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中小學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中的角色比較 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中美兩國中小學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中的角色比較 </p><p>  [摘 要] 現(xiàn)如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采取種種形式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家長能否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美國中小學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中主要扮演著學習者和支持者、主動參與者、決策者等角色,而我國中小學家長則主要是以學習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參與學校教育的。

2、從法律體系、學校管理體制和思想觀念方面分析這種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以期對我國中小學家長參與教育向縱深發(fā)展提供借鑒。 </p><p>  [關(guān)鍵詞] 美國;中國;中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p><p>  一、美國中小學家長 </p><p>  在參與學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p><p>  在《美國教育目標2000》中明確規(guī)定,所有學校

3、都要加強與家長、社會的合作,使家長更多地關(guān)注青少年兒童在社會、情感意識和學業(yè)方面的成長與進步。① 而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家校合作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展。 </p><p>  1.作為學習者和支持者 </p><p>  家長作為學習者,參與再教育活動,學習如何教育子女。以這種角色和身份參與孩子教育是家長參與的傳統(tǒng)模式,也最常見,往往受到教師、家長和學校

4、管理人員的偏愛。家長在活動中一般會感到輕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別人的威脅。在這類活動中,家長與教師的面談經(jīng)常只限于討論個別孩子的教育問題(通常是學習和紀律問題),而與學校整體教育工作無關(guān)。家長只對自己孩子的進步感興趣,學校則要求家長盡最大的努力來促進其孩子進步。教師與家長的關(guān)系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聯(lián)絡(luò)性質(zhì)大多是單向的,由學校安排,家長一般處于被動。家校雙方的交流是這些活動的主要特色,參與目的主要是學校得到家長對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長在活

5、動中學習有關(guān)教育理論和方法。 </p><p>  也許,美國的家長在學習和幫助教師方面不一定比我國的家長更熱心,但是由于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家長可以通過許多渠道學習如何幫助孩子的功課,在許多方面支持學校的工作。在美國中小學的校園網(wǎng)上,有大量家長教育的資訊。隨便瀏覽某個美國中小學的校園網(wǎng),一般都有家長和教師聯(lián)誼會(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這一欄,其中一定有各類家庭教育的網(wǎng)絡(luò)資源

6、。除了網(wǎng)上家長教育,學校是家長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內(nèi)基基金會準備了一份特別的報告,題為《入學準備:一項國家的使命》(Ready to Learn: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該報告得出的結(jié)論是,如果要讓所有的兒童都為進入學校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必須優(yōu)先做好七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個方面就是培養(yǎng)稱職的家長,在每一個州發(fā)起一種以學校為基礎(chǔ)的家長教育計劃。具體到學校方面,鼓勵家長參與學習的方法有:(1)借PTA會議之

7、機,在小組內(nèi)向家長解釋如何用合作學習法教授課程;(2)邀請家長參加教師的在職培訓;(3)主動與所有家長聯(lián)系——包括家訪。此外,他們還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長提供更多信息:定期出版學校和班級的時事通訊;</p><p>  所以,如果說美國的家長能夠成為積極的學習者與支持者,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美國的學校為他們創(chuàng)造的條件。 </p><p>  在支持的范圍上,美國的家長對教師的支持不僅僅是提供教

8、具和所需設(shè)施、信息,還能參與學生的評價、課程改革、學校日常事務等。 </p><p>  對部分家長來說,與孩子的教師、咨詢者和其他教職員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參與,而且是他們追求的唯一一種參與形式;但對另一些家長來說,這只是起步,他們會從這類活動中獲得參與的勇氣和經(jīng)驗,從而在學校教育中充當更積極的角色。 </p><p>  2.作為主動參與者 </p><p> 

9、 科默(Comer,1993)在實際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在開展“學校發(fā)展項目”(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學校中,有10%到15%的家長作為志愿者為學校服務。 </p><p>  參與教學,豐富學校教育資源。家長志愿者是學校豐富的課程資源,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整體、全面發(fā)展。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許多移民的孩子在課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單獨輔導。同時,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有意識地分層

10、教學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需要。許多家長志愿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zhì)和專業(yè)特長,他們往往會被邀請在課堂上輔教甚至主教某些課程。③ </p><p>  家長通常參與策劃、協(xié)助組織全校性大型活動。對校運會、藝術(shù)節(jié)、慶祝會以及郊游等,家長們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參與設(shè)計活動方案,幫助編輯印刷相關(guān)宣傳單,裝飾活動場所,以及一些具體的服務、安全維護工作。在這些活動中,一方面,家長發(fā)揮了支持學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與孩子共

11、同的游戲,使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從而有效地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此外,也減少了家長對孩子舉行活動的安全問題等方面的擔憂。 </p><p>  家長為子女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美國輿論普遍認為,由于拘泥于標準化、程序化教育,很多中小學權(quán)力過分集中,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盛行。為改變這一狀況,一方面,作為努力改革學校教育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責任制度。這種責任制度允許家長以及更廣泛的社會人士

12、參與學校教育目標的制定,允許他們了解、掌握學校教育的情況,從而發(fā)揮他們的監(jiān)督職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學校教育管理的呼聲中,許多家長紛紛在其子女所就讀的學校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校教育管理。他們與學校管理工作者、教師聯(lián)手管理學校,一起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特有的各種問題,共同承擔對下一代的正規(guī)教育的結(jié)果。家長的參與,完善了學校教育管理,在教師、家長和學校管理工作者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嶄新的協(xié)作關(guān)系。 </p><p>

13、;  籌措經(jīng)費,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家長們常常幫助學校籌集經(jīng)費,填補政府經(jīng)費削減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學用具、清潔用具、科技設(shè)備、教學資料甚至教師工資。據(jù)統(tǒng)計,近年79%的家長為孩子就讀的學校捐款,39%的家長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的家長一年至少捐300美元?;鶎覲TA為了籌集教育經(jīng)費,可謂盡心盡力,除了鼓勵會員捐款,收繳會員費,組織會員向親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資外,還會想出各種辦法。比如,向家長售商店或餐廳的優(yōu)惠券;組織一些學生競賽活動

14、,讓家長根據(jù)學生的成績相應給予獎勵作為對學校的捐贈,如跳繩比賽,約定每跳多少下就為學校募捐多少錢。這樣既為學校募集了經(jīng)費又激勵了學生的愛校情感。有了PTA的支持,學校與教師的壓力大大減輕,教師能更專注于學生的教育成長。對家長而言,為了讓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他們不會吝惜捐款(這些錢是可以抵稅的)。當然,所有這些捐款都由PTA統(tǒng)籌安排,其賬目受到嚴格的審計,而且要向家長、教師公開。④ </p><p><

15、b>  3.作為決策者 </b></p><p>  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全過程,包括決策形成、決策執(zhí)行和決策監(jiān)督等。 </p><p>  鼓勵家長教師協(xié)會或其他家長團體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長的利益。所有團體都吸納家長成員參加,并確保其接受諸如政策、課程、預算、學校改革行動、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適當培訓,所有的管理機構(gòu),都給予家長平等的代表權(quán)。在設(shè)定學校目標、開發(fā)或評

16、價學校有關(guān)項目與政策時,允許家長以合作者身份參與,并促進家長參與學區(qū)、州及全國的委員會,討論有關(guān)教育問題的解決。PTA、家長顧問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是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組織形式,其中PTA是最普通的組織形式。學校PTA往往會派出家長代表與學校負責人組成理事會,共同計劃、管理學校的各項活動,以確保學校的教育政策與行為切實符合學生的利益,并能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p><p>  家長們通過研討小組討論學校系統(tǒng)的政策

17、和實踐、與教師合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學生成績通知書、家庭作業(yè)、學校中的社團等問題。家長們積極幫助學校確定教育目的、具體領(lǐng)域的目標以及學生所學課程,在課程的適當性、課程修訂等方面提出建設(shè)性意見供學校參考。另外,家長們?yōu)榱艘环N專門的問題而組建的團體,是家長影響學校決策過程的另一種形式。 </p><p>  二、中國中小學家長 </p><p>  在參與學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p>

18、<p>  我國的家長基本上扮演的就是學習者與支持者的角色。具體的參與方式有家長會、家長學校、書面聯(lián)系、電話聯(lián)系、個別家長約見等。家長確實應該作一個虛心的學習者,學習教育兒童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即便是高學歷的家長和學校教師,也未必懂得育人之道。為了配合學校的教育改革,家長也需要學習新的知識。 </p><p>  那么,他們是不是積極的學習者與支持者呢?此外,他們又能在哪些方面支持教師與學校呢?

19、</p><p>  陳錚家校合作問卷調(diào)查的研究結(jié)果⑤顯示,76.4%的家長沒有班主任或其他任科教師的電話或電郵,36.4%的家長不能在家輔導子女的學業(yè),35%的家長認為自己不需要補充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49.3%的家長不愿意義務為學校服務,31%的家長覺得自己在家長會上沒有發(fā)言的機會,79.2%的家長沒有參加過學校的家長學校。至少有一半的家長不是,或沒有機會作一名積極的學習者和支持者。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沒有能力

20、或不愿意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不愿意義務幫助學校;有的則是學校沒有創(chuàng)造條件讓家長參與學習與服務,家長沒有機會向?qū)W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參加家長學校。尤其是大部分家長沒有教師的電話或電郵,又怎能經(jīng)常與教師保持聯(lián)系呢? </p><p>  需要指出的是,家長的支持基本上是一種不直接參與教學與教務的外部支持,而且一般是被動的。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學校和課堂是教師的領(lǐng)地,除非得到允許,家長不能進入。95.2%的教師都不愿意

21、家長坐在教室里幫助維護課堂紀律。當問及為何時,有的教師反問道“他(指家長)坐在教室里,那要我做什么?”而在美國,家長這樣做很正常。在英語里,這些家長叫做“Room Representative”(家長參與課堂的代表)。他們在課堂上幫助教師做很多事情,比如給學生念書,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維護課堂紀律,遇到特別活動時給學生制作專用服裝等。⑥ </p><p>  家長參與廣度不夠。學校邀請參加家長委員會的家長

22、往往是有一定社會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能力的家長,這就大大限制了家長參與的廣度。家長主要是配合學校的工作計劃,好像是學校領(lǐng)導的附屬機構(gòu),既起不到獨立監(jiān)督的作用,也不能參與學校事務與決策。⑦在家長參與的深度上,家長委員會不夠獨立,其活動主要由學校來安排,其成員也主要由學?!把垺?。學校限制了家長的深入影響。再者,由于沒有強有力的組織,我國的家長也不能像美國的家長那樣,通過自己的組織來影響聯(lián)邦和州的立法,發(fā)起大規(guī)模的教育活動,進行家校合作與家長教育的研

23、究等。 </p><p>  家校合作基本以學校為中心,由學校單向向家長傳遞信息,如學校一般是在學期末開一次家長會,向他們通報學生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家長在假期中輔導學生學習的“任務”等。家長在整個活動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缺少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真正對話。這種參與方式往往單純地圍繞學校為其服務,家長比較被動。 </p><p>  再比如家長參與課程開發(fā),這在美國也是常見的,而在我國仍處

24、于落后階段,抑或說是起步階段。⑧ </p><p>  由此筆者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我國的家長目前有一半不是積極的學習者,還有大部分家長只是或只能充當被動的、外圍的支持者。即使作為支持者,家長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p><p>  三、兩國差異的原因分析 </p><p>  1.從法律體系方面來看 </p><p>  美國的家長參與

25、學校決策,參與兒童教育計劃的制定是受法律保護的。在理論上,美國的家長繳納了教育稅,作為納稅人,他們有權(quán)監(jiān)督其稅款的使用情況,這是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法律基礎(chǔ)。美國1974年《公法93-380》規(guī)定,由聯(lián)邦資助的學區(qū)和學校,應成立咨詢委員會,委員應包括大量的家長,以協(xié)助教育項目的實施和管理。1975年以后,美國《殘疾兒童教育法》出臺,規(guī)定家長有權(quán)參加與其孩子教育有關(guān)的學校會議,有權(quán)對學校做出的決定發(fā)表意見。這部法規(guī)的作用遠遠超過了殘疾兒

26、童的特殊教育,對普通中小學的家長參與管理也有深遠影響。不過,由于家長畢竟不是教育專家,在身份上,他們是學校的客人,他們的意見大多也是作為參考。⑨ </p><p>  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專門制訂家長參與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確家長參與教育的合法權(quán)益,使家長在監(jiān)督、參加學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活動時有法可依,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權(quán)力,同時,強化家長對教育事業(yè)的參與,加強家長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 </p>

27、;<p>  我國的許多法律法規(guī)也對家長參與作了一些相關(guān)規(guī)定,如199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對未成人的保護作了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同時,各省市為了配合國家的法律與政策,也出臺了相關(guān)的政策。有的法律條文把學校教育看做是很權(quán)威、很專業(yè)的事,家長無權(quán)過問,并且還要接受學?;蚪處煹闹笇?。此外,我國的教育法規(guī)沒有賦予家長擇校的權(quán)利和參與子女教育計劃制訂的權(quán)利(家長不能為子女選擇設(shè)計課程)。而且我

28、國的政策要求家庭要配合學校,學校要指導家長,但具體怎么落實,最后怎么評價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⑩ </p><p>  2.從學校管理體制來看 </p><p>  在美國,中小學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具有高度的辦學自主權(quán)。校長與教師、家長分享一部分權(quán)力。家長代表直接參加校委會,行使決策權(quán)。除此之外,美國全國校董事會聯(lián)合會(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

29、還積極探索讓所有受決策影響的人都參與決策的其他形式,即“分享決策”。其途徑有組成“現(xiàn)場理事會”或“專題議事小組”,其中包括家長、學生、社區(qū)代表以及所有直接受政策影響的人群的代表。這類組織只能通過校董事會對公眾負責,與校董事會權(quán)力共享,相互合作并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11} </p><p>  我國的校長負責制實行的民主管理是內(nèi)部的民主,教育法沒有賦予家長參與學校校務的權(quán)利,學校沒有開放給家長和社區(qū)。我國的學校管理體

30、制比較封閉,沒有吸收家長參與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沒有合適的身份參與學校的決策。總的來說,很少有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更少有家長參與學校的決策,如對教師的評估,課程改革等,家長的權(quán)利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p><p>  3.從思想觀念方面來看 </p><p>  我國的家長與教師在教育觀念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分歧,家長與教師之間還存在相互推諉教育責任、共育意識不強的現(xiàn)象。中國人一貫有崇尚權(quán)威

31、的價值取向,在大多數(shù)家長心中,教師是兒童教育的權(quán)威代表。家長踏入學校參與學生教育似乎是挑戰(zhàn)權(quán)威,破壞和諧,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p><p>  部分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沒有認識到參與是自己的權(quán)利和義務。一些學校領(lǐng)導者和教師認為,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素養(yǎng)差,反而時常給學校帶來麻煩和干擾,學校若與家庭合作是自討苦吃。也有人認為,家長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沒有時間參與學校教育,或即使有時間也不積極。

32、也有部分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雖然歡迎家長在校外參與個別學生的教育活動和有組織地支援學校,但當家長進入校內(nèi)干預學校日常運作和決策時,他們則不真正認可和支持,他們傾向于自我保護并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消極情緒,擔心職業(yè)和形象受到挑戰(zhàn)和威脅,他們懷疑家長的決策能力,認為家長介入校內(nèi)事務是在監(jiān)督、挑毛病。 </p><p><b>  注釋 </b></p><p> ?、贄钐炱剑骸豆膭?/p>

33、和引導家長參與——美國中小學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年第9期 </p><p> ?、贛aria Fishel,Lucila Ramirez.Evidence-Based Parent Involvement Interventions with School-Aged Children,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Winter 2005,Vol. 2

34、0,Iss. 4 </p><p> ?、蹖O孝花:《談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第6期 </p><p> ?、茛彡悕槪骸吨忻兰倚:献鞅容^研究》,華中師范大學 2001級碩士學位論文 </p><p> ?、轘tevens,Brenda A.&amp; Tollafield,Andrew. Make the Mo

35、st of Parent Teacher Conferences,Education Digest,2003,69(1). </p><p> ?、呃钸M忠:《走向共同責任的家校合作——國外的經(jīng)驗和我們的實踐》,《基礎(chǔ)教育參考》,2004年第7期 </p><p> ?、嗤艟眨骸墩n程開發(fā)中的家長參與》,《課程研究》,2003年第1期 </p><p> ?、鈩⑹婪€(wě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