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死亡倫理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 死亡倫理,----------第23組,死亡與,一、我國傳統(tǒng)的死亡觀,儒家的死亡觀道家的死亡觀佛教的死亡觀,,,,儒家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儒家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保ā墩撜Z·顏淵》)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保ā墩撜Z·堯曰》)孟人說:“莫非命也,順受其正?!?尊重人的生命,不懼怕死亡,舍生取義 “信天命”是其核心內(nèi)容,,

2、老子認為:“出生入死”。 老子在《道德經(jīng)》50章中指出:“生之徒,十有三;死亡徒,十有三;人之生,運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莊子在妻子死時“鼓盆而歌”。,,佛教論死,講的是因果報應,輪回轉世。 佛教提出的人生是苦海,塵世沒有真正的快樂,只有來世進入“天國”,輪回再生,才有歡樂和幸福。,二、死亡與死亡標準,(一)死亡的本質(zhì) 何謂死亡?死亡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從死亡這一客觀現(xiàn)象來看,它所帶來的后果

3、不外乎兩種:①死亡是生物學生命的終止,即死亡是生物學新陳代謝的停止;②死亡是人類中個體存在的完全結束??傊?,死亡告訴人們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死亡是人的本質(zhì)特征的消失,是機體生命活動過程和新陳代謝的終止。死亡的實 質(zhì)是人的自我意識的消失,它是生 命過程的一部分。,(二)醫(yī)學上死亡分期,瀕死

4、期:這是死亡過程的開始階段,也稱臨終狀態(tài)臨床死亡期:是瀕死進一步發(fā)展的階段,宏觀上是人的整體生命活動已停止,微觀上組織代謝過程仍在進行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后階段,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重要生命器官的消亡過程不可逆發(fā)展的結果,(三)傳統(tǒng)心肺死亡標準,在傳統(tǒng)的死亡概念中,長期以來都是把心、肺功能看作是生命最本質(zhì)的東西: 生命結束、死亡來臨的時刻就是心臟停止跳動,呼吸停止。古代和現(xiàn)代醫(yī)學都是如此,死亡成為心跳、呼吸停止的代名詞,即

5、人們常說的心肺死亡標準,(四)腦死亡及其標準,腦死亡是指某種病理原因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致使腦組織功能和呼吸中樞功能達到不可逆轉的消失階段,最終導致病理性死亡。目前,世界上較有權威性的腦死亡判定標準是1968年美國哈弗醫(yī)學院特設委員會的標準,簡稱“哈佛標準”。,腦死亡哈佛標準,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病人完全喪失了對外部刺激和身體內(nèi)部需求的所有感受能力。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時間停止3分鐘仍無自主呼吸恢復的跡象,即為不可逆的呼吸停

6、止。腦干反射消失: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眼運動反射(眼球—前庭、眼球—頭部運動等)均消失,以及吞咽、噴嚏、發(fā)音、軟腭反射等由腦干支配的反射一律消失。腦電波平直或等電位。 凡符合以上標準,并在24小時或72小時內(nèi)反復多次檢查,結果一致者,即可宣告其死亡。但同時規(guī)定,服用過鎮(zhèn)定劑、低溫(低于32℃)或其他代謝原因?qū)е碌目赡嫘曰杳猿狻胗變旱哪X死亡診斷必須慎重。,三、腦死亡標準的倫理意義,1、能夠及時地搶救假死狀態(tài)的患者,

7、維護了人的生命2、為處置腦功能處于不可逆而有心跳的患者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有利于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3、有利于器官移植的開展,第三節(jié) 放棄治療與安樂死,,沈殿霞,陳曉旭,,一、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1.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定義2.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判定標準3.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倫理爭論,,無效治療:凡不能達到治療目的的治療措施均可被認為是無效治療凡對于不可治愈的患者,為了不再人為地延長其生命而終止有效治療措施,任其自然死亡,即為放棄治療

8、,,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判定標準,臨床醫(yī)學標準,倫理標準,無效治療或放棄治療的醫(yī)學判定應建立在對病情的準確診斷、對愈后正確分析的基礎上,這是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判定的科學依據(jù)。在這方面,醫(yī)生應是這一判定的核心力量。由于醫(yī)學發(fā)展水平的局限,這些判斷更多地依賴于醫(yī)生的現(xiàn)有能力和經(jīng)驗,而無法建立完全科學、量化的指標體系,從而導致不同的醫(yī)生在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判定上會有非常大的差異。這種不確定性為醫(yī)生的臨床判斷造成極大的困難,從而為無效治療和放

9、棄治療的實施設置了障礙,在醫(yī)生做出的醫(yī)學判斷基礎上,人們的生命價值觀成為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判定的倫理依據(j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處境下的人,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差異。有人追求生命的時限,有人追求生命的質(zhì)量,因為不同的追求,人們會對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做出不同的認定和選擇,由于患者及其家屬擁有完全的醫(yī)療自主權,他們在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判定和決策中成為決定性的因素,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倫理爭論,贊成者認為應該承認拒絕或放棄無

10、效治療并不違背醫(yī)學倫理的基本原則,這樣做可以減少患者及其家屬的痛苦,可以減少其心理和經(jīng)濟上的負擔,避免由于過度治療引起的家庭、社會和經(jīng)濟問題,防止把有限的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耗費在已失去生命意義的過度治療上。當一個人的生命完全靠技術去控制和干預,已失去生命本身意義的時候,他有拒絕接受無效治療而選擇放棄治療的權利。放棄治療的最終選擇權利主要應屬于患者而非他人??傊?終止無效治療和放棄治療體現(xiàn)了自主原則、生命質(zhì)量和生命價值原則,尊重了患者的人權和自

11、身利益,符合社會公益和公正原則,反對放棄治療的倫理觀點依然存在,認為放棄治療實際上就是放棄努力拯救生命,是與醫(yī)生職責相違背的,是與生命神圣論、人道論、美德論、義務論相悖的;從患者及家屬的角度看,放棄治療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也會使家屬蒙受違背孝道的罪名;同時,也難免會出現(xiàn)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假借放棄治療之名,行草菅人命之事,,巴金,非誠勿擾,安樂死,經(jīng)久不息的倫理風波,第一節(jié) 安樂死概述,死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死亡在瞬間代替

12、了生命,比如一個人在睡眠中死去,或者一個人因暴病或車禍等意外事故突然間離開了人世,這時痛苦僅僅是留給了仍活在世上的哀傷者另一類是到達死亡的生命有個臨終期,這時生命必備的條件已經(jīng)喪失殆盡,死亡成了一場苦難。在臨終期,患者往往承受著劇烈的、難以忍受的痛苦,為了不再延長這種瀕死的痛苦狀態(tài),人們提出以“安樂死”來適時地結束其生命,大家心目中安樂死的過程?,某醫(yī)院一位78歲的老年患者身患不治之癥,住院3個月,病情不斷惡化,無法挽救。病人周身疼痛

13、,肌肉抽搐。由于痛苦,病人將自己身上抓得鮮血直流,甚至將舌頭咬斷,醫(yī)生不得不在口腔內(nèi)墊上棉花,并固定手腳。經(jīng)醫(yī)院討論,同意患者本人要求,由3位醫(yī)師及病員家屬在場,撤去氧氣,并注射一支致命藥劑,老人在平靜中離去。。。。。。。。。。,1.什么是安樂死?,(一)安樂死的含義安樂死源于希臘語Euthanasia,即“無痛苦的、幸福的死亡”、“無痛致死術”?,F(xiàn)在,安樂死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Black法律字典》認為安樂死是:“從憐憫出發(fā),把身患不

14、治之癥和極端痛苦的人處死的行為或做法。”《牛津法律指南》的安樂死定義是:“在不可救藥的或病?;颊咦约阂笙?,所采取的引起或加速死亡的措施?!泵绹t(yī)學會認為安樂死的通常定義應當是:“出于仁慈的原因,以相對迅速并且無痛的方式造成不治之癥和病痛患者死亡的行為?!薄俄f伯新國際詞典》定義為:使病人脫離不治之癥的無痛致死的行為。“1975年《新哥倫比亞百科全書》定義為:無痛致死或不阻止晚期疾病患者的自然死去。綜上所述,從醫(yī)學倫理學的角度,可以給安

15、樂死下這樣的定義:患不治之癥的病人(包括腦死亡者)在危重瀕死狀態(tài)的時,由于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或家屬的合理要求下,經(jīng)醫(yī)生鑒定認可,用人為的醫(yī)學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tài)下度過死亡階段而終結生命的全過程。,,根據(jù)這一定義,我們可以明確:安樂死是人的生命過程中死亡階段的一種良好狀況和達到這種良好狀態(tài)的方法,而不是人的一種死因或一種致死手段。安樂死的目的在于避免死亡的痛苦的折磨,改變死亡前的自我感覺狀態(tài),維護死亡時的尊嚴。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

16、,安樂死還遠遠沒有被人們所接受,爭議頗多。一部分人認為,如此做法是強制剝奪別人的生命權利,有悖于道德和人性;一部分人則認為,假如生命已不堪重負,正如古語“生不如死”所言,存在的意義又如何,當患者本人要求安樂死卻不被接受是否也違反了人的意志;同時,也存在另一個問題,病?;颊卟荒鼙磉_自我的意愿,誰又能代替患者決定他的生死權,關系到是否出于其他利益而萌出迫害動機而涉嫌謀殺。,,2003年1月,王明成因胃癌復發(fā)住進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二院。癌細胞在

17、腹腔內(nèi)轉移擴散,導致肝功能衰竭,肝腹水嚴重。6月9日,王明成向醫(yī)生遞交了一封請求安樂死的信,1986年6月23日,王明成的母親夏素文因肝硬化晚期腹脹伴嚴重腹水,被送往漢中市傳染病醫(yī)院看到母親痛不欲生的慘狀,王明成和妹妹要求主治醫(yī)生蒲連升對其母親實行安樂死,并在處方上簽名這是中國第一例安樂死案件,2.安樂死的歷史發(fā)展,原始社會:人類生活條件較差,迫于生計常會殺死老弱病殘以保證強者的生存中世紀時:管理者產(chǎn)生了,“讓病人安然死去”的思想

18、17世紀開始,人們越來越多地把安樂死指向醫(yī)生采取措施讓患者死亡,甚至加速患者死亡從19 世紀開始,安樂死作為一種減輕死者痛苦的特殊醫(yī)護措施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進入20世紀30年代,歐美各國都有人積極提倡安樂死,主張安樂死的人們還發(fā)起和組織運動。 1936年,英國率先成立了“自愿安樂死協(xié)會”,1939年9月,現(xiàn)代西方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Freud)自感疾病已無可挽救時,向醫(yī)生提出安樂死的要求,他說:“如果我不

19、能堅持活下去的話,你將盡力幫忙,現(xiàn)在我萬分痛苦,這樣下去是毫無意義的?!弊詈螅宰栽赴矘匪赖姆绞浇Y束了自己的生命,二戰(zhàn)納粹德國的“安樂死”,20世紀初,德國越來越多的精英人士接受了“人天生不平等”和“優(yōu)生學”的理念。1938年一位德國的父親寫信請求希特勒,允許殺死他畸形的兒子。希特勒為此授權制定一個兒童安樂死計劃。1939年希特勒啟動屠殺成年殘疾人計劃,后又擴大到精神不正常的成年人,最終演變成對猶太人、斯拉夫民族的大屠殺。二戰(zhàn)期間

20、,德國納粹將20多萬人投進了納粹帝國的“安樂死中心”,以安樂死為名而行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之實。安樂死聲名狼藉,,從20世紀70年代起,由于醫(yī)療技術的提高,許多復蘇的技術如起搏器、除顫器、呼吸機、人工透析機等相繼問世,使自然死亡發(fā)生了變革,挽救了不少以往無法復蘇的生命,這無疑是醫(yī)學史上一個重大的飛躍。然而人們看到,盲目的使用復蘇術,雖然延長了一些已經(jīng)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對這些病人來說,延長生命等于在痛苦的煎熬中延長死亡,這種行為被有些人

21、認為是不人道的。隨著西方民主、民權運動的高漲,死亡的權利運動和安樂死運動不斷發(fā)展,安樂死運動重新興起。1967年,美國建立了安樂死教育基金會;1976年,在東京舉行了“國際安樂死討論會”,會議宣稱要尊重人的“生的意義”和“死的尊嚴”的權利。現(xiàn)實迫使人們不得不認真地對安樂死從醫(yī)學倫理學和法學角度進行熱烈的討論。2001年4月,荷蘭會議通過了安樂死法案。至此,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主動)安樂死法案的國家。目前,“自愿安樂死”團體在世界上大

22、量出現(xiàn),已遍及歐美20個國家,亞洲各國也有程度不同的反應,中國安樂死備忘錄,1986年,陜西省漢中市醫(yī)生蒲連升因給他人實施安樂死,被病人一家屬以故意殺人罪告上法庭。1996年,來自17個省市的倫理學界、醫(yī)學界、法學界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性的“安樂死”學術討論會。 2002年全國“兩會”,政協(xié)委員田世宜提案呼吁為安樂死立法但未被通過。2003年“兩會”,人大代表王忠誠等人繼續(xù)建議北京率先試行“安樂

23、死”。2006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功民在進行過多年研究后,在他的一份提案再次提到:“安樂死合法化短時間內(nèi)雖然不可能,但可以先從試點開始積累經(jīng)驗,合法化應該只是個時間問題”。,民眾關注安樂死,病痛折磨著的患者唯一希望?,生命,像風中殘燭一樣脆弱,解脫??,湖北案例,3.安樂死分類,,按照安樂死的執(zhí)行方式,主動安樂死,被動安樂死,主動安樂死是指采取某種措施加速患者死亡,亦稱為積極安樂死。主動安樂死是根據(jù)垂死

24、患者或者其家屬的要求,有意識地對不可逆轉的患者采取某種處理方法,如采用藥物或其他辦法主動結束患者的生命,讓其安然舒服地死去,迅速完成死亡過程。這類安樂死也稱為“仁慈助死”,所采取的措施常稱之為“無痛致死術”。,被動安樂死是指終止維持患者生命的措施,聽任患者死亡,亦稱為消極安樂死。被動安樂死是對于確定無法挽救其生命的患者,在預測后果的基礎上,根據(jù)垂死患者或其家屬的要求,停止無望的救治,作出終止延長生命的醫(yī)學處理。如只給患者適當?shù)木S持治療,

25、減輕其痛苦,任其自行死亡,結束患者的痛苦,故又稱“聽任死亡”(和放棄治療一樣)。,按照患者同意方式,自愿安樂死,非自愿安樂死,自愿安樂死是指患者有過或表達過同意安樂死的愿望。,非自愿安樂死是指患者沒有表達過同意安樂死,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那些無行為能力的患者(如嬰兒、昏迷不醒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和能力嚴重低下者)實行安樂死,這些患者無法表達自己的要求、愿望和同意,根據(jù)患者家屬意見,只能由醫(yī)生依據(jù)實際情況決定給予安樂死。有人把非自愿安樂死稱為

26、“仁慈殺死”。,4.安樂死的對象,(1)晚期惡性腫瘤失去治愈機會者。(2)重要器官嚴重衰竭,并且不可逆轉者。(3)因各種疾病或傷殘導致大腦功能喪失的部分“植物人”狀況的病人。(4)有嚴重缺陷的新生兒。(5)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本人無正常感覺、知覺、認識等,經(jīng)過長期治療也不可能恢復正常者。(6)先天性喪失,無獨立生活能力,并不可能恢復正常者。,,此外,還有人將老年癡呆患者、無治愈可能的高齡重病和重傷殘者等也列為安樂死的對象。對于

27、第一、第二類的疾病患者,實施安樂死似乎較容易被人們的接受。對于后幾類對象的爭議相對來說較多,如以有嚴重缺陷的新生兒為例,新生兒的缺陷達到何種程度之可稱之為嚴重?才可認為對他(她)實施安樂死是道德的和必要的呢?我國學者曾提出對無腦兒、中度腦積水、嚴重內(nèi)臟缺損的新生兒不給予治療的主張。,,美國曾有人就此提出3條標準:①不能活過嬰兒期,已處于頻死狀態(tài);②生活與不可救治的病痛中,直接治療或長期治療都不能緩解;③不具有最低限度的人類經(jīng)驗,對別人的

28、照料在感情上和認識上沒有反應能力。,,確定安樂死的對象,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怎樣理解不治之癥?從醫(yī)學發(fā)展史上看,真正的“不治之癥”是不存在的,一切暫時的“不治之癥”都可以化為可治之癥,而這種轉化往往是通過不斷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來逐步實現(xiàn)的。如果人為地把這些“絕癥者”確定為安樂死的對象,是否會阻礙醫(yī)學的進步?,第二節(jié) 安樂死的爭議及倫理評價,(一)安樂死的爭議安樂死的提出和實施,沖擊了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使倫理學和法律面臨了新的問題

29、,引起的爭論是十分激烈的。人們爭論的焦點在于是否符合道德,爭論的雙方都不同程度地將人道主義、功利主義作為自己的倫理根據(jù)。,,反對安樂死的觀點,贊成安樂死的觀點,?,依據(jù)道義論反對安樂死的論證,①安樂死違背了生命神圣的原則。反對安樂死的最大倫理依據(jù)之一是來自宗教傳統(tǒng)的“生命神圣論”。宗教傳統(tǒng)的生命觀強調(diào):無論人們可以擁有什么樣的權利,都沒有破壞自己生命的權利。安樂死涉及故意奪取人的生命,因而是道德上不允許的。至于臨終患者不可忍受的痛苦,許

30、多有宗教信仰的群體還相信,人類的痛苦能夠?qū)εR終患者和照顧患者的人產(chǎn)生積極的價值,痛苦還可能是神所賜予的學習和凈化的機會。②安樂死違反了醫(yī)生救治病人的基本義務。這種觀點認為,醫(yī)學上的最大敵人是死亡,避免死亡才是醫(yī)生治病救人的基本義務,是醫(yī)學的目的。所以我們絕不能選擇死,必須永遠選擇生。安樂死是選擇死亡,它有悖于醫(yī)學的目的、醫(yī)生的基本義務和醫(yī)生的人道主義的職責。,依據(jù)后果論反對安樂死的論證,①安樂死阻礙醫(yī)學的進步。這種觀點認為安樂死的實踐

31、可能會由于過早地把患者判定為“不治之癥”而放棄積極搶救,這樣做還會弱化醫(yī)學人道主義的絕對至上命令和醫(yī)學改善這種狀況的努力,從而妨礙了醫(yī)學的進步。而且社會之所以推進醫(yī)學的研究和發(fā)展,部分是因為它們經(jīng)歷了不可逆轉疾病和不可忍受痛苦的蹂躪。②導致醫(yī)生“道德滑坡”?!暗赖禄隆笔欠磳Π矘匪赖囊粋€主要論點。從醫(yī)生在安樂死所扮演的角色考慮,這種觀點普遍擔心如果安樂死合法化,就會破壞醫(yī)患之間的傳統(tǒng)的信任關系,削弱對臨終患者的同情和關懷;面臨痛苦不堪

32、的患者,醫(yī)生會覺得實施安樂死更容易有效,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醫(yī)生對醫(yī)學目的的理解。如果醫(yī)生開始把殺死一個請求安樂死的患者看成是醫(yī)生自己的責任,醫(yī)生就容易對人類生命的價值抱有一種漠然態(tài)度。一個社會如果允許或鼓勵安樂死這樣的仁慈殺死,那么安樂死的實施就會從有行為能力的患者開始,發(fā)展到無行為能力的患者、昏迷患者、兒童以及有精神缺陷的人,就會導致醫(yī)生在人道主義的意義上“滑坡”。甚至可能導致以仁慈為理由,開消滅老弱病殘者之先例。,,贊成安樂死的觀點,

33、(1)個人有權處理自己的生命,即人有生的權利,也有死的權力和選擇死亡方式的權利(2)維持一個毫無生命質(zhì)量的生命是毫無意義的,延長這樣的生命實際上是給病人死前以痛苦,違反了人類自己希望生活得好的最大愿望及強調(diào)生命的質(zhì)量和價值。給社會帶來嚴重負擔的生命是無價值的,甚至是負價值的,這樣的生命沒有搶救的價值。,,(3)對于死亡已不可避免、遭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的病人,解除痛苦比延長生命更重要。讓這種病人繼續(xù)忍受臨死前的極端痛苦是不人道,讓病人免

34、予忍受痛苦正是為了病人的利益,因而是人道的。(4)判斷一個垂死病人是否值得繼續(xù)活下去,不僅要考慮到病人的利益,還要考慮他的親屬、朋友和社會的利益,把大量的資金、人力與物力用在無望的病人身上是否有益。安樂死可以節(jié)約醫(yī)藥資源,對病人、家屬、社會都有利。因此,對無望的病人實施安樂死應該是一種公益的做法。,我國對安樂死問題的態(tài)度,在我國,目前人們習慣上是實行終止治療而不愿接受安樂死,臨床上常見到病人已處在臨終而治療無望的境地時,病人及家屬常常

35、是要求停止臨床治療,出院回家。家屬之所以這樣選擇,一是傳統(tǒng)道德習慣,盡量讓親人死在家中;二是既然無法救治,就不再白花費,以免“人財兩空”;三是不忍心再看親人受打針、手術、檢查等醫(yī)療的痛苦。這種主動要求終止治療、出院回家,實際上就是一種被動安樂死。對于這樣的情況,人們并不指責其違反倫理道德。,你的看法??,,新聞1+1,(二)安樂死的倫理評價,1、有利原則患者利益的原則是安樂死辯護中最為重要的原則。從患者的最佳利益出發(fā)是安樂死在道德上唯

36、一應該進行考慮的,它也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理由。從世界范圍的安樂死案例來看,不論是患者親屬、醫(yī)生、律師,還是法官,都是從患者最佳利益這個基點來考慮的。在醫(yī)學安樂死中,患者的最佳利益是可以得到確定的,當有意義的人的生命已經(jīng)不再成為可能時,當死亡已經(jīng)不可避免時,當已達到醫(yī)療極限時,當患者無法忍受巨大的疼痛和痛苦,希望能夠在醫(yī)學的幫助下早日解脫痛苦,安寧地、尊嚴地死亡時,放棄治療,甚至為了解除患者不堪忍受的痛苦而加速其死亡過程,肯定是合乎道德的

37、。因為對于這樣的患者來說,延長生命實際上只是延長他們痛苦的死亡過程。,,2、自主原則對于自己的最佳利益,患者自己具有無可爭辯的自主權。對于患者個人而言,最了解自己的生命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作為一個有行為能力的理性人,能夠在其個人的偏好、信念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根據(jù)他在特定情形下所獲得的信息而設定和追求他自己的人生價值。當醫(yī)學的干預與其本人的“好的”人生相沖突時,患者有權拒絕這樣的醫(yī)學干預,有權做出加速生命的決定,有權要求醫(yī)生為他的決定提

38、供人道的醫(yī)學幫助。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實際上也就是尊重他們自己的意愿,維護他們的尊嚴。,,3、公正原則從患者利益出發(fā)也是公正原則所要求的。以“給每個人以其應得”為表現(xiàn)形式的公正原則是社會權利的基礎,它要求尊重每一個社會成員所享有的權利。因為共同道德原則是共同體的生活原則,該原則所包含的權利就是共同體的每個成員都享有的權利。當這些權利得到尊重時,社會成員就得到了公正的對待。如果每一個人顯然是處在無可救藥而又痛苦萬分難以忍受的地步,因而想結

39、束這一切,但他的愿望卻要受到壓制,他的權利卻得不到尊重,這能看成是合乎情理的和公正的嗎?此外,尊重患者的意愿在客觀上也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公正與合理分配。,,強調(diào)有利原則、自主原則和公正原則的安樂死,不能離開兩個前提,即患者為極端痛苦和疾病是不可挽救。如果疾病可救治,治療就是主要矛盾,醫(yī)生在治療中即使暫時增加病人痛苦也是道德的。當疾病完全控制了人體,死亡是不可避免時,主要矛盾就轉化為病人死亡過程中的痛苦。這時,全力解除這種痛苦才是人道主義的

40、體現(xiàn),才是道德的,而安樂死則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這兩個前提是實行任何形式安樂死時都首先必須考慮的。,,對安樂死的分析是一個前瞻性與回顧性交錯的問題。前瞻性問題是腦死亡的標準、器官移植的需要問題;回顧性問題是存在于醫(yī)生和家屬心目中都有希望患者多活一些時日的文化傳統(tǒng)和習慣。一個是科學問題,一個是社會問題,不正確對待科學與社會問題,安樂死的處理就難以得到符合科學而有道德的滿意效果。,推薦電影《深海長眠》,謝謝!,小組成員:李素新 李帥超 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