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中的國家與地方社會關系研究——基于屯堡吉昌汪公信仰的民族學考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屯堡文化是貴州獨特的漢族亞文化,汪公信仰屯堡人非常重要的地方信仰。作為地方神的汪公,其從人到神,從“土賊”到“忠烈汪王”的歷史過程,清晰地顯示了這一信仰的國家建構,其背后的機理和目的,正是國家倡導的“價值觀”,通過神性的普照而實現對地方社會的統攝。
  汪華出生在隋末的徽州地區(qū),當時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為保境安民,汪華建立吳國,稱吳王。后李世民統一天下,汪華歸唐。在汪華去世后,民間對其進行祭祀,但卻并未得到國家的認可。不僅如此,司

2、馬光《資治通鑒·唐紀五》甚至稱汪華為“賊帥”。一直到南宋因羅愿所撰《新安志》,汪華的形象才得到了顛覆性的重塑,汪華也逐漸被國家所接受,成為一個“正統化”的地方神祗。而在汪華從人到神的過程中,國家和汪氏宗族是兩股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明朝時,汪公信仰隨著大量從江南地區(qū)移入貴州的軍士家庭及后移民被移入到了貴州,成為構建屯堡社會的力量之一。黔中汪公信仰,首先應源于明初調北征南的戰(zhàn)爭性質與汪公神圣性內涵的一致性。汪公信仰以汪公廟為載體,

3、與其他重要宗教場所的興建一道,不但一起參與了城市精神高地的構建,而且作為國家與軍事移民社會關系中的黏合性因素,以其國家再次賦予的神圣光輝,引領了一個新興城市建構中的國家化進程。與一般情況下村莊廟宇由當地居民修建機理不同,明洪武年間,大量壇宮廟宇建于普定衛(wèi)、平壩衛(wèi)、安莊衛(wèi)所轄屯堡村寨之中,成為村莊社會形成的精神基礎。
  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在吉昌村的汪公信仰活動中的作用經歷了一個從禁止到默許,再到共謀的過程。進入21世紀,屯堡文化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