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讀國粹學報感言許之衡痛乎哉!居今日而言國粹,其真為舉世所不為,而特立獨行之士乎!世之圖新者,必以出世太早、不合時代二語相訾議。余亦初意謂然,反復思之,而知當識別也。夫在上而言國粹,則挾其左右學界之力,欲阻吾民圖新之先機,以是為束縛豪杰之具,辭而辟之可也。若在野而倡國粹,則一二抱殘守缺之士,為雞鳴風雨之思,其志哀,其旨潔,是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歐化者自歐化,國粹者自國粹而已。與執(zhí)政之主持,殆不可同日而語。故有攻錯無詆讠其也。雖然,余之
2、欲提議于倡國粹者有兩事,亦攻錯之林也,布之如下:一孔子與宗教孔子非宗教家一語,倡自囗氏“保教非所以尊孔論”,其論學術變遷,亦多崇諸子而抑孔子。余杭章氏“訄書”,至以孔子下比劉歆,而孔子遂大失其價值,一時群言,多攻孔子矣。孔子果為宗教與否,鄙見詳后篇。請先論宗教與人類之關系。夫人類之生存,不至為猩猩狒狒者,以有愛力合群故。愛力合群之至,孰有如宗教者乎?社會自圖騰以至今日,群治雖萬變不同,然莫不與宗教有重要之關系。蓋宗教者,自科學一面觀之,
3、誠為魘魔之怪物;而自群學一面觀之,則宗教者群治之母,而人類不可一日無者也。囗氏見歌白尼、達爾文輩疑宗教,而科學踵興,遂謂歐洲今日,宗教已屬末法之期,且深以神洲興宗教為慮。余期期以為不然。夫泰西今日,倫理一科,為普通之最要學科,然觀其倫理教科書,殆無一不帶耶教語。歷史書亦然。是西人固以宗教為體,科學為用,有宏大而無月肉縮也??v少數(shù)科學家不信宗教,奚損其毫末哉。西國之大政治家,大軍人,大冒險家,多皆出于宗教。以有宗教斯有信仰,有信仰斯有能力
4、,有能力斯能舉淆然各別之社會,統(tǒng)于一尊,而建種種大事業(yè),此耶教之經驗然也。耶教如是,孔教亦何必不然??鬃又疄橹袊?,幾于亙二千年,支配四百兆之人心久矣。而忽然奪其席,與老墨等視。夫老墨誠圣人,然能支配四百兆之人心否耶?夫以孔子為非宗教家,徒以其乏形式耳。孔子之不立形式,正其高出于各教,使人破迷信而生智信也。除形式外,殆無不備教主之資格者。囗氏“保教非尊孔論”,一謂束縛國民思想,再謂有妨外交,又謂今后宗教必衰頹,其辟宗教也至矣。而其“宗教
5、家與哲學之長短得失”一篇,又謂無宗教思想,則無統(tǒng)一,無希望,無解脫,無忌憚,無魄力。其“佛學與群治之關系”一篇,則謂今日之世界,其去完全文明,尚下數(shù)十級,于是乎宗教遂為天地不可少之一物。其言前后歧舛若是,則孔子非宗教家一語,又可信乎?(章氏“訄書”雖抑孔子,然甚重宗教,其“原教”諸篇甚知宗教要義)。信教自由,公理也。以信宗教自由故,遂謂不必規(guī)規(guī)以孔子為宗教,亦未達之論也。何以故?以吾國不言信教則已,茍言信教,則莫如信孔教故。何以言之?吾
6、嘗謂中國之教界有三恨:一恨孔子之教不立形式;二恨基督之新舊約,不譯自徐光啟、李之藻之手,而譯自不學者之手;三恨空鸞娶妻茹葷之佛教,不出自我國。余固服膺信教自由者,請先言佛教。小乘既行于我國,而又無空鸞其人,及今倡之,已無效力。夫不娶妻,則關系于人種問題甚巨,人種既無,何有宗教。是信佛教雖不能奪人自由,然人亦斷不樂信之,此有銷滅而無復興者也。(囗氏“佛教與群治之關系”一篇,推論將來宜行佛教,其說甚辯,如其說則必為空鸞然后可,否則必無效驗)
7、。若耶教則誠世界偉大之教矣,然與我國民族,尚未能忻合無間。況今之挾教而來者,實為彼國伸其權力,與天父博愛之旨,沿流忘源。我國之信徒,亦多不明國界與教界之判。若是我何忍又以耶教倡耶。故上下求索,仍不能出于孔教之一途。非謂信孔教,遂束縛一切之信仰,惟信仰愈多,以參合孔教,而孔教愈光大云爾。我不能奪人信他教之自由,人亦不能奪我信孔教之自由,何所靳而不信之耶?蓋揆之歷史,揆之心理,揆之民習,誠未有易焉者也。若謂定一尊則無懷疑,無懷疑則無進步,因
8、以希臘諸學派,律周秦諸子,而謂自漢武罷黜百家之后,學遂不競。此本日人遠藤隆吉支那哲學史,而囗氏益揚其波者也。夫以今3本之“國粹學報”。愚謂以“詩經”為國文學教科書較勝于唱歌教科書也,余從學報)。然今有一最難問題于此,則以訓詁章句釋經,而愈解愈窒,萬無普及義理之效。今者西學潮涌,學者群趨,仍用鄭孔程朱之舊法,則必唾棄之。固由世變之大,亦由新舊必不相容之的理也。如是則存經學極難。愚謂欲存經學,惟有節(jié)經與編經之二法。一變自來箋疏之面目,以精銳
9、之別擇力,排比而演繹之,采其有實用者,去其無用而有弊者,著為成書,勒為教科,除去家法之見,一洗沉悶之舊,如是則經乃可讀。吾所見惟近人孫詒讓氏,能知此義。后有作者,斯軌可循。至于史,則愚謂后有著者,其體當必祖機仲、君卿一派,宜為別紀。若史公當行其意不當行其法,后之二十三史,皆學史公而誤者也。若列傳宜別有著錄,皇甫“高士”,劉向“列女”,是其前例。夫機仲之識至薄弱,而體最精美;史公之識最卓越,而體至重墜。世愈降則文字愈不及古,而便于瀏覽則勝
10、于古,此亦文字一定之階級也。愚謂表志列傳、紀事本末,無一不當別為書,溝而合之,則必無良史。而斷代一例,尤為史家之大惑。斷代者,徒為君主易姓之符號,是朝史而非國史也。謂為二十四朝之家譜,又豈過歟。故今后之作史,必不當斷代,而不嫌斷世,如上古、中古、近古之類。借以考民族變遷之跡焉。史公固知其意者,故史記不斷代,然襲用其體,則大不便。史記自五帝至漢武,卷帙已多,況至今日乎。此所以必不能不用機仲之體,而輔以君卿者也。(余杭章氏擬著之“中國通史”
11、體亦仿史公,改列傳為別錄,所搜頗掛一漏萬。書固未成,體例亦殊未精也)。鄙意之龂龂于是者,不出一言曰:列傳萬不能合于歷史之內。近人橫陽翼天氏之中國歷史,深明此義,續(xù)而賡之,后必有放大光明于我國史界者,余為之禱祀以求焉。此愚改良經史之管見也。若文學一途,愚謂宜適晚近,不宜返之皇古。雖不必效東瀛之文體,然亦當為智識普及起見,寧失之平易,無失之艱深。蓋我國識字者太少,識古字者尤少,必字字返之古義,無亦與文字進化之公例不符,且窒礙滋多耶。若釋詞之
12、學,用王氏引之,不若用馬氏建中為尤允。馬氏兼通中西,王氏則但通古訓,兩者相較,不若后者居勝也。凡此皆愚對于國學保存之意見也。此外諸國學,較為余事,可任人專門,不必強人普通,自由研究可矣。嗚呼!外人之滅我國也,必并滅其宗教,滅其語言,滅其文字。知文字語言之要,而不知宗教之要,非得也。保全國粹諸子,首以國學為倡,其識誠偉大。讀其書,標民族之宏義,發(fā)神州之鴻秘。其志可哀,其旨可敬,其文辭尤可感而舞也。然而獨不及宗教,無亦滯于遠藤隆吉、白河次郎
13、二氏之學說乎?近一二年來,有囗氏之“論保教”,章氏之論“訂孔”,而后生小子,翕然和之,孔子遂幾失其故步。彼二子者,其學皆與東洋有淵源。東洋之排斥孔子,則由彼愛國者,恐國人逐于漢化,又恐逐于歐化,故于孔子有微辭,于耶穌亦多議論,以成彼一種東洋之國學,即國粹主義所由來也。論者不省,而據(jù)為典要,揚其流而逐其波,不亦誤乎!以愚之不學無術,何敢言國學。雖然,盍言爾志,亦達者之所許也。自愚讀國粹學報,即有無限感情,激刺吾腦,而吾感言于以發(fā),不知其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