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臂叢神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對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屬乃至社會的心理及經濟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和損失。高速交通運輸業(yè)、工農業(yè)中防護措施的不當及自然災害中的壓砸傷和撞擊傷是臂叢神經損傷的主要原因。隨著臂叢神經損傷發(fā)病率的提高,也為醫(yī)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20世紀60年代后興起的顯微外科技術、電生理診斷技術和內鏡的應用,為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提供了新的廣闊天地。已從手術的禁區(qū)進入修復(手術探查),由修復進入重建(神經移位的應用),由重
2、建進入開發(fā)。臂叢神經上千損傷后,神經移位修復的方法較多,且療效較好;相比之下,臂叢神經下干損傷后神經移位修復的方法較少,且療效較差。臨床上,常用神經移位修復正中神經,選用的動力神經主要為膈神經、健側C7神經根、肋間神經和肌皮神經肱肌支。而當患者為全臂叢神經完全損傷時,可選用的動力神經則主要為健側C7神經根、肋間神經。
目的:本研究以全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具體損傷情況,行健側C7移位術及肋間神經移位術,
3、術后隨訪觀察患肢的恢復情況,對比各種術式對正中神經損傷的療效。
方法:以2005年至2007年內在我院行神經移位術治療的38例全臂從根性撕脫傷患者為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病歷資料并進行隨訪。(1)診斷:38例患者通過術前的體檢、肌電圖檢測,可初步診斷為全臂叢根性撕脫傷,且經過術中探查、術中肌電圖得到進一步證實。(2)手術治療:采用健側C7神經根或肋間神經作為動力神經行神經移位修復術的重建方法。根據(jù)修復神經接觸面處橫截面積的
4、大小,選擇健側C7的全根或后股或后股加部分前股修復患肢的正中神經。(3)術后隨訪及功能評價:對所有38例患者患肢感覺、運動功能隨訪,隨訪時間均達2年以上。
結果:(1)患肢受體神經所支配區(qū)的肌力以及皮膚感覺的恢復情況:①本組病例中有33例患者為健側C7移位術分兩期完成手術。其中肌力恢復有效率達51.5%(17/33),感覺恢復有效率達60.1%(20/33)。其中a:26例為健側頸7神經移位于單根正中神經,屈腕屈指肌力恢復
5、達M3以上者13例,支配區(qū)感覺恢復達S3以上者14例。其肌力恢復有效率達50.0%(13/26),感覺恢復有效率達53.8%(14/26)。b:3例同時移位于正中神經和橈神經三頭肌支,屈腕屈指肌力達M3以上者1例,但正中神經支配區(qū)感覺均達S3以上。4例同時移位于正中神經與肌皮神經.屈腕肌力3例達M3、1例達M1,屈指肌力達M4、M3、M2和M1各一例,正中神經支配區(qū)感覺3例S3和1例S2;屈肘肌力1例M4,2例M3、1例M2,前臂外側感
6、覺均為S3。②有3例患者為健側C7與患側下干直接縫合,兩例患者屈腕肌力及屈指肌力均達到M3以上,正中神經支配區(qū)皮膚感覺達S3以上。受體神經支配區(qū)功能恢復率為66.7%。③其余有2例患者行肋間神經移位術,兩患者屈腕屈指肌力為M1,正中神經支配區(qū)皮膚感覺為S2。(2)C7神經根切斷后對健側肢體的功能的影響情況:全部36例行健側C7移位術的患者,術后均出現(xiàn)了健側手指麻痛癥狀,受累手指主要為拇、示、中指,麻痛感多在2-8周內恢復且無復發(fā);術后出
7、現(xiàn)健側肢體肌力下降者有9例,主要表現(xiàn)為伸肘及伸腕肌力下降,亦多在2月內恢復。至末次隨訪時,所有病例健側肢體的活動和感覺功能均正常。(3)術后使用電刺激儀輔助康復鍛煉與肌力恢復的關系:所有38例患者中,術后未使用電刺激儀者17例,肌力恢復有效率達(6/17);術后每日使用電刺激儀<=1h者14例,肌力恢復有效率達(8/14);術后每日使用電刺激儀>=1h者7例,肌力恢復有效率達(5/7)。
結論:1.健側C7神經根移位術是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膈神經組合肋間神經移位術后遠期呼吸功能隨訪.pdf
- 臂叢損傷神經移位術后運動皮層重組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pdf
- 膈神經移位至臂叢上干前股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研究.pdf
- 臂叢神經損傷康復
- 兩種神經移位重建臂叢神經上干損傷屈肘功能的臨床比較——尺神經束支移位與膈神經移位的比較.pdf
- 肋間神經移位術在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中的應用.pdf
- 急性中央型頸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預后的因素分析.pdf
- 《臂叢神經損傷》ppt課件
- 端側吻合與神經移位修復臂叢損傷的比較研究.pdf
- 正中神經損傷的功能鍛煉
- 部分束支移位治療臂叢神經根性損傷神經截取限度的實驗研究.pdf
- 臂叢神經損傷后大腦運動皮層功能重組.pdf
- 臂叢神經損傷的康復 講稿
- 臂叢神經損傷的康復護理
- 正中神經損傷
- 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進展
- 聽神經瘤患者術后面神經功能保留危險因素分析.pdf
- 臂叢神經損傷晚期應用斜方肌移位術重建肩關節(jié)功能的臨床研究.pdf
- 臂叢神經移位手術后跨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可塑性研究.pdf
-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201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