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題解題思路與方法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材料解析題是1989年全國高校招生考試歷史卷首次推出的一種新題型,它的特點是提供給考生一定的新材料、新情景,讓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分析,作答,這就比較有效地提醒了考生不能猜題押題,死記硬背地答題。正是由于它適應了教育觀念的更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所以自1989年后,材料解析題很快發(fā)展成為歷史試卷的主要題型之一,并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在材料的取材上,不僅有文字材料,還有圖表材料,在考查能力要求上1997

2、年更出現(xiàn)了成文型的材料題。作為三大題型之一的材料解析題,還向選擇題和問答題這兩大題型滲透,形成了材料式的選擇題和材料式的問答題。可見材料解析題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題型,具有極好的發(fā)展趨勢。但學生對于此類題型卻普遍認為“難”,這除了個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缺少審題和解題的技巧,平時又缺少應用訓練而造成的。,材料題的特點、現(xiàn)狀,(一)材料解析題的結構,材料解析題通常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

3、由一段或數段文字材料,圖形材料或數字材料構成;第二部分即設問部分,是根據材料相應地提出若干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解答。,閱讀下列史料:“何以異于昔人海國之書?曰:彼皆以中土人士譚(談)西洋,引則以西洋人(談)西洋也。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以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被卮穑荷衔某鲎院螘孔髡呤钦l?是受誰的委托而編寫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這部書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提示部分,設問部分,,,,,,

4、,,材料解析題的能力要求:,1.閱讀理解歷史材料。2.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3.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論證。,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技巧四步曲,瞻前顧后,通讀材料,建立與所學知識聯(lián)系。做到宏觀理解與確定中心相相合。,體會命題意圖,注意限定范圍,把握解題方向。,抓住中心問題,帶問再讀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按問作

5、答,所學為輔,材料為主,論從史出,語言準確,邏輯嚴謹,讀材料(語文閱讀分析法),(1)通曉全部材料 (正文、注解、標點符號、出處、層次等),,(2)抓住關鍵句、詞、字,(3)重視材料間關聯(lián),抓住中心問題。,,審題( 咬文嚼字法 ),常用問法:,問題間的關系:,(1)“根據材料X,指出(或概括、歸納)…”(2)“根據材料X,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或 概括、歸納等)……”(3) “綜合x材料……談認識”,(1)

6、并列關系 (2) 遞進關系,,論從史出 聯(lián)系現(xiàn)實,審準三詞和分值:,兩個原則:,提示詞:思路和方法中心詞:主體內容求答詞:具體內容分 值:答題的要點數,,試題要求結合所學知識,或者根據語境在材料中無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神合(映射)到教材的章、節(jié)、目相關知識點。,獲取信息(點本映射法),,準確答題 (七大注意法),形成答案的素材:材料、教材、遞進關系、思維能力材料為主,所學為輔,論從史出歷史和現(xiàn)實的結合克服思維定勢

7、史學觀點的運用答題的完整性、格式化和序號化答案準確簡明扼要和運用學科語言(求簡求全),解題技巧中五種較為常用的具體方法:,掛靠法:初步接觸材料后,應將材料與相關歷史知識掛靠起來。提要法:對于記述性材料,關鍵是要從中提煉出要點。鉤玄法:對于論說性材料,關鍵是要提煉出其中的觀點、看法。發(fā)微法:在提要、鉤玄的基礎上,往往還要講一步揭示歷史現(xiàn)象或某一觀點、看法背后隱藏的實質性的東西。正反法:對于沒有把握的問題,思考時先作出一正一反

8、兩種非正式答案,并簡要列出理由,經比較后篩選出一種看法作為答案。,材料解析題的三種基本類型,(一)文字材料型(二)表格材料型(三)混合材料型,一、文字材料型,]1995年全國高考歷史試題 材料1:陳啟沅歲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機器之學。壬申歲(1872年),返粵,在簡村鄉(xiāng)創(chuàng)辦繅絲廠,名曰“繼昌隆”,……出絲精美,行銷于歐美兩洲,價值之高,倍于從前,遂獲厚利,先是鄉(xiāng)間繅絲,循用舊法,聞啟玩提議創(chuàng)用汽機,咸

9、非笑之,及工廠已成,果著成效,機房中人聯(lián)群挾制,鼓動風潮,謂此風一開則工人失業(yè),生計立窮,無知之民相率附和,幾欲將絲廠毀拆……。當風潮最劇時,親友危之宗族議之,(啟沅)亦絕不為動,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眾忌,及改創(chuàng)繅絲小機,以利于小資本家經營,功用則與大機無異尤普。卒之風氣日開,南、順各屬群相仿效。今(1910年)則全省繅絲均用機器,多至百數家…… ——摘自《南??h志》卷12

10、材料2:采用機器來繅絲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對……。機器動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們在幻想中覺得惡果很多,這是主要反對的理由,……第二個理由因男女在同一個廠房里做工。有傷風化。第三個理由是……工匠操縱機器,技藝不純熟,容易傷人。人們又反對汽笛聲太吵鬧,機器響聲太大。又說高煙囪有傷風水…… ——摘自1874年《捷報》卷12,請回答:1、根據以上兩個材料,把有關繼昌隆繅絲廠投產后艱苦創(chuàng)業(yè)、生產經

11、營的重要情況,概括提煉,逐條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2、綜合你所列出的情況,可以得出什么樣的重要結論?,通讀材料(包括材料的出處)后,可確定兩段材料的中心是講南海的陳啟沅創(chuàng)辦繼昌隆繅絲廠及投產后艱苦創(chuàng)業(yè),生產經營的重要情況。并可與課本“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起”這部分內容掛鉤。,解題指導,一、閱讀理解材料,二、精讀設問部分,從要求回答的兩問中,可體會出第①問的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的歸納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圍是從“艱苦創(chuàng)

12、業(yè)”“生產經營”兩方面,而第②問則是第①問的延伸,是綜合第①問情況后作出的結論,從中可把握第②問的解題方向,結論應以“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生產經營”兩方面來下,要注意既應有對有關情況直接的認識結果,更應有在此基礎上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認識的情況,領會第②問的命題意圖是考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三、進行材料整理,抓住題目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生產經營”這一中心問題,從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求機器之學”、“出絲精美”、

13、“行銷于歐美兩洲”,“價值之高倍于從前,遂獲厚利”?!奥?lián)群挾制,鼓動風潮”,“親友危之,宗族議之”?!皢湟嘟^不為動,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眾忌,乃改創(chuàng)繅絲小機”,“采用機器來繅絲已引起很多人反對”、“機器動力代替手工操作”、“工匠操縱機器,技藝不純熟”“汽笛聲太吵鬧,機器響聲太大”等等,解題指導,解題指導,四、組織文字作答,根據題目要求,充分利用上述有效信息按問作答,并做到論從史出,語言準確,邏輯嚴謹。答案為:機器生產,

14、產品質量好,產品主要供出口,獲利多,機器繅絲業(yè)同于工繅絲業(yè)利益沖突,繅絲廠存在污染環(huán)境和工人技藝不熟練的問題.陳啟沅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辦廠陳啟沅研制并推廣了繅絲小機。答案按以下兩類給分:(不得交叉)一類:陳啟沅對該廠的生產與銷售經營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堅持,勇于創(chuàng)新,使得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業(yè)能夠成長并擴大了影響。二類:繼昌隆應用近代技術和機器生產,代表了新的生產力(或生產方式)顯示了對手工業(yè)生產的優(yōu)越性,雖然會遇到種種阻力,但

15、終究要發(fā)展起來。,(二)表格材料型及一問一答式材料題,1996年全國歷史高考題閱讀下列材料:,---根據世界銀行1991年和1995年的發(fā)展報告統(tǒng)計的數字,回答:1、說明1965—1993年高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趨勢。高低收入國家之間的經濟狀況呈現(xiàn)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對它們的經濟發(fā)展有何影響?2、分別說明美國、歐共體、日本的經濟實力地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指出這種變化對三者之間的經濟格局有何影響?,通讀材料后,通過材料出現(xiàn)的時

16、間和設問部分,便可確定此題是圍繞本世紀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世界經濟的變化及其對經濟格局的影響這一中心內容而設計的。并可因此而掛靠課本的“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這一部分內容,解題指導,一、閱讀理解材料,二、精讀設問部分,要求回答的兩問的第①個小問都是問及“什么變化”,第②個小問都是問及“有何影響”。這便可體會到此題目在考查考生能否對材料進行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來說明論證問題以及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能力。此外,由于題目問及的

17、是1965—1993年高低收入國家經濟發(fā)展的趨勢,所以既要注意同一年高低收入國家之間的數據的橫向比較,同時還要注意進行低收入(或高收入)國家前后不同時期經濟發(fā)展狀況的縱向比較,這也是此題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對不同歷史現(xiàn)象進行縱橫比較、分析的能力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答題時要注意不能顧此失彼。,解題指導,三、進行材料整理,解題指導,此題主要是對數據時行分析比較,如抽取高收入國家的數據作比較,1965年是1413280,1993年則是1824753

18、6(單位是百萬美元),兩數字作比較,便會得出經濟在發(fā)展的結論。這是一些很基本的數據分析能力。(故不一一列出對數字材料的整理過程),解題指導,四、組織文字作答,通過上述對數字表格材料的綜合、分析、比較、并結合所學知識,便可得出正確答案為:(1)1965—1993年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經濟都在發(fā)展。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差距在擴大。這種變化不利于低收入國家。(2)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對衰弱;歐共體的經濟實力已超

19、過美國;日本和美國的差距縮小,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這種變化使原來美國獨霸的經濟格局演變?yōu)槊?、歐、日三是鼎立的格局。,(三)混合材料型,1996年全國歷史高考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生產運動)包括公私農業(yè)、工業(yè)、手工業(yè)、運輸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而以農業(yè)為主體?!悦珴蓶|《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材料二 陜甘寧邊區(qū)墾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產量,——根據《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工作報告(1939—1941)》、《陜甘

20、寧邊區(qū)建設概要》提供的資料,材料三 可以給人這樣一個印象,即邊區(qū)政府在發(fā)展它的領域內的生產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在1940—1941年間國民黨加緊封鎖以后更是如此……在農業(yè)上,糧食作物的產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長的,這主要是由于為了增加谷物種植而大規(guī)模墾荒的結果。紡織品原料的生產由于棉花種植的恢復和振興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發(fā)展生產的努力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因為有了這樣的進步,邊區(qū)政府能在1943——1945年間很好地達到了

21、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給自足的目標。當然,這些目標也反映了極端儉樸的消費水平。 ——摘自(美)施蘭《陜甘寧邊區(qū)生產的發(fā)展》,回答:①根據材料一,大生產運動“以農業(yè)為主體”,在當時有何特殊意義?②據材料二,比較1941和1944年的幾組統(tǒng)計數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③材料三是美國人施蘭對陜甘它邊區(qū)大生產運動的一段評論.請結合材料二和你的認識對它加以鑒別簡述理由。,設問①側重用“掛靠法”來解決。初步接觸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產

22、運動,時間:1941—1944年,地點:陜甘寧邊區(qū),材料一的論述人:毛澤東等有效信息與教材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主要是相持階段困難時期)的陜甘寧邊區(qū)的大生產運動掛靠起來,這是解答設問①的突破口。解題時首先抓住“在當時”這一時間界定,結合所學課文中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據地的困難時期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當然,在這個分析的過程中必須根據設問要求的“以農業(yè)為主體”這一新情景獨立思考,不能以課本的大生產運動的意義來代替設問要求的大生產運

23、動“以農業(yè)為主體”的特殊意義,切記“材料為主、教材為輔”的原則。第①問的答案是:當時,陜甘寧抗日根據地處于日偽和國民黨包圍、封鎖之下,一切都必須自力更生,首先要解決抗日軍民的吃、穿問題,才能生存下去和堅持斗爭。其他各業(yè)也要依靠農業(yè)才能發(fā)展。,解題指導,設問②可用“鉤玄法”來解決。因第②問已明確要求是“據材料二,比較幾組統(tǒng)計數字,可以得出的什么結論?”所以解答此問的關鍵是從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提煉觀點,即言論或數字之玄,此之謂

24、“鉤玄法”。通過比較1941年和1944年農業(yè)生產的產量的具體數字,可提煉出“明顯增長,成績很大”的信息。第②問的答案是:開墾、耕地面積和谷物、皮棉產量都有明顯的增長,其中皮棉產量的增長幅度最大,大生產運動取得很大成績。,解題指導,設問③可采用“正反法”來解決。此問要求鑒別美國人施蘭對大生產運動的評價是否正確,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鑒別能力。許多考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在沒有認真審題意,沒有真正理解材料的情況下,一看施蘭是美國人,就感情用事

25、,對其觀點大加否定和駁斥。其實,對于沒有把握的問題,思考時先作出一正一反兩種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切不可憑感情用事,而應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評價),經比較后篩選一種看法作為答案,此之謂“正反法”。此題在鑒別美國人施蘭對陜甘寧邊區(qū)大生產運動的評論時,首先可作出一正一反的兩種答案:A,施蘭的評論是正確的。因為他的看法與材料二反映的情況相符合(如:材料二,反映的開荒、耕地面積和谷物、此棉產量的明顯增長,施蘭在評論中也提到“有所增長”

26、、“大大增加”、“取得了相當成功”等等,所以講兩者是吻合的)。B、施蘭的評論是不正確的。因為他是美國人,是資產階級學者,這就決定了他不可能公正地評價中國革命。然后比較A、B兩種答案,看哪一種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評價,最后作出正確的選擇。第③問的答案(滿分是6分,按以下三個層次給分):第一層次:評論正確,符合大生產運動的實際情況。(3分)第二層次:評論正確,材料二提供的數字可以證明,根據地渡過困難的事實更是證明。(5分)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