMCI的靜息功能

6、損害模式。(2)隨訪期:以基線期研究以及以往AD研究的發(fā)現(xiàn)作為基礎,并結合本研究中aMCI本身認知損害特點,檢測腦結構隨訪改變情況,重點關注全腦網絡、小腦網絡、自我指示網絡(self-referencial network,SRN)、海馬亞區(qū)網絡以及默認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DMN),結合實驗狀態(tài)、隨訪時限,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探討aMCI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腦網絡的進展性損害模式。
   第一部分:基線期aMC

7、I認知功能評估及多模態(tài)fMRI掃描
   第一章基線期aMCI臨床評估及多模態(tài)fMRI掃描策略
   本論文基線研究首先采用三階段臨床篩查與評估方法在1480名老人中確診了115例aMCI患者和126例相匹配的正常老人,進而完成48例aMCI患者和36例嚴格匹配的正常老人多模態(tài)fMRI掃描(影像掃描時間: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總體介紹基線期aMCI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知情同意情況、aMCI組與正常對照組入組/排除

8、標準、臨床入組概況、神經心理評估測試、建立情節(jié)記憶任務刺激模式、多模態(tài)fMRI掃描程序及參數等基本情況。
   第二章基線期aMCI患者海馬結構及其功能網絡損害模式
   目的:探討aMCI患者海馬結構及功能網絡損害模式。
   方法:(1)通過手工勾畫海馬結構,比較aMCI患者與正常對照組海馬體積差異(實驗一);(2)通過情節(jié)記憶任務狀態(tài)下海馬功能連接分析,檢測aMCI海馬情節(jié)記憶網絡與對照組差異(實驗二)。<

9、br>   結果:(1)基線期aMCI患者的海馬體積顯著小于正常對照組,進一步分析顯示aMCI組女性患者的海馬體積萎縮率為18%,男性患者為24%。(2)執(zhí)行情節(jié)記憶任務時,aMCI患者僅出現(xiàn)海馬與局部前額葉、顳葉、頂葉以及小腦功能連接降低的趨勢;同時,aMCI患者比對照組在上述皮層中出現(xiàn)更加廣泛的功能連接顯著增強的區(qū)域,并且增強的功能連接主要與反映情節(jié)記憶功能的神經心理學量表得分相關。
   結論:aMCI患者存在海馬結構損

10、害;aMCI患者存在海馬功能損害,但早期可出現(xiàn)功能代償現(xiàn)象。aMCI患者海馬損害模式可進一步闡明aMCI的認知網絡及其變化規(guī)律,可作為對AD譜系疾病診斷和篩查的早期影像學預警標志。
   第三章基線期aMCI患者腦白質損害模式
   目的:從白質纖維束完整性角度探討aMCI患者白質結構損害模式。
   方法:(1)檢測下額枕葉束(分別在左/右側額葉、額顳交界區(qū)、顳葉)、胼胝體(分別在胼胝體膝部和壓部)、扣帶束(分

11、別在左/右側扣帶中部和扣帶后部)以及上縱束(左/右側上縱束Ⅱ段)等感興趣區(qū)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部分各向異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計算出每個纖維束ROIs的平均FA值,對比分析aMCI患者與對照組長聯(lián)合纖維束完整性的差異(實驗一);(2)另外,以海馬體積指數作為協(xié)變量去除其對白質損害的影響,最后采用多種反映白質完整性指標,如FA、相對各向異性(relative anisotr

12、opy,RA)和體積比(Volume Ratio,VR)分析aMCI患者全腦白質損害程度(實驗二)。
   結果:(1)aMCI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下額枕葉束胼胝體膝部、扣帶束和上縱束完整性受損,進一步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aMCI組右上縱束的FA值與連線測試成績負相關,右扣帶束后部的FA值與MMSE評分正相關;(2)去除海馬萎縮效應后,三種白質完整性指標(FA、RA和VR)均提示aMCI患者出現(xiàn)廣泛白質損害,并主要集中在右側顳上回、右側

13、顳中回、右側楔前葉、右側內囊和右側扣帶回。
   結論:aMCI患者存在與AD患者相似的廣泛纖維束完整性損害,且損害的程度與其認知功能狀態(tài)相關;進一步發(fā)現(xiàn)aMCI存在海馬結構萎縮遠隔區(qū)域的白質異常,而這種異常則可能是多種機制異常的綜合結果。
   第四章基線期aMCI患者靜息網絡損害模式
   目的: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探討aMCI患者的靜息網絡-默認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損害模式

14、。
   方法:以局部一致性方法(實驗一)和基于種子點的逐體素功能連接方法(實驗二)分析比較aMCI患者和正常對照組DMN網絡水平差異;另外,分析不同狀態(tài)下DMN演變:采用基于種子點功能連接的方法分析aMCI患者的DMN在情節(jié)記憶任務狀態(tài)與靜息狀態(tài)下的演變規(guī)律(實驗三)。
   結果:(1)與對照組比較,aMCI患者出現(xiàn)扣帶回后部的局部活性以及與其他腦區(qū)的功能連接損害;(2)不同狀態(tài)下DMN演變:與對照組比較,aMCI患

15、者的DMN從靜息狀態(tài)到任務狀態(tài)過程中減弱更加明顯,并且減弱的程度與其認知功能損害程度相關。另外,在任務狀態(tài)轉變靜息狀態(tài)過程中,aMCI患者動員了更多腦網絡資源。
   結論:aMCI患者的DMN在其局部活性、整體網絡以及不同狀態(tài)的轉變過程中均出現(xiàn)異常。這些發(fā)現(xiàn)提示DMN可能是觀察aMCI發(fā)展的重要影像學指標。
   第二部分:隨訪期aMCI認知功能評估及多模態(tài)fMRI掃描
   第一章隨訪期aMCI臨床評估及多模

16、態(tài)fMRI掃描策略
   經過平均20月(范圍15.30月)隨訪研究,在完成臨床隨訪的基礎上,26名aMCI穩(wěn)定者(臨床診斷仍為aMCI階段)與18名正常對照者完成了多模態(tài)fMRI隨訪有效數據采集(影像掃描時間: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另外,臨床隨訪評估發(fā)現(xiàn)基線期48例患者中有6例aMCI轉化為AD(這部分受試者由于無法配合或放棄,未完成隨訪影像掃描,僅有基線影像數據)。總體介紹隨訪期aMCI患者與正常對照組入組概況、

17、神經心理評估測試、多模態(tài)fMRI掃描程序及參數等基本情況。
   第二章隨訪期aMCI患者海馬結構與腦白質損害模式
   在結構學影像中,我們同樣進行與基線期相同的海馬結構和白質完整性的數據分析。但是短期隨訪(平均20月,范圍15-30月)后,患者自身以及與正常對照組相比,隨訪前后海馬體積、全腦白質完整性的差異未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章簡單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初步得出結論:暫時處于認知穩(wěn)定的aMCI患者,短期內其腦結構損害進展

18、相對緩慢。
   第三章隨訪期aMCI患者靜息網絡損害模式
   目的:從不同層面和角度進一步探討aMCI患者的靜息網絡進展性損害模式。
   方法:(1)全腦網絡:將全腦分為116個腦區(qū)并檢測其功能連接,隨訪觀察aMCI患者全腦網絡的演變規(guī)律(實驗一);(2)小腦網絡:采用低頻振蕩幅度方法檢測小腦局部的“激活”并采用功能連接方法探討aMCI患者小腦網絡損害模式(實驗二);(3)SRN:采用獨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各

19、受試者SRN,分析兩組人群SRN的差異;并通過相關分析檢測aMCI患者SRN與其他靜息網絡連接損害情況(實驗三);(4)海馬亞區(qū)網絡:通過縱向隨訪靜息態(tài)海馬亞區(qū)功能連接演變分析,研究靜息狀態(tài)下aMCI海馬亞區(qū)功能網絡與對照組差異(實驗四);(5)DMN:采用獨立成分分析方法隨訪分析DMN的演變情況(實驗五)。同時,為了避免循環(huán)分析效應,由上述分析獲得的進展性損害功能指標再結合獨立的基線aMCI穩(wěn)定組(n=12)、aMCI轉化AD組(n=

20、6)及正常組(n=12),進一步分析其有效識別aMCI患者和監(jiān)控病情進展的價值(實驗四、五)。
   結果:(1)全腦整體網絡:aMCI患者的全腦網絡主要表現(xiàn)為負性功能連接進展性降低,尤其是出現(xiàn)顯著地大量額葉與其他區(qū)域的功能連接異常。(2)小腦網絡隨訪:aMCI患者在基線狀態(tài)小腦后葉(cerebellum_9)僅出現(xiàn)局部“激活”增強,隨訪后小腦后葉仍有局部增強(cerebellum_9)但伴有“激活”減弱區(qū)域(cerebellu

21、m crus_2);然而,aMCI患者在隨訪過程中小腦后葉(cerebellum_9)與顳葉、頂葉和額葉網絡的功能連接呈持續(xù)性降低。(3)SRN隨訪:aMCI患者在隨訪前后出現(xiàn)持續(xù)性損害的區(qū)域為前額葉腹內側、前額葉眶內側和直回;并且發(fā)現(xiàn)aMCI患者SRN與默認網絡的功能連接逐漸降低。(4)海馬亞區(qū)網絡隨訪:aMCI患者海馬各亞區(qū)網絡出現(xiàn)相似的進展性損害,廣泛出現(xiàn)在皮層下區(qū)域、顳葉、頂葉及小腦,其共同部分主要位于左腦島、雙側額葉內側/輔助

22、運動區(qū)/中央旁小葉以及左扣帶回后部。進一步分析顯示這些區(qū)域可作為組間識別的有效指標:從正常組有效識別出aMCI轉化AD組(敏感性是83.3%、特異性是91.7%);從aMCI穩(wěn)定組有效識別出aMCI轉化AD組(敏感性是83.3%、特異性是83.3%);(5)DMN隨訪:與對照組比較,aMCI患者呈進行性損害加重的腦區(qū)有雙側扣帶回后部/楔前葉(損害程度最為顯著)、右側額上/中回、左側海馬旁回、右側丘腦、左側顳上/中回和雙側頂下小葉;并且效

23、應大小分析顯示扣帶回后部/楔前葉組間功能變化可有效識別aMCI穩(wěn)定組與正常組(1.34)、aMCI轉化AD組與正常組(2.16)及aMCI穩(wěn)定組與aMCI轉化AD組(0.96)。
   結論:首先,全腦整體網絡分析提示額葉的功能連接持續(xù)性降低可能是aMCI轉化AD的神經影像特征;其次,aMCI患者小腦網絡中小腦后葉局部活性在隨訪前后相對保持穩(wěn)定,而小腦后葉的功能連接呈持續(xù)性損害,提示該指標對病情監(jiān)測可能更加敏感;第三,aMCI患

24、者SRN中的前額葉腹內側、前額葉眶內側以及直回功能連接隨著時間進程顯著降低,同時SRN與DMN的功能連接同樣是進行性損害;第四,aMCI患者海馬亞區(qū)損害模式與海馬整體損害相似,提示各亞區(qū)間功能合作密切,但海馬亞區(qū)的精細分析可進一步闡明aMCI的認知網絡及其變化規(guī)律,可作為對AD譜系疾病診斷和篩查的早期影像學預警標志。最后,aMCI患者的DMN的扣帶回后部/楔前葉出現(xiàn)進展性損害加重。這些證據表明aMCI患者出現(xiàn)靜息網絡的選擇性損害,并且這

25、些損害表現(xiàn)為隨時間進程的動態(tài)損害模式。
   第三部分:總結和展望
   本研究設計的特點
   (1)多維度:分別從情節(jié)記憶、執(zhí)行功能、注意功能及視空間結構功能等不同維度探討了aMCI患者認知功能的缺陷;
   (2)多模態(tài):分別從三維結構成像、彌散張量成像、任務狀態(tài)功能成像和靜息狀態(tài)功能成像探討了aMCI患者的顳葉內側結構與功能、白質結構完整性和任務狀態(tài)及靜息狀態(tài)下腦網絡的異常;
   (3)

26、縱向隨訪:完成基線期與隨訪期(平均20月,范圍15-30月)的多維度神經心理學評估與多模態(tài)fMRI研究。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本研究率先在中國漢族aMCI患者中,選擇臨床同質性高的研究對象和嚴格匹配的正常老人,科學合理運用多模態(tài)磁共振影像融合技術縱向隨訪研究aMCI腦結構與功能影像指標動態(tài)演變,結合多維度神經心理學評估,綜合運用成熟并先進的分析方法提煉aMCl神經網絡結構-功能連接的特征,尋找aMCI轉化為AD

27、的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神經影像學指標,以推動AD早期在體診斷與干預,進而探討以記憶障礙為主的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的病理機制。
   本研究主要結論
   (1)aMCI患者腦結構的進展性改變相對緩慢;
   (2)腦網絡功能變化特征可作為有效識別aMCI患者和監(jiān)控病情進展的影像學指標;
   (3)aMCI的臨床表征可能是多種腦網絡損害的綜合作用。
   將來展望
   (1)為使研究結果具有廣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