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高反應性發(fā)生條件及機制的探討.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哮喘患者是否上氣道在沒有直接接觸變應原的情況下出現(xiàn)氣道炎癥和反應性增高?這對于研究氣道高反應性的發(fā)生條件和機制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也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 研究目的: 應用不同大小的變應原顆粒霧化小鼠,嘗試建立具有明顯的EOS氣道炎癥、但無氣道高反應性的BALB/c小鼠模型,并將該模型與哮喘模型進行病理學及蛋白組學的比較,以篩選鑒定與氣道高反應性、氣流可逆性阻塞相關的蛋白,為進一步研

2、究氣道炎癥及氣道高反應性的發(fā)生機制奠定基礎;對小鼠氣道不同部位進行變應原激發(fā),探討遠端氣道在無變應原直接刺激的情況下的氣道炎癥和反應性。 研究內(nèi)容: 第一部分不同直徑變應原對小鼠氣道高反應性的影響及蛋白組學的比較 分題1應用大顆粒變應原霧化建立無氣道高反應性的嗜酸粒細胞性氣道炎癥小鼠模型及與哮喘模型氣道炎癥的比較 方法:BALB/c雌性小鼠,分為3組,每組6~8只:大顆粒變應原霧化激發(fā)組(下稱實驗組,霧化

3、顆粒的平均中位直徑8.6μm)、小顆粒變應原霧化激發(fā)組(下稱哮喘組,霧化顆粒的平均中位直徑2.9μm)、生理鹽水對照組(下稱對照組)。致敏方法:第0、7、14天OVA(10μg)腹腔注射。實驗組第28、29、30天用PARI TIA噴霧器霧化I%OVA15min激發(fā);哮喘組第28、29、30天用PARI LC STAR噴霧器霧化1%OVA15min激發(fā);對照組致敏、激發(fā)采用生理鹽水。最后一次激發(fā)24、48、72、96h后應用美國BUXC

4、O公司的有創(chuàng)氣道阻力與肺順應性檢測系統(tǒng)(RC system)測定動物的氣道反應性,并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觀察氣道炎癥情況。在末次激發(fā)24和96h后,檢測小鼠的氣道炎癥程度,按照氣道周圍EOS浸潤的程度評0~4分,并觀察肺實質(zhì)的炎癥情況。 結果:1.氣道反應性的測定:末次激發(fā)24、48、72、96h后,各組RL均有隨Mch濃度升高而增加的趨勢。哮喘組在各個濃度Mch的RL均高于實驗組和對照組,表明哮喘組的氣道反應性高于實驗組和對照組

5、,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氣道反應性差異在各個時間點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實驗組和哮喘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細胞百分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百分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3.末次激發(fā)72、96h后,實驗組肺泡灌洗液中EOS比例逐步下降,表明具有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氣道炎癥、但無氣道高反應性的BALB/c小鼠模型的氣道炎癥有逐步減輕的趨勢,但并未觀察到氣道反應性的變化。 4

6、.末次激發(fā)24h后,哮喘組出現(xiàn)顯著的支氣管周圍EOS等炎癥細胞浸潤,肺泡管及肺泡內(nèi)可見EOS浸潤,而實驗組出現(xiàn)輕度的支氣管周圍EOS等炎癥細胞浸潤,肺泡管及肺泡內(nèi)無EOS浸潤炎癥,末次激發(fā)24h后哮喘組氣道炎癥病理評分(3.15±0.21)顯著高于實驗組(1.75±0.07,P<0.05),末次激發(fā)后96h后哮喘組氣道炎癥病理評分(2.65±0.11)仍然顯著高于實驗組(1.15±0.05,P<0.05)。 5.末次激發(fā)24~9

7、6h后,哮喘組肺泡管及肺泡內(nèi)均可見EOS浸潤,而實驗組肺泡管及肺泡內(nèi)均無EOS浸潤炎癥。 結論:通過應用大顆粒變應原進行霧化激發(fā),本實驗初步成功建立了具有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氣道炎癥、但無氣道高反應性的BALB/c小鼠模型,其氣道炎癥程度輕于哮喘模型組,氣道炎癥主要在大氣道周圍,接近EB的臨床病理特征。該模型為進一步研究氣道高反應性的發(fā)生機制奠定了基礎。 分題2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小鼠模型與哮喘小鼠模型蛋白組學差異表達的初

8、步探討 方法:建立具有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氣道炎癥、但無氣道高反應性的BALB/c小鼠模型、哮喘模型及對照小鼠各4只,激發(fā)后24h處死取肺組織提取總蛋白質(zhì),利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雙向凝膠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對總蛋白進行分離,然后行考馬斯亮藍染色,予ImageMaster2D Elite5.0分析軟件進行凝膠圖像分析,尋

9、找無氣道高反應性的小鼠模型、哮喘模型和正常對照組差異表達的蛋白質(zhì)。應用基質(zhì)輔助電離解析飛行時間質(zhì)譜(matrix-assit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對蛋白質(zhì)進行序列分析,明確是何種蛋白質(zhì)。 結果:雙向電泳圖像對比分析表明,實驗組與哮喘組和正常對照組肺組織蛋白表達有一定的差異。經(jīng)質(zhì)譜檢測肽質(zhì)量指紋譜

10、與標準分子量、等電點對照分析鑒定出20個蛋白,分別為谷胱甘肽-S-轉(zhuǎn)移酶M1(GSTMI)、熱休克蛋白B1等,其中熱休克蛋白B1在哮喘組表達上調(diào)、GSTM1表達下調(diào)。 結論:電泳圖像對比分析表明,實驗組與哮喘組之間肺組織蛋白表達存在一定的差異。成功鑒定了該模型和哮喘模型之間的差異表達蛋白,其中GSTM1、熱休克蛋白B1等可能參與氣道高反應性的發(fā)生機制。 第二部分氣道不同部位激發(fā)對小鼠氣道高反應性的影響 分題1小鼠

11、上氣道阻力及反應性檢測方法的建立 方法:建立變應性鼻炎小鼠模型,滴鼻激發(fā)后麻醉,分離氣管,胸廓開口處氣管切開插管,近喉部氣管切開插入18G插管進入鼻咽部,插管連接“T”形管,一端連接壓力傳感器,一端連接精密注射泵,應用灌注/吸引模型模擬呼氣/吸氣,流量1mL/s,檢測鼻氣道的壓力差,計算出總阻力,并減去插管阻力得出鼻阻力,并對鼻腔進行組胺霧化激發(fā),激發(fā)后3min檢測阻力變化。兩組的肺阻力也進行比較。氣道功能檢測后進行鼻灌洗收集鼻

12、灌洗液(NLF)及鼻病理組織學分析。 結果:鼻組織學顯示鼻黏膜有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對照組的基礎鼻阻力為1.791±0.08 cm H2O ml-1 s-1,組胺激發(fā)后為3.037±0.48 cm H2O ml-1 s-1,鼻炎模型組的基礎鼻阻力為3.659±0.39 cm H2O ml-1 s-1,組胺激發(fā)后為7.643±1.41 cmH2O ml-1 s-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對照組肺阻力為1.68

13、1±0.11 cmH2O ml-1 s-1。 結論:我們成功建立了小鼠體內(nèi)的鼻氣道阻力及反應性檢測方法,鼻阻力約占全氣道阻力的50%以上,變應性鼻炎小鼠模型阻力和反應性明顯增高,鼻黏膜腫脹是鼻阻力增高的因素。 分題2單純上氣道變應性炎癥對下氣道反應性的影響 方法:BALB/c小鼠腹腔OVA(100μg)致敏并在清醒狀態(tài)下OVA(200μg)滴鼻激發(fā),建立單純的上氣道變應性炎癥模型,檢測鼻氣道的阻力和反應性,同時檢

14、測下氣道阻力及反應性,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兩組均進行鼻和肺病理組織學分析。 結果:清醒狀態(tài)下經(jīng)鼻滴伊文思藍溶液后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溶液分布在鼻腔,而在肺的分布與脾臟的分布無差異。單純上氣道炎癥組出現(xiàn)明顯的鼻阻力增加和反應性增高,鼻組織學和NLF顯示鼻黏膜有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同時出現(xiàn)下氣道高反應性,肺組織有EOS浸潤,BALF中炎癥細胞比例增高。 結論:單純的上氣道炎癥可誘發(fā)下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說明下氣道可在沒有變應原

15、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出現(xiàn)氣道高反應性。 分題3單純下氣道變應性炎癥對上氣道反應性的影響 方法:BALB/c小鼠腹腔OVA(100μg)致敏并經(jīng)氣管注射OVA(200μg)激發(fā)建立單純的下氣道變應性炎癥模型,檢測鼻氣道的阻力及反應性,并檢測肺阻力,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應用ELISA試劑盒檢測NLF、BALF和血清中的IL-5,氣道功能檢測后進行鼻和肺病理組織學分析。 結果:經(jīng)氣管注射伊文思藍溶液后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溶液分布在小

16、鼠下氣道,而在鼻腔的分布與脾臟的分布無差異。小鼠出現(xiàn)下氣道炎癥伴有下氣道高反應性,肺組織和BALF中有明顯的EOS浸潤,血清和BALF的IL-5中明顯增高。鼻組織學和NLF顯示鼻黏膜沒有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與對照組無差異。對照組的基礎鼻阻力和組胺激發(fā)后的鼻阻力與單純下氣道炎癥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末次激發(fā)后12、24、72h鼻灌洗液中的IL-5水平與對照組均無明顯差異(P>0.05)。 結論:單純下氣道炎癥不能誘發(fā)上氣道炎

17、癥和高反應性。 總結: 1.采用不同大小變應原顆粒霧化吸入的方法率先建立了率先成功建立了無氣道高反應性但有嗜酸性粒細胞氣道炎癥的小鼠模型,為探討氣道高反應性的發(fā)生機制奠定了基礎。 2.通過哮喘模型與該模型的比較,發(fā)現(xiàn)了谷胱甘肽-S-轉(zhuǎn)移酶M1、熱休克蛋白B1等多個可能參與氣道高反應性的差異表達蛋白。 3.在國內(nèi)外首次建立了新的小鼠鼻阻力及反應性的檢測方法,該方法操作簡易、可靠,并建立了小鼠鼻灌洗方法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