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模式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模式</b></p><p>  一、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思考模式</p><p>  問題無所不在、無所不有,且有時解決一個問題伴衍另一些問題。但『面對陽光,陰影在您的背后』,意指面對問題者,才能沒有放不下的事,而要如何面對問題,才不會被問題纏絆(如何面對陽光,而不被陽光灼燒雙眼)。則必須有效地培養(yǎng)問題解決的思考模式、選

2、擇適當?shù)乃伎寄J?,才能讓問題解決『一了百了』。</p><p> ?。ㄒ唬﹩栴}解決的基本模式</p><p>  一般問題解決的思考,必須對問題有察覺力,再看問題的原因分析,才能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進一步而言,問題可能是方法不對,或條件不夠,而無法解決。是以問題解決的主要歷程,通常包含下列幾個要件:(發(fā)現(xiàn)問題、問題原因分析、根據(jù)問題做可能的對策、驗證對策、綜合概念整理、新問題)。</

3、p><p>  發(fā)現(xiàn)問題 問題原因分析 根據(jù)原因做可能的對策 </p><p>  新問題 綜 合 概 念 驗證對策</p><p>  圖一:問題解決歷程的基本架構</p><p>  從問題解決歷程的理論來看,問題解決的能力包含了:</p><p>  問題發(fā)現(xiàn)力、原

4、因分析力、問題對策的假設力、對策假設的驗證力、</p><p>  解決問題的概念整理力。</p><p>  1. 問題發(fā)現(xiàn)力:能感知任何不尋常的現(xiàn)象,或和過去經驗沒有『共振』的現(xiàn)象,</p><p>  換句話說,感知『該有的現(xiàn)象,卻沒發(fā)生,不該發(fā)生的現(xiàn)象,</p><p><b>  卻存在』。</b></

5、p><p>  2. 原因分析力:試著聯(lián)想(水平、類似......)因果或作用,關系或多元關系,如</p><p>  關系的包含性(inclusion)或排他性(exclusion),或性質</p><p><b>  變化的判斷、歸納。</b></p><p>  3. 對策假設力:以過去的知識或經驗來進行取代、擴展

6、、重組、縮小、組合等</p><p>  推論,找出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法或概念。</p><p>  4. 假設驗證力:驗證方法的可行性或概念發(fā)展的合理性。</p><p>  5. 概念綜合力:將類似可行的方法或合理的概念,找出共同的脈絡,整理,碰</p><p>  到類似狀況,可以省略原因分析、對策假設及假設驗證,直接</p&g

7、t;<p>  用驗證過的方法或概念來解決問題。</p><p>  這五個解決問題的歷程,基本上每個步驟都在做狀況、條件或情境分析,然后再進行策略性思考。但有些問題解決者,在解決問題的歷程,常忽略其中一歷程,而解決不了問題。</p><p>  發(fā)現(xiàn)問題 原因分析 對策假設推論 驗證對策 問題解決 概念綜合整理 </p><p>

8、;<b>  類似問題</b></p><p>  圖二:解決問題的歷程</p><p>  從上圖來看,問題解決者可能缺少問題發(fā)現(xiàn)力、或原因判斷歸納力、或對策假設演繹力、或對策驗證力,而造成問題懸而未決。然為何會產生這些解決能力的缺乏呢?</p><p>  (二)問題解決的Micro思考模式</p><p>  若把

9、問題解決的基本模式,當作問題解決的Macro思考步驟,則會影響每一個步驟的思考是可稱為問題解決的Micro思考步驟。換句話說,每個Macro思考步驟應含有幾個Micro的思考步驟。Micro的思考步驟,大概可分成下列幾個步驟:</p><p>  1. 判斷:凡事凡物皆有其理,做事路徑須加判斷。</p><p>  探討何處有理不順,即為問題發(fā)現(xiàn)力。</p><p>

10、;  探討問題原因或路徑所在,加以處理,即為原因判斷歸納性。</p><p>  探討假設和問題間、或路徑間的關系,即為判斷對策假設性。</p><p>  探討對策驗證方式、過程的效應,即為判斷對策驗證性。</p><p>  探討解決問題對策或路徑間的共同性,即為判斷對策綜合性。</p><p>  2. 比較:察覺特性或路徑異樣,及異樣

11、的程度。</p><p>  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的特點或路徑,及嚴重性。</p><p>  比較問題發(fā)生原因或路徑的重要性。</p><p>  比較解決問題對策或路徑的假設包含性。</p><p>  比較對策驗證的方法或方式的效應及概念模式或路徑的周延性。</p><p>  比較解決問題對策與過去對策或路徑。<

12、/p><p>  3. 分類:歸類對 / 錯、可 / 不可或因素、如時間 / 空間......等。</p><p>  分類發(fā)現(xiàn)問題的類型或路徑。</p><p>  分類問題發(fā)生原因或路徑的重要層級。</p><p>  分類對策或路徑假設的可行或合理的等級。</p><p>  分類對策或路徑驗證方法、方式的效應及概念

13、模式。</p><p>  分類解決問題對策或路徑之類型。</p><p>  4. 選擇:對方式、方法、概念、路徑做優(yōu)先級選擇。</p><p>  選擇自不同類型的問題或路徑來分析原因。</p><p>  選擇問題發(fā)生可能的原因或路徑來做對策。</p><p>  選擇對策或路徑假設來做驗證。</p>

14、<p>  選擇驗證對策或路徑的方式或方法。</p><p>  選擇方式、方法及概念與原知識庫或路徑綜合。</p><p>  5. 測試:對方式、方法或概念架構 / 模式或路徑做測試。 </p><p>  測試問題或路徑的異樣。</p><p>  測試問題或路徑的原因來由。</p><p>  

15、測試問題對策或路徑的假設。</p><p>  測試對策的方式 / 方法及概念架構 / 模式或路徑。</p><p>  測試知識庫新綜合新問題對策或路徑的適當性。</p><p>  6. 檢查:對策之方式 / 方法或概念架構 / 模式或路徑的正確性。</p><p>  檢查問題或路徑發(fā)現(xiàn)的正確性。</p><p>

16、;  檢查問題原因或路徑判斷歸納的正確性。</p><p>  檢查對策或路徑假設的包含性。</p><p>  檢查驗證假設方法 / 方式或路徑的正確性。</p><p>  檢查知識庫新綜合新對策或路徑的正確性。</p><p>  根據(jù)Hart (1992) 認為,問題解決的思考模式,可以分為三類:(一)亂猜亂試型;(二)嘗試錯誤型;(

17、三)演繹歸納型。其意涵說明如下:</p><p>  1. 亂猜亂試型:碰到問題做了再說,若錯了亦不會換一個方式或方法,或改變</p><p><b>  假設。</b></p><p>  2. 嘗試錯誤型:碰到問題,亦是做了再說,但若錯了,知道使用另一個方法或</p><p>  方式,或選擇另一假設。</

18、p><p>  3. 演繹歸納型:碰到問題先做分析、比較、歸納(分類),再推演解決問題的</p><p>  假設或方法、方式,再進行選擇、測試及驗證。 </p><p>  在這三種問題解決的思考模式,基本上,可以作為檢驗解決問題者的類型。</p><p>  判斷 比較 分類 選擇 測試 檢查<

19、/p><p><b>  亂猜亂試</b></p><p><b>  嘗試錯誤</b></p><p><b>  演繹歸納 </b></p><p>  圖三:解決問題的心智歷程與型態(tài)</p><p> ?。ㄈ﹩栴}解決歷程與心智型態(tài)</p>

20、;<p>  1. 問題發(fā)現(xiàn):在判斷感覺事物有不對勁后,比較事物的特點或路徑的異樣,再</p><p>  分類其異樣,選擇、測試、求證異樣是否是問題,若有不妥,則</p><p>  亂猜亂試型:回到選擇另一事物的特點或路徑來感覺是否異</p><p>  樣,再次測試及求證。</p><p>  嘗試錯誤型:回到分類事

21、物的特性或路徑來感覺是否異樣,再</p><p>  次選擇、測試及求證。</p><p>  演繹歸納型:回到判斷事物的特性或路徑來感覺是否異樣,再</p><p>  次比較分類、選擇、測試及求證。</p><p>  2. 原因分析:以各種聯(lián)想來判斷異樣發(fā)生的特性或路徑后,再比較異樣發(fā)生可</p><p> 

22、 能的特性或路徑,分類異樣發(fā)生的可能特性或路徑,然后再選擇、</p><p>  測試及求證異樣發(fā)生的特點及路徑是否是真正原因,若有不妥則</p><p>  亂猜亂試型:回到選擇另一可能異樣發(fā)生的特性或路徑來測試</p><p><b>  求證。</b></p><p>  嘗試錯誤型:回到分類可能異樣發(fā)生的特性

23、或路徑再選擇、測</p><p><b>  試及求證。</b></p><p>  演繹歸納型:回到判斷異樣發(fā)生可能的特性或路徑,再比較、</p><p>  分類、選擇、測試及求證。</p><p>  3. 假設對策:以各種聯(lián)想來判斷假設對策的特性或路徑,再比較分類、選擇、</p><p&g

24、t;  測試、求證其特性或路徑是否適合解決問題,若不妥,則:</p><p>  亂猜亂試型:回到選擇另一對策的特性或路徑來測試、求證。</p><p>  嘗試錯誤型:回到分類對策的特性或路徑后選擇、測試、求證。</p><p>  演繹歸納型:回到判斷對策的特性或路徑,再比較、分類、測</p><p><b>  試、求證

25、。</b></p><p>  4. 驗證假設:在假設對策提出后,進行驗證,判斷驗證的方法或方式之特點或</p><p>  路徑,比較驗證的方法或方式之特點或路徑,再分類、選擇、測</p><p>  試及求證,若覺得不妥,則: 亂試亂猜型:回到另一選擇驗證的方法或方式之路徑或特點,</p><p> 

26、 再測試、求證。 嘗試錯誤型:回到分類、驗證的方法或方式之路徑或特點,再</p><p>  選擇、測試、求證。 演繹歸納型:回到判斷、驗證的方法或方式之路徑或特點,再</p><p>  比較、分類、選擇、測試、求證。</p><p>  5. 概念綜合:在多次驗證對策后,進行概念綜合,首先判斷綜合的方法或方式&l

27、t;/p><p>  之特點或路徑,比較、分類、選擇、測試、求證、歸納綜合的方</p><p>  法或方式之特點或路徑,若有不妥,則:</p><p>  亂試亂猜型:回到選擇歸納綜合的方法或方式之特點或路徑,</p><p><b>  再測試、求證。</b></p><p>  嘗試錯誤型:

28、回到分類歸納綜合的方法或方式之特點或路徑</p><p>  再,選擇、測試、求證。 演繹歸納型:回到判斷歸納綜合的方法或方式之特點或路徑,</p><p>  再比較、選擇、測試、求證。</p><p> ?。ㄋ模﹩栴}解決的類型與思考力計算</p><p>  基本上,解決問題的歷程,包含問題發(fā)現(xiàn)、原因分析、假設對

29、策、對策驗證、概念綜合。但有些問題可能是很明顯,或者是老問題,所以不必經歷問題發(fā)現(xiàn),可直接進行原因分析。又有些問題,亦早已知道確切的原因,不必經過問題發(fā)現(xiàn)與原因分析,可直接做對策假設的提出或修正。再者,有些問題亦有明確的對策,不必經過前面的階段,可直接將對策做驗證。如此類推,問題解決的類型可畫分如下:</p><p>  表一:解決問題的歷程與類型</p><p>  Type 1:問題初

30、次碰到,必須從感知異樣,做異樣的原因分析,再做假設、驗證</p><p><b>  及概念綜合。</b></p><p>  Type 2:問題明顯,必須做或重做原因分析、假設對策、驗證對策、概念綜合。</p><p>  Type 3:問題及原因已知,但假設不對,須另對策及驗證,再整理綜合概念。</p><p>  

31、Type 4:問題發(fā)現(xiàn)、原因及對策都已知,但只須重新嘗試不同方法驗證。</p><p>  Type 5:同樣問題發(fā)生,不必再分析原因、假設對策及驗證,直接應用對策。</p><p>  Type 6:對問題察覺力不夠,只要有察覺力,就知道原因何在,但有可能同樣原</p><p>  因不同對策,需要驗證后整理綜合概念。</p><p>  

32、Type 7:知道同樣問題,但隨著時空變化,原因不同,然原因不同對策或已經應 </p><p>  用過,從綜合整理的概念找出即可。</p><p>  Type 8:問題察覺和原因分析是需要,但問題本身早有對策,所以直接應用概念</p><p><b>  綜合。</b></p><p>  這些解決問題的類型,若包

33、含愈多歷程,問題解決的層次是愈高,如做vision策略分析,對未來10年組織發(fā)展的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en 是很難預測的問題。發(fā)現(xiàn)未來自己的Strength (優(yōu)點), Weakness (弱點) ,這一行的Opportunity (機會) 及Threaten (威脅) 是很不容易,何況要進行原因分析、假設對策,做對策模擬驗證,但有些問題發(fā)現(xiàn)是既存性而非未來性,是比較

34、容易察覺,只要凡事不習以為常。然事實上,教育方式會影響問題發(fā)現(xiàn)力,如小孩做功課有錯別字,大多數(shù)老師直接打×(已知告訴小孩問題所在),而非標出三個錯誤請自行修訂(錯誤發(fā)現(xiàn)),再問小孩,為何犯此錯誤(如大少一點,犬),如此可直接綜合整理一個概念。</p><p>  歸納而言,問題解決的類型以type 1最需思考力,其次type 2和type 6,再其次type 3及type 8,最后是type 4、typ

35、e 5及type 7。這七種類型中,又以未來性的問題解決,比現(xiàn)存性的其思考力來得高。若簡單地做加權,原來的問題解決對思考力的需求,則可以下表來定位之。</p><p>  表二:問題解決歷程的思考力應用假設加權值</p><p>  換句話說,思考力應用值愈大值,可能腦神經原互動值亦愈大,如此,可以計算每個人工作的挑戰(zhàn)性或傷腦筋的程度。另思考力應用頻率在何種問題解決類型,亦可推斷一個人的潛

36、能。通常其頻率計算,可以下表分層九級。換算時可以將1~9乘加權值,得每項思考力應用的積分,再總合加起來為合計之思考應用力。</p><p>  表三:解決問題的類型及思考力應用頻率</p><p>  合計: </p><p>  注(1):6個月以上沒應用過該問題解決類型</p><p>  :1~6個月內應用過一次該問

37、題解決類型</p><p>  1~6個月應用過多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p>  1周~1個月應用過一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p>  1周~1個月應用過多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p>  1天~1周應用過一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p>  1天~1周應用過多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

38、lt;p>  1天應用過一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p>  1天應用過多次該問題解決類型</p><p> ?。ㄎ澹┙鉀Q問題的思考力改善</p><p>  通常決策權位愈高者,其思考力應用較會集中于第1組,其次第2組、第3組,最后是第4組。反之則從第4組到第1組。這些表的應用,可持續(xù)下去,檢證或修正,可幫助自己了解,自己是否在問題解決的表現(xiàn)上,是否有瓶頸

39、。至于有瓶頸如何改善,則要從解決問題歷程中的心智,歷程的回路來分析。下表按心智思考micro回路之三種類型(1)亂猜亂試型;(2)嘗試錯誤型;(3)演繹歸納型。</p><p>  解決問題的歷程上,若老是以亂猜亂試型,則可能比較會解決第4組(Type4、5、7)的問題,反之演繹歸納型則較會解決第1組(Type1)的問題。</p><p>  表四:問題解決的Macro與Micro歷程的發(fā)

40、展</p><p><b>  注:亂猜亂試型:</b></p><p><b>  嘗試錯誤型:</b></p><p>  演繹歸納型: </p><p>  有些人在工作上碰到所謂「彼得原理」,徒尸高名之位,但面對問題則束手無策,即是問題解決能力太弱,而問題解決能力太弱,則是解決問題的

41、五大心智Macro思考歷程不可缺一少二時,卻缺一少二。問題仍然是問題,心智Macro思考歷程不完整,則可能因Micro思考歷程,從判斷、比較、分類、選擇、測試、驗證中,不可只以亂猜亂試型,或以嘗試錯誤型,來做思考,卻不以演繹歸納型來思考。</p><p>  若長久以來患了「彼得原理」癥,則易形成所謂「焦慮癥」,心里老是擔心未來的問題不能處理,或解決過的問題,又衍生新的問題,如此心力交瘁「悔教自己覓封侯」,屬不值

42、得。</p><p><b>  (六)結語:</b></p><p>  解決問題,除了思考力外,通常包括了屬該問題的專門知識及經驗,尤其是實務經驗( practical or hands-on experience)。若沒有專門知識與經驗,問題通常會像霧里看花,無法真正的解決。因而如何增加信息知識收集力,亦是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之一。而思考力,除了上面所談有Macro

43、思考及Micro思考歷程外,還有記憶力、聯(lián)想力的應用。記憶力的應用,可以減少Macro思考歷程的亂猜亂試(記取錯誤的特性及路徑,不再重復)。聯(lián)想力的應用可以減少Micro思考歷程的嘗試錯誤(對問題特性及路徑可以較多元化)。</p><p>  整體而言,解決問題的心智運用,包含了感覺力、聯(lián)想力、記憶力、批判力及想象力。(聯(lián)想力與想象力,不同的是,聯(lián)想力是由類似關系、歷史關系、空間、地理關系等既存性關系來思考。想象

44、力則可能是事務間本來沒有關系,來做假設性關系,如鳥為何在空中飛,魚為何在水中游,獸為何在陸地走,編一個故事舉出三者的可能關系。)感覺力應用于問題發(fā)現(xiàn),想象力應用于思考假設對策。這兩者是不可或缺的心智運用力。當然,聯(lián)想力除了在Micro思考歷程有作用外,在Macro思考歷程中問題的原因分析,亦是必須的,否則原因的多元性,很難分析出。</p><p>  另外,思考批判力,則可應用于問題解決中之(1)解釋異樣發(fā)生之規(guī)

45、則性或要素;(2)分析原因之共變性及因果性;(3)推測假設對策之可行性;(4)界定概念綜合之包含性(inclusion)及互斥性(exclusion)。</p><p>  下表是提供批判思考之原因歸屬分析。一般批判思考可分客體批判及主體批判??腕w批判是指事物間的特性歸類,其一致性或差異性。主體批判是指事物間特性歸類之一致性或差異性的程度。有了特性與其程度的批判,較可批判的合乎理性。</p><

46、;p>  批判:一致性或類似性(客體批判)與差異性分析(主體批判)</p><p>  總而言之,本文提供問題解決的心智運用,作為解決問題時著手下功夫的依據(jù),另設計問題解決能力計算表,可作為認定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定位,亦可作為改善問題解決能力的參考。</p><p>  二、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創(chuàng)意決策與愿景分析</p><p>  牛缺去邯鄲,路上有強盜,

47、將之洗劫一空。牛缺表現(xiàn)神色自若,強盜問之,曰:「君子不因己需,而強奪他人之需要」。強盜認為牛缺言之有理,放了牛缺……。燕人知其事,路上遇強盜,亦日:「君子不因己需,而強奪他人之需要」,強盜認為該人言之有物,日后將成有用之人,他日當官,回頭抓這些人,而宰了他。(劉向說苑,理無常是,事無常非)。這個故事,讓人世事,對錯難定,一生中常碰到許許多多的十字路口。若亂下決策,事情出差錯,又碰到「犯錯乃人之常情,原諒卻非公司的政策」,所以決策錯誤比貪

48、污更可怕。若上司常做錯決策,干部又爭相貪污,則前途是岌岌可危。</p><p>  「小心不蝕本,驚驚不待等」,做決策太謹慎可能錯失良機,但不小心匆匆忙忙又很難有好結果??鬃诱f:「三思而后行」,但一而思,再而思,可能機會難再,但不三思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這種兩難是決策的考驗,一個好的決策者,應可根據(jù)事情發(fā)生條件之熟悉度,來判斷是否要三思,才能下決策?;旧希褪且跁r間和準確中拿捏。時間愈多,準確率通常愈高,決策

49、質量愈好,這是在沒有競爭或外在壓力,或內在事情本身變化的情況下的假設。實際上,一切都是無常,決策只能用一時,不能用一世。是以如何讓自己的決策不會陷入窠臼而遭致無妄之災,就得用點創(chuàng)意。</p><p> ?。ㄒ唬┮曇芭c決策效果</p><p>  「好漢不提當年勇」意思是說,我們要把思考的焦點放在未來。然而,放在太多未來又變成「好高騖遠」,很不實際,愛做白日夢。如此,把視野放在未來、現(xiàn)在、過

50、去,三者的比重不同,會形成幾種基本的決策心態(tài)。下面根據(jù)思考焦點放在未來、現(xiàn)在、過去的交集,可以劃分出6個區(qū)域。(A)價值區(qū);(B)安全區(qū);(C)行動區(qū);(D)浪漫區(qū);(E)樂觀區(qū);(F)幻想?yún)^(qū)。</p><p><b>  D</b></p><p>  A B C E F</p><p>  過去 現(xiàn)在

51、 未來</p><p>  A 價值區(qū)是:好漢提當年勇的思考焦點。年紀愈大愈有此現(xiàn)象。</p><p>  B 安全區(qū)是:思考停在不瞻前但顧后,對新創(chuàng)意的事一派反對。</p><p>  (50±5歲的人較多)</p><p>  C 行動區(qū)是:以現(xiàn)在思考為核心,既考慮過去亦考慮未來的「繼往開來」。</p><p

52、>  (大概是40±5歲的人較多)</p><p>  D浪漫區(qū)是:指只考慮現(xiàn)在如何沖,沒有過去的纖伴,亦沒有未來的寄望。 </p><p>  所謂「初生之犢不怕虎」(在剛踏入社會的年青人身上較會</p><p><b>  發(fā)生)</b></p><p>  E 樂觀區(qū)是:指思考大部分是在未來要做什

53、么及如何做,但亦思考現(xiàn)在的</p><p>  條件。(大約是30±10歲的人較多)</p><p>  F 幻想?yún)^(qū)是:指僅思考未來如何如何,未考慮傳統(tǒng)、現(xiàn)在。(大約是20</p><p><b>  ±10歲的人較多)</b></p><p>  一般現(xiàn)象是年紀愈小愈會是F>E>C>

54、;B>A,反之年紀愈大愈是A>B>C>E>F,如下圖。然而有些人的視野,在年紀輕輕的時候視野就會停留在B區(qū)。又有的年紀超過30,但天天仍留在F區(qū),亦是踩在云端,跌下來還是沒學到經驗。人最好一生思考在樂觀區(qū)愈多愈好。</p><p><b>  幻想</b></p><p><b>  樂觀</b></p>

55、<p><b>  浪漫</b></p><p>  行動 </p><p><b>  安全</b></p><p><b>  價值</b></p><p>  大 年齡 小</p>&l

56、t;p>  配合組織發(fā)展從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及再生(衰退)期而言,主管會F>E>D>C>B>A。若要將衰退變成再生(期),則組織里的主管要多找一些樂觀及行動思考或視野的,尤其是最高主管太集中在思考安全區(qū)甚而價值區(qū),則組織再造是很難。是以了解自己的決策態(tài)度是掌握決策視野的第一步。以下提供一決策態(tài)度量表,做為讀者自我了解的參考。</p><p>  另外,從人格特質而言,缺乏自

57、信心或自我中心或保護太強的人也會有較多的價值或安全區(qū)的視野思考。亦即這類型的人當組織的主管,會煩惱,萬一決策失敗,自己會完蛋而不敢放手去做。</p><p>  過去 現(xiàn)在 未來</p><p>  A ○</p><p>  B

58、 ○</p><p>  C ○</p><p>  D ○</p><p>  E ○</p><p>  F ○</p><p&

59、gt;  除此之外,在思考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比例中,亦可能思考的著眼點有大、中、小的表示方式,如A圖是思考過去大于現(xiàn)在更大于未來。B圖是思考強調現(xiàn)在>過去>未來,依此類推,不同的組合方式,代表不同的思考模式,亦代表視野或愿景的鎖定力。這是有許多主管在愿景分析的工作坊里,有相當多的爭議。若在開愿景(VISION)分析會議里,有ABCDEF這6種人在一起,而且每個人權力位差(主管位階及資深)太接近,這個愿景分析會議,通常是等于白開了。由于六

60、種的視野產生各說各話的場面,因而要處理這種會而難議,議而難決的現(xiàn)象就得引入一些其它會議技巧,如Nominal Group Technigue (NGT),或精釋法(Hermeneutic Method)。這兩個方法,是可避免官大學問大,或大聲者贏的會議結果,尤其做愿景分析,不能任己意而廢人言,或借公議以扶私情,才能找出真正的發(fā)展目標,組織發(fā)展才有創(chuàng)新性,以下介紹這兩個方法的要義: </p><p> ?。?)No

61、minal Group Technique (NGT)法</p><p>  開會討論難免「官大學問大」,行政權威導向無法避免。若要避免這個現(xiàn)象,可用前面所提的Delphi法,另外一個方法就是NGT法,這兩個皆可避免情感作用。NGT法基本上是由團隊來對某一主題,提出看法,然后由催化助理來宣讀或抄寫在黑板上或OHP,然后由團隊全體投票,以多數(shù)來決定看法的接受性。</p><p>  NGT法

62、進行時,是不準討論或交談,也防止情感作用或壓力作用的互相影響(Levary &Han, 1995)其進行的步驟如下:</p><p>  1.利用專家會議,讓專家寫出對主題的看法。</p><p>  2.催化助理收集,并寫出或念出。</p><p>  可以進行第二次對主題的看法,每位專家對該主題,只提出一個看法,如此進</p><

63、p>  行推論、沒新看法者可以"pass"。</p><p>  4.搭便車的點子或看法是可以接受的(放棄自己原來點子或看法,補充他人的)</p><p>  5.沒有必要批評別人的點子或看法。</p><p>  NGT法的成敗在于催化助理的忠實程度,若他有扭曲別人意見,則影響到投票結果,而使研究結果失去意義,另外,每位專家表達自己看

64、法的表達能力,也會影響投票傾向。</p><p> ?。?)Hermeneutic method</p><p>  企業(yè)從業(yè)人員或專家所謂專家日常忙碌,常造成其它研究方法難以配合執(zhí)行,因而Cassell和Symon (1994)根據(jù)Hermeneutic的意義,發(fā)展了一套以質的過程、量的分析為主的研究方式,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研究過程,讓研究人員得以做資料分析。Hermeneutic的主要理

65、念是:</p><p>  1.這方法就是讓參與者不斷的建構和解釋,而非大量的調查。</p><p>  2.這方法首先是參與者了解內容。</p><p>  3.所謂了解,它不是假設一驗證性的研究,想當然爾的假設更不應該被提</p><p><b>  出。</b></p><p>  4

66、.在做比較權重前,必須每個對研究內容不再有新點子(內容及分類),</p><p>  稱為「理念的飽和」,才能由各參與者填勾分數(shù)。</p><p>  Hermeneutic方法進行步驟如下:(圖一)</p><p>  1.首先研究群必須發(fā)展檢核表(transcript)或草案。</p><p>  2.分別晤談兩組(偶數(shù))的專長,最少

67、各四位,來尋找參考性的點子。</p><p>  3.利用點子相似性或相異性來修正檢核表。</p><p>  4.檢核表可能必須重新設計,若參與專家認為不夠周延性或割舍性。</p><p>  5.最后讓兩組專家填寫分數(shù)(weighting),然后求一致性。</p><p>  Hermeneutic方法可以快速下結論,重點是分組專長

68、必須是真正專家,否則得到的結論可能沒有實際意義。另外,分組有研究群一組,外面專家一組的情形,這種情況必須在兩方充裕構通內容后,才能進行勾選分數(shù)。勾選要同組人認同一個分數(shù)。換句話說,同組人要做Brain stroming或所謂Research conference才能進行兩組一致性考驗。</p><p>  資料來源:Cassell, C. & Symon, G. (1994). Qualitative M

69、ethods in</p><p>  Organization Research London:SAGE.</p><p>  圖一 Hermeneutic method研究步驟</p><p> ?。ǘQ策思維的創(chuàng)造</p><p>  決策本身都帶有預測的本質,下了一個決定,其影響如何,若沒有經驗者,有因果的推理是很容易犯錯。但是若經

70、驗重復而非豐富,則其預測視野有限,因果推論流于不夠周延,如比預測力和問題的模糊性(復雜性及變化性)是反比,但和個人的心智力是正比,如下圖。</p><p>  預測力 </p><p><b>  變 </b></p><p><b>  化</b></p>&

71、lt;p><b>  性</b></p><p>  事件模糊度 復雜性</p><p><b>  個人心智力</b></p><p>  一般預測有幾種現(xiàn)象:</p><p> ?。?)事件愈復雜時預測愈會流于主觀。</p>

72、<p> ?。?)鐵錘定律,用一種推理方式做各種預測。</p><p> ?。?)偶而成功的預測,就自詡為專家。</p><p>  (4)預測的影響力大小在于社經地位而非正確性。</p><p> ?。?)情況愈復雜時,愈偏激的預測愈能聳動人心。</p><p> ?。?)愈偏激的預測,愈會引來對立的預測。</p>

73、<p>  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因每個人決策思維受到本身的經驗及情感…等因素的影響?;旧希瑳Q策思維可以分成隱性與顯性思維,而隱性思維可分(1)心智模式;(2)情感模式;(3)本性模式。另顯性思維可分(1)心智模式;(2)知覺模式;(3)選擇模式;(4)創(chuàng)造模式。以下做各個模式說明:</p><p> ?。?)本性模式:亦即前面所提決策態(tài)度(1)價值區(qū);(2)安全區(qū)……</p><p&

74、gt; ?。?)情感模式:因個人過去對這事/人互動較多,會受「見面三分情」的</p><p>  影響產生偏見或該人是喜歡的偶像亦會有雙重標準的決</p><p><b>  定。</b></p><p> ?。?)心智模式:思考多元化,愈多元、愈周密、愈彈性、愈批判,預測會</p><p><b>  愈準確

75、。</b></p><p> ?。?)知覺模式:感受到不尋常之處,才能掌握對與錯,做決策或預測變更</p><p><b>  的依據(jù)。</b></p><p> ?。?)選擇模式:對人、事、物、地、時…等的意思決定的變化。</p><p>  (6)創(chuàng)造模式:將偏差預測或決策做合理性調整,如將小圈圈的互動互

76、惠</p><p>  決策轉換成依詳細(數(shù)據(jù)、理論、模式)評估來做決策。</p><p>  這幾個模式,最核心的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會影響隱性的與顯性的思維,而影響決策的質量,其相關作用如下圖:</p><p>  決 策 的 意 識 層 次</p><p><b>  創(chuàng)造模式 </b></p>&

77、lt;p>  顯 性 </p><p>  選 擇 模 式 </p><p>  行 為 </p><p>  知 覺 模 式 </p><p><b>  心 智</b></p><p

78、><b>  模 式</b></p><p>  隱 性 情 感 模 式</p><p>  行 為 </p><p><b>  本 性 模 式</b></p><p>  Source: Coleman, D.G

79、. (1991-1992). Conscious/competence: Personalizing administrative theory.</p><p>  National foru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journal, 8:2, P.74. </p><p>  而心智模式若能培養(yǎng)統(tǒng)計性思考,則其思考更

80、能多元化。為何如此?基本上統(tǒng)計性思考包含三個構面,(1)差異性的理解;(2)機率的分析;(3)數(shù)據(jù)的應用。</p><p> ?。?)差異性的理解:基本上任何事皆有差異;</p><p>  管理就是差異的本質做決策;</p><p>  決策的目的是在改善差異性。</p><p> ?。?)機率的分析:機率是多元化思考的根本;</

81、p><p>  多元化思考可提升決策的周延性;</p><p>  機率做信度與效度的驗證,才可做決策的比重分析。機率</p><p>  做信度與效度的驗證,才可做決策的比重分析。</p><p> ?。?)數(shù)據(jù)的應用:數(shù)據(jù)是決策的重要左證;</p><p>  數(shù)據(jù)和圖標是最好的解釋數(shù)據(jù);</p>&l

82、t;p>  分析數(shù)據(jù)和圖標的正確性是決策最重要的過程。</p><p>  三、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建構決策「指標化」</p><p>  從決策做的問題解決時,必須考慮到:(1)愿景的問題或態(tài)勢如何;(2)問題重點為何?原因為何?弱點為何?(3)解決問題的機會如何?亦即做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en)的分析。做

83、完SWOT分析后,依事件之(1)緊急度;(2)重大性;(3)傾向性(潛伏發(fā)展)來做指標化的選擇,將不良的決策減低到最小限度。若為當然指標化的三維思考變項亦不一定是緊急度、重大性、傾向性,亦可能有其它三維變項如重要性、常用性、困難性。</p><p>  四、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模式--結語:</p><p>  基本上,碰到問題要做決策時,必須(1)對問題的感知;(2)對問題因素構成能分析;(3

84、)能選對解決問題的方法;(4)對知識性問題具有相當?shù)南嚓P知識來解決,尤其是第4點是決策者,最重要的資源。對于空降部隊而言,其決策可能會隔靴搔癢,源自于對新單位的專業(yè)知識知之有限,因而新任決策者,經常必須借助眾人知識,但又不失去決策者的權威性,是可以借力使力,以NGT等會議技巧來集眾智以成大事,以減少決策的錯誤而招致反彈或攻詰。</p><p><b>  決策態(tài)度量表</b></p&g

85、t;<p>  說明:針對以下狀況,請以0-10間任何數(shù)目表示您對各種處理方法的贊同程度</p><p>  ,數(shù)目總和必須為10。</p><p>  范例:隸屬您的一名主管曾多次曠職。在您給予叱責之后,您又發(fā)現(xiàn)他在上班</p><p>  時間在辦公室里玩字謎游戲,您會:</p><p>  a. 0 不處理等他自己覺醒&l

86、t;/p><p>  b. 4 忽略該情況</p><p>  c. 0 要求他解釋</p><p>  d. 6 按公司規(guī)定予以解雇</p><p>  e. 0 給予訓戒以PERT來檢討工作進度</p><p>  f. 0 江山代代出人才不適合這邊的只好開除</p><p>  1.你是公司

87、某小組成員的主管。很不幸地,你的管理哲學與公司的管理哲學互相</p><p>  沖突,而且你對上級主管的影響力又有限。你的組員們不滿公司的政策。你會</p><p><b>  要求職員們:</b></p><p>  a. 無論如何配合主管政策</p><p>  b. 盡量配合主管政策,成敗我不必負責<

88、;/p><p>  c. 依服從大多數(shù)人的決定請同仁幫忙溝通</p><p>  d. 將在外,君命可不受遵照自己的作法</p><p>  e. 與上級主管溝通,精誠所至,精石為開</p><p>  f. 讓主管自行其事反正出問主管會自己覺醒</p><p>  2.你手下一群職員發(fā)展出一種可以提高百

89、分之五十生產力的工具(設備)。實際</p><p>  生產量提高了百分之十,質量也有所提升。但是他們不愿將有關該設備的資料</p><p>  提供給技術工程師,您會:</p><p>  a. 告訴技術工程師b. 滿足于百分之十的成長率c. 與部屬各別談話對事情做評估d. 要求部屬繼續(xù)增加生產量e. 召開研發(fā)與生產協(xié)調會,公開情報并報

90、請獎勵干部f. 技術工程師、干部應會自己查覺</p><p>  3.你是公司生產部門的主管,公司以生意前提嚴格規(guī)定不準喝酒。一個悶熱的下</p><p>  午,你發(fā)現(xiàn)一資深員工正淺嘗一瓶啤酒。您會:</p><p>  a. 任何情況下均不予檢舉b. 確定該職員看見你后忽略該事件c. 要求解釋d. 檢舉該職員e. 與他討論工作

91、進度,對情緒化行為做輔導f. 給予警告記過</p><p>  4.你發(fā)現(xiàn)一名采購與你公司的推銷員(業(yè)務員)關系太熱絡。而且雙方都由公司</p><p>  得到不當利益,金錢數(shù)目并不大,但該現(xiàn)象已十分普遍。身為業(yè)務經理,您會: </p><p>  a. 無論如何不開除涉案人員b. 睜只眼閉只眼把業(yè)務員獲利當額外分紅c. 試圖逮個正著給予警

92、告d. 將所有涉案采購及業(yè)務員開除e. 召開會議說明你已知情但不開除任何人f. 開除始作俑者</p><p>  5.公司正積極拓展業(yè)務,而你的門戶開放政策必須花費一段不成比例的時間,您</p><p><b>  將:</b></p><p>  a. 立刻采取閉門政策b. 讓你的秘書在員工們找你之前先予以審核

93、c. 建立正式的溝通管道如公司時事通訊(周報)d. 為維持與干部親近的關系延長自己上班時間e. 安排約談f. 無論如何不關門,苦極會甘來</p><p>  6.若你的單位要恢復停辦已久的一個活動(如周年慶),你會:</p><p>  a. 交給過去辦過的人來承辦b. 找過去辦過的人來提供工作小組的成員c. 成立工作小組,其成員包括新人、舊人d.

94、 立刻自己著手規(guī)畫e. 成立工作小組由新人立案,而舊人當顧問f. 授權新人等辦</p><p>  7.一個朋友與其部屬相處困難。你由馬路消得知他過于獨裁、做事毫無組織,你</p><p>  的朋友向你請教問題癥結所在,您會:</p><p>  a. 無論如何不告訴他你得到的馬路消息b. 告訴他(她)那是他自己工作范圍內的事情c.

95、 反問他(她)最近工作不順的問題癥結何在d. 告訴他(她)缺乏組織能力及獨裁行為,請他多改善e. 建議他(她)參加相關訓練課程f. 一律告訴你的朋友有關的聽聞,讓他聞過知改</p><p>  8.身為一名電臺的經理,你遭遇到一個難題,節(jié)目部經理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但電臺受歡迎的程度每況愈下還一直賠錢,該經理已為公司工作了五年之久,您會:</p><p>  a. 任

96、何情況下不予開除b. 要求他調換職務,但乃聘用他(她)c. 嘗試著找出他的缺失所在給予幫忙d. 自己接管節(jié)目部經理的部份職責e. 組成項目小組來協(xié)助他f. 換人做看看會比較好</p><p>  9.你最好的一位業(yè)務員與同事相處不和諧。業(yè)務經理的職位正好出缺而該業(yè)務員</p><p>  準備如果沒有得到晉升,便辭職求去,您會:</p><

97、;p>  a. 所有情況下給他經理的職位b. 告訴他他需要更進一步的管理訓練c. 詢問他有何條件勝任d. 告訴他你不愿失去一個優(yōu)秀的業(yè)務員而換來一名不稱職的經理e. 先要求他證明自己可以和同事相處愉快f. 良幣不能讓劣幣驅逐,讓他離開,自有人可取代</p><p>  10.幾個月前一名優(yōu)秀研發(fā)人員加入你的研究小組,他現(xiàn)在拿著一封別家公司答</p><

98、p>  應為他調薪25%的信件來找你,你將如何處理?</p><p>  a. 一切情況下為他調薪25%b. 告訴他不久之后他(她)在公司也可以獲得調薪c. 企圖以你公司的優(yōu)點游說他d. 詢問他(她)為何拿那封信給你看e. 告訴他應該對拿高薪者,失業(yè)危機愈大f. 無論如何調薪事以后再處理</p><p>  決策態(tài)度量表之計分表</p>

99、<p><b>  決策態(tài)度量表示意圖</b></p><p>  請將上面計分總和標示在此示意圖(由中心到a、b、c……的總分40點或50點),此圖可以看出傾向性的強度,以為自己修正決策態(tài)度的參考。</p><p>  姓 名:???????????? 服務單位:????????????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