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木拱橋種類與結構例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統(tǒng)木拱橋種類與結構分析傳統(tǒng)木拱橋種類與結構分析種類種類一、有柱的梯形木拱橋在山東、河南和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梢娪兄蔚娜缯郯逄菪文竟皹颉_@類橋的外觀類似折邊拱券,結構分類則應歸于邊跨斜升、中跨高平的多跨支柱梁式橋。中跨離水較高的原因,顯然在于橋下有船通航。畫像石上此類橋梁圖形頗為常見,足以說明曾經(jīng)流行。東漢橋梁的實物不存,文獻語焉不詳,畫像石圖案便是推測當時結構的主要依據(jù)。漢代水上交通發(fā)達,高大樓船的通航,需要橋下高聳空間

2、。《漢書薛廣德傳》:“(元帝)酎祭宗廟,出便門,欲御樓船。廣德當乘輿車,免冠頓首曰:宜從橋?!闰?qū)光祿大夫張猛進曰:臣聞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橋安?!睗h元帝于前48~33年在位,便門在央宮西側,出門過濠即臨皂河。北上渭水之陽的宗廟,既可車馬取道陸路,也可舟船順流皂河。兩相比較,陸路安全而舒適不足,水路反之。漢代大一統(tǒng),車馬與舟船的暢通同等重要。可是二者之間存在矛盾,橋梁是車馬過河的必備,卻是大船通航的障礙。如此,低平近水的梁式橋,必須加

3、以改造。梁的出現(xiàn)在橋之前。人類觀察樹干的自然倒伏,再故意地伐木為梁,是順乎情理的。西安半坡新石器遺址環(huán)繞寬、深均達到5米多的濠溝,居民出入,勢必憑借橫梁?;蛐∧酒唇映晒Γ虼竽惊氉栽炀??!对娊?jīng)大雅》:“親迎于渭,造舟為梁。”當河流過寬過深時,周人的對策是建造舟橋?!妒酚浱K秦傳》:“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敝谄湎虑铱勺屓吮Ьo,可能是木構兩跨支柱梁式橋,梁字古形大約就是其摹寫。傳說此梁在今陜西藍田縣,俗呼“藍橋

4、”?!墩f文解字梁》:“用木跨水也,即今之橋也?!睎|漢時中原橋梁的名稱已從“梁”向“橋”轉(zhuǎn)變,也許還包含從水平向梯形或拱形的轉(zhuǎn)變。二、無柱的梯形木拱橋支柱抬升橋面,使樓船得以通航,卻帶來自身與船碰撞的問題,張猛進曰“乘船危”大概就包含這層意思。自漢代開始,人們致力于清除橋下障礙。在漢代畫像石上,間或刻有無柱的三跨折板梯形木拱橋。如山東嘉祥縣東漢武氏祠第六室下層石刻“水陸攻占圖”、山東臨沂縣白莊漢墓石刻“車騎出行圖”,都刻繪得十分清晰。不過

5、包括橋梁專家在內(nèi)的很多人,對其持有懷疑。從一般結構著眼,這類橋梁難以成立,因而似乎不可能有過實物。無柱的三跨折板梯形木拱橋的結構的確存在問題;但超越結構,則不難發(fā)現(xiàn)漢人對無柱高聳橋梁的強烈追求。在此追求的長期激勵下,后代疊梁木拱橋的出現(xiàn)只剩下技術上的一步之差。歷史告訴我們,實用需要是技術發(fā)明之母。漢至宋代一千年中,中國各地木工就此可能都曾做過努力,山東人付出更多。并非偶然,巧奪天工的發(fā)明后來真的在山東得以弘揚。三、弧形的拱橋(1041—

6、1048)陳希亮守宿,以汴橋?qū)覊模食p官舟害人,乃命法青州所作飛橋。至今沿汴皆飛橋,為往來之利,俗曰虹橋?!薄端问逢愊A羵鳌罚骸澳艘詾樗拗?,州跨汴為橋。水與橋爭,常壞舟。希亮始作飛橋無柱,以便往來。詔賜縑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為飛橋?!薄昂鐦颉敝凶罹赖囊蛔阢昃〇|門外?!稏|京夢華錄河道》:“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至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

7、十三。從東水門外七里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艧,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薄>佑诿嫛肚迕魃虾訄D》長幅中心位置的,正是流傳千古的虹橋。唐寰澄推測其“凈跨約20米,拱矢約5米,寬約8米”,并先后名之為“疊梁拱橋”和“貫木拱橋”。鑒于表意的準確,本文傾向于“疊梁拱橋”。五、現(xiàn)存木拱橋杰作兩宋之際,隨著汴京的衰微,木拱橋在中原地區(qū)趨于湮滅。近世學者以為再也見不到這種橋梁的實物,直至1980年代重新發(fā)現(xiàn)。1994年筆者在閩北、

8、浙南一帶調(diào)查,目驗實物近40座,確信存在的共約200座。這個地區(qū)木材豐富、溝壑縱橫、人煙稀少,具備木拱橋得以建造并留存至今的必要條件。閩浙現(xiàn)存木拱橋中年代最早的,約可溯至南宋。有人以為朝廷遷都臨安后,這里成為畿輔之地,中原虹橋隨之到來。如此推論不無疑點,一方面北宋青州未必就是虹橋技術上的源頭;另一方面,已知閩浙木拱橋的主事工匠,多來自距杭州較遠的閩北,而不是較近的浙南。在福建屏南縣壽山鄉(xiāng)霍童溪上,現(xiàn)存一座令觀者驚心動魄的木拱橋。龍井橋單

9、跨22米,寬4.8米。橋南清嘉慶碑記:“吾鄉(xiāng)之南二十里許,有龍井橋,不知昉自何代。詢之父老及遺碑,大約創(chuàng)自炎宋,亦究無實錄,終回祿于乾隆年間,今歲緣首等募緣重建,屬志于余。”《屏南縣志》載:“龍井橋在坑里北,其橋兩山相映,萬木森立,俯視橋下,龍井噴浪如玉?!睒虿赜谏钌綅{谷,密林中幾不可見。其形勢極為險峻,橋腹距水面高約30米,據(jù)鄉(xiāng)民稱水下還有30米。木拱橋的源流撲朔迷離。近代留存實物的,還有甘肅臨夏、渭源和蘭州地區(qū),方圓不過150公里。

10、耐人尋味的是,北朝文獻中就有這一帶建造“飛橋”及“河歷”的記載。2000年夏,筆者在臨夏附近的大夏河上,果然看見一座伸臂梁加斜撐的木橋,其跨度不到20米,但完全印證了《沙洲記》中關于“河歷”的記述不虛。偶然露出的蛛絲馬跡表明,中國木拱橋的調(diào)查尚不全面。前幾年,筆者與閩南和東北朋友閑聊,意外得知他們兒時都曾玩過筷子游戲,實際上就是搭建木拱橋模型。2003年4月1日,在中央電視第10臺有關1931年長春萬寶山日軍的圖片報道中,隱約出現(xiàn)一座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