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闡述了三個藥物研發(fā)課題,分別為開發(fā)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細胞癌(HCC)和登革熱病毒(DENV)感染的小分子藥物;同時還介紹了一種新穎的碳-碳(C-C)鍵形成方法用于吲哚合成:
1.基于苗頭化合物HBF-0259的結構,我們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三氮唑并嘧啶類(2-1,2-3和2-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泌抑制劑。通過深入的構效關系(SAR)研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得到了顯著地改善,其中2-3
2、-3活性最好(EC50=1.4±0.4mM,SI≥36)。同時,這類HBsAg分泌抑制劑對已產(chǎn)生耐藥性的HBV變種仍有效。先導化合物2-1-1和2-3-3在健康的和HBV-轉基因的小白鼠體內(nèi)都有良好的耐受性;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體內(nèi),二者也均顯示出合理的藥代動力學(PK)參數(shù)和生物利用度(F)。
2.以苗頭化合物HBF-0079的結構為基礎,我們對這類二芳基取代2-胺基噻唑類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構效關系(SAR
3、)研究,成功地提高了化合物(如:3-1-33和3-1-36)的抗HCC活性和選擇性,并改善了其溶解性?;?-1-33的結構而設計并合成的MTX和biotin衍生物,可用于化合物作用機理的研究。初步的動物體內(nèi)有效性研究表明,HBF-0079能很好地抑制小白鼠體內(nèi)腫瘤的生長,且無毒副作用。
3.CM-10-18是第一個能夠保護動物不受致命性DENV感染而死亡的脫氧野尻霉素(DNJ)衍生物。但該化合物的體外抗DENVEC50值只有
4、6.5μM,這限制了其體內(nèi)的應用(劑量高達75mg/kg)?;贑M-10-18的結構,我們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N-烷基化DNJ衍生物,其中,4-2-8,4-2-12,4-3-9,4-3-11,4-3-21,4-4-2和4-4-3擁有納摩爾/升(nanomolar)級別的抗DENV(EC50=0.3-0.5μM)活性,且并不會引起細胞毒性(CC50>500μM,SI>1000)。動物體內(nèi)實驗表明,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雜多酸催化的碳碳鍵和碳氮鍵形成研究.pdf
- 藥物研發(fā)中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 PIDA介導的碳碳鍵氧化偶聯(lián)反應:2-吲哚酮母核的合成新方法.pdf
- 過渡金屬催化的若干碳-碳和碳-雜鍵形成反應研究.pdf
- 離子液體中鈀、釕催化的碳-雜鍵和碳-碳鍵形成反應研究.pdf
- 碳氧鍵斷裂構建碳溴鍵和碳碳鍵反應研究.pdf
- 控制合成硼碳氮材料的新方法探索.pdf
- 納米過渡金屬催化的碳-碳鍵形成反應.pdf
- 鎳催化芐氧鍵活化形成碳碳鍵的反應研究.pdf
- Lewis酸催化的碳碳鍵及碳雜原子鍵的形成反應的研究.pdf
- 有機Lewis堿催化的碳-碳鍵形成反應研究.pdf
- 聚乙二醇中過渡金屬催化碳--碳鍵和碳--硫鍵形成反應研究.pdf
- 碳-碳、碳-氮鍵的構建研究.pdf
- 18887.銅和銀參與的構建新型碳碳鍵和碳雜鍵的反應研究
- 過渡金屬催化的碳-氫鍵活化、碳-碳鍵及碳-氮鍵連接反應研究.pdf
- MCM-41負載鈀、釕配合物在碳-硫鍵和碳-碳鍵形成反應中的催化性能研究.pdf
- 51718.過渡金屬催化的惰性碳氧鍵和碳碳鍵活化研究
- 構建P-N鍵新方法的研究.pdf
- 基于氧化反應實現(xiàn)碳—碳、碳—氮、碳—氧鍵的合成方法學研究.pdf
- 苯并咪唑鹽一碳單元轉移反應及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