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代來到遠東地區(qū)的傳教士促進東西方互相了解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創(chuàng)辦報刊,利用教堂和學校達到傳教布道的目的。在清政府尚未開放海禁之前,傳教士在中國境內(nèi)的活動被嚴格限制;隨著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除了割讓香港給英國,還將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和寧波五地開放為通商口岸,對華傳教士跟隨著列強的腳步進入了中國。1853年8月1日,由香港英華書院印刷發(fā)行的香港第一份中文報刊《遐邇貫珍》正式創(chuàng)刊,作為鴉片戰(zhàn)爭之后第一本在中國境內(nèi)發(fā)行的宗教性
2、刊物,該刊是英國傳教士對中國進行“文字布道”的新起點。
《遐邇貫珍》的主編先后由著名傳教士麥都思、麥都思的女婿奚禮爾和香港傳教士理雅各擔任。該刊尤其注重新聞,并開辟《近日雜報》欄目登載新聞和時評。《近日雜報》在《遐邇貫珍》中所占篇幅往往達到一半,對時局動態(tài)、商運信息進行了及時、詳盡的報道;該刊還刊載了大量的西學文章,對開闊國人眼界,推動西學東漸起了一定的作用。《遐邇貫珍》作為傳教士和教會人士主持的刊物,其宗教色彩卻被淡化,鮮有
3、介紹基督教教義。這是該刊與早期傳教士報刊相比所體現(xiàn)出的新特征。
論文以自創(chuàng)刊到???3期《遐邇貫珍》為第一手史料,并將該刊置于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的宏觀背景之下,從時間的延續(xù)和空間的轉(zhuǎn)移這兩個維度對《遐邇貫珍》以及該刊相關傳教士的活動進行研究。筆者試圖從相關傳教士辦刊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切入探尋《遐邇貫珍》創(chuàng)刊的動機、刊行的特征以及??颉?br> 引言分析了選題的意義和研究思路、方法,并提出從“把關人”入手,在人際傳播層面研究
4、馬禮遜、米憐等先驅(qū)傳教士對麥都思等人的影響,進而從印刷傳播層面對《遐邇貫珍》進行文本分析。
第一章對馬禮遜和米憐對華傳教活動進行研究,著重考察馬禮遜在馬六甲創(chuàng)辦英華書院的過程,解讀馬禮遜“文字布道”與“教育布道”并舉的宗教傳播思想。通過對麥都思創(chuàng)辦《特選撮要每月紀傳》的活動的分析,研究馬禮遜和米憐對麥都思的影響,進而探討《遐邇貫珍》創(chuàng)刊的緣起和特征。
第二章從《遐邇貫珍》相關傳教士之間的人際交往及他們與中國文人的互動
5、入手,探討宗教傳播組織的活動對《遐邇貫珍》刊行的影響,從人際傳播層面對該刊進行研究。該部分對鴉片戰(zhàn)爭之后麥都思在上海的活動進行考查,分析了墨海書館如何成為一個以宗教為紐帶的文化交流組織,以及墨海書館對“文字布道”傳教思想的發(fā)展;同時還梳理了傳教士之間的關系、辦刊者與中國知識分子之間的關系。從《遐邇貫珍》的辦刊思想層面剖析該刊該刊的刊行特征,揭示該刊的傳播目的。
第三章對《遐邇貫珍》進行文本分析。在十九世紀中期西學東漸的文化語境
6、下,《遐邇貫珍》既是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亦是西學東漸的載體?!跺谶冐炚洹非鞍氩糠执蠖嗍墙榻B西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政治文明的文章,后半部分是該刊的《近日雜報》。論文首先對西學文章進行分析,總結(jié)出該刊在西學傳播中將西學與神學雜糅的特征,并揭示該刊試圖藉由介紹西方文明同化被殖民者的動機;繼而對《近日雜報》中刊載的新聞和時評進行研讀,揭示辦刊傳教士的民族主義傾向,如美化殖民侵略,鼓吹通商貿(mào)易。通過印刷傳播層面的研究,進一步分析《遐邇貫珍》的立場,為
7、揭示該刊傳播動機提供有力的佐證。
第四章在將該刊與近代宗教性報刊的發(fā)展相結(jié)合,從《遐邇貫珍》徘徊在宗教與世俗之間的姿態(tài),理雅各的思想和中英貿(mào)易發(fā)展狀況三個層面分析《遐邇貫珍》的???。論文進而對上海墨海書館印刷發(fā)行的《六合叢談》進行研究,分析了《六合叢談》對《遐邇貫珍》的繼承與體例創(chuàng)新,對《遐邇貫珍》的研究進行補充,進一步明晰近代宗教性報刊在辦刊思想上的發(fā)展脈絡。
論文將《遐邇貫珍》與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相結(jié)合,將該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遐邇貫珍》的科學傳播.pdf
- 人際傳播視野下的SNS研究——以開心網(wǎng)為例.pdf
- 影視傳播學視野下的傳播符號
- 傳播學視野下的微博傳播與趨勢探析.pdf
- 人際傳播視角下的醫(yī)患溝通研究
- 傳播學視野下太極扇傳播方式的對策研究.pdf
- 傳播學視野下嶺南體育文化傳播方式研究.pdf
- 另類人際傳播——直銷中的人際傳播初探.pdf
- 傳播學視野下的企業(yè)形象傳播.pdf
- 傳播學視野下的博客研究.pdf
- 傳媒視野下的茶文化傳播研究.pdf
- 主持人: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交集.pdf
- 傳播學視野下的《孟子》.pdf
- 新媒體技術下的人際傳播——“人性關懷”與“人際冷漠”的悖論.pdf
- 微博客傳播視野下的公民新聞研究.pdf
- 傳播學視野下的趙本山小品研究.pdf
- 新媒體背景下的人際傳播變遷研究.pdf
- 傳播學視野下的博客現(xiàn)象研究.pdf
- 傳播學視野下的詞媒體研究.pdf
- 網(wǎng)絡傳播視野下反轉(zhuǎn)新聞的受眾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