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設計</p><p><b>  【教學設計說明】 </b></p><p>  科學類文章的教學常常重視了文章的工具性,忽視了文章的人文性,其結果是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厭煩。如果發(fā)掘這類文章的文化性,以文學性的方式授課,也是一條不錯的教學途徑。本文在重點探究科學小論文的學術價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感受作者心中涌動的強烈的

2、民族情懷。 </p><p><b>  【教學目標】 </b></p><p>  1.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文體特點。 </p><p>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結構層次;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p><p>  3.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樹立

3、科學意識;熱愛傳承中國建筑文化,領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愛國心與濃濃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念。 </p><p><b>  【教學重點】 </b></p><p>  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p><p><b>  【教學難點】 </b></p><p>  對文中

4、部分術語和主要觀點的理解 </p><p><b>  【教學方法】 </b></p><p>  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 </p><p><b>  【教學過程】 </b></p><p>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p><p> ?。ɑ脽羝@示岳陽樓圖片)這是中

5、國四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而今天我們走近它,是去品一品這座名樓里蘊含的中國建筑的味道。 </p><p> ?。ǘ┱w感知,明確目標 </p><p><b>  1.課堂活動一: </b></p><p> ?。ɑ脽羝@示岳陽樓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來復述中國建筑

6、的基本特征。 </p><p> ?。ㄓ梦膶W作品中的詩句文句或成語來印證九大特征,說明九大特征在社會生活中的深遠影響) </p><p><b>  2.課堂活動二: </b></p><p>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作者概括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順序展開的?哪些特征屬于結構特征?哪些屬于裝飾特征? </p><p&

7、gt;<b>  3.課堂活動三: </b></p><p>  播放視頻(中國古建筑視頻4:節(jié)選與斗拱相關內容),再次鞏固中國建筑的部分特征。 </p><p><b>  4.課堂活動四: </b></p><p>  一段視頻,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了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文章在描述九大特征時既有形象生動的描述,也有理論層

8、面上的解釋,給讀者一個明晰的印象。文章可不可以到此結束,為什么? </p><p>  如果是一篇說明文,它寫完九大特征可以結束。但這是一篇科普作品,屬于建筑學小論文,它就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那么它的學術價值或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又何在呢? </p><p> ?。ㄈ┖献魈骄?,完成重、難點 </p><p>  學術價值1:提出了中國建筑的“文法”問題 </p&

9、gt;<p>  合作探究一: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 </p><p>  作者提出了中國建筑的“文法”問題,從更深層次上探討了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形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一定之規(guī),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體現(xiàn)在

10、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表現(xiàn)出“千篇一律”的一面,也具有獨特的個性,表現(xiàn)出“千變萬化”的一面。舉例:喬家大院和北京四合院的不同風格,來說明“靈活性”與“千變萬化”。 </p><p>  教師再以四合院為例,幫助理解?!罢?、廂房、游廊、垂花門”等是構成四合院的“詞匯”。詞匯和詞匯的組合構成四合院這篇“文章”。而詞匯之間的組合不是隨意地、隨機的,是有規(guī)則的,這種規(guī)則就是“文法”。 </p&

11、gt;<p>  作者以“詞匯”和“文法”為喻,說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構成原理,并進而與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較,說明中國建筑一直堅持木架結構法,并把它發(fā)展得盡善盡美,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種價值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是智慧的結晶,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財富。 </p><p>  學術價值2: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p><

12、;p><b>  合作探究二: </b></p><p>  1.什么是“可譯性”?“可譯性”可能給各民族建筑的發(fā)展帶來什么影響呢? </p><p>  用“語言和文字”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的形式卻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

13、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p><p>  影響:從利的方面講可以促進本民族建筑風格、建筑文化與世界其他民族建筑風格和文化的交流,讓本民族建筑特色發(fā)揚光大,走向世界;從弊的方面分析,這也可能導致本民族的建筑風格和文化被其他民族建筑的風格和文化替換而至于消失。 </p><p>  2.怎樣理解作者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這個問題? </p><p>

14、;  梁思成并非一味復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為中國創(chuàng)造新建筑”的宏偉事業(yè)。在這篇小論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閉地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而是將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層面,拓寬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間”,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進行對照聯(lián)系。并在理論上提出“可譯性”概念,辨證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個性。深入探究“可譯性”的內涵,可從中感受到梁思成作為一代建筑宗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費孝通語)的大文化觀。 </p

15、><p>  學術價值3:中國建筑要有中國特色(民族情結) </p><p><b>  合作探究三: </b></p><p>  1.作者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最終目的是什么? </p><p>  【明確】文章第20自然段寫到:我們若想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來建造適合于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筑,我們就必須首先

16、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詞匯”,否則我們是不可能寫出一篇中國“文章”的。 </p><p>  作者希望“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來建造適合于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筑”,在創(chuàng)新時不能忘根,只有“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詞匯”,才能在創(chuàng)新中盡可能融入中國元素,保持中國建筑的特色,我們的建筑才能在世界建筑史占一席之地。足見他對中國建筑的酷愛。 </p><p>  2.作為一篇科技論文,

17、科學、嚴謹?shù)恼f明是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主要的任務是介紹科學知識、闡述自己的觀點??杀疚挠泻芏嗑渥訋в袧饬业氖闱槌煞郑页鲞@些句子,品味作者的情感。 </p><p>  全文的2、17和20段。(投影) </p><p>  3500年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發(fā)展了這個體系的特長,不斷在技術上和藝術上把它提高,達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輝煌成就。 </p><p> 

18、 這證明屋頂不但是幾千年來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并且是我們民族所最驕傲的成就。 </p><p>  這樣的框架實在為我們的新建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比有利的條件。 </p><p>  這些句子表達了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建筑的滿腔熱愛,無比自豪。 </p><p>  過渡:我們來大致了解一下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就知道這種熱愛其實由來已久,而這篇文章的寫作,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

19、性。 </p><p>  3.老師補充:(知人論世) </p><p>  一個長久熱愛著建筑,把自己一生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它。這是一個因為對中國古代建筑錯誤的做法而義憤填膺的人。梁思成先生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一種悠久而輝煌的建筑藝術,是一份獨具魅力的東方文化。 </p><p>  “中國文章”怎么寫,是梁思成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問題。面對如今我們

20、中國建筑中高聳的大樓,同質化的住宅,這個問題顯得是那么鮮明和尖銳。令人稍許欣慰的是我們的一些古建筑被保存了下來,還有一些建筑師在踐行梁思成的建筑美學思想。 </p><p>  不管時代怎樣進步,社會怎樣發(fā)展,總有一些恒久不變的東西沉淀下來;無論是古代、現(xiàn)代還是未來,中國的建筑都有而且都應有自己的特征。建筑如此,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如此。我們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只有我們繼承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我們的文化才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