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CAM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腫瘤的侵襲和轉移目前被認為是腫瘤細胞及其周圍腫瘤微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轉移的第一步是細胞-細胞間粘附性的改變,隨后腫瘤細胞遷移至鄰近組織。細胞粘附分子在腫瘤侵襲和轉移中發(fā)揮著核心主導作用,其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重要成員L1細胞粘附分子(L1celladhesionmolecules;L1-CAM)在腫瘤侵襲和轉移中的作用備受關注。具有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結轉移能力的乳腺浸潤性微小乳頭狀癌(Invasivemicrop

2、apillarycarcinoma,IMPC)是研究高轉移性乳腺癌的良好模型。本研究旨在明確L1-CAM在這種高淋巴結轉移的特殊類型乳腺癌中的表達方式及定位及其臨床意義,探討其在IMPC“集團性”侵襲和高淋巴結轉移等預后不良的生物學特性中發(fā)揮的作用;并分析L1-CAM和β-連環(huán)蛋白(β-catenin,β-cat)在浸潤性導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

3、NOS)這一占浸潤性乳腺癌80%的最具代表性類型中的表達及其與相關臨床病理指標及預后之間的關系。
   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分別檢測術前未經放化療治療患者的97例IMPC(包括對照組95例浸潤性導管癌)中L1-CAM的表達、另外選擇203例浸潤性導管癌檢測L1-CAM及β連環(huán)素(β-catenin,β-cat)的表達情況;觀察乳腺癌組織病理學特征,并結合臨床病理學特征分析其表達和侵襲、轉移潛能的關系及在預后

4、中的臨床意義。
   結果:
   1.L1-CAM表達于腫瘤細胞膜及間質中的脈管內皮細胞,IMPC組顯著高于IDC-NOS組(P<0.05)。在IMPC組主要表達于微乳頭狀“癌細胞集團”內細胞-細胞間的相互連接面,而在“癌細胞集團”面向間質側的連接面表達減弱或消失。
   2.L1-CAM在97例IMPC中的表達率(50.5%)顯著高于對照組95例IDC-NOS(18.9%),并與IMPC的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

5、移、腫瘤間質內脈管內皮的L1-CAM表達、脈管侵犯及腫瘤細胞的P53表達顯著正相關(P<0.05),與ER、PR表達顯著負相關(P<0.05)。
   3.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97例IMPC患者中L1-CAM陽性表達患者預后不良,組間生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L1-CAM表達是影響IMPC患者術后生存的危險因素之一。
   4.在203例IDC-NOS中,L1-CAM陽性表達率為16.3%(33/203)

6、,其中大部分IDC-NOS組織中(32/33)L1-CAM表達于實體瘤侵襲前沿近表面部分的腫瘤細胞,而向中心瘤組織處表達減弱或消失。β-cat在正常乳腺組織中表達于胞膜,在IDC-NOS中出現細胞質和(或)細胞核,其異位表達率為61.01%(124/203)。
   5.在203例IDC-NOS中,二者的異常表達均與IDC-NOS的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與患者的年齡、腫瘤大小無關。L1-CAM表達還與軟組織侵犯和遠處轉

7、移相關。L1-CAM陽性表達和β-cat的異常表達在IDC-NOS中呈顯著正相關(P<0.05)。
   6.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顯示,L1-CAM陽性表達者預后優(yōu)于陰性表達者(Log-rank,P=0.015)。β-cat不同表達兩組間生存差異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L1-CAM、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為影響IDC-NOS患者術后生存的危險因素。
   結論:
   1.L1-C

8、AM在正常乳腺組織不表達,在IMPC組織中表達顯著高于IDC-NOS組,提示L1-CAM基因的激活可能在乳腺癌的惡性進展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可能是促使IMPC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2.L1-CAM在IMPC中特殊的表達方式可能是IMPC癌細胞“集團性生長、侵襲、高轉移”潛能的原因之一。L1-CAM在微乳頭狀“癌細胞集團”連接面表達方式可能是造成IMPC特殊形態(tài)、“集團性”侵襲、轉移的分子特征之一,其表達方式與本課題

9、組前期研究E-鈣粘附素(E-cadherin,E-CD)在IMPC癌細胞團的表達特征相一致。研究提示L1-CAM、E-CD共同表達于IMPC癌細胞團,通過增加癌細胞間的粘附能力共同協調完成IMPC的集團性侵襲和轉移,并可能為高淋巴管侵犯、淋巴結轉移的原因之一。
   3.L1-CAM在淋巴管內皮的表達可能是引起IMPC高度嗜淋巴性(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結轉移)的關鍵因素之一。
   4.L1-CAM的深入研究,可為尋找I

10、MPC新的預后標志物、為靶向治療研究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5.IDC-NOS中L1-CAM陽性表達的腫瘤細胞更具侵襲性,L1-CAM和β-cat異位表達的正相關性表明二者在IDC-NOS中可能有侵襲和轉移中可能起著相互活化的協同作用,兩者可能通過EMT促進乳腺癌的侵襲。
   6.L1-CAM表達可能在IDC-NOS侵襲和轉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判斷乳腺瘤侵襲性并可為尋找判斷IDC-NOS患者臨床預后的新的分子標記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