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學概論--6藏象學說--心與小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藏象學說,位于胸腔,兩肺之間,略偏于左,外應虛里。,虛里---左乳下心尖搏動處,又名胃之大絡,心形尖圓中有空竅,形如倒垂未開之蓮蕊,第一節(jié)心(心包絡),位置:居于胸腔之內,膈膜之上,兩肺之中,別稱:心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屬性:陰陽屬性為陽中之太陽,五行屬性為火。經絡: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互為表里。,3,心為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五行屬火 心為君主之官  通于夏氣、赤色、苦味 入于 心

2、的生理功能  一、心主血脈          二、心主神志(心藏神) 心的體竅志液  ①開竅于舌 ②在體合脈   ③其華在面 ④在志為喜 ⑤在液為汗 心與小腸相表里,心,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心主血脈●含 義主:主持 調節(jié)血:血液—血氣(氣血方剛)不單單是脈中的內容物?!爸T血者皆屬于心”脈:指血液運行的管道“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心主血脈,含主血液和主血脈兩個方面。

3、即指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以營養(yǎng)全身的作用。,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 而為血(濁氣歸心) 心主血 運血:心的搏動推動血液 的運行(諸血者,皆屬于心) 主脈 :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運行,,,,《醫(yī)學入門》說:“人心動,則血行于諸經”,血液的運行還與宗氣有關,宗氣能貫心脈,

4、推動血運。,心主血脈,,水谷,水谷精微,水之精微,谷之精微,津液,營氣,肺,血液,胃,脾,,,,,,,,,,,,,,,,,,,心主血脈,《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靈樞·邪客》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靈樞·營衛(wèi)生會》:“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

5、《類經》:“心主血,血行脈中,故合于脈。,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脈管通暢,心氣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脈,,心氣——心動——血液運行,心氣的活動得到心血的供養(yǎng)使足夠的血運行于血脈之中,心血充盈與補充不致衰竭,約束血液運行,使之不得溢出脈道通利 保持通暢,血行不致阻遏,以心氣充沛起主導作用。氣為血帥,二、 心主神明神的含義1、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一般稱之為廣義之神(如視覺、聽覺、感覺

6、、動作等)。 2、指人的精神活動,含意識、思維和情志活動,一般稱之為狹義的神。3.血氣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 “心舍脈,脈舍神” ---《靈樞-本神》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唯物?唯心 ?---心態(tài)決定命運,,,,心主宰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B.所以任物者心---《靈樞-本神》 心具有

7、接受、分析并處理客觀事物或信息、從而進行意識思維和情志活動的功能——對外界事物的反映,C.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tǒng)魂魄,兼該意志”,,心藏神功 能正常,,精神飽滿、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A.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主血脈 主宰和調控人體的精神活動。 調節(jié)心的生理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為五臟六腑之

8、大主,,,血主血脈、養(yǎng)神、藏神,血者,神氣也,,,,血以養(yǎng)神心血充足心神得養(yǎng),,神與形俱不可分離,,心神調節(jié)支配 心主血脈,。 心血充盛→意識清晰 思維敏捷 精神充沛心血不足→健忘 失眠 多夢 心神不寧等血熱擾心→神昏 譫語 昏迷等 痰迷心竅→阻閉心神→ 癡呆,喃喃自語,舉止失常,神志模糊或昏迷,物質基礎 血 養(yǎng) 心 藏 神 功能表現(xiàn)與主宰,神與形俱

9、 不可分離,12,精神飽滿、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靈敏和正常,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意識思維的異常失眠、多夢、神志不寧,甚至譫狂  反應遲鈍、健忘、精神萎頓  甚則昏迷,不省人事,心藏神功能異常,,,13,心合脈  全身的血脈都屬于心其華在面 心的生理功能--面部的色澤變化,“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脈 血脈  華 光彩之義,14,“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心在體合脈、

10、其華在面,心氣旺盛,血脈充盈,面部紅潤有澤,心氣不足,面色恍白、晦滯,血虛,面色無華,血瘀,面色青紫,,,,,15,汗液 體內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從玄府排出的液體“陽加于陰謂之汗”、“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液的排泄 有賴于衛(wèi)氣對腠理的開闔作用,心主血脈,“汗血同源”汗為津液所化生,血與津液同出一源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靈樞·邪客》,心主血,汗為血

11、之余----《類經》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在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醫(yī)宗必讀·汗》,在液為汗,16,病理上 汗出過多,耗傷心的氣血--心悸怔忡 心悸 自覺心慌、心臟跳動不安,不能自主 怔忡 心慌而不能自持,心跳劇烈而上至心胸下至臍腹,精神性汗出  即指人在緊張或受驚時出汗--心主神志       “驚而奪精,汗出于心”,心在液為汗,17,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舌質的色澤--氣血的運行和

12、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聲之機也”,心主血脈和神明,與舌的色澤、運動、味覺、語言有關,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屬目系----《靈樞·經脈》,《靈樞·大惑論》“目者,心之使也”之論,《證治準繩》:“心開竅于舌,以舌非孔竅,因寄竅于耳,則是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 ”,18,舌卷、舌強、語謇或失語,心的功能正常,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

13、,心的功能異常,心的陽氣不足,舌質淡白胖嫩,心的陰血不足,舌質紅絳瘦癟,心火上炎,舌紅,甚至生瘡,心血瘀阻,舌質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異常,,,,,,,心開竅于舌,19,心在志為喜,在志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關,人對外界信息引起情志變化,是由五臟的生理功能所化生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       “在臟為心……在志為喜”,“喜則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五志過極,均能損傷

14、心神“愁憂恐懼則傷心”、“憂愁思慮則傷心”,心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藏神,神有余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心包絡,別稱:“心包”, “膻中”,“心主之宮城”部位:心的外圍經絡: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為表里功能:具有保護心臟、“代心行令”的功能病理意義:“代心受邪”,,心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所以若外邪侵心,則心包絡當先受病,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如《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

15、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張介賓曰:心包一臟,「難經」言其無形。滑壽曰: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臟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其與橫膜相粘,而黃脂裹者心也,脂_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此說為是,凡言無形者非?!胳`蘭秘典論」有:十二官,獨少心包一官,而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二句。今考心包,臟居膈上,經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

16、,代君行事,實臣使也,此一官即此經之謂歟。,心包經穴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 遠治作用 特殊作用 曲澤 急性吐瀉 間使

17、 瘧疾、癲癇 內關 心、胸、胃、神志病 胃痛、嘔吐 大陵 心痛、驚悸 勞宮 口臭、口瘡,,,,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 。

18、 其支者:循胸出脅 ,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 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 出其端。,25,心與小腸相表里,小腸的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別清濁 3、小腸主液,26,“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 接受容納(接受、以器盛物 ) 化物 指進一步消化,化生成機體可吸收之物,受盛和化物,受盛功能 ① 小腸是接受經胃

19、初步消化之飲食物的盛器 ② 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在小腸內必須有相當 時間的停留,以利于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化物功能 將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進一步進行消化 將水谷化為精微,小腸中水液量 的多少與尿量有關,有“小腸主液”之說。臨床應用:“利小便及所以實大便”。,,小腸功能 失調,腹脹,腹痛,嘔吐,便秘;便溏,小便短少,泄瀉等。,心情不好 飲食受阻 ---胃?小腸

20、?,1.若正常發(fā)揮,則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2.若機能失常,則清濁不分,水液歸于糟粕,就會導致水谷混雜而出現(xiàn)便溏泄瀉等癥。,28,小腸,,29,泌別清濁、小腸主液,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將經過小腸消化后的飲食物,分別為水谷精微  和食物殘渣兩個部分?、?將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殘渣向大腸輸送 ③ 小腸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泌--分泌 別--分別,30,小腸主液,“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

21、清濁,水液由此而滲入前,糟粕由此而歸于后,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張介賓,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與尿液的量有關 --“小腸主液”  “利小便及所以實大便”,,31,小腸的功能失調  --濁氣在上 腹脹、腹痛、嘔吐、便秘  --清氣在下 便溏、泄瀉,小腸上述三個功能,中醫(yī)理論習慣上將之納入脾胃升清降濁功能之內  受盛和別濁--胃的受納和通降的延續(xù)  化物和泌清--脾的運化升清的組成部分,32,心為臟,屬陰,主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