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養(yǎng)殖魚類的疾病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 病毒性魚病一、病毒及病毒病的主要特點1. 病毒的主要特點?2. 病毒病的主要特點: 1) 潛伏期長,不易發(fā)現(xiàn); 2) 傳播快,難控制; 3) 防治困難,無特效藥。二、淋巴囊腫病1.病原:淋巴囊腫病毒,DNA病毒,呈正二十面體,直徑130~260nm。2.癥狀和病理變化:屬慢性皮膚瘤,在皮膚、鰭及鰓部有水泡狀腫脹物。3.診斷方法:依外觀初診,以電鏡觀察確診。4.流行情況:已發(fā)生于包括鲆和鰈等1

2、00余種海淡水魚類,多發(fā)生于高溫季節(jié)。5.防治:無有效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病,,三、真鯛虹彩病毒病1.病原:真鯛虹彩病毒(Iridouirus): 病毒粒子正六角形,大小為 200 ~ 240 nm;感染部位為鯛科魚類的脾臟,其次為腎臟。2.癥狀和病理變化:身體發(fā)黑、體表和鰭條出血、脾臟肥大,腎臟肥大。 [光鏡] 病魚脾臟有許多異常肥大的細胞; [電鏡] 脾臟細胞內(nèi)有許多的六角形的病毒粒子。3.診

3、斷方法:[初診] 脾臟異常肥大 [確診] LM下有異常肥大細胞、EM下脾臟細胞內(nèi)有病毒粒子4.流行情況:鯛科魚類的幼魚發(fā)病死亡高,發(fā)病高峰水溫22~26 ℃5.防治:無有效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翰《拘贼~病,四 、草魚出血病1.病原:呼腸孤病毒(Reouirus),屬dsRNA病毒,球形六邊體,直徑70nm。 該病毒在草魚的吻端、性腺、鰭條、腎臟等單層細

4、胞中復制2.癥狀和病理變化:體表發(fā)黑,口腔、頭部、眼眶和鰭條基部等處出血、眼球突出,肌肉呈斑點狀或塊狀出血;嚴重者內(nèi)臟出血,但腸壁仍較結實。3.診斷方法:[初診] 根據(jù)癥狀 [確診] EM檢查腎臟等部有無病毒粒子4.流行情況:1 齡以下魚種危害嚴重,發(fā)病高峰為25~30 ℃左右5.防治:腹腔注射組織疫苗,養(yǎng)殖魚類疾病:病毒性魚病,,五、痘瘡病1.病原:一種皰疹病毒,具體不詳。

5、2.癥狀和病理變化:發(fā)病初期病魚皮膚表面出現(xiàn)許多小斑點,體表覆蓋一層白色粘液;此后白色斑點逐漸擴大,且病變部位表皮逐漸增厚,形成石蠟狀增生物,增生物不斷脫落與重生。3.診斷方法:根據(jù)初期的小白點及后期的石蠟狀增生物可確診4.流行情況:流行不廣,我國只在1957~58年在上海有報道,危害對象為 2 齡鯉魚,死亡率為10%左右5.防治:未研究。四、其他海水病毒病:錦鯉的皰疹病毒、石斑于魚的虹彩病毒,等,養(yǎng)殖魚類疾?。翰《拘贼~病,,第

6、二節(jié) 細菌性魚病一、細菌性魚病的特點與種類1. 細菌及細菌性魚病的特點: 1) 細菌性魚病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最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類疾病; 2) 細菌與病毒不同,容易進行人工培養(yǎng); 3) 細菌個體較病毒大,可在LM下看到; 4) 細菌性魚病可用疫苗預防,也可用藥物防治。2. 細菌的類型: 1) 按形態(tài)分: 2) 按革蘭氏染色結果分:3. 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養(yǎng)殖魚類疾病,,,二、弧菌病

7、 1. 什么是弧菌? 2. 水產(chǎn)致病弧菌有那些主要類型?(一)鰻弧菌病1. 病原: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屬于G-,短彎桿狀,0.5~0.7×1~2?m,極生單鞭毛,適溫10~35 ℃2. 癥狀和病理變化:因病魚種類不同表現(xiàn)的癥狀也有差異,常見癥狀有: 1) 外觀:體表先褪色,繼而出血變紅,鱗片脫落,潰瘍,眼球突出等; 2) 內(nèi)部:臟器及肌

8、肉有點狀出血,嚴重者甚至出血壞死3.診斷方法:[初診] 病灶部位刮取組織鏡檢; [確診] 細菌培養(yǎng)與鑒定4.流行情況: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對象極為廣泛5.預防:操作小心、合理放養(yǎng)、水質(zhì)清新、餌料優(yōu)良、免疫接種6治療:a. 抗菌素(土、金、四環(huán)素等)50~70mg/Kg魚天,連續(xù)5~7d; b. 磺胺類藥物:200mg/Kg魚天,連續(xù)5~7d.,養(yǎng)殖魚類疾?。杭毦贼~病,,(二)創(chuàng)傷弧菌病

9、1. 病原:創(chuàng)傷弧菌(V. vulnificus) 屬于G-,直或彎曲桿狀,0.5~0.8×0.8~3.2?m,極生單鞭毛,最適生長鹽度:3%;43℃生長,45℃不生長。2. 癥狀和病理變化:行動遲緩,體表不定部位潰爛,嚴重時爛成深洞。3.診斷方法:[初診] 依癥狀; [確診] 細菌分離與鑒定4.流行情況:對于網(wǎng)箱養(yǎng)殖石斑魚,全年均可危害,死亡

10、率70~100%。該均屬條件致病菌,傳播方式主要為經(jīng)皮傳播。5.預防:操作小心、合理放養(yǎng)、水質(zhì)清新、餌料優(yōu)良、免疫接種6治療: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菌素:50~70mg/Kg魚天,連續(xù)5~7d。,養(yǎng)殖魚類疾病:細菌性魚病,,(三)溶藻弧菌(暴發(fā)性潰瘍?。?. 病原: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 G-,菌體彎曲,無莢膜,有芽孢,0.5~0.7×2.0?m,極生單鞭毛,2.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

11、魚體表首先出現(xiàn)小白斑,繼而發(fā)展為全身性多處大面積潰爛,潰爛處有時深可見骨。3.診斷方法:[初診] 根據(jù)疾病發(fā)生的癥狀可初步診斷; [確診] 細菌分離與鑒定4.流行情況:高溫季節(jié)為該病暴發(fā)的高峰(三亞為4~11月),死亡率可高達90%,危害對象包括鮭點石斑和青石斑等。5.預防:同創(chuàng)傷弧菌病6治療:同創(chuàng)傷弧菌病。,養(yǎng)殖魚類疾病:細菌性魚病,三、鏈球菌病1. 病原:海豚鏈球菌(Str

12、ptococcus iniae): G+,每個單體呈卵圓形,有莢膜,0.7×1.4?m,無運動能力,無鞭毛。發(fā)育溫度為10~45 ℃ (最適20~37 ℃);鹽度為0%~7%(0%);pH值3.5~10(7.6)2. 癥狀和病理變化:[主]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鰓蓋內(nèi)側出血或潰爛; [次]臟器點狀出血,食欲減退,打轉沉底死亡。

13、3.診斷方法:[初診] 根據(jù)眼球突出,鰓蓋內(nèi)側出血及臟器出血等癥狀; [確診] 細菌學檢查4.流行情況:主要侵害鰤魚,其他還有牙鲆、虹鱒鰻鱺、羅非魚等,屬 條件致病菌全年均可發(fā)生,流行季節(jié)為7~9月。5.預防:a. 投鮮餌并適量添加復合維生素;b. 適度放養(yǎng):10Kg/m3(網(wǎng)箱)6治療: a. 鹽酸強力霉素50~70mg/Kg魚

14、天,連續(xù)7d ; b. 紅霉素或螺旋霉素:25~50mg/ Kg魚天,連續(xù)4~10d 。,養(yǎng)殖魚類疾?。杭毦贼~病,,四、假單胞菌病1. 病原:有2種,包括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惡臭假單胞菌(P. putida): G-,短桿狀,0.3~1.0×1.0~4.4?m,一端有1~6根鞭毛,具運動能力,2. 癥狀和病理變化:鰓蓋出血,鰭條腐爛;有的形成癤瘡

15、或潰瘍,腸道充滿糜爛狀粘液,低溫期病魚有腹腔積水。3.診斷方法:從外觀較難診斷,確診需從脾臟或腎臟等部位進行細菌分離與鑒定。4.流行情況:世界各地溫水性和冷水性海、淡水魚類均可發(fā)生,全年都可發(fā)病,以夏初到秋季較多。5.預防:保持水質(zhì)清潔,避免放養(yǎng)密度太大和投喂餌料過多6治療: a. 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20~50mg/Kg魚天,連續(xù)5d ; b. 氯霉素:20~50mg/ Kg魚天,連續(xù)5d 。,養(yǎng)

16、殖魚類疾病:細菌性魚病,五、腸炎病1. 病原:腸型點狀產(chǎn)氣單胞菌(Aeromonas punotata f. intestinalis) G-,短桿狀,0.4~0.5×1~1.3?m,極端單鞭毛,無芽孢,多數(shù)兩個相連,2.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魚發(fā)病不久即失去食欲,腹部膨大并伴有紅斑,肛門外突紅腫;腹腔積水,腸壁發(fā)紅,腸粘膜潰爛,腸內(nèi)充滿黃色粘液。 3.診斷方法:主要根據(jù)以下兩點:(1) 腸道

17、(特別是后腸)充血發(fā)紅; (2) 從肝、腎或血中可檢出病原菌4.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青魚,特別對一齡以上的草魚危害嚴重,常與爛鰓和赤皮病并發(fā),死亡率高達90%。流行季節(jié)主要為4~9月。5.預防: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zhì)清潔,投喂新鮮餌料,口服大蒜等藥物。6治療: a. 磺胺胍:day 1: 100mg/Kg

18、魚天;day 2~6 : 50mg/Kg魚天; b. 呋喃唑酮:100~200mg/ Kg魚天,連續(xù)6d 。,養(yǎng)殖魚類疾?。杭毦贼~病,,六、癤瘡病1. 病原:癤瘡型點狀產(chǎn)氣單胞菌(Aeromonas punotata f. furunculus) G-,短桿狀,0.5~0.6×1~1.4?m,極端單鞭毛,無莢膜,有運動力,2. 癥狀和病理變化:發(fā)病初期體表局部充血發(fā)炎,鱗片脫

19、落,紅腫高出體表,隨著病情發(fā)展,病灶部位出血,充滿膿汁并有體液滲出。 3.診斷方法:根據(jù)癥狀診斷。 [與赤皮病區(qū)別] 赤皮病常成片充血和脫鱗,無腫,且常與爛鰓和腸炎并發(fā); [與打印病區(qū)別]打印病灶常在肛門附近兩側;癤瘡病病灶常在背鰭基部兩側。4.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青、鯉魚,鰱鳙魚少見,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發(fā)病魚類均為7cm以上的個體。5.預防:避免魚體受傷。6治療: 外用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

20、或用漂白粉食鹽掛簍,同時口服磺胺噻唑: day 1: 100mg/Kg魚天;day 2~6 : 50mg/Kg魚天 。,養(yǎng)殖魚類疾?。杭毦贼~病,,七、白頭白嘴病1. 病原:一種粘球菌(Mycococcus sp.) G-,短桿狀,無鞭毛,滑行運動,其菌落邊緣假根狀,解剖鏡下似菊花。2.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魚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膚呈乳白色,唇張閉失靈,口周皮膚潰爛且有絮狀物粘附其上。 3.診斷方法:(1)

21、 病魚在水中具明顯白頭白嘴癥狀; (2) 發(fā)病快,來勢猛,死亡高;(3) 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發(fā)病主要在高溫季節(jié)4.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青、鰱、鳙等魚類的魚苗和魚種,發(fā)病季節(jié)從5月開始,6月達高峰,8月后病情消失。5.預防:保持水質(zhì)清潔,魚種過塘用2~2.5%食鹽或1%大黃煎液浸洗消毒。6治療: a. 0.1~0.2ppm呋喃唑酮均勻潑灑或以 100~200mg/Kg魚天投喂; b. 2.5~3.

22、7ppm大黃,以0.3%氨水浸泡12~24h后稀釋并全池潑灑。,養(yǎng)殖魚類疾?。杭毦贼~病,,第三節(jié) 真菌性魚病 真菌性魚病在淡水魚類中種類較多,如水霉和綿霉引起的膚霉病、鰓霉引起的鰓霉病等;但海水魚類中真菌病種類較少,目前僅知2種。一、真菌及真菌性魚病的特點及種類1. 真菌及真菌性魚病的特點: 1) 真菌屬真核微生物; 2) 真菌具有線粒體等細胞器,細胞分裂為有絲分裂; 3) 真菌性魚

23、病的病原主要為絲狀真菌;2. 真菌的類型: 1) 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 2) 絲狀真菌:如水霉、綿霉等 3) 大型真菌:如香菇等,養(yǎng)殖魚類疾病,二、魚醉菌病 該病最初被認為是孢子蟲病,后發(fā)現(xiàn)其生活史具菌絲階段,因而歸為真菌1. 病原:霍氏魚醉菌2. 生活史:發(fā)育期 ? 發(fā)芽前期 ? 發(fā)芽及絲狀體期 ? 繁殖期 ? 發(fā)育期 1) 發(fā)育期:由只具2個核的絲狀孢子發(fā)育成10~100個核的多核球狀體

24、; 2) 發(fā)芽前期:核和細胞質(zhì)的量繼續(xù)增加,原生質(zhì)與細胞壁分離,形成偽足突起; 3) 發(fā)芽及絲狀體期:細胞壁部分破裂,原生質(zhì)突出成發(fā)芽狀,分枝成無隔菌絲; 4) 繁殖期:細胞質(zhì)分裂形成絲狀體孢子,并在每個孢子外包被一層薄細胞壁,最終絲狀體破裂,釋放絲狀孢子進入宿主組織。3. 癥狀與病理變化: 輕者無癥狀,重者在肝脾等部位有許多小白點,腹部積水。4. 診斷方法:取病灶組織壓片檢查,有多核球狀體者即可確診。5.流行情況:已

25、發(fā)生于80余種海、淡水魚上,為危害嚴重的真菌病之一。6.防治:清除病魚、死魚以防傳染;治療尚無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赫婢贼~病,,三、膚霉病 又稱“水霉病”或“白毛病”,為淡水魚類常見的真菌病之一1. 病原:水霉屬和綿霉屬的部分種類 其菌絲為管形的無橫隔的多核體,通過分枝的內(nèi)菌絲深入遇到皮膚和肌肉以吸收營養(yǎng),其外菌絲分枝較少,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2. 癥狀與病理變化: 感染初期無明顯癥狀,后來

26、感染部位呈白毛狀,因其能分泌酵素分解魚的組織,使魚受刺激后產(chǎn)生大量粘液,最后瘦弱而死。3. 診斷方法:根據(jù)患病魚類或魚卵表面的“白毛“癥狀可診斷。4.流行情況:對幾乎所有淡水魚類和魚卵均可感染,主要發(fā)生在水溫為20 ℃左右時的春季,常為受傷后的繼發(fā)性感染。5.預防: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勿使魚體受傷,放養(yǎng)密度合理。6.治療:1) 用0.15~0.2ppm孔雀綠或2~3ppm亞甲蘭全池遍灑; 2) 用65

27、~70ppm孔雀綠浸泡3~5min (魚);或用6~7ppm浸泡魚卵10~15min.,養(yǎng)殖魚類疾?。赫婢贼~病,,第四節(jié) 原蟲性魚病原蟲性疾病是指由寄生性原生動物引起的疾病原蟲性疾病的病原種類很多,包括:鞭毛蟲、纖毛蟲和孢子蟲的許多種類A. 鞭毛蟲具有鞭毛作為運動器的一類原生動物,生殖通常為無性的縱二裂。一、錐體蟲病1. 病原:錐體蟲(屬動鞭綱、動核目、錐體蟲科); 身體狹長、呈柳葉狀,身體后端長出一根鞭毛,該

28、鞭毛延伸至身體前端后游離呈前鞭毛,鞭毛與身體之間形成一波浪形的波動膜. 2. 傳播方式:屬血液寄生蟲,主要由魚蛭吸食魚血而傳播。3. 癥狀及病理變化:無明顯癥狀,患病魚類主要表現(xiàn)為消瘦貧血。4. 診斷方法:做血涂片鏡檢,或進一步做Giemsa染色檢查。5. 防治:以1ppm敵百蟲全池潑灑殺滅魚蛭。,養(yǎng)殖魚類疾病,,二、隱鞭蟲病 淡水和海水魚類的鰓和皮膚上常見的鞭毛蟲,有時在血液和消化道中也有,1. 病原:隱鞭

29、蟲 蟲體呈柳葉形,前寬后窄,從前端長出2根不等長鞭毛,一根向前稱前鞭毛;另一根沿著身體向后組成波動膜病從后端伸出體外,為后鞭毛。2. 癥狀與病理變化: 病魚發(fā)黑、消瘦,于池邊離群獨游,大量寄生是鰓等組織破壞,引起呼吸困難,幾天之內(nèi)可產(chǎn)生大量死亡。3. 診斷方法:取鰓等病灶組織鏡檢,可見用后鞭毛插入表皮并不斷擺動的蟲體。4.流行情況:海淡水魚類均可危害,主要寄生于鰓和皮膚等部位,流行季節(jié)主要為6~9月,造成死亡的對象主要為

30、魚苗和魚種。5.預防:魚苗和魚種用8ppm硫酸銅浸泡20~30min可預防此病。6.治療:用0.7ppm硫酸銅和硫酸亞貼合劑全池潑灑。,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B. 纖毛蟲 在成體或幼體階段具有纖毛作為運動器,細胞核可分為大核和小核。 纖毛與鞭毛的區(qū)別?(形態(tài)、數(shù)量、結構等)一、車輪蟲病 1. 病原:車輪蟲屬的許多種類 蟲體外形側面觀呈帽形或碟形,反口面觀為圓盤形,內(nèi)部有許多齒逐個鑲嵌呈齒輪狀的

31、齒環(huán),似車輪,因而稱為車輪蟲。2. 癥狀與病理變化: 主要寄生于皮膚和鰓,少量寄生無癥狀,大量寄生引起鰓損傷或體表出現(xiàn)白翳,對魚苗和魚種可造成死亡。3. 診斷方法:取鰓絲或刮取體表白翳鏡檢,若有大量車輪蟲可確診。4. 預防:8ppm硫酸銅浸泡20~30min;或用淡水或海水浸泡10~15min。5.治療:用0.7ppm(淡)或1~2ppm(海)銅鐵合劑全池潑灑。,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二、小瓜蟲?。òc?。?

32、1. 病原:多子小瓜蟲(淡水)或刺激隱核蟲(海水小瓜蟲,海水) 有幼蟲期和成蟲期,幼蟲橢球形,成蟲球形,全身布滿纖毛,有大核和小核。 多子:幼蟲前端有一乳頭狀的鉆孔器,后端有一尾鞭毛,成蟲大核呈馬蹄形; 海水:幼蟲前尖后鈍,有鉆孔器,成蟲大核為4個卵圓形團塊組成的馬碲形。2.生活史:包括營養(yǎng)期和包囊期,營養(yǎng)期即在魚體內(nèi)的寄生期,宿主受刺激后,形成白色膜囊將蟲包裹,蟲體在膜囊內(nèi)生長成熟后,破膜而出,短暫

33、游泳后附于池地,并自身分泌薄膜形成包囊,蟲體在包囊內(nèi)不斷分離增殖,最后形成大量纖毛幼蟲,纖毛幼蟲沖破包囊游離于水中,感染新寄主。 3. 癥狀與病理變化: 在體表與鰓上形成許多小白點,病魚周身布滿粘液。4. 診斷方法:取白點做水浸片鏡檢,可發(fā)現(xiàn)全身具纖毛的蟲體。5. 預防:適度放養(yǎng);病魚及時隔離(傳播死亡快);保持水質(zhì)清潔。6. 治療:1) 0.1ppm硝酸亞汞或醋酸亞汞;2) 25ppm福爾馬林;

34、 3) 2~5ppm亞甲藍;4) 0.05ppm孔雀綠;5) 1ppm硫酸銅.,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三、聚縮蟲病 1. 病原:聚縮蟲 成群體生活,整個群體具樹枝狀分枝的柄,由柄的基部附著于魚體上;每個樹枝狀分枝的末端有一個蟲體。整個蟲體充分伸展時呈倒鐘罩狀,前端有盤狀的口圍盤,其邊緣長有2行纖毛,2. 癥狀與病理變化: 主要附著于寄主的體表,少數(shù)在鰓上,以水中碎屑為食,一般不對寄主造成直接危害,

35、但大量寄生使身體呈灰白色絨毛狀,影響運動和攝食,增加繼發(fā)感染。3. 診斷方法:體表有灰白色絨毛狀物,鏡檢發(fā)現(xiàn)蟲體可確診。4. 流行情況:對蝦及海馬養(yǎng)殖中??砂l(fā)現(xiàn),分布廣。5.預防:保持水質(zhì)清潔(因其主要以水體中的有機碎屑為食)。6. 治療:25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24h后換水。,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四、杯體蟲病 1. 病原:筒形杯體蟲 整個外形類似聚縮蟲的單體(但無柄),蟲體呈高杯形,前端有

36、口圍盤,邊緣有三層纖毛組成的緣膜,體內(nèi)有一三角形的大核和一棒狀小核。2. 癥狀與病理變化: 主要附著于體表和鰓,感染后使體表似有一層毛狀物,一般不對寄主造成直接危害,但大量寄生影響運動和攝食。3. 診斷方法:刮取體表毛狀物鏡檢。4. 危害情況:大量寄生對魚苗的運動和攝食影響嚴重,可造成大量死亡。5. 預防:石灰清塘,保持水質(zhì)清潔,適度放養(yǎng)。6. 治療:0.7ppm 銅鐵合劑全池潑灑。五、其他固著纖毛類 固著纖毛類種類很多,

37、除聚縮蟲和杯體蟲外,還有累枝蟲和鐘蟲等。,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C. 孢子蟲一、孢子蟲的特點 1. 除某些種類在某階段有偽足或鞭毛而運動外,一般不能運動,全為寄生;2. 整個生活史中毫無例外地均會產(chǎn)生孢子;3. 寄生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各種魚類的各種部位;4. 生活史十分復雜,具有世代交替;二、孢子蟲的生活史(一)無性繁殖階段 1. 裂體生殖1) 營養(yǎng)體(營養(yǎng)子、滋養(yǎng)子):由裂殖子或

38、子孢子發(fā)育而成;2) 裂殖體:由裂殖體通過細胞核不斷分裂形成的多核結構;3) 裂殖子:多核的裂殖體再行細胞質(zhì)分裂而產(chǎn)生的大量小而單核的結構。,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2. 孢子生殖1) 卵囊: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外生成一層堅厚的膜,從而形成卵囊;2) 孢子母細胞:卵囊內(nèi)部的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先后分裂產(chǎn)生數(shù)個孢子母細胞;3) 孢子:每個孢子母細胞發(fā)育成一個孢子;4) 子孢子:孢子又經(jīng)數(shù)次分裂得到多個子孢子。(二)有性繁殖階段

39、1) 大配子母細胞和小配子母細胞;孢子蟲經(jīng)過一段裂體生殖后,部分裂殖子分別發(fā)育為大配子母細胞和小配子母細胞;2) 大配子和小配子:每個大(小)配子母細胞發(fā)育成一個大(小)配子;3) 合子:卵囊內(nèi)部的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先后分裂產(chǎn)生數(shù)個孢子母細胞。三、 魚類孢子蟲的主要類型魚類常見的孢子蟲包括球蟲、微孢子蟲、單孢子蟲和粘孢子蟲等,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一)球蟲 (代表:艾美球蟲)1. 艾美球蟲的結構特點:1) 每個卵

40、囊內(nèi)有4個孢子,每個孢子內(nèi)有2個子孢子和1個孢子殘余體;2) 子孢子的形態(tài)是其分類的重要依據(jù):2. 艾美球蟲的生活史:球蟲的生活史不需更換寄主,在同一個寄主內(nèi)完成無性世代和有性世代。 重新侵入附近腸上皮細胞成熟卵囊(寄主吞食后入腸上皮細胞) 孢子體(分裂增殖) 裂

41、殖子 大配子母細胞 小配子母細胞

42、 大配子 小配子 (分裂)卵囊 (分泌一層膜)合子

43、 (受精),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3. 主要疾?。喊狼蛳x病1) 病原:為真球蟲目、艾美亞目的艾美蟲科和隱孢蟲科 其中,前者為常見的海淡水魚類寄生蟲,目前已發(fā)現(xiàn)近百種,2) 癥狀和病理變化: 在消化道、肝臟、膽囊、腎臟和精巢等器官寄生,量大時形成白色卵囊團 淡水魚類患病后有時可引起大量死亡;海水病魚消瘦,但極少死亡。3) 診斷方法:取

44、病變組織做涂片或壓片,鏡檢可見卵囊或孢子囊4) 流行情況:為全國各地海淡水魚類的常見寄生蟲,但迄今未見暴發(fā)流行病的報道;高發(fā)季節(jié)為4~7月,適宜水溫為24~30度; 艾美蟲不同種類對寄主有嚴格選擇性,但同一魚中有時又可見數(shù)種艾美蟲5) 防治:a. 淡水:以生石灰清塘和輪養(yǎng)預防;投喂碘治療:24 mg/Kg魚天 b. 海水:尚未研究,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二)微孢子蟲1. 微孢子

45、蟲及微孢子蟲病的特點:1) 孢子極小(1~10?m),需在EM下才能觀察到其內(nèi)部結構;2) 細胞內(nèi)寄生,包括皮膚、肌肉、消化道、生殖腺和神經(jīng)細胞內(nèi)寄生:3) 對野生魚類危害嚴重,在養(yǎng)殖魚類中尚未發(fā)現(xiàn)重大危害。2. 主要疾病種類:大眼鯛匹里蟲病1) 病原:大眼鯛匹里蟲2) 癥狀和病理變化:輕度感染者沒有明顯癥狀;嚴重者腹部膨大,在腸壁、腹壁、生殖腺及肝臟等部位散布許多大小不一的白色包囊。3) 診斷方法:根據(jù)腹腔內(nèi)的白色胞囊鏡

46、檢可確診。4) 流行情況:我國南方沿海的長尾大眼鯛和短尾大眼鯛感染率極高。5) 防治:主要危害野生魚類,治療尚無良方。,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三)單孢子蟲1. 單孢子蟲及單孢子蟲病的特點:1) 以孢子形式寄生,寄生部位有細胞寄生、組織寄生和腔寄生;2) 寄主主要為水生無脊椎動物,僅少數(shù)寄生于海水魚類的體表:3) 個體微小(4~14 ?m),孢子結構就簡單(無極囊和極絲);生活史只需一個寄主2. 主要疾病種類:膚孢子

47、蟲病1) 病原:單孢子目膚孢子屬的許多種類2) 癥狀和病理變化:在患病魚類的體表出現(xiàn)白色香腸形 (鱸膚孢蟲)、帶形 (廣東膚孢蟲) 或線形 (野鯉膚孢蟲) 的胞囊。3) 診斷方法:依癥狀并鏡檢胞囊后可確診4) 流行情況:大量侵害鯉、草和青魚等魚種時,可引起嚴重死亡5) 防治:主要采用隔離病魚等法預防;治療尚無良方。,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四)粘孢子蟲1. 粘孢子蟲及粘孢子蟲病的特點:1) 分布廣:全球性魚病,寄生部

48、位包括體表和體內(nèi)的各種器官組織;2) 種類多:迄今已報到的海淡水病原已有1000余種;3) 危害大: 為全球危害最嚴重的海淡水魚病之一;4) 治療難:抗不良環(huán)境能力強,它對酸堿、高溫及冷凍等的耐受力均超過魚類。2. 粘孢子蟲的一般形態(tài)結構1) 胞殼:由1~7片幾丁質(zhì)殼片組成;殼片連接處稱縫線、縫線兩側的隆起為縫脊,在極囊頂部的縫脊上還有極絲的出孔2) 極囊:有1~7個,其數(shù)量、形態(tài)和位置為分類依據(jù);極囊內(nèi)有極絲。3) 極囊

49、核和胚核:極囊核位于極囊極囊基部;胚核有2個,游離于胚質(zhì)中。4) 胚質(zhì):位于孢子的基部,相當于細胞的細胞質(zhì),因而也稱為胞質(zhì)。5) 嗜碘泡:位于胚質(zhì)內(nèi),其有無是分類的依據(jù)之一。,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3. 粘孢子蟲的常見種類及其特點,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4. 主要疾病種類:A. 鰱碘泡蟲?。ǒ偪癫。?) 病原:鰱碘泡蟲:2個不等大的梨形極囊,位前端,有嗜碘泡2)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魚極度消瘦,體色暗淡,尾巴上翹。在

50、水中狂游亂竄(瘋狂),因失去捕食能力而死。病魚肉腥味嚴重,喪失商品價值。3) 診斷方法:根據(jù)瘋狂癥狀,并取病魚嗅球或腦淋巴液鏡檢,若發(fā)現(xiàn)大量成熟孢子或帶單核的營養(yǎng)體,可確診。4) 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主要危害1齡以上鰱魚5) 預防: a. 用生石灰(125kg/畝)徹底清塘,殺死淤泥中的孢子; b. 魚種放養(yǎng)前以500ppm高錳酸鉀浸泡30min,可殺滅60%孢子;

51、 c. 6~9月,用5~10ppm敵百蟲殺滅營養(yǎng)體,每15~30d一次。6) 治療:無有效方法B. 其他碘泡蟲病,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B. 中華粘體蟲病(腸道白點?。?) 病原:中華粘體蟲:2個等大梨形極囊,無嗜碘泡。2) 癥狀和病理變化:外部癥狀不明顯,但剖開病魚后在腸外壁上可見芝麻狀的乳白色胞囊 (腸道白點),3) 診斷方法:取病魚腸外壁上的芝麻狀白色小點壓片鏡檢,看到中華粘體蟲成熟孢子后可確診

52、。4) 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但以南方各地感染率較高,對2齡以上鯉魚的生長發(fā)育危害較大,5) 預防: a. 用生石灰(125kg/畝)徹底清塘,殺死淤泥中的孢子; b. 養(yǎng)殖過程中以石灰等改善水質(zhì),減少孢子感染。6) 治療:無有效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C. 鯪單極蟲病1) 病原:鯪單極蟲:孢子呈長瓜子形,極囊1個,有嗜碘泡。2) 癥狀和病理變化:因病原為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鱗片

53、下的鱗囊中生長繁殖,使的鱗片豎起(與由水型點狀極毛桿菌引起的豎鱗病的區(qū)別?),使人望而生畏,失去商品價值。3) 診斷方法:根據(jù)豎鱗癥狀,并取少許胞囊壓片鏡檢發(fā)現(xiàn)大量鯪單極蟲后可確診。4) 流行情況:以長江流域一帶頗為流行,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鯉魚和鯽魚,嚴重感染的魚類失去商品價值。5) 預防: 以生石灰等徹底清塘可預防6) 治療:無有效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病:原蟲性魚病,,D.庫道蟲病1) 病原:庫道蟲(多殼目、四極科):有4片殼片

54、,4個極囊(前端)2) 癥狀和病理變化:該病原為組織寄生,在患病魚類的肌肉中有許多肉眼可見的胞囊3) 診斷方法:根據(jù)肌肉中出現(xiàn)的胞囊,并取少許胞囊壓片鏡檢發(fā)現(xiàn)大量庫道蟲孢子后可確診。4) 流行情況:分布廣,種類多,可危害多種海淡水魚類,患病魚類雖一般不會致死,但大量胞囊使商品價值降低,甚至不能食用。5) 防治: 尚無有效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原蟲性魚病小結水產(chǎn)養(yǎng)殖魚類寄生性原蟲病的特點與種類:1. 鞭毛蟲病:

55、 鞭毛蟲的特點: 鞭毛蟲魚病病原的主要種類:2. 纖毛蟲病 纖毛蟲的特點: 纖毛蟲魚病的主要種類:3. 孢子蟲病 孢子蟲的主要特點: 孢子蟲病病原的主要種類:,養(yǎng)殖魚類疾?。涸x性魚病,第五節(jié) 單殖吸蟲病一、概述1. 單殖吸蟲的種類多:迄今已發(fā)現(xiàn)1100余種,且大多為魚類寄生蟲;2. 寄生部位廣:除常見于體表外,還有少數(shù)寄生于體腔甚至循環(huán)系統(tǒng);3. 危

56、害:1) 吃食宿主粘液和上皮細胞(多鉤亞綱的種類)。 2) 吸食宿主血液(寡鉤亞綱的種類)4. 單殖吸蟲的附著器官為固著器,其數(shù)量與結構是分類的重要依據(jù):1) 前固著器:a. 頭器:由2~8束頭腺組成; b. 吸盤:口吸盤、口腔吸盤 2) 后固著器:a. 中央大鉤 (錨鉤) 和邊緣小鉤; b. 吸盤: 5. 生殖方式:均為雌雄同體,絕大多數(shù)為卵生,少數(shù)為胎生。6. 生活史:簡單,無

57、中間寄主 落入水中發(fā)育 附著宿主,脫去纖毛 成蟲 卵 鉤毛幼蟲 成蟲,Chapter 6 養(yǎng)殖魚類疾病,,,,二、幾種常見單殖吸蟲及其結構比較,養(yǎng)殖魚類疾?。簡沃澄x病,,三、常見單殖吸蟲?。ㄒ唬?鰓片指

58、環(huán)蟲病1. 病原:鰓片指環(huán)蟲:蟲體扁平,前端有4個眼點,前固著器為2對頭腺,后固著器有1對中央大鉤和7對邊緣小鉤,2. 癥狀和病理變化:大量寄生時,病魚鰓絲的粘液增多,呈蒼白色;病魚呼吸困難,鰓蓋張開,嚴重時缺氧而死。 3.診斷方法: 指環(huán)蟲為鰓部常見寄生蟲,少量寄生無明顯危害,只有大量寄生(每片鰓上多于50個)才可確定為指環(huán)蟲病。4.流行情況:為常見多發(fā)病,主要靠蟲卵和幼蟲傳播;流行于春末夏初,適宜感染溫度為

59、20~25度,大量寄生可使鰱、鳙和草魚的魚種大量死亡。5.防治:1) 以20ppm高錳酸鉀浸泡15~30min,可殺死體表指環(huán)蟲; 2) 用0.2~0.3ppm晶體敵百蟲或1~2ppm粉劑敵百蟲全池潑灑; 3) 用0.1~0.25ppm敵百蟲面堿合劑(1:0.6)全池潑灑,有良效。,養(yǎng)殖魚類疾病:單殖吸蟲病,,(二)三代蟲病1. 病原:三代蟲屬:蟲體長而扁,無眼點,前固

60、著器為1對頭腺,后固著器有1對中央大鉤和8對邊緣小鉤,胎生(三代同體)。2. 癥狀和病理變化:寄生于鰓部和體表,大量寄生時,病魚體表有一層灰白色粘液,魚體消瘦,呼吸困難。 3.診斷方法: 將病魚置于清水中,可見蛭狀的小蟲(三代蟲);確診時刮取體表粘液或剪取鰓絲壓片,根據(jù)低倍鏡下的胚胎及高倍鏡下后固著器的結構以確診。4.流行情況:分布廣,從南至北的海淡水魚類(鰱、鳙、草、鰈及梭魚等)均有,主要對苗種危害嚴重。5.

61、防治:(同指環(huán)蟲) 1) 以20ppm高錳酸鉀浸泡15~30min; 2) 用0.2~0.3ppm晶體敵百蟲或1~2ppm粉劑敵百蟲全池潑灑;,養(yǎng)殖魚類疾?。簡沃澄x病,,(三)本尼登蟲病1. 病原:本尼登蟲:蟲體橢圓形,大小為5~7×3~4mm,前固著器為前端兩側的2個吸盤,后固著器為身體后端的1個大的后吸盤,在后吸盤邊緣有7對邊緣小鉤,中央有2對錨鉤和1對附

62、屬片2.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魚體表粘液增多,呈不安狀,因狂游和摩擦出現(xiàn)傷口,引發(fā)繼發(fā)性感染;嚴重者停食、貧血,最后衰竭而死。 3.診斷方法: 肉眼可見體表的蟲體,取蟲體鏡檢可確診。4.流行情況:該病對我國福建、浙江一帶的養(yǎng)殖大黃魚和鰤魚危害嚴重,經(jīng)常引起大量死亡。5.防治: 1) 對于魚類體表寄生的本尼登蟲,以淡水浸泡15min有良效; 2) 用500ppm的福爾馬林浸泡4mi

63、n,可有效清除體表病原; 3) 對于水體病原,迄今尚無良好清除方法。,養(yǎng)殖魚類疾病:單殖吸蟲病,,第六節(jié) 復殖吸蟲病一、概述1. 單殖吸蟲與復殖吸蟲的區(qū)別(兩者均屬扁形動物門吸蟲綱): 1) 單殖吸蟲:生活史簡單,無中間寄主,多為外寄生(體表和鰓); 2) 復殖吸蟲:生活史復雜,有中間寄主,多為內(nèi)寄生(體內(nèi))2. 種類多:全球報道1500余種(海水魚約1000種);海南海水魚類

64、中有185種(申紀偉,《海南島海產(chǎn)寄生復殖吸蟲》,1990)3. 全為寄生4. 有一至多個中間寄主: 1) 第一中間寄主:多為腹足類 2) 其他中間寄主和終末寄主:包括軟體、環(huán)節(jié)、節(jié)肢動物和魚類等5. 生活史復雜,有多個幼蟲階段,Chapter 6 養(yǎng)殖魚類疾病,二、生活史 復殖吸蟲生活史復雜,典型種類的生活史包括七個階段:1. 卵:由成蟲產(chǎn)生,卵圓形;大小、形態(tài)差異較大,有的需中間寄主吞食后才能孵

65、化成胚胎,有的卵在母體內(nèi)已發(fā)育成毛蚴,2. 毛蚴:頂部有頂突,全身布滿纖毛,鉆入宿主后纖毛和腸等消失,變?yōu)榘省?3. 胞蚴: 球形或囊形,結構簡單,無口和腸,借滲透作用吸收營養(yǎng),以無性繁殖產(chǎn)生雷蚴或子胞蚴。4.雷蚴:結構較復雜,有咽、原腸和排泄管,經(jīng)無性繁殖產(chǎn)生許多尾蚴。5.尾蚴:身體可分為體部和尾部,體部有吸盤、消化道(口、咽、食道和腸)和排泄系統(tǒng)等;尾部尾運動器官。尾部脫落后變態(tài)為囊蚴。6.囊蚴:蟲體外

66、包由多糖和蛋白質(zhì)組成的囊壁,壁內(nèi)結構與成蟲相似:由吸盤和腸道等消化器官,囊蚴被終末寄主吞食并消化囊壁后,發(fā)育成成蟲。7.成蟲:生殖腺發(fā)育成熟,可行有性生殖,并產(chǎn)生大量的卵。,養(yǎng)殖魚類疾病:復殖吸蟲病,,三、常見復殖吸蟲?。ㄒ唬?雙穴吸蟲病(復口吸蟲病,白內(nèi)障?。?. 病原:1) 湖北尾蚴(Cercaria hupehensis Pan et Wang)及其囊蚴: 2) 倪氏尾蚴(Cercar

67、ia niedashui Pan et Wang)及其囊蚴,2. 生活史:成蟲(寄生鷗鳥腸內(nèi)) 卵(水中孵化) 毛蚴(鉆入椎實螺) (鳥食魚)囊蚴 (入魚,隨血液或神經(jīng)入眼) (出螺入水)尾蚴 胞蚴3.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魚心臟、腦部充血(湖北尾蚴)或跳躍式游泳,身體彎曲(倪氏尾蚴),急性發(fā)作可在數(shù)分鐘內(nèi)死亡,慢性發(fā)作引起白內(nèi)障癥狀。

68、 4.流行情況:對鰱、鳙魚魚種危害較大,死亡率高達60%以上;流行季節(jié)為5~8月,8月后出現(xiàn)白內(nèi)障癥狀。5.防治:1) 驅除鷗鳥等水鳥 2) 以0.7ppm硫酸銅殺滅椎實螺; 3) 以水草扎成把子誘捕椎實螺并將其殺滅。,養(yǎng)殖魚類疾病:復殖吸蟲病,,,,,,,,,,(二) 血居吸蟲病1. 病原:血居吸蟲:身體薄而小,無口和腹吸盤,腸道為分葉形盲囊2. 生活史:

69、成蟲(寄生魚血液內(nèi)) 卵(血中孵化) 毛蚴(出鰓血管,入椎實螺) ( 出螺入水,再從體表侵入魚體,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尾蚴 胞蚴3. 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魚腹部膨大,充滿積水,肛門紅腫;鰓蓋張開,鰓絲紅腫。魚苗急性感染時可很快死亡。 4.流行情況:屬一種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可危害草、鰱、鳙、鯉、鯽及團頭魴等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