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據2006年報道,僅美國每年約有600萬嬰幼兒在全身麻醉(全麻)下接受手術,其中嬰兒約150萬;盡管中國目前尚無相關數(shù)據,但基于國內的人口規(guī)模,每年接受全麻手術的嬰幼兒應比美國多。由于人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始于妊娠4-5w,而止于出生后若干年后;一般認為人類大腦發(fā)育高峰期在妊娠后期至出生后6m。因此全麻是否對患兒智力發(fā)育及其長期認知功能產生不良影響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已有臨床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特別
2、是兩歲以內的嬰兒接受全身麻醉會導致較長時期的行為改變,提示全麻藥可能損害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近年來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關鍵期(嚙齒類動物為出生前兩天到出生后1~2w),全麻藥(異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氯胺酮及異丙酚)影響動物發(fā)育期神經系統(tǒng)突觸可塑性,并導致發(fā)育期神經元凋亡及其它退行性神經病變,最后影響成年期動物的學習記憶功能。
吸入麻醉藥在臨床麻醉中應用非常廣泛。新近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藥異氟烷致發(fā)育期神經元內鈣穩(wěn)態(tài)失衡
3、,最終觸發(fā)線粒體途徑凋亡。但是吸入麻醉藥影響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如果小兒全麻不可避免,那么闡明吸入麻醉藥導致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異常的準確機制,并探索有效的防治手段,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線粒體是一個不斷進行分裂、融合等動態(tài)變化的細胞器,這種動態(tài)變化稱為線粒體動力學。線粒體分裂/融合主要受一下兩組蛋白的調控:(1)調節(jié)線粒體分裂的drp-1(dynamin-relatedprotein)、mff(mitochon
4、drialfissionfactor)、FIS1;(2)調節(jié)線粒體融合的mfn(mitofusion1)1、mfn2、OPA1(opticatrophy1)。生理狀況下,線粒體分裂/融合既決定線粒體形狀和大小,也調節(jié)線粒體的分布和功能,對維持細胞生理功能發(fā)揮重要作用。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神經元內線粒體分裂/融合異常影響神經突生長、突觸形成、長時程增強,甚至神經元凋亡等。
調節(jié)線粒體分裂、融合的蛋白參與了很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過程中神經元
5、凋亡和突觸聯(lián)系障礙等病理變化。在凋亡早期,哺乳動物細胞中drp-1活性增加,促進線粒體碎片化和分裂,增加線粒體膜的通透性,促使細胞色素C(cytochromeC,cyto-C)釋放,最終觸發(fā)線粒體途徑凋亡。在阿爾茨海默病和亨廷頓舞蹈癥等研究中發(fā)現(xiàn),β淀粉樣蛋白(Aβ)、亨廷頓蛋白(huntingtin,HTT)及帕金蛋白(Parkin)都可促使神經元內drp-1表達上調且與drp-1相互作用,激活drp-1,促進線粒體過度分裂甚至碎片化
6、,進而導致線粒體動力學異常,甚至神經元凋亡并損害突觸聯(lián)系的建立,最終導致患者長期認知功能障礙。由此可見,線粒體異常分裂是凋亡的早期表現(xiàn);神經元線粒體分裂、融合失衡是退行性神經病變的病理生理基礎。
神經元胞漿Ca2+可通過多種信號通路調控線粒體動力學蛋白活性,繼而調節(jié)線粒體動力學,影響神經元存活及其他功能。在傷害性刺激下,神經元胞漿Ca2+濃度([Ca2+]c)持續(xù)升高,繼而激活鈣調神經磷酸酶(calcineurin,CaN),
7、引起drp-1第637絲氨酸去磷酸化,導致drp-1活性增強并向線粒體移位,促進線粒體分裂,進而引起線粒體片段化甚至神經元凋亡,最終干擾突觸聯(lián)系及神經環(huán)路形成。本項目組的前期研究證實,臨床相關濃度的異氟烷可致神經元[Ca2+]c升高。但是,異氟烷是否通過這條信號通路,引起線粒體分裂/融合失衡并最終導致發(fā)育期神經元毒性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因此本研究擬從離體細胞和在體動物水平,根據異氟烷作用后,線粒體形態(tài)及線粒體動力學調節(jié)蛋白表達
8、的變化,選擇對線粒動力學起重要作用的調節(jié)蛋白,闡述線粒體動力學失調在異氟烷抑制發(fā)育期神經元毒性作用中的機制。
研究方法與結果:
1.異氟烷對發(fā)育期神經元線粒體形態(tài)學和膜電位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DIV5)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以及異氟烷組(I組)。C組在5%CO2-8%O2-87%N2三氣培養(yǎng)箱中處理6h;I組以5%CO2-8%O2-87%N2作為載體氣,1.5%異氟烷處理6h,采用電鏡觀
9、察線粒體形態(tài)學的變化。DIV3海馬神經元,轉染CellLight?Mitochondria-RFPBacMan2.0,異氟烷處理后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的形態(tài)學改變
結果:與C組比較,I組線粒體直接明顯減小(P<0.05)。在轉染了CellLight?Mitochondria-RFPBacMan2.0的神經元中,與C組比較,I組神經元變圓變小。
2.異氟烷對發(fā)育期神經元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
方法:體外
10、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以及異氟烷組(I組),處理同上。1.5%異氟烷處理6h。選用JC-1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細胞流式儀下觀察線粒體膜電位變化。
結果:與C組標膠,I組神經元線粒體膜電位明顯去極化(P<0.05)。
3.異氟烷對發(fā)育期神經元內線粒體分裂/融合調節(jié)蛋白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以及異氟烷組(I組),處理同上。
11、異氟烷結束后,提取總RNA和總蛋白,分別進行實時定量PCR和WesternBlot(WB)方法檢測線粒體動力學調節(jié)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達變化
結果:與C組相比,I組線粒體動力學調節(jié)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達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4.異氟烷對發(fā)育期神經元p-drp-1表達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以及異氟烷組(I組),處理同上。異氟烷麻醉結束后提取總
12、蛋白,采用WB方法檢測drp-1第637絲氨酸磷酸化的表達(p-drp-1(ser637))。選用免疫熒光雙標檢測p-drp-1(ser637)的表達變化。
結果:與C組比較,I組p-drp-1(ser637)表達明顯下調(P<0.05)。
5.抑制drp-1對異氟烷誘發(fā)發(fā)育期神經元線粒體膜電位去極化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異氟烷組(I組)、mdivi-1預給藥后異氟
13、烷處理組(M+I組)及mdivi-1處理組(M組)。M+I組和M組在異氟烷處理2h前在無血清培養(yǎng)基中加入5μMmdivi-1,而后C組和M組載體氣處理6h,I組和M+I組1.5%異氟烷處理6h。異氟烷處理結束后,進行JC-1染色,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細胞流式儀下檢測線粒體膜電位。
結果:與C組比較,M+I組和M組線粒體膜電位沒有明顯變化(P>0.05),I組線粒體膜電位明顯去極化(P<0.05);與I組比較,M+I組和M組線粒
14、體膜電位水平較高(P<0.05)。
6.Mdivi-1對異氟烷誘發(fā)發(fā)育期神經元線粒體形態(tài)學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C組、I組、M+I組、M組,處理同上。異氟烷處理結束后,采用電鏡觀察線粒體形態(tài)學的變化,采像后的圖片在Imaris下進行處理統(tǒng)計。采用CellLight?Mitochondria-RFPBacMan2.0在海馬神經元體外培養(yǎng)3d時轉染,在異氟烷處理結束后,固定、封片后在激光共聚焦顯
15、微鏡下觀察線粒體形態(tài)學改變。
結果:與C組比較,M組及M+I組線粒體直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組線粒體直徑減小(P<0.05);線粒體密度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I組比較,M+I組線粒體直徑增大(P<0.05);線粒體密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Mdivi-1對異氟烷誘發(fā)發(fā)育期神經元存活率及凋亡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C組
16、、I組、M+I組、M組,處理同上。采用WB檢測細胞色素C(cytochromeC,cyto-C)的表達;采用免疫熒光雙標檢測activecaspase3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目。
結果:與C組比較,M組所檢測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I組AC3(activecaspase3)和cyto-C蛋白表達上調,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增多(P<0.05)。與I組比較,M+I組cyto-C蛋白表達降低,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減少(P<0.05
17、)。
8.異氟烷對鈣神經磷酸酶的表達和活性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以及異氟烷組(I組),處理同上。采用試劑盒檢測CaN活性;提取總蛋白,用WB方法檢測CN表達。
結果:與C組比較,CaN表達明顯上調,活性明顯增強(P<0.05)。
9.CaN抑制劑FK506對異氟烷誘導的p-drp-1表達和線粒體形態(tài)學改變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
18、分為對照組(C組)、異氟烷組(I組)、FK506預給藥后異氟烷處理組(F+I組)及FK506處理組(F組)。F+I組和F組在異氟烷處理2h前在無血清培養(yǎng)基中加入5μMFK506,而后C組合F組載體氣處理6h,I組和F+I組1.5%異氟烷處理6h。異氟烷處理結束后,WB檢測p-drp-1的表達。采用CellLight?Mitochondria-RFPBacMan2.0在海馬神經元體外培養(yǎng)3d時轉染,在異氟烷處理結束后,固定、封片后在激光共
19、聚焦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形態(tài)學改變,采像后的圖片在Imaris下進行處理統(tǒng)計。
結果:與C組比較,F組及F+I組所檢測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I組p-drp-1表達降低,線粒體直徑減小(P<0.05)。與I組比較,F+I組p-drp-1表達升高,線粒體直徑增加(P<0.05)。
10.FK506對異氟烷誘導的發(fā)育期神經元凋亡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第5d的海馬神經元隨機分為C組、I組、F+I組、F組,
20、處理同上。采用WB檢測cyto-C的表達;采用免疫熒光雙標檢測AC3的表達。
結果:與C組相比,F組及F+I組所檢測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I組cyto-C蛋白表達上調,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增多(P<0.05)。與I組相比,F+I組cyto-C蛋白表達降低,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減少(P<0.05)。
11.異氟烷對新生5d(postnatal5day,PND5)大鼠海馬線粒體形態(tài)學的影響
方法:P
21、ND5大鼠,隨進分為C組合I組。C組吸入30%O2-70%N26h,I組以30%O2-70%N2作為載氣1.5%異氟烷處理6h,然后電鏡灌注液灌注后,取標本放入2.5%戊二醛固定后,進行電鏡檢測。
結果:與C組相比,I組海馬線粒體直徑減小(P<0.05),甚至有部分線粒體破裂。
12.異氟烷對PND5大鼠海馬線粒體動力學調節(jié)蛋白及p-drp-1表達的影響
方法:PND大鼠1.5%異氟烷處理6h后,取海馬組織
22、,提取總蛋白和總RNA,采用WB和實時定量PCR檢測線粒體動力學調節(jié)蛋白及p-drp-1的表達
結果:與C組相比,I組海馬線粒體動力學調節(jié)蛋白表達在mRNA和蛋白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p-drp-1表達明顯降低(P<0.05)。
13.Mdivi-1對異氟烷誘導的PND5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的影響
方法:PND大鼠隨機分為四組:C組、I組、M+I組及M組。C組和I組處理同前;M+I組在麻醉
23、2h前腹腔注射5μg/kgmdivi-1,然后1.5%異氟烷處理6h;M組腹腔注射5μg/kgmdivi-1然后吸入30%O2-70%N2。麻醉結束后,盡取海馬組織,提取總蛋白和總RNA,采用WB和實時定量PCR檢測cyto-C的表達。1.5%異氟烷處理6h后,4%多聚甲醛固定,取大腦切片,采用免疫熒光雙標檢測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
結果:與C組相比,M+I組和M組所檢測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I組cyto-C蛋白表達
24、上調,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增多(P<0.05)。與I組相比,M+I組cyto-C表達降低,AC3陽性神經元數(shù)目減少(P<0.05)。
14.Mdivi-1對異氟烷誘導的PND5大鼠長期認知障礙的影響
方法:PND大鼠1.5%異氟烷處理6h后,待其完全清醒,送回原籠飼養(yǎng)至60d,進行水迷宮檢實驗檢測其空間學習記憶功能。實驗完成后,麻醉電鏡固定液灌注固定后,取海馬組織進行電鏡檢測線粒體形態(tài)的變化。
結果:與C組
25、比較,I組第3~5天時逃避潛伏期延長,探索時間縮短(P<0.05),M+I組和M組逃避潛伏期和探索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I組比較,M+I組第3~5d時逃避潛伏期縮短,探索時間延長(P<0.05)。電鏡檢測發(fā)現(xiàn),與C組比較,I組線粒體直徑減少(P<0.05),M+I組和M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I相比,M+I組線粒體直徑增加(P<0.05)。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統(tǒng)計軟件對
26、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shù)±標準差(xˉ±s),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Morris水迷宮大鼠訓練期間數(shù)據采用連續(xù)測量的方差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總結:
一、主要研究結果
1.通過體外原代海馬神經元培養(yǎng)以及在體動物實驗證明臨床相關濃度的異氟烷導致發(fā)育神經元線粒體動力學失衡。
2.體外及體內實驗證實,異氟烷激活發(fā)育期神經元CaN,導致drp-1
27、第637位絲氨酸去磷酸化,繼而促使drp-1活性增加并向線粒體移位,導致線粒體過度分裂甚至碎片化,從而觸發(fā)線粒體途徑凋亡。
3.體外及體內實驗證實,drp-1抑制劑mdivi-1可減輕異氟烷發(fā)育期神經元凋亡,改善異氟烷所致長期認知功能障礙。
二、研究結論
異氟烷引起胞漿Ca2+濃度升高,激活CaN,促進drp-1(ser637)去磷酸化,引起drp-1活性增強并向線粒體移位,從而導致線粒體過度分裂甚至碎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異氟烷對發(fā)育期大鼠海馬神經元電生理及興奮性神經毒性的影響.pdf
- 自噬在七氟烷誘導的發(fā)育期大鼠海馬神經毒性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異氟烷誘導的發(fā)育期大鼠大腦神經毒性及米諾環(huán)素的保護作用.pdf
- 異氟烷對發(fā)育期海馬神經元鈣振蕩及軸突生長分化的影響.pdf
- 丙泊酚對體外培養(yǎng)發(fā)育期海馬神經元的神經毒性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CK2介導NR2B磷酸化在異氟烷對發(fā)育期神經元毒性損傷中的機制研究.pdf
- 戊二酸致大鼠腦神經元毒性作用的機制研究.pdf
- 神經元興奮模式動力學機制研究.pdf
- 自噬在異氟醚致幼齡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中的作用.pdf
- 組胺H3受體激動劑減輕異氟醚引起的發(fā)育期大鼠神經元凋亡及記憶損害.pdf
- 七氟烷和異氟烷急性暴露對SD仔鼠海馬的神經毒性作用及機制探討.pdf
- 丙泊酚對發(fā)育期大鼠皮質神經元鈣離子的影響.pdf
- 異氟烷致新生大鼠睪丸生殖細胞凋亡及機制研究.pdf
- 大鼠妊娠前后吸入異氟烷、七氟烷對子代腦發(fā)育的影響及機制的研究.pdf
- 食品源鉛暴露對發(fā)育期海馬神經元發(fā)育的影響及機理研究.pdf
- 氟暴露所致大鼠發(fā)育神經毒性和生殖毒性及其機制研究.pdf
- 線粒體Rho蛋白1對無鎂致癇大鼠海馬神經元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甘草酸降低烏頭堿致神經元毒性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TNF-α介導丙泊酚致發(fā)育期大腦的神經毒性.pdf
- 卡因酸大鼠神經元的毒性機制及褪黑素的保護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