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郁病機是中醫(yī)理論重要的組成部分,首載于《內經》,是最常見最主要的病機類型,可見于臨床各科多種疾病的進程中。氣郁病機理論被歷代醫(yī)家所重視,并不斷地發(fā)揮和廣泛地運用,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人類的疾病譜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氣機郁結所致疾病也一一凸現出來。 本課題首先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 一.擷取古今醫(yī)學文獻中有關氣郁病機理論的精華,對氣郁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進行回顧和討論,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分

2、析氣郁理論的本質、總結出其梳理其源流及學術特征。首次提出中醫(yī)學對氣郁病機的認識歷經四個時期:即先秦至宋為氣郁病機的產生和形成時期,此時期以《內經》提出的“五郁”為核心,對五運六氣異常引起對應人體五臟的氣郁有一定認識。自《內經》中提出五郁,后世醫(yī)家根據五行運氣變化與疾病的關系,提出了其它關于氣郁病機的觀點。第二階段金元時期,氣郁病機理論有了新的發(fā)展,在諸郁理論與臨床方面影響最大的當為朱丹溪,朱氏從機體的某些物質與病理產物運化失常出發(fā),提出

3、了氣血痰濕食火“六郁之說”,并將六郁看作許多疾病的肇始,尤其重視對“氣郁”的治療,創(chuàng)“越鞠丸”妙以一方統(tǒng)諸郁。劉河間對“火郁病機”有新的發(fā)展提出“怫郁化火”等理論,治療中善用寒涼藥物解熱開郁。 明清時期為第三階段,是氣郁病機理論完善的時期,此時,醫(yī)家對氣郁理論的研究和論述十分豐富,在對前代“五臟郁”、“六郁”等氣郁理論進行總結和梳理的前提下,臨證重視對情志內傷導致氣郁病機和肝氣郁結病機理論的研究。同時,認為氣郁不僅是疾病初起的常

4、見病機,而且氣郁病機與體質有密切的關系,此時期理論的特點是偏重“肝氣郁結”病機的研究,治療中強調“調肝"的重要性:第四階段,即近代以來,醫(yī)家對氣郁病機的認識更加深入,對氣郁與臨床各科疾病的關系認識更加明確,認為在絕大多數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均伴有氣郁病機的發(fā)生。認為氣郁病機的病位主要在肝、膽、心、肺、脾、胃與三焦,而與腎、大腸、膀胱、腦相關,經絡亦為常見病位。病機以臟腑氣郁、經絡氣郁為主。諸郁之中仍以“肝郁為主”的深入認識居主導地位。

5、 縱觀氣郁病機理論的發(fā)展軌跡,對“脾郁”的研究似乎略顯不足。尤其清代之后較少醫(yī)家重視“脾郁”在氣郁病機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脾與胃相表里共處中焦,為后天之本,又對上、下焦氣機的正常升降有重要的作用,脾虛運行無力或脾郁氣機不暢均會引起三焦氣機的失調,諸病叢生。因此,深入研究“脾郁”的病機,無疑可以進一步完善“氣郁病機”理論,促進臨床對該類病證的認識和治療。 二.闡述了氣郁病機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從而為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了供

6、有價值的研究線索。氣郁的形成,可以是由外界致病因素所致,也可以是由情志內傷所引起,還可以因痰、濕、食、血等郁積所成。因濕、痰、食積、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礙氣機。氣郁可導致濕、食、痰、瘀的形成和稽留,而這些病理產物的停留又可進一步壅塞氣機,導致氣滯證,?;橐蚬?。當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導致全身或局部的氣機失調或氣化異常,則必然對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及氣化過程等諸方面產生重要影響,使機體產生多種疾病。氣的病理改變,不僅有量的改變,如量

7、的不足而致氣虛,更常見的是氣的運動發(fā)生障礙,是產生氣郁而引發(fā)眾多疾病的重要因素?!恶沂线z書·本氣》中亦日:“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惡中,遏氣之流,艱于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郁下,臟腑失常,形骸受害”。即氣郁可反映出病變的本質,影響到人體的氣機運動和氣化過程,臨床的各種常見病、多發(fā)病,都有可能與氣郁有關,尤其是疑難雜證,更要從氣的方面來考慮。 三.通過對古今文獻的研究,討論五運氣郁病機與五臟的關系。五郁理論是《內經》運氣學說的重

8、要組成部分?;鹩襞c木郁、金郁、土郁、水郁合稱五郁。《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言五郁之發(fā),是因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勝復之變而致天地之郁,人與天地相應,亦能因郁致病。五郁實則概括了五臟的特性及其病理特點。張景岳言:“凡五氣之郁則諸病皆有,諸郁皆臟氣病也’’。因臟腑功能障礙,影響氣機可致郁:如肝失疏泄,肝郁氣滯;肺失宣肅,肺氣郁滯不暢;脾胃升降失常,氣機不能轉樞等。同時五臟之郁可以相互影響,而不限于某一臟,五行相因,自然之理,治療氣郁重視調肝與

9、脾。然而明清以下乃至現代,對氣郁理論的認識多以“肝郁”為核心,對氣郁病機理論的研究有失全面。 四.首次運用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分析了古今141部專著中有關氣郁病機文獻資料,進一步歸納歷代醫(yī)家對氣郁與五臟之間關系的認識,深入探討氣郁病機理論與五臟的相關性,探討學術分歧的原因,然而在五臟與氣郁關系統(tǒng)計的頻率中表明,《內經》五郁學說是后世五臟郁理論之源,在明代之前以脾胃的出現次數為最多,其次是心、肺。均突出古人對氣機失調以脾胃與肺最為重要

10、的認識,并以“六郁”說及“郁在中焦”說的理論為主導;至清代以后醫(yī)家則以肝與氣郁關系最密切為主流。筆者也認為,治療郁證不能只一味強調肝臟的生理病理特點而行疏肝解郁法,故氣郁病機可發(fā)生于各臟腑,五臟中任何一臟的郁滯都可影響其它臟腑使其致郁,但無論從臨床中或理論上,應著重肝與脾兼顧的觀點。如李杲《脾胃論》說:“治肝、心、肺、腎,有余不足,或補或瀉,唯益脾胃之藥為切。”即使,果是肝郁亦應體現張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旨。近代名醫(yī)張

11、錫純說:“欲治肝者,原當升降脾胃,培養(yǎng)中官,俾中官氣化敦厚,肝木自理,即有時少用理肝之藥,亦不過為調理脾胃劑中輔佐之品?!迸R證中治療情志類氣郁病證亦當兼顧“脾郁”的調理。. 五.探討氣郁病機形成的規(guī)律與特點,并聯系臨床實際,論述了氣郁病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與多種疾病發(fā)生的相關性。認為氣郁與其導致的病理變化常?;橐蚬嗷ビ绊?。氣郁可致津血運行不暢,故氣郁可致諸郁。諸郁既成又可反礙五臟氣機導致氣郁,且五臟之郁亦表現為氣機升降紊

12、亂,如《素問·舉痛論》中明確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币虼苏f氣郁為諸郁之初始,而諸郁相因為患最終亦是導致氣郁。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氣郁病機也錯綜復雜,具有起病慢,不易察覺;病位較廣,與肝、肺、脾關系密切;易阻氣機,郁久易化火傷陰;與體質和情志密切相關;病證虛實互見等致病特點。 最后,根據上述理論研究的結果,就臟腑與氣郁理論而言,無論是“郁在肝”之說還是“郁在脾”之說,應強調人體五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