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向日葵螟HomoeosomanebulellumDenisetSchiffermuller(鱗翅目:螟蛾科)是我國向日葵生產的主要害蟲。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和新疆等向日葵主產區(qū)均有發(fā)生為害并造成過重大的產量損失。對當?shù)氐慕洕l(fā)展和農民的收入影響嚴重,對正在發(fā)展的向日葵產業(yè)威脅巨大。為了更好地闡明向日葵螟在我國的發(fā)生為害規(guī)律,為制定和改善其測報與監(jiān)控技術提供科學依據(jù),本文在我國向日葵螟為害較為嚴重的向日葵主產區(qū),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qū)(N4
2、1.09°,E107.22°)對向日葵螟的寄主范圍、各蟲態(tài)室內發(fā)育歷期及田間的發(fā)生為害時期、越冬習性與規(guī)律、生活史特征,幼蟲的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和防治指標等進行了研究,所獲的主要結果有:
研究明確了向日葵螟的主要生物學特性。對向日葵螟幼蟲的頭寬、體寬、體長和體重的測定結果表明:幼蟲有4個齡期,1-4齡幼蟲的頭寬分別為0.295±0.007、0.464±0.006、0.792±0.004、1.216±0.007mm。各齡幼
3、蟲的體寬值和體長值均隨齡期的增加而增大,并存在明顯的交錯。各齡幼蟲的體重值分別為0.160±0.024、1.467±0.128、7.095±0.371、20.535±1.083mg,幼蟲的暴食期為4齡。在24℃,RH70%和L16:D8條件下測定向日葵螟的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為:卵,4.24±0.04d;1-4齡幼蟲,3.72±0.09、2.94±0.09、2.94±0.11、3.67±0.10d;預蛹期,2.76±0.10d;蛹期,11.0
4、5±0.12d;產卵前期9.25±1.68d;雌、雄蛾壽命,20.82±2.01d和22.75±2.40d。研究明確了人工飼料對向日葵螟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了葵花仁粉的人工飼料所飼養(yǎng)的向日葵螟的生命參數(shù)中除幼蟲歷期外,其他生命參數(shù)較Poitout(1970)的配方更為接近葵花籽飼養(yǎng)的效果。但如何去除成熟葵花籽中過多的油份,改善人工飼料的物理性狀,使向日葵螟幼蟲喜好取食,縮短幼蟲發(fā)育歷期以便于室內規(guī)模飼養(yǎng)等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田
5、間調查研究了成蟲產卵對寄主發(fā)育狀態(tài)的選擇性,發(fā)現(xiàn)向日葵螟成蟲喜擇剛開花的向日葵產卵,產卵量隨向日葵開花時間的延長而降低,開花后第1d的產卵量占總產卵量的65.30%,前2d的產卵量占總產卵量的81.78%。因此,在田間防治時,要結合向日葵開花情況和向日葵螟成蟲動態(tài)的監(jiān)測,預報向日葵螟成蟲的羽化盛期和產卵高峰,采取噴煙、性誘劑等方法及時殺滅成蟲,以免其在向日葵上產卵,將向日葵螟消滅在為害以前。
研究明確了向日葵螟的寄主范圍、
6、田間種群動態(tài)規(guī)律和生活史特征。通過2008-2009年的田間調查發(fā)現(xiàn):向日葵螟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qū)的寄主有菊科的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同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Mill.)、刺兒菜(Cephalanoplossegetum(Beg.)Kitam)和苣荬菜(SonchusbrachyotusDC),其中苣荬菜作為向日葵螟的寄主在我國是首次報道。在該地區(qū)向日葵螟一年發(fā)生2代,其中越冬幼蟲4
7、月下旬開始化蛹,越冬代成蟲始見期為5月16日,但此時羽化的成蟲由于缺乏開花寄主而無法產卵危害,6月中下旬為越冬代成蟲羽化始盛期,7月上旬為羽化盛期。第1代幼蟲在6月末為害茼蒿、7月下旬開始為害開花的向日葵,為害時間自6月下旬至8月下旬,此時氣溫高,幼蟲發(fā)育快。第1代幼蟲于7月下旬開始羽化產卵形成第2代,其中有9.2%的老熟幼蟲直接滯育越冬。8月上旬為第1代向日葵螟成蟲羽化始盛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為羽化盛期,向日葵螟成蟲終見期為10月5
8、日,從始見期到終見期共計144d。第2代幼蟲自8月中旬起為害晚開花的向日葵,9月中旬老熟后陸續(xù)入土越冬,至10月上旬收獲時仍有30.0%的幼蟲未老熟而隨收獲的葵花盤轉至篩選出的雜質中越冬。這些結果的獲得為向日葵螟的預測預報和田間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研究明確了向日葵螟的主要越冬行為規(guī)律。向日葵螟以老熟幼蟲越冬,主要越冬場所有兩處:田間土中和篩選出的雜質中。越冬幼蟲多集中在土中0-4cm處做繭越冬,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做繭的
9、越冬幼蟲越來越少。越冬幼蟲入土對土壤濕度有一定的要求,以含水量10%的土壤最為幼蟲喜好,且喜好在塊狀土之間的縫隙內吐絲做繭。越冬幼蟲的過冷卻點在越冬期間逐漸升高,但變化幅度不大,越冬期間的結冰點變化較不規(guī)律,但總體呈逐漸降低趨勢。越冬期間,幼蟲體重不斷減輕,體內自由水含量的變化趨勢呈先減后增,結合水含量的變化趨勢與之相反。
研究確立了向日葵螟的監(jiān)測與防治技術。利用6種聚集指標對向日葵螟幼蟲的空間分布型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其
10、呈現(xiàn)聚集分布。樣本平均數(shù)(m)與方差(S2)的對數(shù)值的關系式為:lgS2=lg0.2130+0.56391gm,顯示向日葵螟幼蟲的空間分布隨密度的升高而趨向均勻分布。Iwao的m*-m回歸方程為:m*=8.1177+0.1447m,顯示該蟲在田間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個體群,個體間相互吸引,個體群的空間分布型為均勻分布。對聚集原因進行分析,得出λ小于2,表明向日葵螟幼蟲的聚集是由于環(huán)境作用所引起的。用Iwao的理論抽樣數(shù)模型計算出向日葵螟幼蟲
11、的理論抽樣數(shù)模型為:D=0.1時,n=911.77/m-85.53,D=0.2時,n=227.94/m-21.38。采用m*-m關系的序貫抽樣模型制定出食葵田間的序貫抽樣模型為:T1(n),To(n)=7.40n±4.54(?),油葵田間的序貫抽樣模型為:T1(n),To(n)=10.05n±2.29(?)。在田間比較了性信息素、頻振燈和黑光燈在成蟲動態(tài)監(jiān)測中的作用,結果表明性信息素的效果明顯好于頻振燈和黑光燈,建議生產中采用性信息素來
12、監(jiān)測向日葵螟成蟲動態(tài)。通過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qū)種植不同播期的向日葵表明:食葵和油葵上的向日葵螟為害率及向日葵螟密度變化趨勢均為早播的重,晚播的輕,均以5月26日種植的最低。建議巴彥淖爾地區(qū)的雜交向日葵集中在5月26日至6月5日期間播種。根據(jù)向日葵螟對食葵和油葵的不同為害損失,分別擬合了蟲口密度與產量損失率的線性回歸方程:yi=0.0072x1-0.0133和y2=0.0109x2-0.0395。結合當?shù)氐纳a實際,得出食葵和油葵的經濟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向日葵黃萎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向日葵抗黃萎病機制的研究.pdf
- 進境向日葵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及向日葵莖潰瘍病菌快速檢測技術研究.pdf
- 向日葵變黑輪枝菌的鑒定與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
- 向日葵種植技術
- 向日葵螟寄主選擇的物理生化機制.pdf
- 梵高向日葵
- 向日葵作文
-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
- 向日葵高產栽培技術
- 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技術
- 跳舞的向日葵
- 向日葵螟的寄主植物及寄主選擇的物理機制.pdf
- 食用向日葵地上部器官生長規(guī)律研究.pdf
- 荔枝蒂蛀蟲發(fā)生為害特性及防治關鍵技術研究.pdf
- 向日葵(音樂翻譯)
- 梵高向日葵賞析
- 向日葵女孩心得
- 只想長高的向日葵
- 向日葵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 親愛的向日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