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經(jīng)學體系的崩解與魏晉士人個性的釋放</p><p> 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中國古代學術發(fā)展道路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諸子學說的萎縮和儒家學說的經(jīng)學化、神圣化。 </p><p> 為了激勵士人們專心儒學,武帝推行“以經(jīng)取士”的選官制度,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身通其藝者可選拔為郎中。“治經(jīng)”成了士人通向利祿的階梯,士人紛紛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了
2、“治經(jīng)”上。西漢立于學官的是今文經(jīng)學,重在經(jīng)義的闡發(fā),但是,今文經(jīng)學是以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為邏輯基礎、以維護封建“大一統(tǒng)”和封建皇權為目的的政治官學,從其誕生開始,對政治就有強烈的依附性。隨著封建集權程度的加深和封建固有矛盾的顯現(xiàn),封建政治需要經(jīng)學進一步更化來維護皇權的穩(wěn)固,這就不可避免地使經(jīng)學走向神學化的道路。于是,在西漢哀、平之間,經(jīng)學領域出現(xiàn)讖緯思潮。 </p><p> 讖緯是社會危機的產物,在社會危
3、機到來時,統(tǒng)治集團需要援引經(jīng)義,把自己的實際的政治訴求轉化為虛幻的上帝和神靈的意旨。所謂“讖”,就是編造大量的預言神化自己,所謂“緯”就是依傍經(jīng)義實現(xiàn)“讖”的傳播。在一些宣揚讖緯的著作里,有不少荒誕的讖緯之語,讖緯的出現(xiàn)加劇了經(jīng)學的進一步神化,并使經(jīng)學走向荒誕虛妄。 </p><p> 由于無需引經(jīng)據(jù)典進行理論化的闡釋,讖緯的政治宣傳作用直接而強大,所以受到統(tǒng)治者的歡迎。光武帝即位洛陽,“宣布圖讖于天下”,經(jīng)過
4、明章二帝的繼續(xù)提倡,讖緯發(fā)展成為一種風靡一時的學問,臻于極盛。讖緯的泛濫使儒學演變?yōu)榇炙椎纳駥W形式。 </p><p> 然而,由于統(tǒng)治者的提倡,今文經(jīng)學的虛妄、古文經(jīng)學的繁瑣以及讖緯的蔓延,使得原本就依附于政治而不健康發(fā)展的經(jīng)學,走向了更教條化和繁瑣詮釋的死胡同。儒經(jīng)成了僵尸,治經(jīng)成了網(wǎng)羅詞匯、制作繁瑣詞章的無聊的文字游戲。常常出現(xiàn)“一經(jīng)說至百余萬言,”(《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
5、。”(《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的情況。到了這種地步,經(jīng)學已經(jīng)失去了可學性,也失去了可操作性,走向衰落將不可避免。 </p><p> 物極必反,儒學盛極而衰。其衰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發(fā)展完全脫離了學理的軌道,變成了荒誕不經(jīng)的讖語和政治教條,對人們已經(jīng)喪失了吸引力。進入魏晉時代,社會分崩離析,僵化的儒學教條自然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和約束,追求信仰多元和個性釋放成了社會的主流思潮。 </p><
6、;p> 與經(jīng)學的僵化相反,新興的玄學和佛學,卻以“得意昌言”,不循舊章,不拘文字,以及深切的人文關懷受到人們的歡迎?!爸窳制哔t”是玄學的理論家和實踐家,在魏晉鼎革之際,他們活動于洛陽和河內郡(治今武陟西南)等地。他們著書清談,倡揚玄風。主張順應自然,建立一個沒有斗爭、沒有君臣“名教”、不受道德約束的“自然”社會。玄學的文化學意義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開辟了一個思辨的時代。一是掀起了一個個性解放的浪潮。 </p>&l
7、t;p> 與玄學緊密聯(lián)系的道教在魏晉時期也興盛起來。道教尊老子為教主,奉《道德經(jīng)》《南華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吸收了儒、墨、陰陽五行、佛、讖緯等家內容,視長生不老、全性葆真、得道成仙為終極目標。 </p><p> 佛學是魏晉時期另一門顯學。佛教在中國的迅速傳播,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東晉南北朝戰(zhàn)亂不已,社會各階層人們普遍有一種“人生若朝露”的“憂生之嗟”。強烈的生命憂患催動人們面向八方去尋找安身之命之處。玄學
8、的興起,為一部分士人開拓出超越有限進入無限玄妙之境的思想新域。而佛教的到來,又為人們開辟出了精神解脫的新天地。首先,佛教塑造了一批解脫人們痛苦的大慈大悲的救世主,如菩薩、佛等,這對于身陷苦難中的民眾不啻為絕望中的光明。其次,佛教的生死輪回之說,善惡報應之論為痛苦的人生找到了人生支點,消解了人們對于今生痛苦的感受和對來世未知的恐懼。 </p><p> 儒學失落,套在人們思想上的枷鎖暫時崩解,掙脫了一尊儒學與一統(tǒng)
9、帝國文化統(tǒng)制的士子們轉向疏離國家與社會,開始注重個體生命的存在和人生價值的思考。這種思維轉向,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兩漢時期掩蔽于經(jīng)學羽翼,桎梏于儒學一統(tǒng)格局下的文化各門類的全新認識,從而推動文學、藝術乃至史學的自覺和獨立品格的形成。而在文學藝術的暢揚中,魏晉士人的個性也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 </p><p> 在儒學獨尊的兩漢,文學附庸于儒學。所謂文學指的是學術,特別是儒學,“立義”須“托五經(jīng)”;“詠情”須以“彰教”
10、為歸宿。在儒學的所謂“有為”精神規(guī)范下,潤色鴻業(yè)、諷喻教化成為文學的惟一職能。文學家,不過是毫無人格而言的弄臣。到了魏晉南北朝,盡管來自統(tǒng)治者的強權統(tǒng)治依然存在,但思想領域的獨尊格局畢竟被打破,玄、佛、道的流行不僅為士人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向,實際上也為士人導化出了新的生活方式,玄風獨振中的魏晉士大夫們狂狷不羈,蔑視禮法,任性放達,追求感觀刺激,煉丹服散,縱情山水,溺于美酒。這些怪誕異行,被稱為“魏晉風度”,既是世人對抗禮教,個性宣泄的體現(xiàn)
11、,也是動亂社會消極避禍的求生手段。他們也許只能在佯狂或醉酒中求得個性的真正解放,但他們畢竟借助于這些手段實現(xiàn)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釋放,創(chuàng)造的文學作品確已完全實現(xiàn)了獨立的學術品格。 </p><p>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服務于政治教化的要求減弱了,文學變成個人的行為,抒發(fā)個人的生活體驗和情感。曹植、王粲、劉楨、阮籍、陸機、左思、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I、庾信,雖然選取的題材不同、風格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構.pdf
- 魏晉士人孝道思想研究
- 試論魏晉士人的狂狷之美.pdf
- 魏晉贈答詩與士人心態(tài).pdf
- 論魏晉士人的爭競之風.pdf
- 魏晉士人的自由審美及其心態(tài)分析
- 魏晉士人孝道思想研究.pdf
- 魏晉士人重情風尚研究.pdf
- 魏晉士人人格范式的美學審視.pdf
- 魏晉士人的自由審美及其心態(tài)分析.pdf
- 魏晉學風之變與詩經(jīng)學走向研究.pdf
- 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pdf
- 漫論魏晉時期士人審美精神
- 家族文化與魏晉士人精神_21349.pdf
- 魏晉詩經(jīng)學研究_40438.pdf
- 論魏晉士人的人格美意識.pdf
- 魏晉士人生命意識研究.pdf
- 魏晉士人心態(tài)研究——以詩歌為中心
-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園林與山水畫的關系研究.pdf
- 喚醒動力 釋放個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