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來廣州人衣食住行發(fā)生了巨變五年來廣州人衣食住行發(fā)生了巨變大洋網(wǎng)訊近日,廣州市城調隊公布的一項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與五年前的今天相比,近6成廣州人認為生活發(fā)生了改善。據(jù)悉,該項調查隨機抽選了廣州市8個區(qū)的400戶居民,被調查對象均為家庭中具有經(jīng)濟決定權的人,其工作單位分布在16個行業(y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變化一:經(jīng)濟發(fā)達變化一:經(jīng)濟發(fā)達有錢人多有錢人多調查顯示,五年前,廣州市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家庭有5%,如今已下降到18%。目前
2、,年人均收入10000元~20000元的家庭由原來的223%上升到265%,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的家庭由原來的48%上升到9%。變化二:電器要講究變化二:電器要講究手機最普及手機最普及據(jù)調查,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在廣州市民家庭已基本普及,需求已從改革開放后的普及型、實用型向享受型方向轉變。調查顯示,五年來,廣州市居民家庭擁有率增長最大的是手機,增加了50個百分點。而家庭普及率最高的是住宅電話,增加了235個百分點。另外,空調擁有率增
3、加了30個百分點;影碟機增加了315個百分點;個人電腦增加了308個百分點;家庭汽車增加了23個百分點。變化三:房子寬變化三:房子寬環(huán)境美環(huán)境美調查顯示,五年來,廣州市人均居住面積增加了352平方米,由961平方米增加到1313平方米。另外,五年來廣州市民家庭住房的產(chǎn)權關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調查資料顯示,房改后,居民家庭擁有自有產(chǎn)權房(包括原有的私房、購買公房及商品房)已占76%。在居住環(huán)境條件改善方面,居民家庭認同改善最大是周邊的衛(wèi)生
4、和綠化環(huán)境。變化四:不騎變化四:不騎“單車單車”坐享坐享“巴士巴士”據(jù)調查,居民認為廣州市交通“有很大改善”和“有些改善”的認同率為946%。有953%的居民認為,現(xiàn)在出行的方便程度和舒適程度都比五年前提高。調查資料顯示,五年來,居民上班或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很大的變化,其中騎自行車下降了207個百分點;坐公共汽車上升了95個百分點;選擇騎摩托車、“打的”和開私家車的也日漸增多。變化五:逛公園變化五:逛公園喜旅游喜旅游據(jù)調查,外出旅游成
5、為人們的時尚。有701%的人可以考慮、或完全贊同自己花錢外出旅游。在娛樂休閑活動中,市民最喜愛的娛樂活動為去公園或娛樂場,其次為參加體育活動、短距離郊游等,旅游仍將是廣州市居民休閑度假的熱點。珍海味,還講究純天然和綠色無污染;拿“住”來說,過去沒有錢是絕對不敢起房子的,更不會去借錢起房,通常是鉚足勁攢錢,“三代積攢一代住”,而現(xiàn)在,錢不夠便向銀行貸款或是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再沒有過去那種怕負債的沉重心理。如今在北海,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擁有
6、自己的三居室住房已是司空見慣。適中的房價加上住房消費貸款,很多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的年輕人都購置了一套房;拿“行”來說,過去如果能擁有一輛“鳳凰”或“永久”牌自行車便已經(jīng)很滿足了,而現(xiàn)在,老百姓雖有了摩托車、電單車,可是還是想辦法賺錢或者貸款買一輛小汽午,真正實現(xiàn)“小康”。見微可以知著,以小可以喻大。我市人民衣食住行的變化像一塊平面鏡,真實而生動地反映出我市對外開放20年來,我市經(jīng)濟、科技、文化、衛(wèi)生等各方面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我
7、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滄桑二十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相信再過二十年,我市人民的衣食住行會有更多令人欣喜的巨變,到那個時候,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一定是一幅國富民強、興旺發(fā)達的時代新畫卷。(解放初期的衣食住行解放初期的衣食住行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55年過去了,我做為解放初期進駐天津的第一批建設者,目睹了天津市半個多世紀的變遷。撫今追昔,感慨頗多,尤其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兩相對比,著實讓
8、人驚出意外。徘徊在霓虹燈下,聆聽節(jié)奏分明的現(xiàn)代音樂,進城前夕和進城后的情景不由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先說“住”我們天津日報、新華社天津分社的部分同志,剛進城住在山西路民國日報董事會,除副社長的臥室有一張雙人床外,其他同志多數(shù)睡在地板上。李麥找了一張舊床屜,放在一個角落,用屏風擋住,算是一間幾平方米的“小屋”。我和聞遠、宋紅光等晚上都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好在那時每間屋都有地毯,對我們在農村睡慣門板床的人來說已是很高的享受了。后來,我們搬到天
9、津日報社宿舍———文化大樓,其實是一座危樓,每間屋只一張木板床,互相只有一板之隔,彼此打呼嚕、放屁、說夢話、翻身時床板的響聲,都聽得清清楚楚。我住三樓,與谷峰相鄰。我倆每人的妻子來聚,只能說悄悄話。后來,我搬到一樓一間沒窗子的小屋,陰暗潮濕,經(jīng)常在屋子四角撒白灰。一直到新華分社成立,我才有了一間正式的住房,但只有一個后窗,不通風,也不見陽光。雖然如此,但大家都覺得比在農村時條件好多了。再說“吃”進城初期,我們還實行供給制??崎L以上干部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