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陳代謝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物質代謝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流動,在此基礎上產生信息交流。能量代謝作為生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動物生活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能量收支的生理學調節(jié)機制往往決定了動物能量利用模式和生活史特征的差異。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屬雞形目、雉科、長尾雉屬易危鳥類,均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附錄I,中國也將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方面,本研究通過對籠養(yǎng)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的代謝產熱特征及體溫調節(jié)的研究和分析,力
2、圖闡明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的代謝產熱、體溫調節(jié)與環(huán)境溫度適應性變化以及生活史特征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有助于人們對能量代謝的理解;另一方面,通過對不同日齡組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的食物能量代謝比較研究,有助于系統(tǒng)地了解長尾雉屬鳥類對食物的利用情況,同時為我國雉類的開發(fā)、保護以及人工飼養(yǎng)提供借鑒資料。 本文于2005年10月-2006年9月,以自動補水法采用封閉式流體壓力呼吸測定儀研究了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基礎代謝率、熱傳導及其
3、體溫調節(jié);以食物平衡法測定了不同日齡組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四個不同季節(jié)的食物利用情況。研究結果如下: 1. 黑頸長尾雉的熱中性區(qū)(TNZ)為23 – 30 ℃,其基礎代謝率為1. 36 ± 0. 84 ml O2 /( g·h ),是體重預期值的97 %;而白頸長尾雉的熱中性區(qū)(TNZ)為23 – 28℃,其基礎代謝率(BMR)為2. 06 ± 0. 14 ml O2 /(g·h ),是體重預期值的108 %。這說明,黑頸長尾
4、雉的上臨界溫度高于白頸長尾雉,而基礎代謝率(BMR)卻比白頸長尾雉低。 2. 在5 – 28 ℃時,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的熱傳導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分別為0. 12 ± 0. 01 mlO2 /(g·h·℃)和0. 17 ± 0. 01 mlO2 / (g·h·℃),分別是體重預期值的119 %和121 %。這表明,在5 – 28 ℃時,黑頸長尾雉的熱傳導低于白頸長尾雉。 3. 在環(huán)境溫度為5 – 35 ℃的范圍內,黑
5、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的體溫基本保持不變,分別為40. 44 ± 0. 08 ℃和40. 34 ± 0. 09 ℃,這基本符合雞形目鳥類體溫特點。 4. 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的基本生物學特征為:較高的體溫,熱傳導和上臨界溫度,較寬的熱中性區(qū)和較低的代謝率,符合南方鳥類的代謝特征。 5. 3-4年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四個季節(jié)的代謝能(Y)與環(huán)境溫度(T)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 = 430. 976 – 7. 461T,Y
6、= 457. 603 – 6. 593T;食物利用率分別為:86. 77 ± 0. 54 %,85. 44±0. 54 %。這說明,溫度每下降1 oC ,3-4年成體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每只每天代謝能(Y)分別相應增加7. 461 kJ和6. 593 kJ。食物利用率方面,3-4年成體黑頸長尾雉高于白頸長尾雉。 6. 150日齡黑頸長尾雉四個季節(jié)的代謝能(Y)與環(huán)境溫度(T)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 = 557. 771 – 8.
7、 905T,Y = 489. 569 – 7. 248T;食物利用率分別為:85. 26 ± 0. 40 %,84. 14±0. 55 %。這說明,溫度每下降1 oC ,150日齡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每只每天代謝能(Y)分別相應增加8. 905 kJ和7. 248 kJ。食物利用率方面,150日齡黑頸長尾雉高于白頸長尾雉。 7. 相同環(huán)境溫度下,3-4年黑頸長尾雉代謝能低于150日齡黑頸長尾雉,而食物利用率卻比150日齡黑頸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籠養(yǎng)白頸長尾雉和黑頸長尾雉雛鳥生長發(fā)育的比較研究.pdf
- 白頸長尾雉的活動規(guī)律及其季節(jié)變化.pdf
- 白頸長尾雉的活動區(qū)和繁殖擴散的影響因子.pdf
- 白頸長尾雉遺傳學分析及性別偏倚擴散研究.pdf
- 46743.再引入黑頸長尾雉syrmaticushumiae繁殖的無線電遙測研究
- 棲息地破碎化背景下黑頸長尾雉保護遺傳學研究.pdf
- 白頸長尾雉空間生態(tài)學研究——棲息地、分布、密度與集合種群.pdf
- 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白頸長尾雉的生態(tài)研究.pdf
- 40598.云南大中山黑頸長尾雉棲息地選擇與種間棲息地利用比較
- 湖南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白頸長尾雉生境選擇特征分析.pdf
- 云南大中山黑頸長尾雉棲境植物群落結構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pdf
- 1910.基于issr分析云南哀牢山與人工飼養(yǎng)黑頸長尾雉的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
- 廣西岑王老山自然保護區(qū)再引進黑頸長尾雉(Syrmaticus humiae)種群擴散和棲息地選擇.pdf
- 38163.再引入黒頸長尾雉(syrmaticushumiae)育雛期及秋冬季節(jié)行為生態(tài)研究
- 能量代謝和體溫
- 能量代謝
- 尋找互聯(lián)網培訓長尾中的長尾
- “二八定律”和“長尾理論”
- 燒結初期階段頸長動態(tài)模擬.pdf
- 長尾理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