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分3章,第一章對中藥體外抗菌活性和抗菌機制進行綜述。第二章研究中藥補骨脂中補骨脂乙素和新補骨脂異黃酮對臨床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金黃色葡萄球菌(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Staphylococcus aur
2、eus,ESBLs-SA)、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EC)、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大腸桿菌(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cherichia coli,ESBLs-EC)和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抑菌圈(Inhibition Zone,IZ)、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殺菌濃度
3、(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以及半數(shù)抑菌濃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的作用。第三章借助掃描電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工具研究補骨脂乙素對SA、MRSA、ESBLs-SA細菌外觀形態(tài)的改變,同時又以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電導率(Total Dissolved So
4、lids,TDS)、胞外可溶性蛋白泄漏量、SDS-PAGE電泳蛋白譜帶為測定指標,測定了細菌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規(guī)律。
第一章、中藥體外抗菌活性和機制的研究進展
對中藥體外抗菌活性和抗菌機制進行綜述。
第二章、補骨脂乙素和新補骨脂異黃酮對臨床常見菌株體外抗菌活性研究
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測定了補骨脂中補骨脂乙素和新補骨脂異黃酮對臨床常見菌株的抑菌圈(IZ)和最低抑菌濃度(MIC);采用液體連續(xù)
5、培養(yǎng)法和平皿涂布菌落計數(shù)法測定了最低殺菌濃度(MBC);采用液體連續(xù)培養(yǎng)法測定了半數(shù)抑菌濃度(IC50)。
抑菌圈(IZ)結果顯示,補骨脂乙素和新補骨脂異黃酮對SA、MRSA和ESBLs-SA均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在濃度均為2.5mg/mL情況下,補骨脂乙素的抑菌圈直徑較新補骨脂異黃酮大,但兩者對PA、ESBLs-EC和EC均沒有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濃度(MIC)結果顯示,補骨脂乙素對3種菌株的MIC分別為 SA(MIC=0.07
6、8mg/mL),MRSA(MIC=0.156mg/mL)和ESBLs-SA(MIC=0.078mg/mL);新補骨脂異黃酮對SA、MRSA和ESBLs-SA的MIC均為0.625mg/mL。最低殺菌濃度(MBC)結果顯示,補骨脂乙素對ESBLs-SA有較好的殺菌作用MBC僅僅為0.078mg/mL;新補骨脂異黃酮對MRSA和ESBLs-SA有較好的殺菌作用,兩者的MBC均為1.25mg/mL。
半數(shù)抑菌濃度(IC50)結果顯示
7、,補骨脂乙素對3種菌株的IC50分別為SA(IC50=0.031±0.001mg/mL),MRSA(IC50=0.106±0.005mg/mL)和ESBLs-SA(IC50=0.048±0.001mg/mL);新補骨脂異黃酮對3種菌株的IC50分別為SA(IC50=0.627±0.002mg/mL),MRSA(IC50=0.381±0.002mg/mL)和ESBLs-SA(IC50=0.359±0.003mg/mL)。綜上所述,補骨脂乙
8、素和新補骨脂異黃酮對SA、MRSA和ESBLs-SA均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補骨脂乙素的體外抗菌活性較為顯著。
第三章、補骨脂乙素抗菌機制研究
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測定補骨脂乙素最低抑菌濃度(MIC);采用液體連續(xù)培養(yǎng)法和平皿涂布菌落計數(shù)法測定補骨脂乙素最低殺菌濃度(MBC),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骨脂乙素抗菌機制的研究。MIC結果顯示,補骨脂乙素對SA和ESBLs-SA的活性較為顯著(MIC=0.078mg/m
9、L);MBC結果顯示,補骨脂乙素對ESBLs-SA的殺菌活性最為顯著(MBC=0.078mg/mL),且ESBLs-SA(MIC)與ESBLs-SA(MBC)完全相等。
以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為測定指標:首先通過掃描電鏡觀察細菌整體形態(tài)的變化,再測定電導率(TDS)、堿性磷酸酶(AKP)、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DS-PAGE電泳譜帶變化從而對補骨脂乙素的抗菌機制進行研究??咕鷻C制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掃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補骨脂中補骨脂素提取工藝的研究.pdf
- 延胡索乙素抗血栓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桑辛素和補骨脂定體外代謝研究.pdf
- 異補骨脂素對小鼠骨髓脂代謝影響及其機制的相關研究.pdf
- 燈盞乙素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冬凌草乙素抑制SHEE細胞轉化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補骨脂種子抗菌肽的分離純化與基因克隆.pdf
- 燈盞乙素抗心臟纖維化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浙貝乙素膽酸鹽呼吸系統(tǒng)作用機制研究.pdf
- 燈盞乙素抗腦缺血機制 教育廳
- 藍萼乙素抑制小膠質(zhì)細胞炎癥反應及其機制研究.pdf
- 燈盞乙素純化工藝研究.pdf
- 左旋延胡索乙素
- b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機制
- 補骨脂乙素對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細胞增殖、細胞周期、凋亡的影響.pdf
- 異補骨脂甲素促小鼠胚胎干細胞分化為神經(jīng)細胞及相關機制研究.pdf
- 補骨脂素對胃癌細胞株BGC-803增殖和凋亡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pdf
- 3,5-二甲基補骨脂素誘導人肝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Oatp2介導的燈盞乙素肝臟轉運機制的研究.pdf
- 補骨脂抗菌蛋白PscAFP的酵母表達及轉基因煙草抗病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