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名詞解釋【13章】1、個體心理:人是以個體而存在的,個體所具有的心理現(xiàn)象稱為個體心理。2、認知:認知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過程。它包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惟和言語等。3、觀察法:觀察法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對心理現(xiàn)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觀察,從中發(fā)現(xiàn)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性的方法。觀察法分為自然觀察法和控制觀察法。4、實驗法是一種有控制的觀察。它是在控制條件下,操作某種
2、變量的變化,研究這種變量的變化對其它變量所產生的影響。實驗者操作的變量稱之為自變量,由自變量所引起的相應變化的變量稱之為因變量。其它變量為無關變量,實驗法就是要控制無關變量對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影響,使實驗所需的心理現(xiàn)象得以產生并重復出現(xiàn),從而研究一定條件與某種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5、意識:意識是一種覺知。一種高級的心理機能。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注意的兩個特點是指向性和集中性。7、催眠:
3、催眠就是由催眠師誘導而出現(xiàn)的一種介于清醒與睡眠之間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tài)。8、感覺:感覺是人們認識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階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的頭腦接受和加工了這些刺激的屬性,進而認識了這些屬性的過程,這就是感覺。9、知覺:人們通過感官獲得外部世界的信息,這些信息經過頭腦的分析與解釋后,產生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就是知覺。10、絕對閾限:將那種剛剛能夠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稱為感覺的絕對閾限。11、韋伯定理:德國
4、生理學家韋伯曾系統(tǒng)研究了人類的差別閾限,并提出了心理學史上的第一個“自然定律”——韋伯定律,該定律的核心觀點是:引起最小可覺差的刺激變化量和原刺激強度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12、似動:似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在靜止的物體間看到了運動,或者在沒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連續(xù)的位置變化。13、三色論:三色論認為,有三類視錐細胞,分別對紅、綠和藍這三種不同波長的光敏感。14、對立過程理論:對立過程理論認為,顏色視覺產生于三個基本的系統(tǒng),每個系
5、統(tǒng)包含兩種對立的成分,分別是:紅綠,藍黃和黑白。名詞解釋【46章】1、記憶: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zhèn)€體經驗的心理過程。凡是人們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以及操作過的動作,都會在人們的頭腦中留有印記,其中一些印記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被提取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記憶。2、陳述式記憶:所謂陳述性記憶,主要是指對事件、情景或知識的記憶。如人們關于家庭住址的記憶,關于歷史地理知識的記憶,關于參加某次聚會的記憶等。3、程序式記憶:程序性記
6、憶主要是指對技能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記憶。4、組塊:所謂組塊,是指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將幾種水平的代碼歸并成一個高水平的、單一代碼的編碼過程。而以這種方式形成的信息單位也被稱作組塊。5、精細加工:所謂精細加工,就是通過把所學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應用己有的圖式和已有的知識使新信息合理化。6、系列位置效應:人們對序列之初和序列結尾的項目記憶效果最好,對序列中間部分的回憶效果最差。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系列位置效應。7
7、、思維與想象:思維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8、定勢:定勢是指重復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對活動的準備狀態(tài)。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種方法解決某類問題并多次獲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類問題時還會重復采用同樣的方法,這就是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定勢。9、功能固著:所謂功能固著,是指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種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該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現(xiàn)象
8、。10、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謂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并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心理過程。11、詞頻與語境:所謂詞頻,是指某個單詞在書面語言中的使用次數(shù)。任何一種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具體的、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進行的,或者說,都離不開什么人說、對誰說、在什么時間和什么場合說等,這些語言使用時的環(huán)境,就是通常所說的語境。12、圖式:圖式是知識的心理組織形式。它說明了一組信息在頭腦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預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圖
9、式看做是有組織的知識單元。13、語言產生:語言產生也叫語言的表達,是指人們通過語言把所要表達的思想說出來或寫出來的過程。語言的生成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形式。14、電報式語言:兒童一旦越過了雙詞語階段,在他們的話語中就會很快地出現(xiàn)較長的短語。布朗將這一時期的語言為電報式語言。名詞解釋【79章】1、情緒:情緒是一個多成份的復合心理現(xiàn)象。它是由主觀體驗、外部表現(xiàn)和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的。2、基本情緒與復合情緒:基本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
10、的,在發(fā)生上有著共同的模式,它們是先天的,不學而能的。復合情緒是由兩種以上的基本情緒組合而形成的情緒復合體。3、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是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lián)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如快樂、興趣、滿足和愛等。消極情緒是指生活事件對人們心理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如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4、心境、激情和應激:依據(jù)情緒發(fā)生的強度、速度、緊張度、持續(xù)性等指標,可將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心境是一種具有感
11、染性的、持續(xù)性的、比較平穩(wěn)的情緒狀態(tài)。激情是一種與心境相反的情緒,它是一種爆發(fā)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人的身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5、動機:動機是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fā)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6、需要: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它表現(xiàn)在有機體對內部環(huán)境或外部生活條件的一種穩(wěn)定的要求,并成為有機體活動的源泉。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7、驅力:所謂驅力是指
12、個體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種緊張狀態(tài),它能激發(fā)或驅動個體行為以滿足需要,消除緊張,從而減少驅力,恢復機體的平衡狀態(tài)。8、誘因:誘因是滿足個體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發(fā)或誘使個體朝向目標的作用。9、成就目標:美國心理學家平崔克認為,成就目標是指“關于個體追求成就任務的理由和目標的認知表征”。10、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論是另一種動機的認知理論。他認為人對行為的決策是主動的,人的認知變量如期待、注意和評價等在行為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
13、中期待是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強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獎賞或懲罰之中,是一種期待強化。班杜拉把期待分為結果期待和效果期待兩種。結果期待是指個體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估計(或強化)。如相信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yè)就會取得好的成績。效果期待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一行為的推測和判斷,這種推測和判斷就是個體的自我效能感。11、能力與智力: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并保證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特征。根據(jù)能力所表現(xiàn)的活動領域不同,可以劃分為一
14、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們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智力。12、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和活動來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應的能力。名詞解釋【1012章】1、人格:綜合中西方學者的觀點,可以將人格界定為: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的統(tǒng)合模式,這個獨特的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2、氣質和性格:氣質指的是
15、人心理活動動力方面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現(xiàn)為心理活動的速度、強度、靈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點和差異的組合。性格是指個人對現(xiàn)實穩(wěn)定的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3、認知風格:認知風格也稱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習慣化的信息加工方式。4、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定義為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行為特點、人格特征、社會角色、社會關系和思想觀念等諸多方面的看法和觀念的總和。5、社會刻板印象:社會刻板印象是指
16、人們對某一類人產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6、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贈等。7、從眾:從眾是由于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而導致的行為或行為變化。也就是說個人在群體壓力下,放棄自己的觀點,轉變?yōu)椴杉{大多人的看法。8、心理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005)將心理健康定義為“一種良好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個體認識到自己有能力應對正常的生活壓力,有能力從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
17、能夠為自己所處的社區(qū)做貢獻”9、適應性障礙和人格障礙:適應性障礙是一種以情緒障礙為主的主觀痛苦體驗或情緒紊亂狀態(tài),同時伴有適應不良行為或生理功能障礙。當個體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顯著地偏離正常,并由此引起較嚴重的痛苦狀態(tài)或明顯影響社交和職業(yè)功能時,就是一種人格障礙。10、心理輔導:心理輔導主要是指在學校中進行的,由心理輔導者與來訪的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充分發(fā)揮個人
18、潛能的過程。構成的。a生理的需要,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等。b安全需要,它表現(xiàn)為人們要求穩(wěn)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c歸屬和愛的需要,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lián)系,如結交朋友、追求愛情、參加一個團體等,就是歸屬和愛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滿足會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e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人們追求實現(xiàn)自己的能力或潛能,并使之完善化。馬斯洛認為,這五種需要都是人的
19、最基本的需要。這些需要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它們構成了不同的等級,并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5、舉例說明動機與行為、工作效率的關系?答:動機與行為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同一種行為可能有不同的動機,即各種不同的動機通過同一種行為表現(xiàn)出來;不同的活動也可能有同一種或相似的動機。例如,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可能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學生希望成為優(yōu)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贊;有的學生為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愿辜負父母、親友
20、的期望;有的學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響下,希望學好本領,將來為建設祖國服務;有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動機,上學只是為了混日子等。這些不同的動機都表現(xiàn)在同一種學習行為中。學習動機不同,學習效果也會不一樣。另外,同一種動機,也可以產生不同的行為。例如幾個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劇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劃船等。動機與工作效率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上。人們傾向于認為動機強度越高對行為的影響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反之,動機強度越低則工作
21、效率越低。但事實并非如此。6、在學校環(huán)境中如何發(fā)揮社交動機的積極作用答:在學校環(huán)境中,學生的社交動機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得以滿足:師生之間的溝通和同伴之間的溝通。1.師生溝通良好的師生溝通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心理背景??梢允箤W生獲得社交的滿足,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我們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情感和樂觀性格。良好的師生溝通有助于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才能發(fā)揮積極的教育作用。學生對自己所尊敬的老師的一切
22、言行往往會毫不懷疑地接受和仿效。良好的師生溝通能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智力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師生交流和友誼,也能起到“愛屋及烏”的效果。2.同伴溝通同伴溝通主要表現(xiàn)為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它是兒童社交活動的又一重要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加,同伴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種影響在青少年時期達到頂點,并可能取代父母和老師在兒童心目中的第一地位。同伴溝通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如果缺乏同伴溝通,兒童的社交需要和情感得不到滿
23、足,常常會引發(fā)一些不正常的問題狀態(tài)和行為表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學校環(huán)境中,社交狀況不良的兒童會表現(xiàn)出高焦慮、低自尊、情緒不穩(wěn)、出現(xiàn)回避行為或攻擊行為等一系列不正常行為。同伴溝通對兒童的社會化和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影響。同伴間的交往為學生的社會化提供了演習、觀摩及模仿的機會和場所,提供了榜樣和強化的作用,學生通過與同伴的交往來學習、鞏固和內化各種社會行為規(guī)則。同伴溝通有助于兒童從他人角度上看待問題,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從他人角度看
24、待問題影響了以下幾方面的活動:有效地獲得信息,有效地綜合信息,建設性地解決人際間沖突,有效地解決團體中的問題,能與人合作。同伴溝通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許多研究表明,同學之間的友好或敵對的交流,對學習有很多影響。在友好的、相互關懷的同伴關系中,同學之間相互得到支持和鼓勵,更能發(fā)揮學習的潛力。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學生對于同伴交往的渴求和需要,以及同伴溝通對學生的深刻影響,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來增加他們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健康友好的溝通氣氛,使這種需
25、要得到合理的滿足,或充分利用它來作為增強學習的動力。比如,在課堂上增加討論的機會,鼓勵每個學生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多采用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項教學目標,體會彼此交流、指導與支持的重要性;組織課外的興趣小組,促進學生之間的頻繁交往,使他們優(yōu)勢互補。7、能力是如何分類的?答: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把能力分為不同的類型。(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二)模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三)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8、請簡要列出智
26、力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觀點?答:a斯皮爾曼的二因素學說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認為人的智力可以分為兩種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b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型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把智力看成是多種成分的復雜結構,提出了智力三維結構模型。他認為,智力應從操作、內容和產物三個維度去考慮。c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作為個體,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8種智力。這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
27、是絕對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錯綜復雜地以不同方式組合在一起。個體8種智力的不同組合使得每一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同時使每一個人的智力又各具特點。d沙洛維和梅耶的情緒智力理論概括出情緒智力可定義為4個主要成分:準確和適當?shù)刂X、評價和表達情感的能力;運用情感、促進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運用情感知識的能力;調節(jié)情緒以促進情感和智力發(fā)展的能力。9、在人的一生中,能力發(fā)展的一般趨勢如何?答:在人的一生中,能力發(fā)展的一般趨
28、勢如下:1.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發(fā)展迅速2.能力中各種成分的發(fā)展達到頂峰的時間不同3.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發(fā)展趨勢不同4.成年期能力發(fā)展最穩(wěn)定10、能力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能力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能力的類型差異、能力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和能力表現(xiàn)早晚的差異三個方面。簡答題【1012章】1、人格有哪些特征狹義的人格結構主要有哪些成分組成答:(一)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二)獨特性與共同性的統(tǒng)一(三)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的統(tǒng)一(四)獨立性與整體性的統(tǒng)
29、一狹義的人格結構觀認為,人格結構由氣質、性格、認知風格和自我調控等心理現(xiàn)象構成。2、簡述不同氣質類型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其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答:膽汁質直率、果斷、熱情、內心外露、心境變化劇烈、精力充沛、反應迅速、易激動多血質活潑好動、敏捷樂觀、喜歡與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易變更、輕率、浮躁黏液質安靜、穩(wěn)重、善于忍耐、腳踏實地、反應緩慢、情緒不外露、注意穩(wěn)定但難于轉移抑郁質富于聯(lián)想、善于覺察他人不易覺察的細節(jié)、情緒體驗深刻、孤僻、膽小、
30、多愁善感3、簡述性格的結構及其主要表現(xiàn)答:對性格結構的分析,著眼于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四個方面。a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體系是性格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性格最直接的表現(xiàn)。它與人的社會屬性相關。b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個體在調節(jié)自己行為方式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人特點。c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是指一個人在情緒活動中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強度、穩(wěn)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導心境方面的特征
31、。d性格的理智特征:人們在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認識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別差異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4、請簡要列出人格理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主要觀點以及人格測評的方法答: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他認為人格結構有三個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b人格特質學說代表人物是奧爾波特與卡特爾。人格是由多個彼此相關聯(lián)、能互動的特質所形成的整體。c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主要有馬斯洛和羅杰斯。人本主義和其它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
32、關注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提倡以人為中心,培養(yǎng)完整的人,并相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潛能,能夠朝著正面和建設性的方向發(fā)展。d積極心理學代表人物主要有塞利格曼和奇克森特米哈伊積極心理學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5、簡述自我概念的內容答:(1)物質自我、社會自我和精神自我(2)現(xiàn)實自我與假定自我6、簡述親社會行為發(fā)生的過程答:1、知覺到需要2、個人責
33、任3、權衡成本與收益4、決定如何給予幫助7、關于攻擊性行為理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什么答:1.習性學觀點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習性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洛倫茲采用習性學觀點對攻擊性行為進行了闡述。他認為攻擊是人和動物的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構成了人類和動物的四大本能系統(tǒng)。人和動物的攻擊驅力來自有機體內部,與外界刺激無關,隨著個體的攻擊能量在有機體內不斷積累,他必須借助于適當?shù)耐獠看碳ぶ芷谛缘剡M行釋放。攻擊性行為之所
34、以被以遺傳的形式保存下來,原因在于它具有“護種功能”。2、挫折攻擊理論20世紀30年代,多拉德等提出了“挫折攻擊”理論,認為人類的攻擊行為不是來源于攻擊本能,而是來源于挫折。博克維茨修正了挫折—攻擊理論。3、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從研究兒童的攻擊行為入手,引入認知中介過程討論攻擊行為的獲得機制和發(fā)生過程,提出了攻擊的社會學習理論。他認為兒童的攻擊行為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獲得:一是直接學習,二是觀察學習或模仿。8、影響人際吸引因素有哪些親密關系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大漢語言文學本科心理學期末考試題庫全
- 教育心理學期末試題庫
- 2019年電大心理學期末考試題庫及答案優(yōu)質
- 心理學期末復習題
- 心理學考試題庫
- 設計心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匯總
- 2018年電大醫(yī)護心理學期末考試題庫及答案優(yōu)秀復習資料
- 2019年電大本科政府經濟學期末考試題庫及答案
- 旅游心理學期末復習題
- 2018年電大本科《英語ii》考試題庫
- 2018年電大本科心理學期末考試資料題附答案
- 2016年電大本科英語ii考試題庫
- 電大本科《英語ii》考試題庫已整理
- 管理心理學考試題庫
- 2019年推薦 電大本科《英語ii》考試題庫
- 社會心理學期末復習題
- 生理心理學期末復習題及答案
- 2018中央電大心理學備考試題庫
- 2016-電大本科法學考試題庫已整理
- 心理學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完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