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官渡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是曹操和袁紹為爭奪對黃河中下游的統(tǒng)治權而進行的一場有決定意義的戰(zhàn)爭。袁紹于公元199年滅了公孫瓚,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勢力很強。他想以消滅公孫瓚之余威,率兵南下,一舉消滅曹操,進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全部納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袁紹以精兵十萬,勁騎萬余匹,南渡黃河。袁紹雖兵多糧足,但內部矛盾重重,軍紀松弛,人心渙散。曹操能用于迎擊袁紹的士卒雖不過兩、三萬人,兵、糧都遠不及袁紹;可是曹操的統(tǒng)治集

2、團內部比較穩(wěn)定,將士用命。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他以五千奇兵,夜襲袁紹軍于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的烏巢,全燒袁軍糧食、輜重一萬余車,袁軍大亂。他又乘勢以萬人,大破袁軍主力于官渡,全殲袁軍七萬余人,袁紹僅率八百騎兵逃回河北。這就是歷史上以弱性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曹袁官渡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以后,袁紹病死。曹操在鞏固了他在兗、豫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之后,又進兵河北,消滅了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袁熙等勢力。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又北出盧龍塞(

3、今河北喜峰口),打敗與袁氏勾結的烏桓頭人,基本上統(tǒng)一了中國的北方。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別稱烏林之役。東漢末,曹操先后平定袁術、呂布、袁紹父子后,據(jù)有河北及中原大部。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南征荊州,欲進而統(tǒng)一南方。時荊州牧劉表卒,表幼子琮舉州降。寄寓于劉表的劉備,自樊率眾過襄陽,退至當陽,遣關羽率水軍往江陵接應。操率輕騎五千窮追,于當陽長坂大破備軍,備率余眾與羽及表長子江夏太守琦會于夏口。操軍奪取江陵,將順流東下,并寫信給孫權招降。備遣諸葛

4、亮請教于孫權,權猶豫未決,亮指出操軍遠來疲弊、不習水性、荊州民未服,孫劉合力必能破操,則鼎足之勢成。張昭等則以勢力懸殊,不如迎之。魯肅勸權不可放棄已據(jù)江南之局面,周瑜力言操軍可破之理由,權乃決心應戰(zhàn)。以瑜、程普為左、右督,以肅為贊軍校尉,率兵三萬與備兩萬會于樊口,時操軍約二十余萬。是年東戰(zhàn)于赤壁。時操軍已有疫疾,初戰(zhàn)不利,退至烏林,操軍戰(zhàn)船首尾相連,瑜將黃蓋獻計偽降,以斗艦十艘滿載引火物,及接近操船艦同時發(fā)火,燒盡北船。時東南風急,遂沿

5、及岸上營地。操軍大潰,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率軍繼進,操遂燒余船資,從華容敗逃。瑜、備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是役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大半,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備旋地荊州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后又得益州,遂與孫、曹漸成三足鼎分之勢。屯田屯田亦稱屯墾,即對土地所行之有組織墾種。西漢以來,歷代為解決軍糧供給、軍費開支及補充國庫儲備,多組織兵士、利用人犯或招募農(nóng)戶墾種。主要采取軍屯和民屯兩類形式。軍屯即以軍事組織

6、形式由軍兵及其家屬進行屯種,民屯即以民戶為主體之有組織屯種,其中包括一般民戶屯種及罪犯屯種。為了解決軍隊的糧食問題,曹操接受了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實行屯田。民屯的農(nóng)民稱屯田客或典農(nóng)部民,與國家按四六或對半分成。軍屯的生產(chǎn)者稱屯田兵或田卒。屯田制度促進了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和發(fā)展。唐宋時,稱軍屯為屯田,民屯為營田。金元屯田甚盛,元代除軍屯、民屯外,并有軍民混合屯。明代掌于工部屯田司。清沿明制,而屯田規(guī)模更大。歷代所行屯田,組織性強,耕種面

7、積大,便于水利建設,變大片荒地為良田,對當時減輕農(nóng)民負擔、恢復發(fā)展生產(chǎn)、開發(fā)邊疆起到積極作用。曹魏屯田曹魏屯田曹操實行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措施。屯田分民屯和軍屯。民屯就是招募流亡農(nóng)民,把他們按軍事編制組織起來,幾十人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墾荒種地。屯田農(nóng)民要把收獲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給政府,不服徭役,但不許離開土地。讓士兵一面戍守,一面屯田,叫軍屯。屯田的實行,發(fā)展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保證了軍糧供應,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提供了物質基礎。魏建國以后,繼

8、續(xù)推廣屯田制,并使它更加完善。屯田客屯田客即參加屯田之農(nóng)民。東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開始屯田,其勞動力為招募而來的農(nóng)民,稱屯田客。其產(chǎn)品按收成多寡與政府分成。屯田客初專以農(nóng)桑為業(yè),不負擔力役、兵役。三國魏文帝以后,屯田制度逐漸破壞,屯田客遂成為官僚大族依附農(nóng)民。吳亦推行屯田,主要以被征服之山越人為屯田客。八王之亂八王之亂西晉宗室間爭奪皇權的變亂,與亂者主要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晉初

9、大封同姓王,握軍政實權,武帝死后,惠帝妻賈后與輔政外戚楊駿爭權。元康元年(291),賈后與瑋合謀發(fā)動禁軍政變,殺駿。而大權卻為亮及太保衛(wèi)瓘所掌握,賈后野心未能實現(xiàn)。復使瑋殺亮、瓘,事后反誣瑋矯詔擅殺大臣,將瑋處死。九年,賈后廢太子遹。次年殺之,倫、冏以此為名,聯(lián)兵入宮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倫廢惠帝自立,冏于許昌起兵討伐,穎、顒舉兵響應。禁軍將領王輿起兵殺倫,迎惠帝復位,冏以大司馬執(zhí)政。太安元年(302)底,顒起病討冏,乂于洛陽為內

10、應,入宮擒殺冏而執(zhí)政。二年,顒、穎合兵討乂,聯(lián)軍屢敗,洛陽舊困不饑,永安元年(304),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乂,送于顒部將張方,為方所殺。穎入洛陽為丞相,復返鄴城,以皇太弟遙控朝政。越挾惠帝率禁軍攻鄴,大敗于蕩陰,張方趁機再占洛陽。后并州刺使司馬滕與幽州刺使王浚聯(lián)兵破鄴,穎挾惠帝奔洛陽。旋為張方送長安。永業(yè)三年(306),越再起兵殺穎、顒。同年毒殺惠帝,另立懷帝,權入越手,八王之亂終結。占田制占田制西晉頒布的土地、賦稅制度。是戰(zhàn)國、秦漢以

11、來「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產(chǎn)物。晉初社會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土地兼并漸趨嚴重,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晉書?桓溫傳》)桓溫因軍糧不繼,未能攻克長安,退返襄陽?;笢叵驎x穆帝建議還都洛陽;又建議自西晉未年南遷的士庶人等,一律返回故鄉(xiāng)??墒沁@時自皇帝下至達官貴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還。桓溫的建議未被采納。后來桓溫返回江南,洛陽和其他已收復的土地又相繼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公元369年(太和四年),桓溫率步騎五萬人大破前燕軍,進

12、抵枋頭(今河南浚縣)??墒乔把嗟玫角扒氐闹г?,截斷了晉軍的糧道,桓溫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晉軍遭到前燕騎兵的追擊,死者三萬余人。桓溫北伐,雖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可是東晉統(tǒng)治集團內部卻勾心斗角,破壞北伐,所以很難成功。孫恩、盧循大起義孫恩、盧循大起義內戰(zhàn)剛剛結束,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掌大權。元顯為了建立自己的軍隊,以與上游的桓玄、江北的北府兵相對抗,就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強制征調東南八郡的“免奴為客”的農(nóng)民至建康當兵。兵士還要服各

13、種勞役,身份非常低下,和奴婢差不多,生活也很悲慘。不僅這樣,官府在征發(fā)“樂屬”時,乘機侵擾勒索其它農(nóng)民?!稌x書?會稽王道子傳》曰:“東土囂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司馬元顯征調“樂屬”之舉,成為孫恩、盧循領導的農(nóng)民大起義的導火線。1、孫恩起義孫恩,瑯邪人,世代信奉五斗米道。他的叔父孫泰是著名的道教首領,曾任東晉王朝的太守等官。后因密謀起兵,被司馬道子誅殺。孫恩逃到海島上,聚合了一百余人,準備起事報仇。在司馬元顯征發(fā)“樂屬”時,各地農(nóng)民

14、紛紛起義反抗。孫恩乘機率眾登陸,攻破虞(今屬浙江),殺縣令。又被會稽郡治山陰,殺內史王凝之(王羲之子),聲威大振。東南八郡的廣大農(nóng)民紛起響應,“旬日之中,眾數(shù)十萬?!本熃蹈浇骺h的農(nóng)民也起義響應,“朝廷震懼,內外戒嚴?!保ㄒ陨纤姟稌x書?盧循傳》)。這時,孫恩自稱征東將軍,率領起義群眾,與東晉王朝展開了斗爭。許多官僚和士族被殺,不少官府和地主莊園被焚毀。東晉王朝征調衛(wèi)將軍謝琰(謝安子)和輔國將軍劉牢之,率領北府兵前往鎮(zhèn)壓。起義軍

15、在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之后,轉移到海島上。當時有從二十萬人。北府兵是控制在士族大地主手中的一支武裝,是東晉王朝賴以存在的主要支柱。在抵御前秦擊侵時的肥水之占中,曾有定的正義表現(xiàn);可是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時,卻到處燒殺劫掠,使許多地區(qū)變得荒無人煙。隆安四年(公元400年),義軍第二次登陸,次年五月三次登陸,無興元年(公元402年)四次登陸,給東晉王朝造成很大震恐。最后一次被晉軍擊敗,孫恩投海而死,余部由他的妹夫盧循率領,繼續(xù)戰(zhàn)斗。2、盧循領導的農(nóng)民

16、戰(zhàn)爭元興二年,盧御率軍進攻東陽(今浙江金華),后又南下進攻永嘉(郡,治今浙江溫州)。劉裕軍至晉安(今福建福州),盧循率軍泛海南到番禺(今廣東廣州),俘虜了東晉的廣州刺史吳隱之,盧循自稱平南將軍,在番禺建立了農(nóng)民革命政權。任他姐夫徐道覆為始興(今廣東韶關南)太守,與他共同領導農(nóng)民起義軍。盧循,范陽涿(今河北涿州人),士族出身。他在廣州時,曾遣使向東晉王朝獻貢,并接受了東晉朝廷給予他的征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等封號。他領導農(nóng)民戰(zhàn)爭并不

17、很堅決。安帝義熙六年(公元410年),東晉派劉裕北伐南燕。徐道覆催循乘機北上。當時,起義軍有眾十余萬人,分為兩路。一路由盧循率領,從番禺出發(fā),沿湘北上,進攻長沙。一路由徐道覆率領,從始興出發(fā),沿贛江北上,直取豫章(今江西南昌)。大軍所至,“諸郡守相皆委任奔走”。至長江,兩路大軍會師東下,“戎卒十萬,舳(zhu逐)艫千計?!保ㄒ陨纤姟稌x書?盧循傳》大敗東晉衛(wèi)將軍、北府名將劉毅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江心),乘勝順流而下,直抵建康城外。這

18、時,劉裕已滅南燕,率領南歸,進駐京口。盧循對于劉裕很懼怕,在建康在外部署作戰(zhàn)時,猶豫不定。后見劉裕在秦淮河一帶布防很嚴,更不敢戰(zhàn)斗。遲疑兩個多月,士卒疲憊,供給困難,盧循就下令南撤。在路上,多次作戰(zhàn)失利,后來只剩下幾千人。義熙七年三月,盧循退至廣州,此時番禺已為晉軍所占。盧循連攻不下,又西南進攻交州(治龍編,今越南境內),戰(zhàn)敗投水而死。徐道覆退至始興,二月間,與晉軍作戰(zhàn),英勇犧牲了。3、大起義的歷史意義孫恩、盧循領導的農(nóng)民大起義,前后共

19、有數(shù)十萬人參加,戰(zhàn)斗了十二年之久,幾乎掃蕩了東晉的全境。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可是由于起義軍的英勇戰(zhàn)斗,給予以士族為核心的封建統(tǒng)治集團和地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有著偉大的歷史功績。一是基本上摧毀了東晉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二是沉重打擊了反動的士族地主,三是為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劉裕代晉劉裕代晉劉裕從安帝元興二年(403年)開始掌握東晉王朝的大權,至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代晉稱帝。在這期間,他除了長期征戰(zhàn)之外,還對東晉各弊已久的政治、

20、經(jīng)濟進行了整頓。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一是整頓吏治,二是重用寒族,三是繼續(xù)實行“土斷”,抑制兼并,四是整頓賦役制度。劉裕對政治、經(jīng)濟的整頓,進一步打擊了腐朽、黑暗的貴族、士族勢力,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對勞動人民的痛苦亦有所減輕。僑州郡縣僑州郡縣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后,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應付大量南下移民,東晉南朝政權利用僑寄的方法,設立了眾多的僑州、僑郡和僑縣,以安置北方南遷來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縣的名稱設立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