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課標教材必修一第四單元備課策略蘭大附中高一語文備課組,寫在前面的話,我們引領學生漫步橘子洲頭惜別心愛的康橋打著油紙傘穿過寂寥的江南雨巷找尋那份博大厚重的母愛攜著一份俠肝義膽穿越刀光劍影的歷史舞臺去赴一場久別的鴻門宴而后,輾轉于歷史的哀痛中任憑犀利的目光解剖麻木的靈魂學會直面懺悔的良知學會沉默著也要讓自己燃起火焰那是人性獲得重生的光芒然后,我們回眸現(xiàn)實用事實說話,一、本單元教學思路二、單元學習文本解

2、讀三、單元教學目標四、教學重、難點五、單元教學安排六、本單元學法點撥七、單元學習活動設計,一、本單元教學思路,本單元屬于“溝通與應用”板塊,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所選的都是這兩類文體中的典范作品。 方法:博觀約?。◤V泛閱讀,扼要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新聞類作品閱讀的表述:目標: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心國內(nèi)外大事及社會生活,能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作出自己的評

3、判。閱讀新聞通迅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體裁特點和構成要素,把握語言特色。 教學:重在指導學生閱讀典范性新聞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內(nèi)容和社會影響。有的還可以了解其采寫過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場、觀點,學習其敬業(yè)精神和捕捉重大新聞的能力。 評價:重在評價學生是否關心國內(nèi)外大事,是否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習慣,并能準確把握主要內(nèi)容和關鍵信息。,教學思路,把“新聞”當“新聞”去教,又不能完全當“新聞”去教。解決兩個問題:——

4、什么是新聞?(定義、結構、內(nèi)容)——新聞是什么?(本質),什么是新聞?新聞——用事實說話(中央1臺焦點訪談片頭語)新聞是對新近已經(jīng)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或者早已發(fā)生卻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 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電視新聞等;狹義的專指消息;文體特點:迅速及時,內(nèi)容真實,語言簡明。,新聞特寫是一種以描寫為主要手段,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現(xiàn)力的片段和場面,形象地再

5、現(xiàn)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報道形式。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 報告文學,它脫胎于新聞,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是新聞性與文學性的高度融合?!皥蟾妗敝竷?nèi)容的真實性而言;“文學”指表現(xiàn)手法的藝術性而言。因此,我們所說的報告文學,是用文學手段處理新聞題材的一種文體。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新聞性;一是文學性;一是政論性。,從結構層面

6、認識新聞的基本特征: 五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從內(nèi)容層面對消息和通訊進行解讀。 新聞也屬記敘文類型,也包括記敘文的要素。新聞六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實質就是弄清新聞事實、背景材料。 從本質層面解讀新聞。 新聞的本質就是新聞的社會價值導向(公平、公正、正義、責任、良知、進步、向上等),新聞客觀性與傾向性的統(tǒng)一。

7、 其實質就是弄清主觀評價。,高考鏈接:,新課標下的高考將新聞等實用文體納入高考考查范圍。2009年高考,概括信息類。 如山東的新聞概括,四川、天津的概括關鍵詞語,福建的概述材料內(nèi)容并發(fā)表看法,安徽的角度概括,湖北的文段概括等都是這樣的類型。 2010年高考 湖南卷:21. 下面是選自《光明日報》的4條消息的標題,請在分析標題所報道的事實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寫一則100字左右的新聞短

8、評。(6分)     外交部發(fā)言人:     谷歌若撤出不會影響中國的投資環(huán)境 澳聯(lián)邦通訊部長表示    網(wǎng)絡不能獨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堅決嚴打(網(wǎng)絡)“黃毒”信息    互聯(lián)網(wǎng)凝聚慈善力量 網(wǎng)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福建卷: 17

9、.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近年來,我國不少人喜歡過西方的一些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材料二:據(jù)報道,春節(jié)期間,紐約帝國大廈亮起了代表喜慶和吉祥的彩燈向華人拜年,農(nóng)歷大年初一被定為該州的法定節(jié)日。在英國,近50萬人從英國各地聚集到有“倫敦心臟”之稱的特拉法加廣場和唐人街,看龍騰獅舞,品中國小吃,享受鞭炮聲和歡笑聲中濃濃的中國年味。 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nèi)容。(

10、3分) 答:_______ 你對上述現(xiàn)象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150字左右)(7分) 答:___________,二、單元學習文本整合,基礎知識積累(課前預習、課堂檢查、課后作業(yè))(略)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秳e了,“不列顛尼亞”》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屬于新聞特寫;《包身工》是一篇典范的報告文學(高中傳統(tǒng)名篇);《飛向太空的航程》則是一篇通訊。,《別了,“不列顛尼

11、亞”》記錄了英國撤離香港,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新聞事件,它選取了英國撤離香港的一系列場景,并把它們放在歷史的背景中,使回歸祖國這一新聞事件有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打破了新聞作品“客觀報道” “零度寫作”的傳統(tǒng),直接講述自己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這些地方多么的陰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終盯著參觀者,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傳達他們內(nèi)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讀

12、者,引起讀者共鳴。,《包身工》是中國報告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作者以鐵的事實、精確的數(shù)據(jù)、精辟地分析和評論,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諸于眾,憤怒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 《飛向太空的航程》選取了“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這一極具新聞價值的事件,并依此回顧了中國人的飛天夢,透露出自豪與驕傲之情,突出了這一事件的重要意義?!吧裰邸?/p>

13、五號載人飛行的圓滿成功,標志著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照中,凸顯國人的喜悅和自豪。,單元標題:用事實說話——直面歷史事件瞬間的定格 《別了,“不列顛尼亞”》 《飛向太空的航程》——正視苦難中生命的尊嚴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包

14、身工》,三、單元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聞報道和報告文學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語言 特點,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培養(yǎng)篩選信息、概括語段 內(nèi)容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 學會區(qū)分新聞事實、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觀評價,并據(jù) 此了解閱讀一篇新聞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是事實的報道,離開理性與客觀,新聞將毫無價值和力量。

15、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審美觀。,四、教學重點,獨特的新聞寫作角度,主體事件與背景材料的結合,新聞之社會價值。 難點:新聞客觀性與傾向性的結合。,五、單元教學安排,本單元教學安排5課時(或建議7課時) 《別了,不列顛尼亞》 1課時 《飛向太空的航程》 1課時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1課時

16、 《包身工》2課時,,六、本單元學法點撥,學習流程:讀    懂: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讀    深:深入文本,讀出字里行間的意蘊;讀出個性:對一些問題,合理化、個性化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即:閱讀文本,整體把握——品讀文本,重點領悟——走出文本,拓展延伸(這個學習流程與我們每課后研討練習的設計順序基本吻合。課后練習一般設計三四道題,順序是整體把握、

17、要點掌握、局部鑒賞、開放拓展。),新課程理念下,關注的應該是學生如何“學”,而不是老師如何“教”,不在于老師“教”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了多少。 如何學?自主 合作 探究自主:熟知文本,解決“寫了什么”的問題,并能圍繞“怎么寫的” “為什么要這樣寫”質疑設問。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式。沒有自主,就沒有合作、探究。課堂問題,一般有三種方式:老師預設

18、 學生質疑 課堂生成一般情況下,老師預設的問題多,而課堂生成的問題少。倡導自主探究,發(fā)展學生思維,尋覓探究“切入點”,引領“個性化”閱讀。,1. 抓新聞的“關鍵點”——“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

19、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倒裝句,強調?!安涣蓄嵞醽啞碧柕碾x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被洗刷。,《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的確“沒有什么新聞”(只有“舊聞”),人類悲慘的一頁已成為歷史。,警示人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飛向太空的航程》,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過程。,中國的航天夢經(jīng)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喻指這一

20、艱辛探索的過程。,2. 抓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結構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組成。,《別了,“不列顛尼亞”》,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長達156年的英國管治終結。,1.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2.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3.晚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4.7時45分,第二次降旗儀式5.0時左右,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6.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把歷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對照

21、,深化了主題。,未寫交接儀式的莊嚴、慶回歸人們激動,未分析其意義與影響,而是選擇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把末任港督乘英國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突出了事件的歷史意義。,《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陽光明媚溫暖白楊樹婆娑起舞兒童追逐游戲,“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奧斯維辛集中營可怕的歷史,“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不安,默默地邁著步子,很快地

22、看上一眼、步履慢下來、表情茫然、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下跪、禱告、懇求的目光,特別恐怖,終生難忘;心情沉重,感到震驚;憤懣,對法西斯暴行的無比憎恨,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在追逐嬉戲,布熱金卡曾經(jīng)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布熱金卡每天有人來旅游,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參觀:毒氣室 焚尸爐 女囚牢 不育試驗室 遇難者紀念墻 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飛向太

23、空的航程》,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意義非凡。,采用描寫式和評論式概寫中心事件,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成功人造地球衛(wèi)星(過渡背景)1958年毛澤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的指示1960年2月19日第一枚液體火箭研制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1986年春天,“863”計劃出臺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決策“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久經(jīng)考驗1999年~2002年,“

24、神舟”一號到四號飛船的成功發(fā)射,采用倒敘寫法,以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以時間推 進等手段切割事件,把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歷程細致地敘述出來,指出了我們的太空探索歷程中的艱難與曲折。,2003年10月15日9時10分許,“神舟”五號載著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回到現(xiàn)實事件,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3. 抓場景描寫(細節(jié)描寫),四點一刻 起床 包身工的來歷,四點半鐘 吃粥

25、 雇用包身工的原因,五點 上工 包身工制度的惡果,晚上六點 放工 包身工制度的結局,問題剖析,控訴義憤同情沉痛,《包身工》,4. 抓文本的“探究點”,(1)探究“關鍵點” “關鍵點”是閱讀文本時看到的文筆的精彩之處、內(nèi)容的蘊涵之處和情感的生發(fā)之處,是讓學生興趣陡增、激情投入的地方。 “關鍵點”的探究,要貼近課文的內(nèi)容展開,按一定

26、和邏輯聯(lián)系,抓住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處”提出一連串密切相關的問題,能使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使理解環(huán)環(huán)相生。,——《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標題中的“沒有什么”就是理解課文的“關鍵點”,“沒有什么新聞”那為什么還要寫?——《別了,不列顛尼亞》為什么站在英方的角度寫降旗?,(2)探究“疑問點” 探究“疑問點”是“內(nèi)容探究”的一種常用形式,從學生角度生成的“疑問點”也正是豐富內(nèi)容的探究點,探究“疑問點”,學生從

27、“霧里看花”到“柳岸花明”,會自然提升評判、思辨能力,思考能力逐步伸向縱深。,——“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波娑起舞?!睘槭裁从谩熬尤弧币辉~?為什么說“最可怕”? ——在布熱津卡,本來不該有太陽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為什么連用了四個“不該”? ——一個年輕姑娘,大約只有22歲,豐滿可愛,滿頭金發(fā)。……她的形象在奧斯威辛掛滿死難者照片的墻上留

28、下的紀念又意味著什么呢?本來是黑白照片,可為什么說是“滿頭金發(fā)”?,(3)探究“分歧點” 對文本的理解有分歧的地方,要作為探究點,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做出個性化的合理的解釋,生成理解的多樣性。允許對文本多元解讀,這也是語文新課程理念的一大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捕捉、探究對文本理解的“分歧點”,引發(fā)學生不同觀點的碰撞,產(chǎn)生思想的火花,形成多元解讀,促進學生成長。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學生知識差異、生

29、活積淀、體悟角度等方面的不同,面對同樣的學習內(nèi)容他們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這樣就為探究文本的“分歧點”提供了一種必然。,——“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薄莻€女孩在微笑。在笑什么呢?,(4)探究“空白點” 好的作品往往不會把文章主旨和盤托出,會留有余地,寫到高潮處,會戞然而止,留下一個永遠的“空白點”,讓讀者去想像。

30、有的“空白點”,結局可能是唯一的;但多數(shù)的“空白點”其理解是千人千面。,——解說員快步從這里走開,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值得看的。真的沒有什么看的嗎?——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 “夠了”。為什么?,七、單元學習活動設計,學習目標:    1. 梳理文本結構,篩選、概括現(xiàn)實場景、背景材料和作者評論三塊內(nèi)容;    2. 分項研讀

31、,探究作者的寫作匠心,體悟該新聞的價值和意義。學習重點:    明了新聞結構特點,學會準確地篩選、概括信息。學習難點:    體悟作者的寫作匠心,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和審美觀。,《別了,“不列顛尼亞”》,學習過程:一、了解背景    觀看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視頻(剪輯片斷)交流對這一重大新聞事件的感性認識。二、

32、聽讀課文    聽讀課文錄音,完成老師布置的聽讀任務(篩選出文中的現(xiàn)實場景:地點、時間,概括儀式內(nèi)容)。,三、研討文本1.篩選出文中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新聞事實:四個場景(梳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要素)。 1997.6.30         

33、 下午4:30~40      港督府    降旗          晚6:15~7:45     廣  場    降旗 &#

34、160;        子夜12:59          會展中心  降旗 1997.7.1  0:01        

35、                    升旗         0:40     

36、60;         維多利亞港離去       背景材料:總督府歷史變遷,英軍占領香港歷史。,三降一升,2.作者獨特的主觀評價 現(xiàn)實場景的描寫與歷史事實的回顧融為一體,暗含作者的主觀評價。作者感情的表達非常含蓄委婉克制。這是由他所選擇的寫作角度決定的。內(nèi)心澎湃著激越與無比自豪感情的作

37、者卻站在英方的角度寫“別”,這個寫作角度限制了作者情感的直接抒發(fā),只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現(xiàn)實場景與有歷史背景交錯的畫面中。,四、探究問題:1.課文中為什么把現(xiàn)實場景的時間寫得特別精確? 及時和真實是新聞的生命。2.課文標題和結尾的話能不能改寫? 別了,“不列顛尼亞”改為:英國對香港長達150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終結了!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改為:當年開

38、著炮艦耀武揚威地闖入,今天又乘坐游艇垂頭喪氣地離開。 理性和客觀是新聞的力量。3.課文的視角為什么落在降旗儀式上? 文中沒有寫莊嚴地交接儀式場景,沒有寫中國領導人出席慶典的畫面,也沒有寫香港民眾狂歡的場面。卻把鏡頭對準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而且聚焦在英國人的三次降旗儀式上。如何理解? 獨特的新聞寫作角度決定新聞的價值。價值和敏感是新聞的靈魂。,五、拓展延伸(擬新

39、聞標題):  2009年11月3日,《今日早報》有如下一則報道: 11月2日,長沙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雕塑初現(xiàn)雛形。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塑以1925年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形象為基礎,突出表現(xiàn)毛澤東當年胸懷大志、風華正茂的氣概。雕像總高度32米,長83米,寬41米。面積達3500平方米的基座將建紀念館,陳列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光輝事跡。 請根據(jù)報道內(nèi)容,給這則

40、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15字),《飛向太空的航程》(簡案),【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通訊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 能力目標:   自讀完成本文層次結構的劃分,提高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yè)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和發(fā)展努力學習的信念。,二、研討文本  1.篩選出文中新聞事實、背景材料和作者評價三塊內(nèi)容; 新聞事實:“神

41、舟”五號成功發(fā)射。 (梳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要素。) 背景材料: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成功人造地球衛(wèi)星(過渡背景材料), 回顧中國航天發(fā)展史。 作者評價:事件的意義及民族自豪感。,學習過程一、自讀要求 (用解讀《別》的方法來自學本文),2.梳理歸納文中中國實現(xiàn)“飛天夢”的艱難歷程中有哪幾個

42、關鍵 的事件? 幾個關鍵事件:    1958年毛澤東發(fā)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的指示。   ?。保梗叮澳曛袊谝幻痘鸺l(fā)射成功?!   。保梗罚澳曛袊晒Φ貙⒆约旱牡谝活w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決策。     “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久經(jīng)考驗?!   ?“神舟”一至四號飛船的成功發(fā)射。,2.討論幾塊材料的寫作匠心。

43、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fā)射是中國航天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讀者急于了解這一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xiàn)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厚重且意義深遠。作者的議論評論又凸顯新聞的意義和社會價值。,四、探究問題:1.標題的含義?(一語雙關)2.討論幾塊材料的寫作匠心。3.對比與《別》的不同 。,五、方法梳理:如

44、何寫新聞,1. 精心擬寫標題 2. 認真寫好導語和主體 3. 注意背景材料的穿插 4. 重視消息的結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美)羅森塔爾,這里是一座平靜的小鎮(zhèn),也曾經(jīng)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這里見證著人性的墮落,也凝結著一個民族的苦難;這里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這里是奧斯維辛。,正視苦難中生命的尊嚴——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簡案一),學習目標 1.明章法。理清文章思路,抓取

45、有效信息,賞析寫作技巧。 2.悟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體悟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 3.使學生銘記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教學過程一、導入    預習情況檢查。二、明章法——閱讀文本,整體把握 討論——全文共16個自然段,依次寫了哪些內(nèi)容?教學意圖: (1)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2)通過內(nèi)容梳理,熟悉文本內(nèi)容;為教

46、學“怎樣寫的”做好鋪墊。,學習流程:1.依次寫了哪些內(nèi)容?(寫了什么?),(布熱金卡)陽光明媚溫暖, 白楊起舞,兒童嬉戲。,是一場噩夢, 應該是沒有陽光、百花凋謝的人間地獄,每天都有人來旅游,布熱金卡是旅游中心。,殺人工廠的一部分; 目睹歷史,向死難者致敬。,毒氣室,焚尸爐,特別恐怖、終生難忘;,玻璃窗內(nèi)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不由自主停下腳步,渾身

47、發(fā)抖。,女囚牢,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不育試驗室,慶幸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為同類的獸性、獸行),遇難者紀念墻,引人注目、發(fā)人深省,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窒息,(奧斯維辛)陽光明媚、綠樹成陰, 孩子們在游戲,銘記歷史,珍惜和平。,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奧斯維辛的所見所感。    之二:是怎么寫的(用了哪些寫作方法)?    之三:為什

48、么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教學意圖: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   教學流程:交流寫作方法。,首段: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 尾段: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在追逐游戲。,首尾呼應,可以使全文結構縝密;強調了主題思想,升華主旨。,①導游也無須多說,他們只消用手指一

49、指就夠了。 ②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③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選取典型細節(jié)(典型場景、典型事件),以點代面,窺一斑而知全豹。細節(jié),常被稱作“新聞的細胞”、“通訊的血肉”。要想形象、真實、可信地表現(xiàn)人物,就讓細節(jié)說話。,今天的奧斯維辛 歷史中的奧斯維辛,歷史和現(xiàn)實對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觀照的眼光穿越古今。在對比中,主題

50、得到強化。,側面烘托: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正面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司令官羅道夫·弗蘭斯·費爾南德·霍斯在被處決前也寫了回憶錄,詳細介紹了這里進行的集體屠殺和用人體作的各種試驗。波蘭人說,共有400萬人死在那里。,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結合,兩者結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

51、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敘事和抒情(議論、說理)相結合,使文章內(nèi)容融入了鮮明的立場, 能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彰顯。,三、質疑探究——品讀文本,重點領悟,讀出自己的見解,教學意圖:(在學習中,基本解決了三個問題: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但這只是一般層面的閱讀,文本的閱讀,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深入研究文本,探討文章疑難,力求將文本讀深、讀透。  

52、0; 問題一:文章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文章反復寫到“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的東西可供報道”。請問:這篇文章,究竟是不是“新聞”?    問題二:“每一個參觀者都感到有一個地方對他說來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難忘的地方,有二:一是“毒氣室”,另一個是在毒氣室和焚尸爐的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是為什么?(“雛菊花在怒放”,為什么會使參觀者“特別恐怖、終身難

53、忘”?)    問題三:“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問題四:“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揣摩“心情”和“使命感”的具體內(nèi)涵。,《奧斯維辛沒有什

54、么新聞》(簡案二),學習目標1.明章法。理清文章思路,抓取有效信息,賞析寫作技巧。2.悟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體悟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3.使學生銘記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教學重點 1.羅森塔爾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來傳達他們的內(nèi)心的 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2.品味意蘊豐富的句子。,一、導入:(欲揚先抑) 所謂新聞是指社會上發(fā)生的新事情。從新聞工作者的角度來說,還必須是有價值的事情。如19

55、37年納粹德國對鄰國發(fā)動突然戰(zhàn)爭,引發(f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在當時是新聞;1945年,法西斯德國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中終于舉起了雙手,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在當時也是新聞;還有德國法西斯戰(zhàn)敗后,在奧斯維辛建造殺人魔窟,殘酷殘殺400萬無辜者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引起世人的極大憤慨,這在當時也是新聞,而且是重大新聞。但在13年后,當《紐約時報》的記者羅森塔爾到奧斯維辛集中營采訪時,昔日德國法西斯鐵蹄下的大屠殺場已經(jīng)沒有什么重要事情發(fā)生,有的只是每

56、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陽光下那一排排高大 的白楊樹,奧斯維辛似乎沒有新聞發(fā)生。然而,羅森塔爾卻以一篇題為《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報道獲得了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普利策新聞獎,美國普利策主席稱它是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這是為什么?,學習活動過程,一、“說”——交流對奧斯維辛的認識。1.先讓同學們分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 資料,談談看法。2.讓小組派代表,以“我所知道的奧斯維辛”為開頭,簡要

57、 闡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認識。,奧斯維辛集中營簡介 奧斯威辛是波蘭南部一個只有4萬多居民的小鎮(zhè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在這里設立了它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zhèn)因此聞名于世。當年納粹奧斯威辛集中營管理局控制的地區(qū)面積達40平方公里,包括3個集中營:奧斯威辛主營、布熱津卡營、莫諾維策營。莫諾維策營又包括40個小集中營,分布在波蘭南部整個西里西亞地區(qū)。1940年到1944年,奧諾維斯威辛集中希特勒的殺人中心,大

58、約有400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許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的,其余的則被有計劃地殘殺了。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的執(zhí)行地,是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約有400萬人在這里喪身。1945年1月27日蘇軍解放了這里 。1947年7月,波蘭政府把奧斯維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 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0年4月)于波蘭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曾關押多國的平民、戰(zhàn)俘、政治犯,被稱為最大的“殺人工廠”

59、。每天都有許多人被運送到這里作為實驗品或是屠殺(以猶太人居多),然后被投進焚尸爐焚毀,簡直慘絕人寰! 1945年1月,蘇聯(lián)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當時獲救的人不足7000,幾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滯,甚至精神失常。這里簡直就是一座“人間地獄”,一個猶太人永遠的“噩夢”。 1947年7月2日,波蘭會議通過一項法案,將原址辟為殉難紀念館,并在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qū),以此紀念在災難中不幸死去的無辜者。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聯(lián)合

60、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二、“看”——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圖片, 醞釀閱讀情感。,這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 陽光好像也無法驅散黑暗的恐怖!,奧斯維辛集中營囚房全景(1),但密布的電網(wǎng)阻斷了希望:常有忍受不了折磨的囚徒奔向電網(wǎng)自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焚尸爐,“…人們對他說,這是‘小的’,還有一個更大的?!薄秺W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遇難者的鞋子,遇難者的遺物,“…一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停

61、下腳步,渾身發(fā)抖?!?——《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集中營里擁擠的囚犯宿舍,,“…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在這樣大一塊地方,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一群猶太人正被趕往集中營,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正走向死亡!,男人和婦女、兒童被強行分開,他們還不知道這是他們與親人的永別!,在集中營,殺人不要動刀用槍的,只要一揮手,一點頭,大

62、批人就被送向死亡。,800具被殺的囚徒尸體把這名德國婦女嚇壞了,集中營被處死的囚犯的尸體,集中營被處死的囚犯的尸體:相信見到這種情景的人沒有一個不驚懼萬分,集體屠殺后,兩個納粹士兵射殺還活著的猶太婦女!,尸骨堆積如山:這是對德國納粹靈魂的拷問,巨大的焚尸爐:“我警告你們,你們不是到一個療養(yǎng)院來,你們是到一個德國的集中營來,你們除了從煙囪里出去外,就沒有別的路走出這兒?!?黨衛(wèi)軍的頭目弗里希上尉),被納粹爆炸破壞后的毒氣室殘骸:成批成批的

63、猶太人在此被奪去生命,懷里抱著嬰兒,旁邊跟著另外3個孩子的婦女,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領著穿戴嚴實的孩子們,步履艱難地走向“白樺林”毒氣室!沒有比這再震撼人心了!!!,一批猶太人在毒氣室里等待死亡,被害者處絞刑時站的木塊 卡車裝載著成堆的尸體,集中營里的萬人坑,“死亡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堆積如山的遇難者遺物 \集中營里的萬人坑,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孩子們,被用來做醫(yī)學實驗的猶太兒童,集中營里骨瘦如柴的戰(zhàn)俘,被活活餓死的囚犯,“死

64、亡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 1945年1月27日,蘇聯(lián)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沒有來得及運走的7.7噸頭發(fā)。,奧斯維辛集中營檔案室中部分遇難者照片。他們的目光注視著什么?,三、“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齊讀課文,以感悟該新聞所寫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罪惡。讀時在文中勾畫一下參觀者所到的幾個地方。參觀者在集中營里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反應?明確:參觀者沿毒氣室—焚尸爐—女監(jiān)房—不育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

65、參觀 二戰(zhàn)后關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報道很多,羅森塔爾的報道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成了新聞史上的名作,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走進文本。,開始時——“默默地邁著步子”、想象成了現(xiàn)實——“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看見毒氣室時——“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死囚牢房時——“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看到狹小的女牢房時——“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看見試驗室

66、時——慶幸“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會“羞紅了臉的”,參觀紀念長廊時——沉思,參觀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時——“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參觀結束時——“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和反應,四、“問”——質疑設問,進入研讀情境,課堂生成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問題。 (老師可預設幾個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五、“究”——合作交流探究,感悟新聞中記者所 蘊含的感情。(“究”承接“問

67、”而展開),1.找出本文參觀的主體是誰?記者在參觀時,他的注意力 放在哪里?2.這篇新聞報道的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么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但這位記者還要去報道?3.這篇消息與我們常見的消息有什么不同?4.為什么這篇并沒有寫下什么新聞的報道會獲得美國普利 策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呢?,2、這篇新聞報道的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么 為什么“奧斯維辛沒

68、有什么新聞”,但這位記者還要去報道? (“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殘暴的歷史而出名。人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它很多東西,一批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那樣震驚,那樣窒息,那樣憤怒。 對于追求新聞時效性的記者來說,的確是沒有什么新的東西可供報道了。 為什么又要寫――但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此時已經(jīng)不只是一個記者,更是一個被深深震撼的參觀者,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

69、感。這種感情驅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3. 這篇消息與我們常見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明確:不同之處就在于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xiàn),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物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

70、所感。我們平時讀報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主要運用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而本文有所不同,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作文章的重點來寫,字里行間凝聚著個人的情感,是純主觀性的報道。)  4. 為什么這篇并沒有寫下什么新聞的報道會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呢?  教師組織提升: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筆法,把自己和

71、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來寫,字里行間貫注著個人的情感。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靈,傳達出每一個有良知者的共同心聲。,五、“寫”——寫出所思所感所悟。(兩選一),1.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這位可

72、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么呢?展開你的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字數(shù)不限。 2.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么在這兒有什么呢?請寫出幾樣來。,教師示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有明媚的陽光有婆娑起舞的白楊有怒放的雛菊花有草地上兒童追逐游戲的歡笑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有電網(wǎng)高墻 有血腥恐怖有毒氣室 有焚尸爐有成堆成堆的秀發(fā)和嬰兒的鞋有絞刑柱 有活人試驗室有溫和的笑容 有猙獰的罪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