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權(quán)成像對腦微出血檢測價值的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背景和目的]近年來,隨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新的MR序列不斷涌現(xiàn),Haacke博士等在T2*梯度回波的基礎(chǔ)上開發(fā)出了一種新型磁共振對比成像技術(shù)——磁敏感加權(quán)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該序列是在三個方向上均有流動補償和長回波時間的全新梯度回波序列,具有高分辨,三維和高信噪比的特點,同時充分使用相位信息并將幅值圖和相位圖融合,進一步增強了局

2、部對比。由于其對組織之間磁化率不同造成的磁場不均勻尤為敏感,可以準確顯示血液產(chǎn)物和小靜脈結(jié)構(gòu)。使得常規(guī)MR序列無法準確顯示的微小出血得以顯示,同時,它的出現(xiàn)將腦微出血的研究帶入了一個新境界,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腦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在1994年MRI的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echo sequence,GRE)臨床運用后首次描述的。其定義為T2*加權(quán)梯度回波序列檢出的均勻一致的圓形信號減

3、低區(qū),直徑2~5mm,曾被稱為點狀出血(intracerebral patechialhemorrhage,IPH)。腦微出血病灶小,周圍無水腫,多不引起臨床癥狀,往往被人們忽視。大量研究表明微出血是微血管病變的重要標志,可在健康老年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內(nèi)出血、腦血管淀粉樣變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層下缺血性腦動脈病(cerebral autosomaldominan

4、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和腦白質(zhì)病等中出現(xiàn),可預(yù)測再發(fā)性腦出血及抗凝后腦出血等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實驗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動物實驗比較腦出血在MR常規(guī)序列與SWI檢出率的差異,探討其對微出血檢出的敏感性;通過與組織學血腫體積的比較,計算出SWI對出血病變的放大率。
  [材料和方法]1、實驗動物和分組隨機

5、選擇清潔級雄性SD大鼠54只,體重210~240g。由鄭州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9只,行開顱、鉆孔、進針但不注血,實驗組:45只,行開顱、鉆孔、進針及注血。以上動物于手術(shù)結(jié)束后0.5h、3h、12h、24h、48h、72h、1w、2w、4w分別進行MRI檢查,并取各時段病理標本。
  2、腦內(nèi)血腫模型制作:將大鼠固定于立體定位儀,取前囟前0.4mm,向右旁開3mm處,使用顱骨鉆鉆一大小約1mm直徑的

6、小孔,進針6mm。取自體股靜脈血20ul注入(2分鐘內(nèi)),留針10分鐘后拔出,封閉骨孔,縫合,行MR掃描。
  3、MR掃描技術(shù)參數(shù)及觀察指標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Trio Tim3.0T超導(dǎo)磁共振,Loop4線圈,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造模后0.5h、3h、12h、24h、48h、72h、1w、2w、4w行T1WI、T2WI、T2*WI、SWI掃描,T1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E12ms,TR430ms,矩陣256×256,

7、FOV70×70mm,層厚2mm,層間距0.2mm,層數(shù)20;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E98ms,TR5990ms,矩陣256×256,FOV70×70mm,層厚2mm,層間距0.2mm,層數(shù)20;GRE序列:TE20ms,TR500ms,矩陣256×256,FOV70×70mm,層厚2mm,層間距0.2mm,層數(shù)20,翻轉(zhuǎn)角20度;SWI序列:TE20ms,TR29ms,矩陣256×256,FOV70×70mm,層厚

8、0.6mm,層間距0.12mm,層數(shù)20,翻轉(zhuǎn)角15度。圖像傳入SyngoVE27工作站測量各序列血腫體積值,SWI序列血腫體積的測量在MNIP圖上進行。血腫體積=各層血腫面積×(層厚+層間距)×1/2;SWI放大率=SWI所測得體積/大體標本所測得體積。
  4、神經(jīng)行為測試大鼠處死前參照Zea Longa等的方法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以測試腦微出血模型建立后大鼠是否存在神經(jīng)功能損傷。
  5、病理檢查各時段MRI掃描并完

9、成神經(jīng)行為測試后,將大鼠處死,取腦,以穿刺針道為中心,以層厚2mm均勻冠狀面切開鼠腦,脫水、石蠟包埋后行普魯士藍染色,測量血腫體積及觀察出現(xiàn)異常MR信號區(qū)域的組織學改變。
  6、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使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多組計量資料比較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以以α=0.05作為檢驗水準。
  [結(jié)果]1、45只實驗組大鼠T1WI和T2WI共檢出血腫39處,檢出率為86

10、.7%;SWI序列全部檢出,檢出率100%;
  2、T2WI共檢出血腫39處,平均體積為0.830±0.416(×10-3mm3);SWI序列共檢出血腫45處,血腫平均體積1.271±0.530(×10-3mm3);大體標本血腫平均體積0.967±0.764(×10-3mm3);
  3、各時間點SWI序列(MNIP圖)、T2WI與大體標本血腫體積進行比較,大體標本所測得血腫體積與T2WI所示體積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11、285>0.05),大體標本所測得血腫體積與SWI序列(MNIP圖)所示體積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0.05),T2WI與SWI序列(MNIP圖)相比,T2WI對血腫的顯示較為準確,而SWI序列(MNIP圖)對血腫的顯示有放大作用;平均放大率為2.152±1.500;4、0.5h-4w之間血腫平均體積變化在T2WI、SWI及大體標本均逐漸減小,SWI放大率在1w時最大,0.5h時最小。
  [結(jié)論]1、SWI序列對微出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