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下半葉的英國單親家庭態(tài)勢、問題與對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20世紀下半葉的英國單親家庭:態(tài)勢、問題與對策</p><p>  關(guān)鍵詞: 英國;單親家庭;問題 </p><p>  摘要: 20世紀下半葉,英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相應(yīng)地呈現(xiàn)出新的態(tài)勢,單親家庭的迅猛發(fā)展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其中單親母親家庭的增長更為迅速,離婚和未婚單親家庭成為單親家庭的主體。與雙親家庭相比,單親家庭面臨著收入低、住房緊缺、就業(yè)

2、困難、精神壓力大等問題。為此,英國政府不斷完善社會政策予以應(yīng)對。 </p><p>  中圖分類號: C91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12435(2014)01004207 </p><p>  20世紀下半葉,英國社會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變化。在人口結(jié)構(gòu)方面,離婚率持續(xù)增長,結(jié)婚率則持續(xù)下降,同居逐漸取代婚姻成為英國人主要的伴侶關(guān)系。在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方面,第三產(chǎn)業(yè)“無論是從產(chǎn)值還是從就業(yè)人

3、數(shù)而言,其重要性都明顯增加”[1]162,改變了就業(yè)市場中男性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女性參與就業(yè)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其總勞動人數(shù)由二戰(zhàn)前約509萬,上升到1977年約984萬。[2]126在道德觀念方面,性解放思潮泛濫,性行為日益低齡化。在此背景下,英國家庭也發(fā)生了劇烈變遷,其中單親家庭①的增長成為當代英國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本文擬對20世紀下半葉英國單親家庭的變化趨勢、面臨的問題及其應(yīng)對政策進行初步的探索,以加深對當代英國社會發(fā)展的認識和理解,并為

4、我國家庭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鑒和參考。 </p><p><b>  一、基本態(tài)勢 </b></p><p> ?。ㄒ唬┛偭垦杆僭鲩L </p><p>  在英國,早在19世紀就有大量的單親家庭存在。不過,直到20世紀60年代,英國單親家 </p><p>  *收稿日期: 20130815;修回日期: 20131021 &

5、lt;/p><p>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一般項目(12BSS021) </p><p>  作者簡介: 傅新球(1972-),女,湖南長沙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英國史和社會史;李超(1989-),男,安徽蕪湖人。 </p><p>  引用格式: 傅新球,等. 20世紀下半葉的英國單親家庭:態(tài)勢、問題與對策[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4

6、,(1):042-048. </p><p>  ①單親家庭(single parent family)古已有之,然而單親家庭概念的提出,卻產(chǎn)生于歐美國家對當代婚姻現(xiàn)實狀況的考察。英國統(tǒng)計局對單親家庭的定義為:只有母親(或父親)與16歲以下(或19歲以下并正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居住在一起且沒有配偶或同居伴侶的家庭。庭的增長速度都比較緩慢。自60年代末開始,單親家庭增長變得越來越快,這既反映在絕對數(shù)量上的迅猛

7、增加,也反映在其所占比重的快速上升。從數(shù)量上看,根據(jù)英國統(tǒng)計局(ONS)的估算,單親家庭由1971年的57萬,增長到了1991年的130萬,到1996年已達到160萬。[3]17從比重上看,1972年單親家庭僅占英國所有受供養(yǎng)子女(dependent children)家庭的8%。[4]92到80年代初,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13.7%[5]58,1988年達到16%[6]424,1991年,單親家庭所占比重已經(jīng)達到了19%以上[4]92。由此

8、可以看出,英國單親家庭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此前的歷史時期,在短短約30年的時間里增長了3倍以上。 </p><p> ?。ǘ﹩斡H母親家庭增長迅速,單親父親家庭相對保持穩(wěn)定 </p><p>  20世紀下半葉英國單親家庭的迅速增長主要源于單親母親家庭的增長。1971年,總共57萬單親家庭中,約50萬是單親母親家庭。[7]139到1976年,單親母親家庭的數(shù)量為66萬,1984年達到85.

9、5萬。而同一時期,單親父親家庭的數(shù)量卻相對保持穩(wěn)定。1971年英國約有7萬個單親父親家庭,到1984年只增長到8.5萬。[8]8英國單親母親家庭與單親父親家庭的這種變化通過比重體現(xiàn)出來:在1971-1996年這20多年的時間里,英國全部受供養(yǎng)子女家庭中,單親母親家庭的比重由7%上升為20%。而單親父親家庭的比重則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見表 1)。在所有單親家庭的比重中,單親父親家庭由1971年的12%下降到了1984年的9%,而單親母親家庭

10、的比重則上升到91%。[8]9 </p><p>  (三)離婚和未婚單親家庭成為主體 </p><p>  單親家庭主要由喪偶家庭(widowed)、離婚家庭(divorced)、分居家庭(separated)和未婚家庭(single)所構(gòu)成。二戰(zhàn)前的英國,離婚仍然是一件昂貴且費時的事情,因此離婚單親家庭的數(shù)量少。同時“婚前貞潔是女性的美德,也是好女孩的標準,好女孩的聲譽取決于她們抵制性

11、誘惑的能力”[10]5,故而未婚單親家庭十分罕見。二戰(zhàn)后,人們的婚姻觀念、性觀念以及兩性關(guān)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婚姻法隨之進行了根本性變革有關(guān)英國離婚法的變化可參見傅新球:《英國離婚法的演變》,《世界歷史》2003年第2期,第62-69頁。,使得單親家庭的構(gòu)成發(fā)生新的變化:首先是喪偶單親家庭不斷減少。二戰(zhàn)后英國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寡婦和鰥夫的數(shù)量隨之越來越少。例如,在1961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qū)45歲以下寡婦的數(shù)量為7.7萬人,而到

12、1971年已經(jīng)下降到了6.2萬人。[5]166在70年代初時,喪偶家庭仍是單親家庭中的第二大群體,比重約為22%;但到80年代時卻已經(jīng)成為最小的群體,其比重只占13%,到90年代時僅占全部單親家庭的5%,[5]126成為英國單親家庭中的最小群體。喪偶家庭不斷減少的同時,離婚和分</p><p>  進入80年代中期后,英國單親家庭的構(gòu)成呈現(xiàn)出新趨勢:未婚單親家庭逐漸增多。這一方面是由于離婚現(xiàn)象減少,因而離婚單親家

13、庭的增長也開始放緩。1981年子女在16歲以下的英國離婚夫婦數(shù)量為87 000,子女數(shù)量為159 000;到1991年時這兩項數(shù)字僅增加到88 000和161 000。[5] 49另一方面,同居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據(jù)1996年英國綜合住戶統(tǒng)計調(diào)查(General Household Survey)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所有未婚女性中,同居的比例為25%,而同居的破裂率是婚姻的3-4倍,[9]60所以因同居關(guān)系破裂而產(chǎn)生的未婚單親家庭越來越多,比重也

14、越來越大,其在全部單親家庭中的比重,由1971年的16%上升到1984年的21%。[8]18到1993年,單親家庭的構(gòu)成已變?yōu)椋弘x婚家庭占60%,未婚占33%,喪偶家庭僅占7%。[11]91   二、存在的問題 </p><p>  20世紀60年代以前,除喪偶家庭外,“單親家庭”往往不為政府所承認,社會也普遍認為“單親家庭”是一種社會問題,通常使用“破裂家庭”(broken family)、“未婚媽媽”(un

15、married mothers)或者“無父家庭”(fatherless family)等帶有明顯“特殊含義”的詞匯來描述這類家庭。這實際上是假定“雙親家庭”才是“完整”的,因而也是更優(yōu)越的(superior)。這種觀念在50年代尤為盛行,當時社會普遍認為,由兩個成年人及其子女所組成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才是最好的、最能發(fā)揮家庭功能的單位。這些構(gòu)成了英國社會對于“理想家庭”(ideal family)的標準,沒有遵

16、循此標準的其他家庭(除喪偶家庭外)一律被視為“問題的來源”,甚至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問題。因此,在這一時期政府對于“單親家庭”一直持不承認的態(tài)度,在某些情況下,單親家庭甚至被“人為”地抹去了。[5]153到了70年代。一些社會學(xué)者開始反思傳統(tǒng)的“核心家庭”的缺陷,許多人認為兩個成年人及其子女構(gòu)成的“核心家庭”本身并非是“盡善盡美的”,或者說“家庭”本身就存在某些“功能障礙”。</p><p>  在這一背景下,

17、1974年《費列報告》發(fā)表,第一次為“單親家庭”做出了官方的定義:“一位沒有配偶、也未同居的母親或者父親,與其16歲以下或19歲以下接受全天日教育、未婚的、受撫養(yǎng)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是為單親家庭(OneParent family)?!盵12]91這一定義明確說明了“單親家庭”的特征,不帶任何歧視性的描述或評論。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單親家庭擺脫了“道德的責(zé)難”,80年代后隨著保守主義思想的回潮,傳統(tǒng)雙親家庭的價值和重要性再次被人們提及。但

18、過去那種視“單親家庭”為“洪水猛獸”的時代畢竟一去不復(fù)返了。隨著英國單親家庭數(shù)量的劇增,社會輿論開始重視“單親家庭”的生存狀況,關(guān)注其本身面臨的問題或困境并將之作為制定社會政策的依據(jù)。 </p><p> ?。ㄒ唬┦杖氲?,財力匱乏 </p><p>  單親家庭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收入低,財力匱乏。其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家庭收入水平較低。1978年,英國進行的家庭支出調(diào)查(the Family

19、 Expenditure Survey)顯示,當年單親家庭的年均收入約為2960英鎊,比雙親家庭少了2000多英鎊。[13]1121978—1985年間單親家庭平均周收入由62.68英鎊上升到112.81英鎊,增長了約80%;而雙親家庭由127.26英鎊上升到270.95英鎊,增長超過了2倍。到1990年,一個單親家庭的平均收入僅相當于一個雙親家庭的37%。[12]97同時,低收入的單親家庭比重仍然相當大。例如,1993年周收入在100

20、英鎊以下的比重,雙親家庭為5%,單親家庭達46%,未婚母親家庭最嚴重,達到60%。[5]138 </p><p>  第二,收入來源單一。絕大多數(shù)的單親家庭將福利補助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如,1979年單親母親家庭以福利補助金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比重為48%,1981年,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55%。[8]170到90年代,低收入補助金、家庭救濟金和兒童津貼這三大福利金已占到單親家庭總收入的近2/3。 </p>

21、;<p>  第三,家庭財產(chǎn)較少。首先,單親家庭現(xiàn)金不充足。1972年,政府對領(lǐng)取福利金的單親家庭進行了財產(chǎn)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只有13%的單親家庭有少量現(xiàn)金財產(chǎn),僅2%的單親家庭有充裕的現(xiàn)金。[13]172其次,單親家庭無力購買一些生活家電。1977年,幾乎所有的雙親家庭都有冰箱和洗衣機,大約2/3的擁有電話,3/4的雙親家庭擁有汽車。而在單親家庭上,這些比重分別僅為:83%、72%、2/5和1/4。[13]116表2反映了1

22、979年英國家庭支出調(diào)查中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的消費品財產(chǎn)情況。 </p><p> ?。ǘ┳》烤o缺,居住條件差 </p><p>  《費列報告》寫道:僅次于貧困,住房是單親家庭的最大問題。英國單親家庭的住房問題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傮w來看,在70年代中期之前,單親家庭的居住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無家可居”;而這之后,主要是“居住條件差”。 </p><p>  

23、二戰(zhàn)后,由于不為政府和社會所承認,英國的公房保障制度并未惠及到多數(shù)單親家庭。那些無力擁有住房的單親家庭大多居住在私人租房之中。1950年居住在這類房屋的單親母親家庭比重約為50%。[5]211在1981年的普利茅斯市,單親家庭擁有完全產(chǎn)權(quán)房(owneroccupied)的比重為28.7%,僅為普通家庭的一半。[14]80五六十年代,隨著“貧民窟的清拆”(slumclearance)和房價的上漲,單親家庭獲得租房的難度越來越大,單親家庭的

24、住房成本越來越高。以人口最集中的倫敦地區(qū)為例,1958-1963年這六年間平均房價上漲了60%[5]214,1966-1968年三年間租金就上漲了約52%。[5]216 </p><p>  70年代后,政府改變了住房保障政策,《1977年住房法》(the Housing Act)出臺后,大部分無房單親家庭得到了保障性住房。然而,他們?nèi)匀幻媾R著居住條件差的問題。一方面,地方保障房社區(qū)大多集中在城市郊區(qū),商店、學(xué)校

25、、醫(yī)院等社區(qū)設(shè)施建設(shè)落后,給單親家庭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由于居住較偏遠,以及很難擁有汽車之類的交通工具,單親家庭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去工作或?qū)W校的路上。另一方面,很多單親家庭住房條件較差,經(jīng)常遇到住房設(shè)施不全、居住過于擁擠等情況。例如,1981年在英國普利茅斯市,有9.3%的單親家庭的單個房間需居住1人以上,有2.9%的住房設(shè)施不全。[14]80 </p><p> ?。ㄈ┚蜆I(yè)困難,工資低 </p

26、><p>  在就業(yè)問題上,單親母親比單親父親顯得更加突出。雖然二戰(zhàn)后女性的經(jīng)濟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但是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單親母親的就業(yè)率卻一直呈下降的趨勢,就業(y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就業(yè)困難和就業(yè)工資低兩方面。   對單親母親而言,在照顧子女成長的同時,又必須兼顧掙錢養(yǎng)家。有社會調(diào)查顯示,40%的單親母親是因為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子女才不得不選擇非全日制工作。[15]62因為她們“除卻子女放學(xué)或放假外,幾乎不可能找到

27、全日制工作?!盵16]198那些為育兒而失業(yè)的單親母親,也會承受巨大的損失,這包括收入、工作經(jīng)驗、人際關(guān)系等等。有學(xué)者估計,在80年代,如果僅以經(jīng)濟損失而論,至少有約13.5萬英鎊。[8]190單親母親還面臨工資較低的問題。社會仍將女性就業(yè)視為是“次要的”(Secondary),認為女性工資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無法取代男性成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1972年,英國女性的平均日收入僅為男性的58.8%,到1982年也仍然只有69.4%。[8

28、]14070年代,單親母親的平均周薪僅為17.37英鎊。[8]58再者,很多單親母親的教育程度比較低,尤其是80年代后,未婚母親越來越多,她們大多數(shù)學(xué)歷較</p><p> ?。ㄋ模┚駢毫Υ?,被社會孤立 </p><p>  家庭結(jié)構(gòu)的殘缺會給子女帶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80年代的臨床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7-8歲的離婚家庭子女中,多數(shù)都會有“被拋棄感”。他們常常為此悲傷,經(jīng)常“沉浸在父母和好如初

29、的幻想之中”[17]164。一些子女還會在后天成長中,表現(xiàn)出好斗、憤怒、行為退化等問題。其次,長期生活在單親環(huán)境中,子女可能會變得“早熟”。家長不在時,一些兒童不得不承擔(dān)起“代理家長”的角色,負責(zé)照看年幼的兄弟姐妹,在失去童年快樂的同時,也容易產(chǎn)生自卑內(nèi)向、敏感多疑等心理問題。此外,由于較嚴重的家庭貧困,很多單親子女時常會受到同學(xué)的嘲笑和譏諷,容易產(chǎn)生孤僻和逆反心理,并做出厭學(xué)、逃課甚至犯罪等行為。 </p><p&

30、gt;  對于單親家長而言,生活的艱辛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單親母親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未婚母親有很大的風(fēng)險成為‘好的’、‘負責(zé)任的’已婚母親的對立面……分居和離異母親會帶著污名,大眾會感到遺憾或懷疑?!盵18]95許多母親會有強烈的壓迫感,而生活的不易又常常加劇煩躁情緒。而單親父親也有這種類似的精神壓力。社會常常認為,成為單親父親是“怪誕且罕見的”,而有些單親父親已經(jīng)習(xí)于成為“街頭巷尾的調(diào)侃對象”。[13]167根據(jù)羅賓森(M.

31、Robinson)的研究:在對英格蘭南部92位離婚男士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其中32%正忍受著生理疾病的創(chuàng)傷,22%有著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17]16 </p><p>  迫于生計和生活,單親家庭往往缺乏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從事一些社會交往活動,因而在社會中處于比較孤立的狀態(tài)。一方面,單親家長忙于育兒、家務(wù)和工作,僅滿足幼兒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需要花費每周約50個小時[8]2,因此他們幾乎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進行其他社會活動

32、。在格拉斯哥市,很多單親母親只有在周末才有時間外出,而且還不得不“將去商店、銀行、圖書館和辦公室等活動壓縮到一起以節(jié)省時間?!盵16]198由于長期待在家中照顧子女,有些單親家庭的社交圈十分狹窄,人際交往僅限于朋友、家人等。另一方面,單親家庭沒有充足的經(jīng)濟條件。單親家庭擁有電話和汽車的比例較低,客觀上就限制了他們的社交活動。由于勤儉持家,單親家庭的娛樂活動往往十分匱乏。如,在70年代末,在下餐館、飲酒、度假、參與愛好等休閑活動上毫無支出

33、的單親母親家庭比重達到29%。一些單親家庭在這些娛樂活動上的平均花費僅有0.77英鎊,尚不能購買一張電影票。另有17%從未外出旅行過,19%從未訂閱報紙。[8]81從某種意義上說,單親家庭是一座真正的“社會孤島”。 </p><p><b>  三、相關(guān)社會政策 </b></p><p>  隨著單親家庭問題的不斷顯現(xiàn),英國政府及社會對單親家庭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相關(guān)的社

34、會政策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在歷屆政府不斷的努力下,英國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包含收入、稅收、法律等各方面的福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為單親家庭,尤其是單親母親家庭提供了政策保障。 </p><p>  (一)福利國家初建時的政策探索 </p><p>  早在1942年,福利國家的藍本——《貝弗里奇報告》——就認為單親家長特別是單親母親理應(yīng)納入到未來的福利保障之中。對此,貝弗里奇建議設(shè)立三種福利金進行

35、補助:臨時分居補助、培訓(xùn)津貼和監(jiān)護補助。他呼吁政府對于分居、離婚家長應(yīng)當與喪偶家長一視同仁,都應(yīng)對其提供基本的經(jīng)濟保障。當然這種“一視同仁”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無過失?!叭绻欢位橐鲇捎谄拮拥倪^失而結(jié)束,那么她無權(quán)領(lǐng)取福利補助?!盵19]69這是英國對單親家庭福利政策的最早探索,但報告中的大部分建議沒有為政府所采納。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英國建立起福利國家,宣稱“不分經(jīng)濟狀況和社會階層,為全體公民提供最可能好的社會服務(wù)”。但是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

36、方面,喪偶單親家庭被社會和政府所特殊對待,有些喪偶家庭甚至“從未將自己視為離婚或同居單親家庭的同類”。[12]93另一方面,非喪偶家庭則一直無法得到官方承認。“在伊普斯維奇市,未婚母親及其子女從未被當成一個家庭來看待。而在巴金市,只有當單親母親40歲以上時,才被單獨作為家庭看待?!盵8]220 </p><p>  因此這一時期單親家庭擁有的保障非常有限。1948年設(shè)立的國民救濟金(National Assist

37、ance)成為這一時期單親家庭主要的福利補助,在1950年大約98 000名60歲以下的寡婦、35 000名分居或被遺棄母親及43 500名“其他母親人群”(其中大部分是未婚和離婚母親)領(lǐng)取了這一救濟金。[5]157其次,單親家庭甚至被一些福利機構(gòu)所排斥。如英國許多地方的住房保障局認為單親家庭“不值得”保障,因此許多無房的單親家庭無法獲得政府公房。在1954年,只有116個單親家庭被列入到公房保障名單之中。[5]214此外,政府呼吁和希

38、望單親家長的親屬和朋友提供幫助??傮w來說,在70年代以前,單親家庭長期為英國官方所忽視,政府更多地將其視為個人問題對待。 </p><p>  (二)《費列報告》提出后的制度保障   60年代末隨著單親家庭問題的不斷顯現(xiàn),單親家庭逐漸得到政府的重視。1969年工黨政府任命費列爵士領(lǐng)導(dǎo)一個特別委員會著手調(diào)查單親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該委員會于1974年提交了《費列報告》(the Finer Report),它是第一份專

39、門針對單親家庭問題而發(fā)表的官方報告,意味著單親家庭在政策層面上開始成為政府關(guān)注的對象。此后,包括收入、稅收、住房在內(nèi)的相關(guān)社會政策不斷建立。 </p><p>  首先,1970年英國政府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家庭補助金——家庭收入補貼(Family Income Supplement,F(xiàn)IS),雖然這是一個面向全體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政策,但其主要的對象是單親家庭。在其實行的第一年里,有近65 000個家庭申領(lǐng)了FIS,

40、其中單親家庭比重在30%左右,到1974年,這一比重增長到50%以上。[5]173 </p><p>  其次,政府改革了“最低收入補助金”(Supplementary Benefit,前身即國民救濟金)。70年代初政府規(guī)定:單親母親家庭的最低收入補助金由國家和前夫兩方承擔(dān),前夫承擔(dān)1/5,國家承擔(dān)4/5。單親母親出示地方法庭令狀,將撫養(yǎng)費的索取權(quán)讓渡給最低收入補助金委員會(Supplementary Benef

41、it Commission),國家通過委員會為單親家庭發(fā)放最低收入補助金,委員會通過地方法庭向前夫索取補助金的1/5。該補助金逐漸成為許多單親家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到1974年,已有約43%的單親母親領(lǐng)取了“最低收入補助金”,48%的單親母親將其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8]1691979年,“最低收入補助金”為單親家庭提供了平均每周90英鎊的收入。[20]71 </p><p>  再次,1975年英國財政部建

42、立了“附加個人補貼”的減稅計劃(additional personal allowance),簡稱APA,對單親家庭所得稅進行了減免與補助。到70年代末為止,約有42.5萬名單親家長接受了APA。[5]179 </p><p>  此外,1977年環(huán)境部與威爾士事務(wù)部曾聯(lián)合發(fā)表了名為《單親家庭住房》(Housing for oneparent families)的報告,該報告要求地方政府關(guān)注單親家庭的住房緊缺問題

43、。同年議會全票通過了《1977年住房法》(the Housing Act),該法要求地方公房保障機構(gòu)必須無條件為無家可居的單親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從而解決了許多單親家庭的住房緊缺問題。1978年,單親家庭獲得地方公房的比例已達到56%以上[20]71,到80年代初時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69%[5]226。 </p><p> ?。ㄈ┍J攸h政府的福利改革 </p><p>  1979年保守黨的撒

44、切爾上臺執(zhí)政后,為削減龐大的公共開支,政府對福利制度進行了改革。保障原則由“普遍性”轉(zhuǎn)變?yōu)椤斑x擇性”,單親家庭成為社會保障重點關(guān)注的群體。 </p><p>  首先,政府提高了社會保障的標準,擴大了領(lǐng)取補助的范圍。1980年頒布《社會保障法》(the Social Security Act),將“最低收入補助金”改為“收入補助金”(Income Support)。一方面,單親家庭子女的補助由原先的每周2英鎊提高

45、到了每周3英鎊,相比之下普通家庭子女僅提高了75便士。[5]187另一方面,降低了領(lǐng)取標準,使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獲得領(lǐng)取資格。1980年到1993年間,在接受“收入補助金”的人群中,單親母親比例由10.2%上升到了17.4%。[5]1901991年時,已有85.2萬個單親母親家庭和4.3萬個單親父親家庭領(lǐng)取了這一補助金。[21]165此外,這一時期政府的相關(guān)財政支出也一直保持穩(wěn)定增長。(見表 3) </p><p&g

46、t;  其次,英國政府認為責(zé)任主體不應(yīng)限定為政府部門,越來越強調(diào)個人以及社會的職責(zé)。第一,重視個人的家庭責(zé)任。1985和1986年保守黨政府分別發(fā)表名為《社會保障改革》的綠皮書和《社會保障改革:行動指南》的白皮書,指出未來政策的重點是使個人履行起家庭責(zé)任。1991年頒布《兒童撫養(yǎng)法案》(the Child Support Act)。為了讓子女的生父承擔(dān)撫養(yǎng)義務(wù),該法案規(guī)定:除特殊情況外,母親如拒絕說出生父姓名,其福利將減少20%。第二,

47、增加了社會或私人性質(zhì)的育兒服務(wù)機構(gòu)。在1965年,英格蘭地區(qū)5歲以下的兒童,只有6.5%是由學(xué)前教育機構(gòu)和幼兒園看護[5]249,多數(shù)單親家長將子女交給親屬或鄰居、朋友照看。80年代后政府鼓勵志愿團體和私人機構(gòu)提供育兒服務(wù),以彌補公共機構(gòu)的不足。1987年到1992年間,志愿或私人機構(gòu)照看的兒童數(shù)量增長了3倍以上,日托機構(gòu)(day nurseries)的兒童數(shù)量由306 87增加到了91 600,而公共日托機構(gòu)兒童數(shù)量卻從34 709下

48、降到28 400。[5]271第三,民間社會組織開始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英國最大的單親家庭志愿幫助團體——單親家庭全國委員</p><p>  20世紀中葉以來,英國乃至整個西方國家逐漸由工業(yè)社會向著后工業(yè)社會轉(zhuǎn)型。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深受這一過程的影響。在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單親家庭的總量、結(jié)構(gòu)等方面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趨勢,其存在的貧困、住房、就業(yè)、心理和社會排斥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引起了社會和政府的關(guān)注。在英國歷屆

49、政府的努力下,家庭政策逐漸得以建立與完善,其保障原則也從普遍性與廣泛性轉(zhuǎn)變?yōu)獒槍π耘c傾向性,有效地緩解了單親家庭面臨的部分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諸多問題仍然困擾著單親家庭及其整個英國社會。因為社會政策主要立足于解決單親家庭的物質(zhì)困難,然而物質(zhì)匱乏的問題易于緩解,心理的創(chuàng)傷卻難以在短時間愈合。進入21世紀后,英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方面發(fā)生的新變化必將進一步影響單親家庭,因此,解決單親家庭面臨的問題,仍需英國社會和政府長期不懈的努力。  

50、 參考文獻: </p><p>  [1]錢乘旦,等.日落斜陽——20世紀英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9:1-509. </p><p>  [2]張曉霞.20世紀下半葉英國婦女的就業(yè)特點[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4,(4):126-129. </p><p>  [3]Haskey J.Birth cohort analyses of depen

51、dent children and lone mother's living [J].Population Trends 92. 1998,(2): 15-22. </p><p>  [4]Harrop A, etc.Two Decades of Family Change: Secondary Analysis of Continuous Government Surveys[J].Journal o

52、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95,(2):91-106. </p><p>  [5]Kiernan K, etc.Lone Motherhood in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M].New York: Clarendon Press, 1998. </p><p>  [6]Ermisch F, etc.Welfare

53、Benefits and Lone Parents' Employment in Great Britain[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91,(3):424-456. </p><p>  [7]Schlesinger B.One Parent Families in Great Britain[J].The Family Coordinator, 1977

54、,(2):139-141. </p><p>  [8]Millar J.Poverty and the loneparent: the challenge to social policy[M].Aldershot : Avebury, 1989:1-204. </p><p>  [9]Halsey H.Twentieth-Century British Social Trends[M

55、].London: Macmillan,2000. </p><p>  [10]安東尼·吉登斯.親密關(guān)系的變革——現(xiàn)代社會中的性、愛和愛欲[M].陳永國等,譯.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01. </p><p>  [11]曹瑞臣.當代英國離婚對家庭和社會的沖擊——兼論政府的角色及其定位[J].中華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2012,(3):88-93. </p><

56、;p>  [12]Schlesinger B.LoneParent Familie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Ethnic and Immigration Iss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the Family,1996,(1): 89-105. </p><p>  [13]Dominian J.Famil

57、ies in Britain[M].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82. </p><p>  [14]Winchester H.Women and Children Last: The Poverty and Marginalization of OneParent Families[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

58、ritish Geographers.1990,(1):70-86. </p><p>  [15]Hunt A.Family Trends: British families since the 1950s[M].London: the Lavenham Press Ltd, 2009. </p><p>  [16]Robertson L.Single Parent Lifestyle

59、 and Peripheral Estate Residence: A TimeGeographic Investigation in Drumchapel, Glasgow[J].The Town Planning Review, 1984,(2): 197-213. </p><p>  [17]Robinson M.Family transformation through divorce and rema

60、rriage: A systemic approach[M].London: Routledge,1991. </p><p>  [18]Albelda R,etc.Dilemmas of Lone Motherhood[M].New York: Routledge,2005. </p><p>  [19]Pierce S.Single Mothers and the Concept

61、of Female Depend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lfare State in Britain[J].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1980,(1): 57-85. </p><p>  [20]Schlesinger B.One Parent Families in Britain: A Review[J].Conci

62、liation Courts Review,1982,(2): 71-80. </p><p>  [21]Slipman S.One parent families: discrimination and interprofession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 1994,(2): 163-172.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