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實施新課標給信息技術師資培養(yǎng)帶來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p><p><b>  李娜</b></p><p>  【摘要】面對新課程改革,從教育主管部門到每一個受教育個體、從學校領導到每位教師,都將面臨一系列困惑、考驗和挑戰(zhàn)。目前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熱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

2、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實踐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fā)學生智能。本文從師資培養(yǎng)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信息技術專業(yè)在師資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方法。</p><p>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師資培養(yǎng);信息技術;探索;對策</p><p><b>  引言</b></p>

3、<p>  人類社會已經(jīng)邁向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娛樂方式和思維方式,也改變了教學方式。21世紀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社會,教育的形態(tài)將成為一種學習的過程,教育將會突破時空的限制,使學習成為教育的主要形式。</p><p>  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中,教學方法守舊,重結果輕過程

4、,重成績輕能力,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隨著新課改的改革及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以網(wǎng)絡環(huán)境為依托,旨在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踐,通過自主體驗進行學習研究,形成對知識意義的構建,學會經(jīng)驗與知識的積累和合作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散思維及實踐活動和終生學習的能力。</p><p>  在新課程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所擔任的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他們主

5、動學習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這就是新課程中對于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求。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社會地位、身份等諸多方面都發(fā)生了全新變化,擴展開來說就是教師在教學方面變傳遞型為引導型、變專才型為全才型、變專制型為交流型、變復制型為創(chuàng)造型。</p><p>  信息技術新課標中各方面因素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p><p><b>  1、關于教師</b></p&

6、gt;<p>  面對新課標,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xiàn)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p><p>  新課標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

7、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標中經(jīng)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p><p>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

8、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p><p>  教師應深入學生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xiàn)"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

9、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促進,共同參與研究活動,形成了"亦師亦友"的新型師關系。</p><p><b>  2、關于學生</b></p><p>  在現(xiàn)在的新課標環(huán)境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

10、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因此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過程是

11、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p><p>  3、關于教學方式——激勵式教育法</p><p>  新課標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fā)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shù)

12、的概念。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fā)展的學生評下去。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p><p><b>  4、關于教學媒體</b></p><p>  新課標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

13、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p><p>  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

14、,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tǒng)的"教書匠"的表現(xiàn),"用教科書教"才是現(xiàn)代教師應有的姿態(tài)。例如:多媒體制作中的"插入聲音"。我們以前無論是任務驅動還是主題教學,關鍵是仍然在教軟件,受軟件體系的制約。我們講了什么呢?講的是如何插入聲音這種技術,操作很簡單,僅講解菜單功能而已。講

15、技術也是對的,但卻忽略了信息需求,只是從單純的軟件功能去教學?,F(xiàn)在基于新課標理念中信息素養(yǎng)價值、學科價值,我們應如何教學呢?僅僅是技能目標?顯然是蒼白無力,我們應結合信息素養(yǎng)、信息需求方面進行教學。</p><p>  充分利用教材開創(chuàng)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開發(fā)教材,現(xiàn)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和

16、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對"集成"定位在把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按創(chuàng)意與規(guī)劃在頁面上進行組織、放置,共同表現(xiàn)主題,達到一種綜合效果。其中,共同表現(xiàn)主題和達到綜合效果是多媒體集成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開展的主要線索和素養(yǎng)內涵。</p><p>  三、新課標下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p>

17、;<p>  1、 更新觀念,正確定位 </p><p>  在觀念上不少人認為,計算機教育等同于信息技術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和操作更多的命令,簡單地停留在技術層面上。 </p><p>  隨著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進程,這種觀念需要改變。信息技術教育與計算機教育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不可分割,但計算機教育不等于信息技術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11

18、月頒發(fā)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將原有的“計算機課”改為“信息技術課”,計算機教育開始真正走向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課程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不但打破只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而且克服了單純學習技術的觀念。在大眾信息技術映射下的信息技術教育,不再僅僅是技術教育,應上升為關于“文化”素養(yǎng)要求的教育,“技術是形,文

19、化是神”,對課程的認識需提升到文化教育的層面,明確社會信息文化對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改革和發(fā)展的影響與作用,從而還原教育或課程培養(yǎng)人的本體價值,彰顯課程的文化教育意義。 </p><p>  在上述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應正確理解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將其定位于文化教育層面,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沖出簡單技能訓練的藩籬,以技術或技能為基礎,關注技術思想與方法,關注利用技術解決問題,關注技

20、術應用中的情感態(tài)度問題等。 </p><p>  2、轉變角色,明確任務 </p><p>  目前,信息技術教師是學校的“特殊”角色,他們不得不承擔“分外”之事。把信息技術教師當作專職技術人員用,硬到校園網(wǎng)站、學校機器資源管理維護,軟到編寫軟件、制作課件無一不希望其手到擒來,信息技術教師在多重任務下,不得不拿出本應鉆研教學,看書備課的時間,忙于研究網(wǎng)絡,開發(fā)軟件。這樣,信息技術教學效

21、果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p><p>  新課程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以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廣泛的積累,刻苦的鉆研,全面的了解,對教學步驟進行周密的安排,對教法和學法進行認真的探討,信息技術教師既是信息技術設備的維護者、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播者、同時又是設備使用的研究者,他們應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賦予信息技術教師新的角色、新的地位,信息技術教師需主動轉變觀念

22、,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明確信息技術在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p><p>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應當考慮3個方面:(1)知識目標: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2)技能目標: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

23、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簡單地說,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共同提高。激發(fā)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p><p&g

24、t;  3、尋求平衡,因材施教 </p><p>  信息技術課本身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它所包含的知識廣闊且更新很快。目前,很多學生家里都購置了電腦,他們從報紙、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許多途徑都能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在這方面知識水平的參差不齊就成了信息技術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p><p>  我認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尋求兩種平衡: </p><

25、;p>  一是知識平衡,現(xiàn)代信息技術知識內容是由計算機基礎知識、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技術、數(shù)據(jù)管理技術和人工智能等組成的一個完整的譜系。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課程,目標是使所有的學生對這一個譜系有全域的了解,對信息技術產(chǎn)生一個整體認識,而不只是對個別的知識點或操作技巧的掌握。 二是差異平衡,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結構、個性偏向等方面的差異也會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表現(xiàn)出來。這種差異會表現(xiàn)在對這一譜系中的某些不同點的天賦。因此,

26、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共性和個性之間尋找平衡點,對這個譜系中的每一個分支開展不同方式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p><p>  因材施教對于我們目前的大班級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隨時了解和記住每一個學生的背景信息和學習情況,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設置了在線個別輔導欄目,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提供了詳細的統(tǒng)計與分析功能,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學習歷史記錄、學習活動記錄、學習成績記錄等

27、,對學生進行診斷和了解,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后,可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或提供針對性的輔導,更加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p><p>  4、注重過程,多元評價 </p><p>  評價是教育教學領域一個永恒的話題。從有教學開始,就有了評價。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來看,評價是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評價理念方面,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改變課程評

28、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既是最新評價理念的準確體現(xiàn),又貼合我國教育評價的改革實際。 </p><p>  信息技術課程評價要遵循新課程改革所堅持的基本理念,針對本身特點實施評價。在過去的教育實踐中最常用的是總結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前一段時間的學習結果的評價,以確定他們已經(jīng)具有的能力和水平的層次,因此通過這種評價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個時間點上的學生情況,而學生

29、的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過程,不單是靜態(tài)的評價。此外,對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判斷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總結性評價所能把握的僅僅是在這個時間點上學生的信息能力的情況以及在能力表達中所間接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情況[3]。再加上新課程所倡導的“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生評價新理念,強調注重過程,因此,過程性評價的理念逐漸廣泛地應用于教學。 </p><p>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采用以過

30、程性評價為主,自評和互評等方式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借助網(wǎng)絡教學平臺提供的試題資源庫、自動/手動組卷機制、作業(yè)催交、系統(tǒng)統(tǒng)計分析等來完成。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進展抽取試題資源庫中的一些試題資源組成試卷,作為學生鞏固和復習課程內容的作業(yè)或自測,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試題作為考試內容?;诰W(wǎng)絡教學平臺的數(shù)字化學習有利于考試測評的開展,教師平時可以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給學生提供一些自測題或者作業(yè)題,用來給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由于網(wǎng)

31、絡教學平臺可以實現(xiàn)自測題和作業(yè)的自動批改,這使得教師無需投入很大的精力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通過學期末的一次考試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ピu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的作品發(fā)布于網(wǎng)上,讓更多的同學參與評價。給出一些好的建議,從而使作品更加完善,以達到提高學生技能的目的。 </p><p>  教師和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交流有利于教師多方面地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多元的評價,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

32、</p><p>  四、信息技術師資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p><p><b> ?。ㄒ唬┈F(xiàn)狀分析</b></p><p>  現(xiàn)在有許多人認為,信息技術課最好上,先讓學生看教學光盤,然后讓學生上機操作,老師沒有多大作用,信息技術教師日子就好過得很多,也是有信息技術老師把學生往機房一趕讓他們上網(wǎng)。</p><p>

33、;  于是有人認為可以不要信息技術課教師,甚至不用開這門課。</p><p>  一節(jié)課讓學生看光盤再自己學著做。這種自學能力他們有,但他們的控制能力能讓他們堅持下去?上網(wǎng)和游戲他們能抵制?即便能堅持,只看屏幕上的鼠標晃來晃去,他們的視覺也很容易疲勞,更何況學生的能力千差萬別,信息技術的知識也是日新月異,要上好它,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p><p>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34、。</p><p>  很多人對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有很大的看法,說明了老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缺少清晰明了的目標;他們認為信息技術課是上網(wǎng)、玩的、放松的,不可能像語文數(shù)學那樣重要,缺少學科課程應有的地位。信息技術教材兩次改版,內容相差很大,編書者都不知道教什么,更沒有權威教師的指導。不只如此,信息技術課還缺少合作交流的活動,缺少人們的了解和領導的支持,缺少理論基礎的教學,缺少應有的教育價值。信息技術課是工具,還是課程

35、?無人能辨。解決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想領導重視,提升課程地位和教育價值,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著眼于現(xiàn)實,想方設法教給學生真正實在有用的內容,讓學生掌握應有的操作技能,來體現(xiàn)自己為人師的價值。</p><p><b>  發(fā)展對策</b></p><p>  明確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yǎng)目標 </p><p>  信息

36、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針對這一目標,信息技術教育專業(yè)或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方向應該明確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作為其培養(yǎng)目標,專門為社會輸送信息技術教師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人員,以及信息資源環(huán)境建設的信息技術應用人員。應注重從信息技術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教學技能、組織管理能力、職業(yè)道德及研究素養(yǎng)幾個方面培養(yǎng)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 </p><p>

37、;  2、課程設置與課程教學體現(xiàn)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特色</p><p>  (1)教師在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計算機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又要著重強調教育的基本理論與知識的學習。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課程著重揭示技術、人與社會的關系,強調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各選修模塊雖然帶有一定的技術取向色彩,但從目標到內容,并非強調技術的高、精、專,而是強調讓學生經(jīng)歷信息技術過程,體驗在實際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

38、法,“認識信息技術在提升人類生活、工作的質量方面的作用,認識信息技術在幫助人類認識世界和創(chuàng)造世界方面的價值和意義?!焙茱@然,單純的技術傳授,無法真正達到上述的目標。因此,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yǎng)不能單純模仿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應該突出教育及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重要性,確立教育及教育技術學科課程的核心地位,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p><p>  (2)培養(yǎng)教師的文化底蘊、科學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忽視文

39、化教育價值的發(fā)掘,就會走上計算機教育的老路;而舍棄技術,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又將成為無源之水。因此,我們在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就要注重科技與文化兩方面的融合,在通識課程的設置上滿足學生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需求。此外,由于高科技犯罪問題日益顯露,因此,應在課程中適當增加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內容,供學生選修。</p><p>  (3)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要注重信息技術教師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

40、p><p>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擺在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針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潛心鉆研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過程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解決過程,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我們在培養(yǎng)未來信息技術教師的時候,應適當采用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使教師能夠準確地領悟問題解決的思想,較好地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除此

41、以外,問題解決過程中所隱含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向教師滲透。</p><p>  面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養(yǎng)的探索</p><p><b>  1、知識和能力</b></p><p>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知識。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具備計算機專業(yè)方面的學科知識,比如: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方面的知識、各種常用軟件

42、方面的知識、程序設計方面的知識、網(wǎng)絡方面的知識等,還應具備通用性知識(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知識、現(xiàn)代科學和技術的一般常識、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觀點、一定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等),并且還要具備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及學生學習及其發(fā)展的知識。</p><p>  (2)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應該具備以下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

43、理能力: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與學生及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機房及校園網(wǎng)維護與管理能力;正確進行教學評價的能力;組織和指導學生課外活動的力;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追蹤新技術的能力和自學能力。</p><p><b>  2、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b></p><p>  所謂信息素養(yǎng),是指人們?yōu)榱四撤N目的而獲取信息、傳

44、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是綜合能力的基礎,因此信息素養(yǎng)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依靠信息素養(yǎng)的技能,人們能夠實現(xiàn)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展開合作,進行有效的思維、研究、決策和問題求解,進行終身的持續(xù)學習與合作學習。信息素養(yǎng)在當今技術飛速發(fā)展、信息資源日益豐富的社會是日益重要的一種素質。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未來的教育是培養(yǎng)信息能力的教育,未來的人才是具有獲得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的人才。因此,作為承擔培養(yǎng)人類社會的繼承者與接班

45、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有信息素養(yǎng)。那么,作為高等院校,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yǎng)基地,該如何培養(yǎng)計算機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昵?主要有以下途徑:</p><p> ?。?)通過信息技術專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設置信息技術方面的課程,開展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科教學,是目前各個國家與地區(qū)進行信息素養(yǎng)培育的最主要手段,是信息素養(yǎng)培育途徑中的基礎。信息意識的加強,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

46、學中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訓練、培育,學生自己的鍛煉、積累和體驗。</p><p> ?。?)加強學科課程教學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學校推廣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本身,就具有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功能與任務,大力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是信息素養(yǎng)培育途徑的主流。另外,信息素養(yǎng)是一種注重實踐操作的素養(yǎng),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提供學生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47、/p><p> ?。?)創(chuàng)設信息技術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要經(jīng)過師生雙方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一方面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啟發(fā)與引導,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努力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己獲取、加工、處理、傳輸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條件和環(huán)境。<

48、/p><p><b>  3、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b></p><p>  作為高等院校,除了要培養(yǎng)計算機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能力。學生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p><p>  (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指依據(jù)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傳播理論、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方法,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

49、學評價等教學要素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優(yōu)化的決策過程。教學中教學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要學習什么和怎樣學習。要使教學有效,就必須有計劃。搞好教學設計,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有利于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師資隊伍的建設。</p><p> ?。?)備課。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證。課堂教學能否完成任

50、務,收到應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是否充分,是否科學。要想備好課,就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吃透”教材,針對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p><p>  ( 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主持下,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既定任務而由師生一道參與的教學活動。一般是由復習一提出新課(導入)一新課內容一小結一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構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特殊的操作動作或操作技

51、術。</p><p> ?。?)實驗教學。計算機實驗教學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計算機教學, 由于計算機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進行實踐教學,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培養(yǎng)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p><p> ?。?)課外工作。課外工作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是教學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促進

52、作用。信息技術課外活動是教學工作的另外一種形式,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信息技術課外輔導對促進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向更深更廣的方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p>  為了培養(yǎng)計算機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教學能力,高等院校除了開設各師范專業(yè)都開設的《教育學》、《心理學》外,還應開設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課程,比如《信息技術教育學》、《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等。通過

53、對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教學模式、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學習,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重點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解,比如如何備課,如何組織教學,如何評價學生、如何進行上機輔導,如何指導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并分專題重點講解了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計算機常用軟件、算法、程序設計、網(wǎng)絡知識等應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p><p>  為了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為學生的教學

54、實習作好準備,還應在教學實習前一學期開設《講課訓練》課?!吨v課訓練》課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經(jīng)歷、體驗、探索和實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技能建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目標和任務的實現(xiàn)都要學生主動參與才能實現(xiàn);教師起主導作用,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p><p>  者和咨詢者,是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者和營造者。學生積極地參與講課、評課,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

55、,及時矯正錯誤.吸取和借鑒別人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去建構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技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除了具備基本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外,還培養(yǎng)了學生使用多種媒體進行教學的能力。為了與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實際接軌,還應組織學生進行教育實習。教育實習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生專業(yè)思想,鞏固和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獨立能力,成為合格教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p><p&

56、gt;<b>  四、總結與思考</b></p><p>  總之,新課標下開展信息技術教與學研究是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次嘗試。以上是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幾點感悟,旨在探討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標下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加強建構信息技術教師的素養(yǎng)體系,在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等方面做出一些努力。通過研究,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立足現(xiàn)實,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和學生,創(chuàng)造

57、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在下階段的工作中采取相應措施,力爭將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推向一個新高度,為加快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p><p><b>  五、參考文獻</b></p><p>  【1】張楚卿 新課程對教師的挑戰(zhàn)及對策[J]學校黨建玉思想教育,2009,(09)</p><p>  【2】王健 教師為何難與新課標同行[J]

58、教育理論玉實踐,2009(26)</p><p>  【3】馬文平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文學教育(下),2009,(01)</p><p>  【4】高紅玉 淺談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J].成功(教育),2009,(01)</p><p>  【5】李藝,黃宇星.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p><

59、;p>  【6】彭紹東.信息技術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J】,中小學電教,2003.2</p><p>  【7】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p><p>  【8】 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見:李克東,謝幼如主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北京:萬方數(shù)據(jù)電子出版社,2001,8(3).</p>

60、;<p>  【9】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 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根本途徑.見:李克東,謝幼如主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北京:萬方數(shù)據(jù)電子出版社,2001,8 (25).</p><p>  【10】辛濤,中繼亮,林崇德.從教師的知識結構看師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6</p><p>  【11】詹青龍 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模型研究 基于“攜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