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2部分 專題10 第2講 明確文體特征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文閱讀—— 文化傳承與理解,第二部分,,,,專題十 古代詩歌鑒賞,第2講 明確文體特征,探知閱讀規(guī)律,欄,目,導,航,一、緊扣時代,知人論世二、悟讀詩語,揣摩詩意三、題材歸類,把握情感,鑒賞詩歌講究知人論世,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時代,可以更好地認識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古代詩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還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我們要深入欣賞和把握其中的內(nèi)容和旨趣,最好還要全面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

2、想、宗教、風俗等背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志和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和廣度。否則,就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誤解作品的精神,錯誤地過分拔高或貶低作品的思想境界。全國卷高考古詩歌的選材集中于唐宋詩歌,作者以名家為主,非名家為輔。本書針對唐宋詩歌進行分時代解讀整體風格,旨在幫助考生從宏觀上把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時代背景,從而快速準確地定位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確保思考方向不跑偏。,一、緊扣時代,知人論世,(一)風神初振的初唐詩歌初唐,是

3、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約九十四年。1.時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則天)的雄姿英發(fā)和精明干練,宮廷劇烈的斗爭,關(guān)隴與山東及東南等集團之間的利益紛爭,南北文化觀念的急劇碰撞交融,都引起詩人心靈的急劇波動和人生價值的多元發(fā)展。2.代表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沈佺期(宮廷詩人)、宋之問(宮廷詩人)、杜審言等。,3.作品風格,(1)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情感及藝術(shù)特色賞析

4、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直起直落,抒寫自如。寫出作者臥病在家,社會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這時又傳來了友人因貶謫而遠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悵倍增。B.第四句寫作者想象送別情景:友人去遠了,而江邊垂柳,臨風依依,惜別之情,似無窮盡,歷時既久而難以逝去。C.結(jié)尾用典,作者在此用龍泉劍被埋沒的故事,表現(xiàn)自身的懷才不遇,同時也發(fā)展了上聯(lián)的思想:龍泉劍終于被有識之士發(fā)現(xiàn),重見光明,那么自己也終將再得起用,暗含了對個人美好未來的

5、熱切期望。D.“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既暗點友人的貶謫,交代其行蹤,更是以孫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學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C,解析 C項應該是喻友人的懷才不遇。相信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2)首聯(lián)中“嗟”字用得極好,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嗟”字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 “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蘊藉:一是頷聯(lián)“河橋不相送, 江樹遠含情”句借

6、江樹含情表達依依惜別之情,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是頸聯(lián)用孫楚、屈原的典故表達傷懷之情,為故人被貶而感傷。,(二)風骨兼?zhèn)涞氖⑻圃姼枋⑻?,是指玄宗開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前后五十二年左右。這是唐詩繁榮興盛的頂峰。詩壇上百花吐艷,名家如林。1.時代特征:政治開明,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2.代表詩人: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為代表,田園山水詩人以王維、孟浩然

7、、儲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標志。,3.作品風格,訓練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對 雪①杜 甫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②。[注]?、俅嗽妼懹凇鞍彩分畞y”期間,長安失陷時,詩人逃到半路被叛軍抓住,解送回長安。②《世說新語·黜免》載:“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

8、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用“多”寫“安史之亂”帶來的悲慘景象;用“獨”寫自己的處境,抒發(fā)了詩人的悲涼之情。B.“瓢棄樽無綠”一句寫出了詩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態(tài),表現(xiàn)了詩人困居長安,生活得非常艱苦。C.“爐存火似紅”中的“紅”字寫出了爐火熊熊燃燒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內(nèi),寫出了詩人對溫暖的渴望。D.尾聯(lián),詩人以殷浩自比,因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寫著字,以此表達詩人對國家命

9、運的憂慮、對離散的親人深切牽掛而又無從著力的苦惱心情。,解析 C項,“‘紅’字寫出了爐火熊熊燃燒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內(nèi)”錯誤,這句詩是寫爐火燃盡的情景。,C,(2)詩歌的第二聯(lián)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詩歌第二聯(lián)描寫了黃昏云亂、風急雪緊的景象。詩人借景抒情,通過描寫飛雪的狀態(tài),表現(xiàn)詩人在戰(zhàn)亂之中內(nèi)心的悲涼;同時呼應詩歌標題“對雪”,為下文描寫室內(nèi)景象和抒發(fā)詩人感情做鋪墊,有利于突出詩歌憂國憂民的主旨。,解析 第一問中,抓住“亂云”“急雪”兩個景物,將之串連概述即可。第二問中,就“用意”的分析,應從寫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由于“雪”在此聯(lián)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又要考慮與標題的對應問題。,

11、(三)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歌唐代宗大歷初至唐文宗大和末,共六十四年,是為中唐。1.時代特征:“安史之亂”之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詩壇上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氣象。2.代表詩人:劉長卿、盧綸、李益、白居易、元稹、韋應物、李紳、韓愈、柳宗元、孟郊、李賀、賈島、劉禹錫等。,3.作品風格,(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全詩前一半寫盛德,后一半寫業(yè)衰,在盛衰對比中,道出一個古今興亡的教訓。詩人詠古抒懷,借此警策開元盛世之后昏庸無能

12、的唐朝統(tǒng)治者。B.頷聯(lián)詠功業(yè),對仗難度大,卻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中“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表現(xiàn)劉備的英雄氣概;下句化用“漢末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表現(xiàn)劉備的雄心壯志。C.頸聯(lián)說人事,轉(zhuǎn)接之間,富于變化。這一聯(lián)嘲諷劉備長于擇相,短于教子,從而導致嗣子不肖,后業(yè)不繼。兩句詞意互相抗衡、聲情頓挫美妙。D.尾聯(lián)感嘆后主不肖。劉禪降魏后,被遷到洛陽;一次司馬昭賜宴,命原蜀宮歌伎現(xiàn)場歌舞,而劉禪對此嬉

13、笑自若。尾聯(lián)化用此意,表現(xiàn)劉禪不惜先業(y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于劉備死后事業(yè)消亡的無限嗟嘆之情。,C,解析 C.無“嘲諷”之意。頸聯(lián)意用劉備的長于任賢擇相,與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對比,嘆惜劉備功業(yè)不能卒成。,(2)這首詩首聯(lián)寫得“突兀勁挺”,請仔細揣摩分析,說說其有何妙處? 答案 ①境界雄闊絕倫?!疤煜隆薄扒铩钡茸盅蹖懗隽恕坝⑿蹥狻敝链鬅o垠,萬古長存。這樣遣詞用語顯示詩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臆。②用典不著痕跡?!疤煜掠⑿邸彼?/p>

14、字暗用曹操對劉備說過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詩僅添一“氣”字。③意在言外,旨意深遠?!吧袆C然”寫出千秋之后先主之廟堂尚且威勢逼人,凸顯其當年叱咤風云的英雄氣,寄托了詩人敬仰之情。(答出三點,意思對即可),(四)感時傷懷的晚唐詩歌晚唐,是從敬宗寶歷元年至唐末,前后長達八十余年。1.時代特征:唐王朝的國勢趨于全面衰落,晚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等種種矛盾日益激化,兵連禍結(jié),社會動蕩。晚唐士人對國事日非深感憂慮,對唐王

15、朝的中興無望深感失落,這種衰世之象對晚唐詩歌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2.代表詩人: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韋莊、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杜荀鶴、羅隱、韓偓等。3.作品風格,(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蘇詩開篇四句描寫了皇家傳送荔枝刻不容緩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語雄渾。B.杜詩開篇第一句描寫華清宮所在的驪山:林木蔥蘢,花團錦簇,如團團錦繡。C.蘇詩五六兩句寫皇家為讓荔枝保持新鮮,傳遞急似軍情,流露作者諷喻之意。

16、D.杜詩第二句寫山頂行宮緊閉的宮門依次打開,為后文“一騎紅塵”留下鋪墊。,解析 蘇詩描寫直接,并不含蓄。,A,(2)比較蘇詩“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與杜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特色上的異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相同:兩首詩手法上都運用了對比、諷刺,都將“妃子的笑容”和“運輸者的艱辛”作對比,以諷刺統(tǒng)

17、治者的窮奢極欲。不同:蘇詩對比強烈,直抒己見,氣象雄渾?!懊廊似祁仭钡南?,快馬疾馳的“驚”,特別是人馬因此“濺血”而亡的悲,對比鮮明,突出了唐代進貢荔枝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杜詩對比精巧,寓意含蓄而有不盡之意。專使驛馬的“紅塵”與深宮“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關(guān)合似不相干的兩個鏡頭,委婉地揭示謎底,鞭撻唐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諷刺精妙。,(五)格高韻遠的北宋詩歌1.時代特征:北宋重文輕武,文化空前繁榮,軍事上對外偏

18、弱。社會比較穩(wěn)定,沒有較大規(guī)模的動亂,中央集權(quán)制度相當完善。商品經(jīng)濟充分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大,市民階層出現(xiàn)。2.代表詩(詞)人:柳永、王禹偁、錢惟演、林逋、歐陽修、范仲淹、梅堯臣、晏殊、晏幾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3.作品風格,(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詞的上片寫了西湖的美景,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約約身旁跟隨著笙歌聲。B.詞人認為“西湖好”是因為西湖景色優(yōu)美,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C.沒有風的

19、水面如琉璃光滑,讓人感覺不到船在移動,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的境界。D.漣漪微動,驚起的沙鳥飛起,與前文的“無風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動靜結(jié)合。,解析 C項沒有表現(xiàn)詞人超然物外的境界。,C,(2)詞的下片被人們廣為流傳,請做簡要賞析。答案 運用比喻,把無風的水面比作琉璃,寫出了水面的光滑,讓人感覺不到船的移動;動靜結(jié)合,無風水面與驚起的沙鳥形成鮮明的對比,畫面富有生機;水面與沙鳥構(gòu)成了一幅動靜結(jié)合、相映成趣的沙鳥掠岸圖,表現(xiàn)了詞人對西湖

20、的喜愛之情。,解析 該詞下片在寫景上靜中有動,動中顯靜,動靜互襯。前三句以靜寫動,寫風平浪靜時水面晶瑩澄澈,如同琉璃 ,平滑似鏡,游人不覺船移,只是看到船槳輕劃,水上形成細小的波紋時,方感船身滑動。結(jié)句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難免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 ,而西湖卻愈顯其幽靜 。“無風水面琉璃滑”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無風的水面比作琉璃,寫出了水面的光滑。,(六)工巧多變的南宋詩歌1.時代特征:南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靖

21、康之變”已在宋人的心靈上留下了恥辱的記憶。中原淪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進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飛等抗敵愛國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廣大百姓和富有正義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愛國熱情。2.代表詩(詞)人: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戴復古、劉克莊、姜夔、辛棄疾、趙師秀、文天祥等。,3.作品風格,(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xiàn)的黃昏時分。B.“初轉(zhuǎn)馬”與“小喬初嫁了”中

22、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上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解析 第二句開頭“往歲”二字點明“叩門求漿”是作者回憶往事,而末句提到的“新月出現(xiàn)的黃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不正確。,A,(2)“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边@是

23、陸游的另一首紀游詩《游山西村》。結(jié)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相同點:都描寫到了幽靜偏遠山環(huán)水繞的山村自然風光,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山村的喜愛之情。

24、不同點:《西村》側(cè)重于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游山西村》更側(cè)重表現(xiàn)山村生活的淳樸和作者的喜愛之情;《西村》通過對比表現(xiàn)世事的變換,《游山西村》還蘊含哲理,表現(xiàn)出逆境中往往蘊含著無限的希望。,附:唐宋主要詩(詞)人的語言風格特點,(七)抒寫時代與個人命運的明代詩歌1.時代特征:君主專制空前加強,明朝朱元璋廢宰相設內(nèi)閣。明代政治上最大的事件,一是宦官專權(quán),二是內(nèi)閣爭位。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明朝出現(xiàn)理學,西洋傳教士來華,思想活躍,但科

25、舉考試開始出現(xiàn)八股取士,禁錮人們思想,嚴格執(zhí)行閉關(guān)政策,維持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落后于歐洲,嘉慶之后,中國走向衰落。2.代表詩(詞)人:高啟、宋濂、楊基、李夢陽、王世貞、謝榛、李攀龍、袁宏道等。,3.作品風格,(1)下面對本詩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開篇一個“步”字表現(xiàn)出詩人在鄉(xiāng)間行走時輕腳細步、悠閑自得的情狀;寫水鳥時的“翻”字,寫飛燕時的“拂”字,表現(xiàn)出動物的生氣和自在,充滿詩情畫意。B.詩的前三聯(lián)從視覺角度寫

26、所見,最后一聯(lián)從聽覺角度寫所聞,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再現(xiàn)了黃梅時節(jié)的鄉(xiāng)村景象。C.這首詩一、二句交代行蹤,寫詩人穿著輕便的衣服,拖著輕軟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農(nóng)村生活一定是別有一番景象。五、六句寫商船、來往車輛的繁忙。D.第七、八句則點明“黃梅時節(jié)”,以雨后一路鳴蛙聲,更增添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情。,A,解析 B項,詩的前三聯(lián)也有聽覺描寫,如“時聞響緯車”。C項,五、六句寫“商船、來往車輛的繁忙”有誤,應該是寫農(nóng)家勞動的生動畫面。D項,“

27、詩人孤獨、寂寞之情”有誤,應該是更增添了一份生機、一份樂趣。,(2)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偃娡ㄟ^描寫詩人江邊悠閑漫步、野鴨浮游荷葉翻滾、燕子翻

28、飛桐花拂動、漁船靠岸、繅車鳴響、蛙聲陣陣等意象,營造出鄉(xiāng)間清幽閑適、充滿生機的意境。②作者通過再現(xiàn)農(nóng)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狀態(tài),使讀者可以想象這里村民生活的無拘無束和愜意,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隱居生活的愜意和他的閑情逸致。,3.作品風格,讀懂詩歌,須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過急,浮于表層,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題。無論是平時的訓練,還是在考場上,讀懂是做對的前提,讀是第一位的,具體到每一首詩,應堅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讀詩。,二、悟讀詩

29、語,揣摩詩意,訓練8.,交代寫作緣由(題草書卷后) 暗示作者感情(醉中所作) 明確了詩歌題材(題字詩),點明所詠對象(精衛(wèi)) 暗含作者感情態(tài)度(贊美),交代地點(禮部貢院) 表明了事件(閱進士就試) 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交代了事件(子由出使契丹) 表明了詩歌題材(送別) 暗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傷感、擔心、曠達),交代了寫作緣由(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 表明了對象(元九、李二十) 暗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戲贈),交代了

30、寫作地點(金陵) 表明了事件(望漢江) 明確了詩歌題材(即景抒懷詩),角度二 看作者要真正讀懂一首詩歌,必須“知人論世”?!爸苏撌馈本褪钦f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經(jīng)歷、風格流派及其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代背景、目的等。讀詩歌時,必須注意作者的遭遇、境況,注意作者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guān)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則不再加注釋,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

31、取。,如:陶淵明淡泊名利,詩風恬淡;杜甫憂國憂民,詩風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詩風瀟灑;辛棄疾、陸游、文天祥國難當頭,憂心如焚、慷慨悲壯。王維的多才多藝,能詩,又精通書畫和音樂,決定了他的詩的風格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信奉佛教,決定了他后期對現(xiàn)實的漠不關(guān)心。蘇軾思想復雜,儒釋道三種思想既矛盾又統(tǒng)一地滲透到他世界觀的各個方面,決定他多次被貶仍能表現(xiàn)出豁達、樂觀的精神境界。,在“知人論世”時要注意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如李白——豪放飄逸

32、(壯美、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雄偉瑰麗、奔放豪邁),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沉郁頓挫(情感的深厚、濃郁、憂憤、蘊藉;語意的頓挫),如“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如李清照前期與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和《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所表達的情感明顯不同。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同為邊塞詩,唐朝的與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33、傳達出的是豪邁和勇敢,陸游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傳達出的是憤懣和痛苦。,訓練9.(2019·山東日照調(diào)研)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①陸 游白發(fā)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懸知寒食朝陵使②,驛路梨花處處開。[注]?、傥渚荩杭次渚蕖.敃r武巨任果州團練使,知均州,兼管內(nèi)安撫使,節(jié)度忠義軍。西京:指洛陽。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

34、使者。北宋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復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掃。,這首詩的尾聯(lián)廣受后人的稱道,請賞析這一聯(lián)的精妙之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尾聯(lián)運用了想象和以景結(jié)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詩人想象收復西京后,在來年的寒食節(jié)朝廷派出的祭掃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將通過梨花盛開的驛道而到達洛陽?!绑A路梨花處處開”畫面優(yōu)美,充滿詩意,形象而細膩地表達了

35、詩人對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喜悅之情,令人回味無窮。,解析 賞析詩句可以從手法、內(nèi)容、表達效果及情感等角度進行。本題要求賞析詩歌的尾聯(lián)?!皯抑吵晔?,驛路梨花處處開?!笔窃娙讼胂笫諒臀骶┖螅趤砟甑暮彻?jié),朝廷派出的祭掃宋先帝陵墓的使者通往洛陽的驛道上梨花處處盛開。使用的手法是想象,同時借“驛路梨花處處開”之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喜悅之情。,角度三 析注釋注釋往往暗示著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細審讀。詩歌注釋蘊含的信息是多方

36、面的:①介紹寫作背景→暗示本詩的思想主旨;②介紹作者→暗示本詩的思想情感或?qū)懽黠L格;③介紹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讀懂詩句;④介紹相關(guān)詩句→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與“此詩作于作者貶官(或流放)之際”類似的注解→與詩人仕途失意、對現(xiàn)實不滿,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憤懣孤寂等情感有關(guān)。,訓練10.(2019·山東青島期中)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秋晚登城北門①陸 游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一點烽傳散

37、關(guān)信,兩行雁帶杜陵②秋。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③。[注]?、俅嗽妼懹谒涡⒆诖疚跛哪?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長安,此處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guān)塞南鄭、大散關(guān)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里駐守。,本詩首聯(lián)中哪個字是全詩的詩眼?請找出來,并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答案 詩眼是“愁”。①首聯(lián)描述自己拄杖佇立在北城頭,滿眼西風凄涼之景,引發(fā)了愁緒;②頷聯(lián)描述遠望邊地烽火,北雁南歸,對國土之憂愁涌上心頭;③頸聯(lián)感嘆故都淪陷、山河興廢(國家安危),前途未卜,憂愁滿懷;④尾聯(lián)追憶“橫槊賦詩”,感慨壯志難酬之悲,愁味悠長。,解析 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要找到全詩的詩眼(詩情感詞語)“愁”,然后再結(jié)合全詩賞析詩人“愁”情的原因,可以一聯(lián)一聯(lián)分析,這就要求考生結(jié)合注釋要先讀懂全詩:首聯(lián),描述自己

39、在深秋傍晚獨自拄杖佇立在城北門樓,滿眼西風凄涼之景引發(fā)滿腹的“愁”緒。頷聯(lián),描述遠望邊地烽火,報傳著大散關(guān)口的敵情戰(zhàn)況。北雁南歸,帶來了長安杜陵的濃厚秋意,詩人心頭涌上的是國土之“愁”。頸聯(lián),感嘆故都淪陷、山河興廢(國家安危),前途未卜,滿懷憂愁。尾聯(lián)追憶自己當年橫戈馬上,軍中賦詩的光景,如今時刻魂繞夢縈的,仍是那古時的梁州。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之悲,透露悠長的愁味。綜上分析,本題分四點,圍繞“愁”情,一聯(lián)聯(lián)具體回答即可。,角度四 讀正文

40、(一)明結(jié)構(gòu)章法,知基本特點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章法和基本特點,對我們把握詩歌的層次內(nèi)容和詩歌大意有著重要作用。,1.結(jié)構(gòu)章法,2.基本特點:情景結(jié)合(1)前后內(nèi)容(即寫景與抒情)是對應一致的,如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2)前后內(nèi)容(即寫景與抒情)是相關(guān)、相反、相襯的,形成虛實相襯的關(guān)系,如樂景襯哀情等。,訓練11.從景、事、情三方面對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進行分析,請在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奈淖帧?南京的自然景色依舊,

41、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經(jīng)歷由,盛到衰的變化,古今興亡盛衰之感,浮云、太陽,詩人望長,安而不見,(二)抓意象“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作者的感情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意象在表達詩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兩種:第一,渲染氣氛,營造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意境的產(chǎn)生離不開意象,當眾多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42、,這些意象就能創(chuàng)造出與之特征相符的氣氛和意境,讀者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作者習慣于將內(nèi)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達,這就產(chǎn)生了含蓄蘊藉的藝術(shù)效果,讀者含英咀華,自然也受到了藝術(shù)上的熏陶感染,獲得精神上的審美快感。此時,意象不僅僅是客觀的景物,而且滲透著作者的情感。,這首詞主要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氛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答案 詞人選取衰柳、潮水、歌板、酒旗、漁竿、秋草、燕子、斜陽等(不能少于4個)意象,營造出衰敗、冷清的氛圍。,解析 (1)精準審題:詩歌中的意象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根據(jù)題干中“哪些”的提示,可知要找出的意象不是單個,而是多個。(2)解題思路:根據(jù)意象的特點,在答題時要盡量采用名詞化的答法。意象所營造的氛圍或意境,是由意象的特點來決定的。,(三)抓用典典故,指詩歌中運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來歷出處

44、的詞語。運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類比。讀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典故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與詩歌要表達的主旨聯(lián)系起來思考,這樣才能體會出用典的妙處。(典故大多會在[注釋]中說明,以便考生理解),[注]?、?232年,蒙古軍圍攻汴京,令哀宗去帝號稱臣,將士激憤,殺使者及隨從,和議失敗。十二月城中糧盡,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這就是所謂的“車駕東狩”。第二年正月,金兵與蒙古軍在黃河北岸交戰(zhàn),金兵大敗。當時元好問留守汴京,目睹了

45、國破兵敗的慘劇,寫下了這組律詩。②龍蛇:比喻雙方軍隊。③精衛(wèi)是《山海經(jīng)》中所載的炎帝之女,因溺于東海,化而為鳥,立志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④申包胥是春秋楚國大夫,其時郢都為吳國等諸侯軍所破,他到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終于感動秦王,發(fā)兵救楚。,請找出詩歌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答案 (1)精衛(wèi)填海的典故:詩人以精衛(wèi)自比,表達了自己有克敵復仇的強烈愿望和不滅志向。(2)包胥哭秦的典故:詩人用申包胥的典故,感慨自己或者同道中人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

46、,也無法向朝廷痛哭,極為沉痛,令人扼腕嘆息。,(四)抓關(guān)鍵詞中國古典詩歌大都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有跳躍性。因此,讀詩歌不能匆匆一掃而過,而應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抓住詩歌中的關(guān)鍵詞句,邊讀邊想其意,力求還原詩歌畫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調(diào)。抓關(guān)鍵詞,主要抓以下關(guān)鍵詞:,訓練14.請找出后兩句中的顯性詞語和隱性詞語,并分析表達效果。閨 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答案?、亠@

47、性詞語:悔 表達情感:將少婦讓夫君長年征戰(zhàn)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責之情表達了出來。②隱性詞語:忽 表達情感:將登樓時的興沖沖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傷感的這種情緒的變化,傳達得淋漓盡致。,(五)懂詩家語“詩家語”是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歌格律的要求對詩歌的語言所做的變形處理。古典詩歌是如何對語言做變形處理的呢?,1.特殊句法訓練15.,答案?、偈÷灾髡Z。下句應為“落花狼藉(天色)近黃昏”。②省略謂語。上句應為“五陵年少爭(

48、送)纏頭”。,解析 詩句①的前半句很好理解,即雨絲如網(wǎng)一般想要把春留??;后半句如果也這樣理解,就顯得不合邏輯。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應把詩的后半句里省略掉的主語“天色”補進去,即落花一片狼藉,天色接近黃昏。詩句②的上半句中的“爭”為狀語,其后省略掉謂語動詞“送”,如果將“爭”誤解為謂語動詞“爭奪”,勢必貽笑大方。,答案?、僦髡Z后置,使詩歌平仄相對,更富有韻味。②賓語前置,使詩句更富有韻律美。③主賓互換,強調(diào)描述對象,突出所寫景物,便于抒發(fā)

49、情感。④定語挪前。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guān),為“玉門關(guān)”的同位性定語,現(xiàn)卻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關(guān)。⑤定語挪后。意即“一月夜飛度鏡湖”?!霸乱埂边@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xiàn)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度”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解析?、僭娋鋺斫鉃椤爸裥脚畾w,蓮動漁舟下”,“浣女”和“漁舟”分別是“歸”和“下”的主語。因平仄

50、的限制,動詞前置,主語挪后,使詩歌讀來更富有韻味,更生動有致。②詩句應理解為“春山映柳色,夕鳥藏梨花”。因為對偶和平仄的限制,將賓語提前,使詩句讀來更富有音樂美。③詩句應理解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作者將“香稻”“碧梧”挪到前面,是為了突出當時長安物產(chǎn)的豐盛,景物的美麗。,2.詞類活用古代詩歌中一些詞的詞性發(fā)生改變,有時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動詞活用為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

51、動用法等,在古代詩歌中很常見。,訓練16.指出下列詩句中詞性活用的妙處。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查慎行《早過大通驛》)答案 “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中的“軟”“輕”,都是使動用法,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水波云海寫得可觸可托。全句意為:清風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3.互文見義,訓練17.指出下列詩句中互文的妙處。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

52、年》)解析 本句中“見”和“聞”互文,詩句意為:當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答案 “見”“聞”互文,對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注]?、偾褰夯蕦m。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1)注釋①對“清禁”的解釋,有助于

53、理解詩意,暗示蘇轍的地位。注釋②解釋“武林”,并點出本文寫作時蘇軾時知杭州,結(jié)合原詩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隱含著蘇軾希望蘇轍不要忘記國家,而“湖山應夢武林春”又希望蘇轍不要忘記親人。(2)注釋③解釋典故,幫助讀懂、理解詩歌,進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運用典故,表達了對蘇轍的擔心。,3.悟意象①“月”,代指“故國”。②“風雪”,借指路途的艱辛。③“鳳麟”,借指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子由)。4.辨句法①標題,就是省

54、略句,應為“我送子由使契丹”,即省略了主語——“我”;“契丹”是雙賓語的第2個賓語,交代地點。②最后的兩句詩,要結(jié)合注釋(典故)理解,即:要是單于問起你的家世來,你可別把自己說成是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5.明題材此詩是一首送別抒情詩。雖寫的是尋常題材,寄予的是兄弟親情,但表達的卻是家國大義。全詩既寫出了蘇軾對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復雜心理,也抒寫出了他的愛國情懷。,第二步 分析手法,把握情感手法有:用典,“沾巾”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

55、兒女共沾巾”的詩句,但卻表現(xiàn)了蘇軾不作兒女之態(tài)的樂觀曠達;“第一人”用李揆代指子由,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契丹,切不可追求盛名,須小心謹慎,安全而歸,兄弟之情,情深無限。,[詩意賞析] 這首詩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時,蘇軾54歲,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蘇轍遷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在汴京。是年八月,蘇轍奉命出使遼國,慶賀遼主生辰。首聯(lián)點題。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

56、。在“烏臺詩案”中,蘇轍寧肯舍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頷聯(lián)勸勉。上句勉勵蘇轍不辭辛苦,出使邊塞,其中的“驛騎”原指驛站快馬,此代使臣;“凌風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句鼓勵兄弟不辱使命,漢朝時匈奴自稱“天驕”,以后用以代異族。“鳳”是傳說中的祥瑞之鳥,“麟”是傳說中的仁德之獸,此以之代轍,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見國家之仁惠。這句是說,要讓遼主認識你這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國風范。,頸聯(lián)囑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時時

57、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記故國;下句設想子由夢境,夢中的湖光山色應該是杭州的美景。尾聯(lián)望歸。這里用李揆指子由,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地,切不可追求盛名,須小心謹慎,安全而歸。聯(lián)系當時遼國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實,蘇軾的擔心并非多余?;美钷竦牡涔?,又以國家利益為重,實乃精警含蓄之語。,根據(jù)中間兩聯(lián),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案 (1)壯志難酬,懷抱未展;(2)中年多病,時光日迫;(3)國

58、土淪喪,戰(zhàn)事未寧。,解析 (1)審題指導:讀題:“中間兩聯(lián)”指出答題范圍?!案爬ā闭f明不需聯(lián)系具體詩句。(2)解題思路:“病入中年日月遒”是說自己人到中年,整日與病為伍;“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說自己一心報國,但報國無門;“五更畫角只生愁”是說聽聞五更天吹響的軍號愁腸百結(jié),說明戰(zhàn)事未寧。整合以上信息作答即可。,三、題材歸類,把握情感,根據(jù)題材分類,中國古詩大致有詠物言志詩、羈旅思鄉(xiāng)詩、送別懷人詩、邊塞征戰(zhàn)詩、詠史懷古詩、山水田園詩、即事(景

59、)抒懷詩等幾種類型。相同題材的詩歌,詩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為此,我們閱讀詩歌,完全可以從題材入手,取得“讀一首詩,知一類詩”的效果。,(一)詠物言志詩——繪盡天下萬物態(tài),寄寓世間感慨情,訓練19.(2019·廣西南寧調(diào)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古 風李 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注] 此

60、詩作于李白應詔入京為官之前。,(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寫荷之美,先總寫其“艷”“鮮”,然后分寫“花”“葉”“色” “香”,并用“幽泉”“朝日”“綠水”“青煙”加以襯托。B.三、四兩句中“冒”“羅”二字用得巧妙:“冒”賦予出水芙蓉以動態(tài)美;“羅”將青煙籠罩綠葉的形態(tài)寫得生動傳神。C.“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用了擬人的手法,寫芬芳艷麗的荷花,盡管無比美麗,也只能在滿天飛霜中無奈凋零。D.詩歌語言清新自然

61、,節(jié)奏輕快,充滿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極富抒情性,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解析 D項“充滿奇特的想象和夸張”說法錯誤,“奇特的想象和夸張”在詩中不典型,更談不上“充滿”。,D,(2)這首詠物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答案 作者托物言志,表達了對自己高潔品性的自信。寫荷花秀麗的花容,清香的氣息,絕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潔。懷才不遇、空任時光流逝的慨嘆。寫荷花,縱然有絕世的美麗,因“結(jié)根未得所”,無人為它傳遞馨香,只能凋零,

62、表達自己空有才華,卻因沒人舉薦不能建功立業(yè),坐看年華流逝,心生感慨。對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結(jié)尾“愿托華池邊”表達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長在華美的池子里一樣,期盼得到舉薦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 本詩是一首詠物詩,托物言志是該類詩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題,可從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詩人的情感。前兩句寫荷的生長環(huán)境和“艷”“鮮”,中間六句寫荷花的“花”“葉”“色”“香”,絕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潔。最后兩句中,“結(jié)根未得所”一句表達自己空有才華,

63、卻因沒人舉薦不能建功立業(yè),而心生感慨?!霸竿腥A池邊”一句表達自己期盼得到舉薦和朝廷的重用。,(二)羈旅思鄉(xiāng)詩——他鄉(xiāng)村樹似吾鄉(xiāng),愁煞天涯斷腸人,訓練20.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題。[雙調(diào)]折桂令·九日①(元)張可久②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③?;厥滋煅模荒ㄐ标?,數(shù)點寒鴉。[注]?、倬湃眨河址Q“重九”,即我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

64、。②張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懷才不遇,時官時隱,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跡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為張可久晚年之作。③蘇軾曾有詩句:“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1)對這首作品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前三句,寫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達出困倦游子對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煩躁?!皬娬麨跫啞北憩F(xiàn)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B.接下來,“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三句,是作者回憶從前為官歌舞升

65、平的歡樂景象,采用了虛寫的手法。C.七、八兩句“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是詩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對已凋謝的黃花,連蜂蝶都要發(fā)愁,有思于今昔的境況而發(fā)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戀他鄉(xiāng)。D.七、八兩句化用了古人詩句,由于添加了“西風白發(fā)”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勝一籌;同時,倒裝加對偶的句式,韻律和諧,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匠心。,解析 A項“秋”“歸雁”之意象和“強整烏紗”的動作傳達出困倦游子對家的思念。,A,(2)

66、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表達情感頗具特色,請結(jié)合全曲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詩人在此以景結(jié)情,寫出眼前的凄清景象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見一抹斜陽,幾只遠飛的寒鴉。(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有助于思鄉(xiāng)主題的表達。(3)這是景語,又是情語;這既是實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寫照及象征

67、。(4)蒼涼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詩人漂泊無依的情懷,倦客之心、思鄉(xiāng)之情溢于筆端。(結(jié)構(gòu)作用、景情關(guān)系、象征意味、情感表達,這四點寫出三點即可 ),(三)送別懷人詩——多情自古傷離別,一種分別多樣情,訓練2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遠懷舍弟穎、觀等①杜 甫陽翟空知處,荊南近得書②。積年仍遠別,多難不安居。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猶錯莫③,花萼尚蕭疏。對酒都疑夢,吟詩正憶渠。舊時元日會,鄉(xiāng)黨羨吾廬。[

68、注]?、偕岬埽簩ψ约旱艿艿闹t稱。杜甫有四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②陽翟:今河南禹州。荊南:今湖北荊州。安史之亂后杜甫曾流落荊州。③錯莫:紛亂昏暗。,(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第一、二句“陽翟”對“荊南”,寫出了詩人與弟弟們距離很遠,不能相見的感傷。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現(xiàn)出兄弟分隔時間之久,空間之遠,寫盡詩人內(nèi)心的無奈。C.第五、六句寫春風又起,冰霜消融,物候變換中暗寓著時光流逝、老去無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