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任務驅動型作文指導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0182018年高考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指導年高考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指導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5月3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節(jié)后人多,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到南充后,老人被座位的主人請了起來,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兒懇請她和母親擠一擠,遭到拒絕。老人女兒挽扶著母親往后走,后面兩排年輕人同樣充耳不聞。大約5分鐘后,一中年男子為老人讓了座。這時,老人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

2、多學學?!迸幕卮鸬溃骸白约何慌Z錯了嗎?”感覺委屈的女生流著淚給朋友打電話講遭遇。此事經華西都市報報道后,不少網友投票并留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兩萬多個網友中,有不到500名網友覺得女生拒絕和老人擠著座有點不近人情。更多的網友說座位主人沒做錯;動車不是公交,公交你買了票未必有座,動車坐票可是要花坐票的錢買的啊,花錢買了坐票,讓不讓是自己的權利,不讓無可指責;老人女兒有點道德綁架。對材料中的這種現(xiàn)象和對這種現(xiàn)象的質疑,你有什么思考

3、?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你的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評分標準參考意見評分標準參考意見1、凡首段沒有概述材料,表明自己態(tài)度者,視為“材料滯后”之情況,不能超過45分;2、只是在開篇出現(xiàn)了材料,行文中沒有結合材料,材料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得分不能超過45分;3、雖結合了材料,但結構層次不明晰,思路流程混亂,不能超過42分;4、行文過程分析不辯證,顯得片面化、絕對化,不懂得

4、讓步說理,只是一味的指斥,得分不超過45分;5、按照材料作文的寫法,沒有偏離材料的內容,視為基本切題,得分在42分左右;6、只是在開頭結尾結合了材料,中間內容沒有關涉到材料,視為“穿靴戴帽”,得分不超過20分;7、行文符合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要求,且有文采,書寫美觀、內容豐富,結構嚴密,說理辯證,有現(xiàn)實性,得分不得低于50分。立意參考:立意參考:1、維護權利重要,愛心更重要;、維護權利重要,愛心更重要;2、愛心不要被道德綁架。、愛心不要被道

5、德綁架。(一)“動車座位讓不讓”并不難回答5月3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請了起來,老人女兒想擠著坐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為老人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臵錯了嗎??網友們就此掀起了一場大討論,并針對新聞中座位主人的疑惑給出了評判,給出了多種答案,給出了具體的建議。與?公交讓座?的老話題略有不同的是,公交上的座位使用權沒有專屬性

6、,奉行先占先得的原則,乘客對座位有公平占有使用的心態(tài),?獨占欲?弱一些。而在動車上,持有有座車票的乘客享有對號入座的權利,在旅途中對座位享有專屬使用權,持有站票的乘客在理論上則沒有?坐著?的權利,也不能對有座乘客的權利進行擠占和妨礙,因此,動車上的有座乘客對座位的?獨占欲?要更強一些。有了這些不同,我們在討論?動車讓座?的話題時便有了新的角度,新的內容,新的價值,這種討論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厘清權利的邊界,把握道德責任的尺度。其實,動車座位

7、既有?權利靠背?,也有?道德坐墊?,持有有座車票的乘客擁有?對號入座?的權利,按照乘車的規(guī)則和慣例,乘客?對號入座?的權利受到保障,乘客堅守自己的權利,不愿讓座,甚或不愿讓出一些空間與他人分享,不可勉強。但同時,尊老愛幼、扶助弱者又是一項道德義務,身體健康的青壯年即便有了動車座位的?權利靠背?,但如果旁邊站著耄耋老人、殘疾人、孕婦、幼兒,騰出一點座位空間給他們就是人之常情,也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有座的乘客讓出一點空間,雖然自己少了一點

8、舒適,但卻給他人帶來了極大便利,雖然自己受了一點苦,卻讓更需要座位的人得到了幫助,可以說,?道德坐墊?更寬大了,更溫暖了。當權利與道德責任產生了那么一點沖突時,我們不應該生硬、刻板、對立地考量這兩個問題,而是應該區(qū)分具體的問題,區(qū)分現(xiàn)場的情節(jié),作出具體的分析和判斷,擺正權利實現(xiàn)和道德責任之間的關系,力求讓自己的心更踏實、更寧靜、更欣慰。如果我們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尊老扶弱的理念,要答對這道題,不難。(二)(二)動車上拒讓座,何

9、錯之有?動車上拒讓座,何錯之有?5月3日,在從達州到成都東的D5185次動車上,一女子帶年邁母親去成都看病,因節(jié)后人多只買到達州到營山座位,后借座鄰座。到南充后,被剛上車的女大學生?請?起來,老人女兒提出擠一擠,被拒。后來,一名中年男子將老人讓到了自己的位臵。老人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大學生委屈地哭了,反問?坐自己位臵錯了嗎?!這本不是一件大事,卻引發(fā)了輿論關注,可見,這件小事也擊中了人們心中的痛點。關于到底要不要讓座這個

10、事,討論也不是一天兩天,之前人們只是倡議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那動車上呢?在老人女兒的眼里,年輕人就該給老年人讓座。但問題是老人的女兒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造成老人站著的并不是人家女大學生,而恰恰是他們自己。老人身體不好,還要長途奔波去成都看病,作為子女就應該提前未雨綢繆,替老人打點好一切。節(jié)日期間人流多買不到直達票,那緩一兩天出行行嗎?老人體力不支,找列車長商量一下去餐車、休息室坐坐行嗎?實在不行,提前預備個小馬扎總可

11、以吧?規(guī)避自身的問題,將本該屬于自己的責任推到女大學生身上,揮起道德的大棒批評年輕人,不妥。站在女大學生的角度,人家何錯之有?現(xiàn)代契約社會,小小的火車票就是一紙合同,這張合同上清晰地寫明了乘車時間、往返區(qū)間以及座號。女大學生手握?合同?上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天經地義。事實上,動車與公共汽車不同,動車車票對應的是更為清晰的座號,動車上到底該不該讓座,套用甄嬛娘娘一句臺詞,?讓是情分,不讓是本分。?而老人子女的說法,顯然是在用道德去綁架人

12、家的私德。老人們的子女,或者說很多總是要求別人道德高尚的人,顯然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道德只能用來約束自己,不能要求他人。與法律是為全社會立規(guī)矩不同,道德管轄的領域屬于自己內心。無論是孔子的?一日三省吾身?,還是王陽明的?內圣外王?,強調的都是道德自律。說實話,用完美近乎神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講道德,最容易收獲失望的情緒與偽君子。英國著名法律史學家梅因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現(xiàn)代

13、社會,我們還是多講契約精神,少用道德去要求別人。如果非要講道德,那不妨多用道德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去忙著給別人立規(guī)矩(三)(三)動車上拒讓座,錯了嗎?動車上拒讓座,錯了嗎?3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質),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2分析說理的方式:①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對比分析、假設分析、類比分析和辯證分析等分析方法對選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②有時,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徹,或者為了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厚重,也可以適當聯(lián)系現(xiàn)實或歷史

14、,引述相關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經典論述)。3分析說理的原則: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權利,反對打壓不同意見;要通過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來支撐文章的看法和觀點,還要避免自說自話。4層次拓展的方法:正反對比、橫向展開、逐層深入??結尾部分(約占10%):再次回到試題材料與自己的觀點,總結全文,升華主旨;或尋找對策(措施、辦法)、倡議勸勉、呼吁號召。(二)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二)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

15、料”模式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③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可適當聯(lián)系社會中的類似現(xiàn)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其意義。(主體部分,詳寫)④倡議勸勉、呼吁號召,總結全文。(略寫)(三)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三)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③從多個角度分

16、析材料,可適當聯(lián)系社會中的類似現(xiàn)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并挖掘現(xiàn)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體部分,詳寫)④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總結全文。(較詳)(先破后立:前三步為“破”,最后一步為“立”)(四)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爭議性材料”模式(四)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爭議性材料”模式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一分為二)地分析作為過渡。(略寫)③選擇一個角度分析解讀,表達

17、自己的看法,可贊成,可反對,也可辯證看待。(較詳)④(贊成)適當聯(lián)系社會中的類似現(xiàn)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其意義。(主體部分,詳寫)⑤(贊成)倡議勸勉、呼吁號召,總結全文。(略寫)⑥(反對)適當聯(lián)系社會中的類似現(xiàn)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挖掘產生的根源(原因)。(主體部分,詳寫)⑦反對)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總結全文。(較詳)⑧辯證)適當聯(lián)系社會中的類似現(xiàn)象,對某種做法作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辨明是非,闡

18、述利害。⑨辯證)就不足不當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改善意見,并適當展望其良好效果,總結全文。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一場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清華大學的學生梁某表達了他的人生迷茫:擁有法律本科、金融碩士、新聞傳播博士三項清華學歷,他不知道自己畢業(yè)后該去做什么工作。針對梁某的困惑,三位嘉賓作出了這樣的人生提示:甲:你不問自己能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么,卻問我們你該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

19、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乙:沒有“眼前的茍且”,哪有“詩和遠方”?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丙:我覺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誰”、“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魚,不要迷戀天空,如果你是鳥,不要癡情海洋。以上甲乙丙的三種說法,你認為哪一種更有道理?請綜合材料內容和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和價值判斷。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和抄襲。(一)材料主體1.學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學生梁某的人生困惑“他不知道自己畢業(yè)后該去做什

20、么工作”并不是指找不到好工作,而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或者說他的困惑是不知學與用的關系,人生缺乏明晰的職業(yè)方向。對學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進行探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原因:(1)只知努力學習,對進入社會有一種本能的抗拒,還沒做好足夠的準備,從而產生迷茫;(2)人生因擁有太多可能,有太多選擇,愛好太多,不知如何取舍;(3)對自己適合做什么并不清楚,從而迷失了自我;(4)好高騖遠,現(xiàn)實太近,理想太遠,不知如何抉擇;(5)所愛非所學,所學非所

21、愛;2.甲乙丙三位嘉賓給的是“人生提示”:(1)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本材料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你不問自己能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么,卻問我們你該找什么工作,你覺得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甲的這句話是從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來說的,人讀書的目的不應只是想著為自己,而應多為社會著想,這里的核心是“讀書的價值”,讀書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也就是材料中甲所說的“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么”。第二句話“生活不只是

22、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笔菍Φ谝痪湓挼倪M一步延伸,這是高曉松所作的歌曲《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茍且》里的一句話,講的是近與遠的關系,人不應只看眼前,而應志在遠方,胸懷理想,追求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生活。材料里的“近”是指“茍且”的生活狀態(tài),只顧自己,只圖眼前,“遠”是指胸懷遠大抱負,“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么”。選擇職業(yè)當把目光放長遠點應志存高遠問問自己心中的理想是什么。(2)乙的人生提示是“沒有‘眼前的茍且’,哪有‘詩和遠方’”。乙強調職業(yè)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