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出土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齒結構、組成及病理特征的對比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了了解古代人群在狩獵采集經(jīng)濟到農耕經(jīng)濟的轉換過程中,牙齒形態(tài)結構、化學組成以及口腔疾病的演化發(fā)展規(guī)律,進一步認清人類的飲食結構、模式與牙齒生理及病理特征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對6000年前狩獵采集人群和1000年前農耕人群的牙齒病理特征、牙釉質厚度、密度、牙齒微量元素及穩(wěn)定同位素進行了對比研究。
  本研究收集并整理半坡遺址出土6000年前古人所有79具人骨架,共計1007顆牙齒,均為恒牙,其中上頜490顆,下頜517顆;唐代遺址出

2、土1000年前古人所有62具人骨架,共計631顆恒牙,其中上頜328顆,下頜303顆。對每一具顱骨進行編號,同時標明每一顆牙齒的牙位;個體的年齡依據(jù)個體牙列的磨耗狀況和骨縫的融合情況分為17~25歲,26~35歲,36~45歲和45歲以上四個年齡組;個體的性別依據(jù)個體的骨盆形態(tài),同時結合顱、頜骨上的若干項性別特征做出綜合性判斷。依照較權威的牙齒生理、病理特征及化學組成的診斷測定方法,詳細記錄兩批牙齒標本的病理特征、牙釉質厚度、密度、牙齒

3、微量元素及穩(wěn)定同位素的狀況。對所有測量項目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牙齒病理特征方面,分析了陜西半坡遺址和唐代遺址出土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齲病和牙齒磨耗的流行狀況。其中6000年前古人共有33人患齲,占觀察總人數(shù)的41.8%;57顆齲齒,占觀察總牙數(shù)的5.7%。而1000年前古人患齲率和齲齒率分別為62.9%和14.6%,明顯高于6000年前古人的患齲率(41.8%)和齲齒率(5.7%),

4、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07,P=0.013;χ2=37.324,P=0.0001)。同時6000年前古人牙齒磨耗程度明顯重于1000年前古人(Mann-WhitneyUtest,P=0.0001)。
  通過Micro-CT對陜西半坡和唐代遺址出土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上頜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的牙釉質厚度、密度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6000年前古人上頜第二前磨牙各測量部位的牙釉質厚度、密度與1000年前古人無顯著性差異(P

5、﹥0.05)。同時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上頜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的牙釉質厚度、密度分布規(guī)律有相似之處。牙尖區(qū)的牙釉質厚度、密度明顯高于咬合面的中央窩處;上頜第二前磨牙頰舌和近遠中相對應部位的牙釉質厚度比較發(fā)現(xiàn),舌尖頂點的牙釉質厚度高于頰尖頂點,舌尖頰斜面的牙釉質厚度高于頰尖舌斜面,遠中鄰面的牙釉質厚度高于近中鄰面。
  應用IRISAdvantage高分辨率全譜直讀等離子體光譜儀測定了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齒樣品中鍶(

6、Sr)、銅(Cu)、鐵(Fe)、錳(Mn)、鈣(Ca)、磷(P)、鎂(Mg)、鋅(Zn)和鋇(Ba)九種微量元素的精確含量。結果顯示,1000年前古人牙齒中鐵(Fe)、銅(Cu)、鍶(Sr)和鋇(Ba)元素含量明顯高于6000年前古人(P<0.01);而鋅(Zn)元素含量則低于6000年前古人(P<0.01)。其他元素含量在兩批古人牙齒中無顯著性差異。
  通過MAT-251型質譜儀雙路進樣系統(tǒng)和FinniganMATDeltaP

7、lus型質譜儀測定了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齒膠原中C、N元素含量和C、N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結果顯示,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齒膠原C/N(摩爾比)分別為3.15±0.03和3.08±0.04,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000年前古人牙齒膠原δ13C、δ15N和C4比例均高于1000年前古人(P﹤0.05),而C3比例明顯低于1000年前古人(P<0.05)。
  以上研究結果說明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古人與1

8、000年前唐代人群的飲食結構存在較大差異。由于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主要以狩獵采集經(jīng)濟為生,食物結構多以漁獵的肉食為主;而5000年以后的唐代農業(yè)高度發(fā)展,徹底擺脫了較原始的狩獵采集型經(jīng)濟進入到典型的封建農耕經(jīng)濟,飲食結構多以植物類的農作物為主,進而從牙齒結構、組成及病理特征的角度進一步科學地印證了以往的考古資料和發(fā)現(xiàn)。
  綜上所述,從6000年前狩獵采集經(jīng)濟到1000年前農耕經(jīng)濟的轉換過程中,伴隨著飲食結構和生

9、活模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食物精細化程度的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導致牙齒磨耗程度降低,齲病增加明顯;微量元素鋇(Ba)、鍶(Sr)、鋅(Zn)以及穩(wěn)定同位素δ13C、δ15N的含量在兩個時代古人牙齒中也有顯著差異;但牙釉質厚度、密度無明顯變化趨勢。本研究分析了狩獵采集和農耕經(jīng)濟中的不同飲食結構、模式與牙齒病理特征、牙釉質厚度、密度、牙齒微量元素以及穩(wěn)定同位素含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數(shù)千年來人類牙齒結構、組成及病理特征的演化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提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