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媒介下文學的“數(shù)字化生存”.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藝術對媒介的天然依賴,使媒介革命成為藝術革命的先導和誘因。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介攜技術強勢襲來,對文學藝術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無論是文本形態(tài)、文學主體,還是文學傳播、文學消費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使文學藝術經歷全方位的“數(shù)字化整容”。文學的“數(shù)字化生存”已是不爭的事實。
  本文試從文本形態(tài)、文學主體、文學消費三個方面論述新媒介下當代文學發(fā)生的深刻變革。第一章,對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下的文學景觀做總體概述,指出新媒

2、介下當代文學轉變的兩個維度。第二章從文本形態(tài)出發(fā),指出網絡、影視、手機媒介下的文學藝術存在方式的變革,并以兩種典型的文本形態(tài)——網絡文學和短信文學為例,試圖厘清新媒介下文本形態(tài)轉型的脈絡和態(tài)勢。
  第三章從文學主體的角度論述,指出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介在“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上衍生出“文學與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的關系,這促使文學主體的“虛擬化”,文學主體之間形成一種共生關系,而成為一個與其他主體共生共存的間

3、性主體。在此基礎之上本文試圖探討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介下話語權的部分回歸問題。話語權的“下放”,促使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得以用平民視角進行世俗化的底層書寫,締造民間話語的草根情結。
  第四章從文學消費的角度出發(fā),在探討新媒介下文學性的“祛魅”與“復魅”的基礎之上來討論新媒介下的文學消費。新媒介攜技術強勢襲來,一方面,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成為技術“祛魅”的對象;另一方面,技術的藝術化又為文學設置了“復魅”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新媒介下的文學

4、消費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后現(xiàn)代風格,具體表現(xiàn)為:從“讀書消費”到“觀屏消費”的變遷,從“作品消費”到“符號消費”的轉換。
  新媒介下文學文本形態(tài)、文學主體、文學消費的深刻變革,最終導致了文學邊界的變遷。邊界的變遷引發(fā)文學審美范式的變革以及文藝理論觀念的變遷,最終引發(fā)文藝學邊界的拓展。這不是一個要不要變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應對、怎樣重構的問題。
  本文結語在總結前文的基礎之上,主要討論怎樣重構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該突出文學的人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