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4/17/fa5e9c2c-9963-42c8-86e0-34edfeee9ad2/fa5e9c2c-9963-42c8-86e0-34edfeee9ad2pic.jpg)
![慢性萎縮性胃炎診療進展概要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4/17/fa5e9c2c-9963-42c8-86e0-34edfeee9ad2/fa5e9c2c-9963-42c8-86e0-34edfeee9ad2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消化科 曾耀明,慢 性萎縮性胃炎診療進展,內 容 梗 概,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概述診斷研究進展中西醫(yī)治療進展,慢性萎縮性胃炎概述,定義: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局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shù)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明顯升高,門診常見。缺乏全國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但部分地區(qū)流行病學顯示發(fā)病率4%-10%。,診斷要點,癥
2、狀:無特征性,如上腹部隱痛、腹脹、噯氣等,部分反酸、或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常常伴有貧血、厭食、消瘦等。體征:上腹部輕壓痛,大多數(shù)無明顯體征。輔助檢查:,CAG中醫(yī)認識,病因病機:主要與情志失和、飲食不調、外邪犯胃(包括Hp感染)、藥物所傷以及先天稟賦不足脾胃素虛等多種因素有關。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CAG臨床以胃脘疼痛、飽脹、痞悶、暖氣,納呆等為主要表現(xiàn),屬中醫(yī)“痞滿”“胃痞”“虛痞“胃痛“嘈
3、雜”等范疇。其中以胃脘脹滿痞悶為主癥者,屬于“痞滿“胃痞”或“虛痞”范躊;以胃脘疼痛為主癥者,屬“胃痛”范疇;以“胃中空虛不適,似痛非痛,似饑非饑,似脹非脹,莫可名狀”為主要表現(xiàn)者,屬‘‘嘈雜”范疇。,證候分類標準,1、肝胃氣滯證 主癥:①胃脘脹滿或脹痛;②脅肋脹痛。次癥:①癥狀因情緒因素誘發(fā)或加重;②暖氣頻作;③胸悶不舒;④舌苔薄白;⑤脈弦。2、肝胃郁熱證主癥;①胃脘饑嘈不適或灼痛;②脈弦。3、脾胃虛弱證(脾胃虛寒證) 主癥:①胃
4、脘脹滿或隱痛;②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癥:①食少納呆;②大便稀溏。③倦怠乏力,④氣短懶言,⑤食后脘悶,⑥舌質淡,脈細弱。4、脾胃濕熱證 主癥:①胃脘痞脹或疼痛,②舌質紅,苔黃厚或膩。次癥;①口苦口臭;②惡心或嘔吐;③胃脘灼熱;④大便黏滯或稀溏;⑤脈滑數(shù)。5、胃陰不足證 主癥:①胃脘痞悶不適或灼痛;②舌紅少津,苔少。次癥;①饑不欲食或嘈雜;②1:I干;③大便干燥;④形瘦食少;⑤脈細。6、 胃絡瘀血證 主癥:①胃脘痞滿或痛有定處;②舌質暗
5、紅或有瘀點、瘀斑。次癥;①胃痛拒按;②黑便;③面色暗滯;④脈弦澀。,診斷方法及進展,胃鏡及病理消化道造影胃液分析幽門螺桿菌檢測(黏膜特殊染色、C14-UBT、培養(yǎng)、HP抗體等)胃蛋白酶I/蛋白酶II比值,胃泌素-17,胃 鏡 及 病 理,是萎縮性胃炎的診斷金標準。,消化道造影,對CAG不常用。但患者對胃鏡有心理障礙時可協(xié)助診斷,同時對胃下垂有確診價值。,胃液分析,臨床基本不用。,幽門螺桿菌檢測,常用方法:HP黏膜特殊染色、C14
6、-UBT、C13-UBT培養(yǎng)、HP抗體等。,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檢測,近年來發(fā)展較快,胃蛋白酶I/蛋白酶II比值,胃泌素-17。背景: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作為萎縮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篩查手段已在日本、芬蘭等國家實施。在我國,PG指標在胃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研究還處于初期,尤其是包括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在內的胃癌前病變方面的研究。,胃蛋白酶來源及意義,PG I主要由胃底腺主細胞分泌,PGⅡ主要由胃黏膜腺體分泌。大部分PG進入
7、胃腔,活化為胃蛋白酶后發(fā)揮生理作用,約1%的PG經(jīng)由黏膜屏障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態(tài)和功能可由血清PG水平來反映和評估:PG I與胃酸分泌相關,能夠反映出胃壁細胞量,進而間接反映出黏膜萎縮程度,而PGⅡ因為來源于多種腺體,所以其血清水平相對穩(wěn)定。研究表明,血清PGI/PG II與胃體黏膜結構及功能呈高度相關,是一個良好的血清學指標。一般認為PGI小于91ng/ml,PGI/PG II比值小于9篩查CAG靈敏度,特異度高。,胃泌
8、素17,胃泌素-17( G17)是由胃竇部G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主要調節(jié)胃酸分泌和胃黏膜的生長及功能。當胃竇發(fā)生萎縮時 G17 水平會下降,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刺激胃泌素的釋放。一般認為 G17小于6pmol/ml有診斷CAG靈敏度、特異度更高。,鑒別診斷,消化性潰瘍:常常有中上腹痛、反酸等,易出血、幽門梗阻,部分胃潰瘍可能癌變。胃鏡或上消化道造影可明確。膽道疾病:常常有右上腹疼痛、黃疸、發(fā)熱等,進食油膩易誘發(fā),B超、CT可
9、鑒別。胃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晚期有消瘦、中上腹痛、出血、嘔吐等癥狀,胃鏡、腫瘤標志物對診斷有幫助。,西 藥及中成藥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痢特靈、左氧氟沙星等)保護胃黏膜(麥滋林、硫糖鋁、膜固思達等)伴反流者(胃復安、嗎叮啉、莫沙比利)胃酸過多者(洛賽克等)葉酸,維生素E、維生素C,β胡蘿卜素等胃復春、摩羅丹,中 醫(yī) 藥 治 療,肝胃氣滯證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加減。
10、肝胃郁熱證 治法:疏肝和胃,解郁清熱。主方:化肝煎(《景岳全書》)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減。脾胃濕熱證 治法:清熱化濕,寬中醒脾。主方: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加減。脾胃虛弱證(含脾胃虛寒證) 治法:健脾益氣,運中和胃。主方:六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胃陰不足證治法:養(yǎng)陰生津,益胃和中。主方: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加減。胃絡瘀阻證治法:活血通絡,理氣化瘀。主方:丹參飲(《時方歌括》)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
11、局方》)加減。,個 人 經(jīng) 驗,病機:脾胃氣虛,久病入絡,氣虛血瘀,治宜健脾益氣,活血通絡,常用香砂六君子加減,方用生黃芪30g,黨參15g,炒白術10g,茯苓10g,木香5g,砂仁5g,紅曲3-6g,半夏9g,丹參15g,赤芍10g,莪術10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5g,劉寄奴10g,炒米仁15g,烏梅3g。伴不典型增生可加半枝蓮15g,山慈姑10g。療程:輕度萎縮3個月,中重度至少4-6月,重度至少6個月以上。,復查期限,胃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治療進展
- 慢性萎縮性胃炎
- 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診斷分析進展
- 慢性萎縮性胃炎綜述
- 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治心得資料
-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新突破
- 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治療與觀察
- 慢性萎縮性胃炎kb鄭東晗
- 全科診療中慢性萎縮性胃炎管理現(xiàn)狀調查研究.pdf
- 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及病理研究.pdf
- 胃炎膠囊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觀察.pdf
- 辨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24例.pdf
- 萎縮性胃炎的癥狀
- 針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pdf
-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證型規(guī)律探討.pdf
- 電熱針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
- 胃炎Ⅱ號片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如何調理萎縮性胃炎
-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新突破sci文獻解讀
-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證候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