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型細胞因子及MIF在同種移植急性排斥中的表達及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同種器官移植可引起機體復雜的免疫應答過程,在無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通常導致免疫排斥反應和移植物的破壞。急性排斥反應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保證移植器官存活的關鍵。因此尋找和建立非侵襲性、靈敏、特異監(jiān)測指標對于急性排斥的早期診斷和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研究表明,同種反應性T淋巴細胞在移植排斥反應中起中心作用。一方面可通過直接途徑直接識別供者APC表面的MHC/抗原肽復合物,另一方面可通過間接途徑識別經(jīng)過受者APC

2、加工后表達在受者APC表面MHC/抗原肽復合物。同種移植物進入機體后,移植物HLA抗原接觸并致敏受體免疫細胞,激活的免疫細胞通過IL-2、IL-4、IL-5、IL-6、IL-10、IFN-γ、TNF等多種細胞因子識別移植物細胞,引起免疫排斥反應。細胞因子常在排斥反應早期就被釋放,因此可作為同種移植排斥反應的早期診斷指標。 Th17細胞是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的一類不同于Th1和Th2的細胞亞群,此亞群細胞產(chǎn)生白細胞介素-17(IL-17)

3、、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其中關鍵因子IL-17與許多炎癥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動物實驗已經(jīng)證明,在移植排斥反應中IL-17的表達明顯增加,而有關人類同種移植排斥過程中IL-17的動態(tài)表達狀況目前尚未見報道。IL-6是一種多功能前炎性細胞因子,在免疫細胞激活的早期即可釋放。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IL-17和IL-6參與調節(jié)多種腎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對于多種急慢性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具有

4、重要意義。因此監(jiān)測腎移植后患者血清IL-17和IL-6水平的變化,研究其與排斥反應的相關性,探討是否可將其作為腎移植患者器官移植術后觀察排斥反應的一項重要指標,對于移植術后的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將具有重要價值。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因子MIF(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參與自身免疫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腎小球腎炎的致病過程,參與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DTH,DelayedTypeHyp

5、esensitivity);腎移植病人尿中MIF水平與排斥程度正相關,提示MIF有可能作為監(jiān)測移植排斥的關鍵指標。本實驗室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抗MIF單抗體內(nèi)使用,可以明顯延長同種移植物的生存時間,因此檢測MIF的動態(tài)表達,對于利用標記MIF進行移植過程的檢測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尚不清楚在整個同種移植急性排斥過程中MIF的表達狀況。 鑒于Th17型細胞因子和MIF與移植排斥密切相關,有可能作為臨床監(jiān)測急性移植排斥的重要指標,本文從臨床

6、角度,研究了腎移植患者手術前后血清IL-17和IL-6水平的變化以及在急性排斥反應的水平和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觀察其與排斥反應的關系,并探討其臨床意義。從基礎研究角度,建立小鼠同種移植急性排斥實驗模型,研究了MIF在移植排斥過程中的動態(tài)表達過程及MIF的放射性核素標記方法。本課題旨在進一步探討Th17型細胞因子和MIF在同種移植排斥中的意義和作用機制,為利用這些細胞因子監(jiān)測急性排斥反應奠定實驗基礎。 方法與結果: 1、采用雙抗

7、體夾心ABC-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術對30例臨床腎移植患者的血清IL-17和IL-6水平于手術前、手術后1、2、3、4周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并與健康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腎移植患者術前血清中的IL-17和IL-6水平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變化(p>0.05)。腎移植術1周后,患者血清IL-17水平顯著升高(p<0.05,vs術前),并在第2、3周持續(xù)升高,術后第4周開始下降恢復至術前水平?;颊哐錓L-6水平也是在術后1

8、周顯著升高(p<0.05,vs術前),持續(xù)至第4周,但是下降速度比IL-17緩慢。IL-17與IL-6的升高與同期血清肌酐與尿素氮濃度升高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2.建立小鼠同種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在排斥的第1、7、14、21天分別取小鼠脾臟和移植皮片,RT-PCR檢測MIFmRNA的表達狀況,結果表明排斥高峰期MIF高表達。 3.應用Iodogen法制備125I-rMIF,研究其穩(wěn)定性、特異性及在小鼠體內(nèi)的生物學分布規(guī)律。結

9、果表明,125I-rMIF的標記率為96.5%,室溫下48h內(nèi)標記化合物的生物學性質穩(wěn)定,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體內(nèi)生物學分布研究顯示125I-rMIF主要由肝臟和腎臟代謝,血液清除較快。 結論: 1.血清IL-17和IL-6水平可以反映腎移植受者的免疫狀態(tài),監(jiān)測Th17型細胞因子變化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移植后急性排斥反應。血清IL-17可作為觀察急性排斥反應的重要指標。 2.同種移植排斥高峰期MIF高表達,MIF可以作為監(jiā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