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采自廣西桂林的穿破石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ex Lavallee、白蓮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烏蕨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和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L.) Vasc.et Franco為研究對象,用有機溶劑冷浸提取法提取植物成分,采用帶毒平板法和生長速率法測定了甲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通過有機溶劑萃取、硅
2、膠柱層析、薄層層析等技術,采用活性跟蹤法對其抗菌活性成分進行分離純化,并用質譜、核磁共振譜鑒定抗菌活性成分的結構。初步探究了4種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機理。
采用帶毒平板法測定了穿破石、白蓮蒿、烏蕨和垂穗石松甲醇提取物對傷寒沙門氏菌、痢疾志賀氏菌、普通變形桿菌、溶壁微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狀芽孢桿菌、藤黃微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產(chǎn)氣腸桿菌、炭疽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結果表明
3、:處理濃度為10mg/mL時,穿破石、白蓮蒿、烏蕨、垂穗石松4種植物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菌(G+)的抑制效果較革蘭氏陰性菌(G-)好,7種革蘭氏陽性菌中,只有炭疽桿菌不能被完全抑制生長,7種革蘭氏陰性菌中,只有傷寒沙門氏菌、痢疾志賀氏菌、普通變形桿菌被完全抑制生長;銅綠假單胞菌只有烏蕨提取物能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只有白蓮蒿提取物在24h時能完全抑制其生長,48h有菌落生長。
進一步測定了4種植物提取物對部分病原菌的最低抑制濃度(
4、MIC),發(fā)現(xiàn)穿破石、白蓮蒿的抗菌效果較好,烏蕨和垂穗石松較差,其中穿破石對除炭疽桿菌外的6種供試革蘭氏陽性菌的MIC均小于或等于0.5mg/mL。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4種植物甲醇提取物對9種植物病原真菌菌絲生長的抑制活性。提取物濃度為10mg/mL時,穿破石和白蓮蒿提取物對9種供試菌的菌絲生長均有抑制作用,兩者對除水稻胡麻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外的7種供試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均在60%以上。烏蕨提取物對煙草黑脛病菌抑制率達
5、70.15%,對其余供試菌的抑制率均低于50%。垂穗石松提取物僅對甘藍黑斑病菌、甘蔗鳳梨病菌、煙草黑脛病菌的抑制率高于50%。
進一步測定對病原真菌抑制率大于50%的植物提取物對相應供試病原真菌菌絲的毒力。結果表明,EC50值范圍為0.4559~9.9518mg/mL,其中穿破石對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高。
采用液-液萃取法將4種植物甲醇提取物初步分離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水萃取物,并測定各部分
6、抑制動物病原菌的活性,發(fā)現(xiàn)穿破石、白蓮蒿、烏蕨提取物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而垂穗石松提取物經(jīng)萃取分離后,抑菌活性明顯下降。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氏菌為供試菌,采用色譜分離技術,結合活性跟蹤,分別對4種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進行分離,從穿破石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離得到3個活性化合物,其中兩個化合物鑒定為環(huán)桂木黃素、香橙素。
采用濾紙片擴散法測定了3個化合物對9種動物病原細菌的抑制活性,結果表明,濃度為
7、5mg/mL時,CPS-1對除普通變形桿菌外的8種供試動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徑在9.13~9.89mm之間。環(huán)桂木黃素對傷寒沙門氏菌、痢疾志賀氏菌、溶壁微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藤黃微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徑在6.11~6.23mm之間。香橙素僅對痢疾志賀氏菌、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桿菌有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徑分別為6.12、6.13、6.12mm。用帶毒平板法測定3種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氏菌的MI
8、C,可知:CPS-1、環(huán)桂木黃素、香橙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別為0.025、0.2、0.6mg/mL,對傷寒沙門氏菌的MIC分別為1.4、2、2mg/mL。
采用OD值法分別測定穿破石、白蓮蒿、烏蕨甲醇提取物作用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氏菌及穿破石、白蓮蒿甲醇提取物作用下的白色念珠菌的生長曲線,發(fā)現(xiàn)穿破石、白蓮蒿、烏蕨甲醇提取物均能主要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氏菌對數(shù)生長期的繁殖,并使病原菌提前進入衰亡期。穿破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藥植物茅蒼術抗菌活性及活性物質研究.pdf
- 中藥植物金果欖抗菌活性及活性物質研究.pdf
- 三種藥用植物抗菌活性研究.pdf
- 兩種植物活性成分及八種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研究.pdf
- 三種植物粗提物殺蟲活性及作用機理研究.pdf
- 兩種藥用植物抗菌活性成分研究.pdf
- 5種植物提取物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pdf
- 7種植物內(nèi)生和根際放線菌的分離鑒定及抗菌活性研究.pdf
- 四種植物化學與生物活性研究.pdf
- 兩種海洋抗菌活性物質的重組表達研究.pdf
- 五種植物揮發(fā)油生物活性及組分表征.pdf
- 紅樹植物內(nèi)生真菌抗菌抗腫瘤活性物質的初步研究.pdf
- 十萬大山25種植物抑菌除草活性篩選.pdf
- 一種豆科植物農(nóng)用活性篩選及殺福壽螺活性物質研究.pdf
- 38種中藥提取物對4種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pdf
- 101種植物提取物對兩種植物病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pdf
- 海洋微藻的活性篩選及兩種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pdf
- 一種植物蛋白的腫瘤抗原活性的研究.pdf
- 幾種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pdf
- 楊樹菇產(chǎn)抗菌活性物質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