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導師閔范忠教授是廣西中醫(yī)藥大學二級教授、主任醫(yī)師,廣西名老中醫(yī),全國第五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閔教授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五十余載,對脾胃病、肝膽疾病及各種外感、情志疾病等中醫(yī)內科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在脾胃虛弱病、血液病、情志異常疾病等虛勞疾病的診治中臨床經驗豐富,逐漸形成了病證結合、中醫(yī)與壯醫(yī)理論相結合等獨特的虛勞學術思想體系。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漿細胞
2、惡性腫瘤。骨髓瘤細胞在骨髓內克隆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質破壞和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伴有貧血、腎衰竭以及骨髓瘤細胞髓外侵潤各種損害。其中,多發(fā)性骨髓瘤骨疾病(Myeloma bonedisease,MBD)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高達80%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合并有骨相關疾病,包括廣泛性骨質疏松、溶骨性破壞、病理性骨折及神經壓迫等,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減短預期生存時間?,F(xiàn)代醫(yī)學對該疾病療效不理想,難以得到完全控制,且有副作用大,價格昂貴等不
3、足;中醫(yī)治療具有整體調理,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病人耐受好等優(yōu)勢。
目的:
1.全面系統(tǒng)地挖掘、整理、總結和傳承閔范忠教授辨治虛勞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完成傳承閡范忠老中醫(yī)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工作,并通過傳承學習老中醫(yī)專家的臨床經驗,提高自身的中醫(yī)理論水平和中醫(yī)診療技術。
2.通過應用閔范忠教授經驗方補脾腎祛毒方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骨病的臨床觀察研究,觀察其臨床療效。為更有效地繼承和發(fā)揚閔范忠教授的學術思想和
4、臨床經驗應用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方法:
1.通過整理與學習中醫(yī)經典古籍、閔范忠教授學術著作,跟師門診學習、侍診抄方,記錄醫(yī)案及學習心得體會,參加中醫(yī)經典培訓班集中學習,獨立臨床實踐等多種方式,收集和整理閔老中醫(yī)的學術專著、醫(yī)學論文、醫(yī)案醫(yī)話等相關資料,挖掘、整理和總結出閔范忠教授辨治虛勞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2.采用平行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將符合多發(fā)性骨髓瘤骨病診斷標準的72例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各36例
5、。對照組采用單純的VAD化療方案治療(每4周重復1次),治療組采用VAD化療方案聯(lián)合補脾腎祛毒方中藥口服治療(每天2次,連續(xù)21天,每4周重復1次),兩組均治療4個療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骨痛積分,生活質量KPS評分,血β2-微球蛋白(β2-MG),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安全性等指標,并對臨床觀察資料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和療效評價。
成果:
1.通過對中醫(yī)經典文獻的復習、整理,總
6、結了自先秦至明清時期的各醫(yī)家學派及壯醫(yī)對虛勞的認識和學術觀點。
2.挖掘、整理和總結出閔范忠教授辨治虛勞的學術思想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辨病與辨證相結合;(2)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3)補虛尤重脾腎;(4)結合壯醫(yī),提出“毒瘀致虛”。
3.挖掘、整理和總結出閔范忠教授辨治虛勞的臨床經驗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脾胃虛弱疾病的診治經驗:采用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相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補脾益氣與
7、行氣化滯相結合的方法。
(2)血液病的診治經驗: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重視對脾腎虛弱的補益調理,同時結合壯醫(yī)藥“通龍路”、祛毒邪及獨特補虛的方法。
(3)情志異常疾病的診治經驗:采用調和陰陽、交通心腎、分時用藥的方法。
4.在獨立的臨床實踐中,傳承閔范忠教授辨治虛勞的學術思想診治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收效良好。還從學習閔范忠教授補虛注重收斂藥中體會到虛勞可從肺論治的中醫(yī)理論和源流,并指導臨床實踐
8、的運用。
5.臨床研究結果:(1)本研究脫落患者為4例,最后收集、納入統(tǒng)計的病例為68例,其中治療組35例,對照組33例;治療前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臨床分期、病理分型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治療前的基線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是77.14%(27/35),對照組總有效率是51.52%(17/33),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3)
9、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治療組的有效率為77.14%(27/35),對照組的有效率為45.45%(15/33),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4)兩組患者在中醫(yī)證候總積分、疲乏無力積分、食少納呆癥狀積分、形體消瘦癥狀積分、面色蒼白癥狀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總積分、疲乏無力積分、食少納呆癥狀積分、形體消瘦癥狀積分、面色蒼白癥狀積分均有減輕,治療組的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前后的積分差
10、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發(fā)熱煩渴積分、頭暈耳鳴積分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的發(fā)熱煩渴積分、頭暈耳鳴積分均有減輕,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積分差值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6)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痛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骨痛癥狀均有減輕,治療組的骨痛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前后的骨痛積分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7)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狀況的比較,治療組KPS評分總
11、有效率為82.86%,對照組KPS評分總有效率為48.49%,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8)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β2-MG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β2-MG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β2-M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且治療組治療前后的血清β2-MG水平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9)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NF-α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TNF-α水平均明顯下
12、降(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且治療組治療前后的血清TNF-α水平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10)兩組患者在治療中,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30%(10/33);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57%(3/3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31),且無其他明顯化療相關毒副反應,安全性較好。
結論:
1.閔范忠老中醫(yī)專家辨
13、治虛勞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都十分豐富,在臨床上有較廣泛的運用價值和較好的指導作用,值得廣大中青年中醫(yī)師學習和傳承。通過整理閔范忠老中醫(yī)專家的學術著作、跟師學習與侍診抄方,總結其臨床經驗、提煉其學術思想等文獻與臨床研究方法,可為進一步傳承閔范忠老中醫(yī)專家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通過臨床觀察,閔范忠教授補脾腎祛毒方聯(lián)合化療能顯著改善多發(fā)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生活質量,還能明顯降低患者的β2-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邵朝弟教授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研究.pdf
- 李培生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pdf
- 張發(fā)榮教授臨床經驗與學術思想研究.pdf
- 沈鳳閣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研究.pdf
- 解建國教授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研究.pdf
- 賈斌教授治療脾胃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總結.pdf
- 閔范忠教授學術經驗總結及柴胡劑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觀察.pdf
- 唐蜀華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擷菁.pdf
- 毛德西教授脾胃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pdf
- 張海福教授治療慢性肝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總結.pdf
- 秦國政教授治療陽痿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總結.pdf
- 徐福松教授男科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擷菁.pdf
- 戰(zhàn)麗彬教授婦科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pdf
- 田玉美教授治療脾胃疾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pdf
- 褚玉霞教授治療帶下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總結.pdf
- 張智龍教授調理脾胃治療消渴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總結.pdf
- 王靜怡教授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整理與研究.pdf
- 高春華教授治療中風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初探.pdf
- 沈家驥教授中醫(y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pdf
- 田玉美教授治療不孕癥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