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jié)運動學足和足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統(tǒng)運動學,九、足和足弓徐冬青天津體育學院,第三節(jié) 關節(jié)運動學,,,,解剖學基礎,一,,肌肉和神經支配,,3,,運動學特征,,二,,足弓,,三,26塊骨(單側)與錯綜復雜的韌帶、跖腱膜、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形成了穩(wěn)定的關節(jié)結構和足弓結構。,足的組成:,一、解剖學基礎,(1) 骨 7塊跗骨:距骨、跟骨、足舟,內側、中間、外側楔形骨,骰骨 5塊跖骨 14塊趾骨:基節(jié)骨,中節(jié)骨,末節(jié)骨,1. 骨與韌帶

2、,隆,最大的跗骨,其前2/3稱跟骨體,體的后部短為肥厚、粗澀的跟結節(jié)。跟骨外形有6個面 :上面:通過3個關節(jié)面(前、中、后面)與距骨相關節(jié);前面:與骰骨相關節(jié);后面:與跟腱止點相關節(jié);內側面:有一骨突稱截距突,支撐部分距骨頭同時為許多韌帶的附著點;外側面:為骨性隆起,稱腓骨滑車,將腓骨長短肌腱分開;下面:后足主要負重面,為跖筋膜的許多內在肌及韌帶的附著點。,跟骨:,后面:與距骨頭相接; 前面:與第1和3楔骨相接; 內側面

3、:有一朝向下方的圓形隆突,稱為舟骨粗隆;,舟骨:前凸后凹,骰骨:呈四方形,位于足中外側,后面:接跟骨 前面:接第4、5跖骨 下面:有一圓形隆起稱骰骨粗隆。其前方為腓骨長肌膜通過的外側溝。,楔骨:,第1~3楔骨由內至外排列,順次逐漸減小,第2、3楔骨寬面朝上,第1楔骨窄面朝上,相互嵌合穩(wěn)定。,跖骨:,為短管狀長骨,共5塊(由內向外依次為第1~5跖骨)。,趾骨:,共14個,除姆趾為兩節(jié)外,其他各趾均為三節(jié)。趾骨有底、體、滑車之分。,(2

4、) 韌帶 距跟韌帶:包括距跟前、后、內韌帶、距跟韌帶外側束、距跟斜束、距跟骨間韌帶等。主要作用穩(wěn)定距跟關節(jié),限制關節(jié)的過多內翻和外翻,足背韌帶:包括距舟背側韌帶、分歧韌帶、跟骰背側韌帶、楔舟背側韌帶、骰舟背側韌帶。主要作用是穩(wěn)定距跟舟關節(jié)、跟骰關節(jié)等跗骨間關節(jié)的結構。,足底韌帶:包括跖長韌帶、跖短韌帶、楔舟足底韌帶、楔骰足底韌帶、跟舟足底韌帶(彈簧韌帶)。主要作用是維持足弓正常 形態(tài)。,(一)解剖學基礎,2. 足部關節(jié)

5、:,足部是多關節(jié)的部位,多達30余個,主要包括:跗骨間關節(jié)(距跟關節(jié)、距跟舟關節(jié)、跟骰關節(jié))、跗跖關節(jié)、跖骨間關節(jié)、跖趾關節(jié)和足趾間關節(jié)。,(1) 距跟關節(jié)(距下關節(jié)) 跟骨上面的前、中、后三個關節(jié)面與距骨形成距跟關節(jié)。 前距下關節(jié)由凹陷的跟骨前中關節(jié)面和凸出的距骨前中關節(jié)面組成;后距下關節(jié)由凸出的跟骨后關節(jié)面和凹陷的距骨下關節(jié)面組成。這種關節(jié)面凹陷或凸出的交叉變化使之能作復雜的扭轉活動。,(2) 距跟舟關節(jié) 關節(jié)頭為距骨頭,關節(jié)

6、窩由舟骨后方的距骨關節(jié)面、跟骨上面的前、中關節(jié)面構成。 距跟舟關節(jié)和距跟關節(jié)從形態(tài)學上看是兩個獨立的關節(jié)。但從功能上看,二者是聯(lián)合關節(jié),沿共同的運動軸運動。距跟舟關節(jié)也有足內翻、外翻功能。,(3) 跗橫關節(jié) 包括距舟關節(jié)和跟骰關節(jié):二者雖各有其獨立活動,但需要共同完成其功能活動 。 跗橫關節(jié)的關節(jié)線呈“S”形彎曲橫過跗骨群的中間,內側部凸向前方,外側部凸向后方。 主要功能是與相鄰關節(jié),特別是距跟關節(jié),更好的協(xié)同完成足的旋前、旋

7、后運動。,(4) 跗跖關節(jié)由第1~5跖骨基底與楔骨及骰骨構成的平面關節(jié) 。跗跖關節(jié)可做輕微的滑動與屈伸運動,并參與輕微的內收、外展運動 。,(5) 跖趾關節(jié) 各跖骨小頭與各趾的近節(jié)趾骨的中間底構成,共有五個。大致與手部的相應關節(jié)相似,但結構更為穩(wěn)固,運動靈活。,(6) 趾間關節(jié) 位于相續(xù)的兩節(jié)趾骨之間,由趾骨滑車與其遠側趾骨的底構成。 為屈戍關節(jié),可做屈伸運動。近節(jié)趾間關節(jié)的運動比遠節(jié)趾間關節(jié)運動的幅度大。,(一)解剖學基礎

8、,(1)足外肌:分別來自小腿的前、后及外側,主要由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 小腿前群?。好劰乔凹?、趾長伸肌、姆長伸肌、第三腓骨肌、趾短伸肌 可使踝背伸、足內翻、伸拇趾及伸趾,第三腓骨肌還可使足外翻,3. 足部肌和神經支配,小腿外側?。喊韫情L肌及腓骨短肌 其功能為跖屈踝關節(jié),并可使足外翻 小腿后群?。喊枘c肌、比目魚肌、脛骨后肌、姆長屈肌及趾長屈肌 主要作用為使踝跖屈、足內翻、屈姆及屈趾。,(2) 足內?。悍譃樽惚臣『妥?/p>

9、底肌,主要由足底內、外側神經支配。 足背?。狠^弱小,包括姆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主要起伸拇趾和伸第2~4小趾作用。 足底肌:由淺到深可分四層,主要肌肉有姆展短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足底方肌、蚓狀肌、姆短屈肌、姆收肌、小趾短屈肌和骨間肌等 其功能主要是維持拇趾關節(jié)的穩(wěn)定和足弓 。,二、運動學特征,從整體而言,描述足踝的運動可以利用標準的人體三維空間平面:足部繞冠狀軸在矢狀面上的相對運動為背屈(dorsiflexion)與跖屈(pla

10、ntarflexion);足部繞矢狀軸在冠狀面的相對運動為內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足部在水平面繞垂直軸的相對運動為內收(adduction)和外展(abduction),在實際生活中,由于足踝部的關節(jié)軸多為斜行,故足踝部的運動主要表現為多關節(jié)相互配合下三維復合運動: 旋前(pronation):包括外翻、外展和背屈動作。 旋后(supination):為內翻、內收及跖屈動作的合并。除跖屈與背屈運動

11、主要發(fā)生在踝關節(jié)外,其余方向上的運動則主要由足部關節(jié)完成。,二、運動學特征,(1) 運動軸距跟關節(jié)的運動軸線是由跟骨后外下方斜向前內上方,斜經跗骨竇,至距骨頸上內側的假設軸 。此軸與水平面呈42°夾角,與足的中線呈向內側偏斜16°夾角。,1. 距跟關節(jié)的運動,(2)運動方向和范圍運動方向:跟骨相對于距骨主要產生足的內、外翻運動(冠狀面)。但因距跟關節(jié)軸向內、前、上方的傾斜,足內外翻的同時還會伴有一定程度的內收和

12、外展(水平面)運動,以及微小的跖屈和背伸(矢狀面)。三平面活動同時發(fā)生,即內翻、跖屈和內收同時出現(旋前),外翻、背伸、外展同時出現(旋后)。 運動范圍:內翻平均活動度是20°~30°,外翻5°~10°。,二、運動學特征,(1) 運動軸:跗橫關節(jié)分別沿縱軸和斜軸兩個運動軸進行運動 縱軸:縱軸與矢狀軸基本重合,其與水平面成15°角,在矢狀面上向內側傾斜9°斜軸:斜軸的傾斜性

13、更加明顯,其與地面成52°角,矢狀面上向內傾斜約57°,2. 跗橫關節(jié)的運動,(2)運動方向足部繞縱軸主要產生的足部在冠狀面內的內外翻活動足部繞斜軸形成外展、背伸和內收、跖屈的復合運動 跗橫關節(jié)圍繞雙運動軸可以形成三維方向的旋前、旋后聯(lián)合運動,這使中足的形狀有著非常大的可塑性,以適應不同的地面情況。,二、運動學特征,(1) 運動方向跖趾關節(jié)不僅可以在矢狀面完成屈伸運動,而且可以在水平面產生輕微的內收、外

14、展運動 (2) 運動軸兩種運動的旋轉軸均貫穿每個跖骨頭的中心。若將所有跖骨關節(jié)作為整體來看其橫軸是斜行的,跖趾關節(jié)連線與足縱軸之間夾角在50°~70° (3)運動范圍:被動伸趾約為50°~60°,屈趾為30°~40°,3. 跖趾關節(jié)的運動,三、足弓,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了負重行走和吸收震蕩,足跗骨和跖骨借助韌帶牢固相連,構成具有少許活動的凸向上方的弓形骨骼結構,稱為足弓。足

15、弓可分為前后方向的縱弓和內外方向的橫弓。,1. 定義,三、足弓,2. 足弓分類,(1) 縱弓:包括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兩部分,均止于跟骨結節(jié) 內側縱弓:由跟、距、舟、三塊楔骨及第一至第三跖骨組成。特點是較長較高,活動性大,富于彈性,為足弓的主要運動部分,使足可以適應不同的路面,并把來自脛骨的的負荷傳至足的前、中、后部,有緩沖作用。外側縱弓:由跟、骰骨及第四、五跖骨構成 。特點是較低較短,站立時幾乎近地平面,彈性差,活動度小,比較穩(wěn)定,

16、主要作用是承載重力,又稱支撐足弓。,(2) 橫弓:在前足的橫切面上,由骰骨、三塊楔骨與跖骨排列而成,向前足背隆起的弓形 。其最高點在中間楔骨。各骨均作拱橋形排列,它們的背側面一般較跖側面大,上寬下窄,形成跖面的深凹。各跖骨頭站立時完全著地,其上下有背側韌帶和跖側韌帶連接。,足弓由肌腱、肌肉、筋膜、韌帶及骨骼共同支持,其穩(wěn)定性的維持可分為骨性因素和軟組織因素兩個方面 :(1)骨性因素構成足弓的骨性結構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依次排列,

17、相互嵌合,構成形狀和功能各不相同的關節(jié),為足弓的穩(wěn)定提供了明顯的靜態(tài)維持作用。,3. 足弓的維持,三、足弓,(2)軟組織因素韌帶:是保持構成足弓各骨塊間聯(lián)系的重要組織 。 跟舟足底韌帶(彈簧韌帶) 跖長韌帶連 跖短韌帶,(2)軟組織因素 跖筋膜: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中間部增厚所成。跖腱膜在后方附于跟結節(jié),向前分為5條,附著于各跖趾關節(jié)囊屈肌腱鞘 。 跖筋膜似一弓弦,張于足的縱弓上。人在直立或負重時弓弦就繃緊,因此對維持足弓起著

18、重要的作用 。,(2)軟組織因素 肌肉:肌肉也是維持足弓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尤以脛骨后肌、脛骨前肌及腓骨長肌為主。它們作用于縱弓的中點起懸吊作用,又相互拮抗,維持均衡。此外,脛骨前肌參與維持足弓平衡。,(1)支持體重(2)緩沖震蕩(3)保護作用 (4)增強適應(5)推進作用,4. 足弓的功能,三、足弓,1. 掌握踝關節(jié)、足部關節(jié)的組成結構;掌握踝足部主要關節(jié)的運動方式、運動范圍及其運動軸特征;掌握足弓的組成、分類與功能。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