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東問題淺析,,,,中東在哪里?中東是個政治地理概念,這是 19世紀末西方殖民霸權在東擴過程中,從歐洲中心論出發(fā)而形成的。它們把歐洲的東方按距離遠近,分別列為近東、中東和遠東,后來又把近、中東混為一體,統(tǒng)稱中東,特別是二戰(zhàn)時盟軍在埃及開羅設有中東司令部,中東便成為世界傳媒、政壇和學界習慣使用的公認空間概念。,,,通用的是18國之說、即包括西亞11個阿拉伯國家和尚待正式建國的巴勒斯坦與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和阿富汗以及北非的埃及,
2、也有把阿富汗列入中亞而有 17 國之說.總面積約七百萬平方千米,人口一億多。18國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也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這18國。其中,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蘭國家。而在這些中東伊斯蘭國家中,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為非阿拉伯國家。中東有多亂:黎巴嫩內戰(zhàn)16年阿以沖突19世紀末到2009年五次中東戰(zhàn)爭塞浦路斯希臘和土耳
3、其兩個民族的問題1963年開始沖突不斷,2014年又爆發(fā)一次兩伊戰(zhàn)爭8年的邊境戰(zhàn)爭 伊朗 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 伊拉克 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阿富汗戰(zhàn)爭 1.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阿富汗人民抗擊英國殖民入侵的戰(zhàn)爭 2.1979年阿富汗戰(zhàn)爭原稱“阿富汗戰(zhàn)爭”,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zhàn)爭 3.2001年10月7日-2014年12月29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
4、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zhàn)爭敘利亞內戰(zhàn)2011年3月15日至今埃及蘇伊士運河危機也門動亂,伊拉克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科威特,并由此而引發(fā)了海灣戰(zhàn)爭。1991年3月6日,海灣戰(zhàn)爭結束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2003年到2010年8月美國戰(zhàn)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伊朗,核危機伊朗核問題開發(fā)始于1957年,伊朗核問題演變?yōu)楹宋C是在“9·11”事件之后,2002年初, 布什在
5、發(fā)表的國情咨文中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武裝。 1980年,土耳其政府宣布取締該黨。1984年,庫爾德工人黨開始在土東南部地區(qū)進行武裝襲擾。 目前,仍有約4500名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分子活躍在伊拉克北部地區(qū),另有約500名武裝分子活躍在土耳其東南部地區(qū)。 2008年2月21日,土耳其軍隊與庫爾德工人黨激戰(zhàn)伊拉克北部地區(qū),雙方矛盾再次上升了一個高度。再往外一些:利比亞,北非狂人卡扎菲。2010年突尼
6、斯動亂。2008年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2014年烏克蘭克里米亞。蘇丹,打了22年內戰(zhàn)。為什么這么亂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淺略的分析一下。,,,,,,阿拉伯海,地中海,紅海,里海,黑海,,亞洲,歐洲,非洲,三洲五海之地,首先是地理位置。中東是聯系兩洋三洲五海的樞紐之地。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是重要的國
7、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交通便利,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中東地區(qū)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要道,也是歐洲經北非到西亞的樞紐和咽喉。,陸 上 絲 綢 之 路,河西走廊,新疆,西亞,歐洲,長安,印度洋,北大西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北大西洋,,,,,,,,,好望角,蘇伊士運河,亞洲與歐洲海上交通的咽喉就在蘇伊士運河。中東地區(qū)控制著四海峽和一運河:即博斯普魯斯海峽、達
8、達尼爾海峽、霍爾木茲海峽與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是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和交通要地。因此,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尼克松在《領導者》一書中曾經寫道:“地球上沒有什么地方能與中東相比,它是傳奇軼事的中心,又是戰(zhàn)略要地。”比利時一位學者曾經說:中近東的一個特點是從亞歷山大大帝到原子時代的各個時候始終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這個地區(qū)曾是馬其頓與波斯爭奪的中心,也是波斯同羅馬和拜占庭競逐的主戰(zhàn)場。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崛起,打敗了羅馬和波斯,建立起幅員遼闊橫
9、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哈里發(fā)國。首都先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后在伊拉克的巴格達,鼎盛時代西到大西洋 直至西班牙 東至印度河流域。為了爭奪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和地中海商路與東方市場,從1090年到 1291年,西歐各國以基督徒為核心先后組織了八次十字軍東征,同阿拉伯帝國的戰(zhàn)爭歷經兩個世紀。公元 1255年蒙古軍隊攻陷巴格達,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被滅。其后不久,突厥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消滅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奧斯曼帝國,領土也覆蓋
10、整個中東,并且深入到中歐、南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斯曼帝國被推翻,除土耳其獨立和利比亞被意大利占有外,整個中東被英法瓜分,特別是英國控制了中東幾乎所有的戰(zhàn)略要沖。波斯灣變成了它的“內湖”。從而確立了英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這里占其二,即埃及文明和巴比倫文明,這里在古代還產生過赫梯文化、亞述文化、腓尼基文化等,以后還有波斯文化。中東又是世界三大宗教———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fā)源地。 自古以來,中東地
11、區(qū)就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匯之地,也是多種民族遷徒的通道和融合交替的場所,因此在中東民族分布十分雜亂,民族關系復雜多變,民族沖突不斷發(fā)生。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現在這一地區(qū)居住著三大主體民族——— 阿拉伯民族、土耳其民族和波斯民族。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有自己的國家,分別是阿拉伯國家、土耳其和伊朗。 土耳其人只有一個國家土耳其,波斯人只有一個國家伊朗。 阿拉伯人有很多國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敘利亞、約旦、也門、阿
12、曼、埃及、卡塔爾、巴林等很多國家。其中阿拉伯人約占一半,分布最廣,阿拉伯人屬于白種人。阿拉伯語和阿拉伯文是他們共同的語言和文字。此外還有著人數眾多的庫爾德民族 (約有二千萬人居住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四國交界處),還有人數較少的猶太族、希臘族、科普特族等。,,中東的民族問題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就是阿以問題、庫爾德問題和塞浦路斯問題。歷史上長期以來的中東問題的核心就是巴勒斯坦問題。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遠祖希伯來人來到巴
13、勒斯坦地區(qū),后因羅馬帝國入侵,猶太人被驅逐出該地區(qū),在此后的1000多年間,該地區(qū)成為阿拉伯人的長期居住地。逃往西歐的猶太人飽受壓迫,19世紀末興起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想在這里建國。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qū)“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以色列建國后,先后通過五次中東戰(zhàn)爭,占領了巴勒斯坦大片領土。此后雙方沖突不斷,多年的戰(zhàn)爭給巴以雙方造成了慘重損失。進入90年代,在各方努力下,
14、巴爾干和平進程加快。但由于積怨太深,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及超級大國插手干預,使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法塔赫控制約旦河西岸),,,庫爾德是西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中東地區(qū)僅次于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庫爾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爾德斯坦。這一地區(qū)原先大部分為奧斯曼帝國所統(tǒng)治。庫爾德人信仰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講庫爾德語。庫爾德文的書寫在伊拉克和伊朗用阿拉伯文字母,在土耳其和敘利亞用拉
15、丁字母。人口組成:由土耳其東南部、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敘利亞東北部及高加索部分地區(qū)構成的一個狹長弧形地帶。然而,他們又是世界上惟一一個人口眾多,卻始終沒有獲得過自決權的民族。庫爾德問題——實際上正是這樣一個“無國家民族”的民族主義問題——西亞庫爾德人要求自治。其以復雜性、尖銳性和國際性特點長期以來一直是中東地區(qū)僅次于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沖突的第二大熱點問題。,,,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東部,是一個面積僅有9251平方公里的島國。它是地中
16、海內第三大島,扼歐、亞、非三洲要沖,戰(zhàn)略地位重要。塞浦路斯現有人口約76.7萬,其中希臘族約占85.2%,土耳其族約占11.6%。 塞浦路斯民族矛盾由來已久。塞島的希、土兩族因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不同,歷史上積怨甚深。希、土兩族分別把希臘和土耳其看作各自的“母國”。1878年,英國占領塞島,并開始長達82年的統(tǒng)治。 1959年2月,
17、英國、希臘、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希、土兩族簽訂《蘇黎世-倫敦協(xié)定》,協(xié)定規(guī)定,希、土、英3國保證塞浦路斯獨立,但塞要允許英國在塞島設置軍事基地,允許希、土兩國在塞島駐軍。 1960年8月,塞浦路斯宣布獨立并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國,希、土兩族組成聯合政府。塞浦路斯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由希族人擔任、副總統(tǒng)由土族人擔任,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均享有否決權,希、土兩族在軍隊中的人數比例為6∶4等。希臘族和土耳其族兩族矛
18、盾引發(fā)沖突。塞浦路斯雖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希、土兩族矛盾并未化解。,,中東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宗教問題占有著很大的比重。中東地區(qū)活躍著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第一,阿以沖突中穆斯林與猶太教徒之間的夙仇被視為中東宗教問題的核心。在以色列和阿拉伯, 兩個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淵源和宗教文化背景,阿拉伯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也是伊斯蘭教的發(fā)源地。以色列人多信仰猶太教,
19、與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不同。這導致阿以沖突宗教化,以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一切沖突都帶有宗教色。雙方圍繞耶路撒冷的沖突不斷,它所具有的高度敏感性與復雜性使之成為阿以矛盾的焦點和中東和平進程難以攻克的堡壘。,,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古城,至少有五千年歷史,是以色列的首都.自三千年前大衛(wèi)王的王國建都于此以來,取名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先后有迦南人、猶太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紀十字
20、軍、土耳其人和英國人占領過這座城市。先后37次被征服,18次被夷為平地 ,但始終得以奇跡般地重建,根本原因就在于這是一座世界公認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認定的圣地。,,哭墻又稱西墻,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圣殿護墻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護墻的僅存遺址,墻體高約19米,長約50米,由約600塊巨石組成。長久以來,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回到這面象征猶太信仰和苦難的墻前低聲祈禱,為緬懷昔日
21、民族光榮和歷史滄桑而悲慟。這里已成為猶太教最著名的圣地,每天都有大批信徒面對西墻感悟教義,緬懷先宗。在西墻祈禱必須男女分開,男左女右,中間有道欄桿隔著。墻邊經常“滿員”,信徒們或站著,或坐著,面壁祈禱。,傳說基督教“救世主”耶穌生于耶路撒冷南郊的小鎮(zhèn)伯利恒,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區(qū)傳播上帝“福音”,后被猶太教當局拘送羅馬總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據說耶穌受難后第三天復活,40天后升天。公元33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倫娜太后巡游耶
22、路撒冷時,下令在耶穌蒙難、安葬和復活之地建造了圣墓教堂,又名復活教堂,耶穌的墳墓和墳墓的進口都在此教堂之內?;浇掏讲环纸膛珊退鶎俳虝?,都把耶路撒冷奉為圣地,圓頂清真寺又稱金頂清真寺、薩赫萊清真寺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區(qū),是伊斯蘭教著名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教的圣地,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東部的伊斯蘭教圣地內。穆斯林稱為高貴圣殿,猶太人和基督徒稱為圣殿山。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標志之一。687年到691年,由第9任哈里發(fā)阿布杜勒·馬里克
23、建造。數百年來,歐洲游客稱之為奧馬爾清真寺。 耶路撒冷長期以來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為了制止三教的爭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聯合國大會決議規(guī)定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1948到1949年,以色列占領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區(qū)。約旦守住東部的老城。在東、西占領區(qū)中間布設磚墻、鐵絲網、地雷,隔絕來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打響,以色列奪取老城,全部占領耶路撒冷,拆除東西界墻,驅逐阿拉伯居民,并于1980年7月宣布
24、耶路撒冷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第二,穆斯林與非穆斯林 兩者的矛盾一是體現在“黎巴嫩問題”上,二是體現在蘇丹穆斯林對基督教徒和萬物有靈論者進行的壓迫和奴役上。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強勢文化的擴張和西方至上主義等思潮的推行,這一矛盾和沖突愈演愈烈。由于宗教、教派關系復雜,加上與以色列的民族矛盾尖銳,使得黎巴嫩一直處于中東風暴的漩渦
25、之中。,第三,伊斯蘭內部不同教派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 兩伊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教徒卻分屬兩大教派:伊朗有95%的居民是什葉派;伊拉克有56%的教徒是什葉派,33%的教徒是遜尼派,但國家政權長期掌握在遜尼派手中。遜尼派和什葉派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的兩大派別。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徒們在繼承權上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遜尼派:主張繼承人應由穆斯林公社根據資歷、威望選舉產生。他們推選哈里發(fā)
26、(政教合一的領袖)是合法的繼承人。目前,全世界伊斯蘭穆斯林90%屬于這一派。他們廣泛分布在西亞、北非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并自稱“正統(tǒng)派”。薩達姆是遜尼派信徒。什葉派:主張世襲原則,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為合法繼承人符合世襲原則。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屬于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最高領袖為伊瑪姆?;裘纺崾鞘踩~派信徒。兩派在對宗教教義的解釋和對政權的態(tài)度上均有不同,什葉派推崇和信奉宗教領袖,而遜尼派更愿意服從政權。這一由宗教及其
27、相關因素引起的沖突,使海灣諸國關系驟然緊張,并由此引發(fā)了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zhàn)爭。,第四就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1)阿爾及利亞原教旨主義組織——伊斯蘭拯救陣線(2)埃及原教旨主義組織——穆斯林兄弟會(3)巴勒斯坦原教旨主義組織——哈馬斯運動(4)阿富汗原教旨主義——塔利班(5)敘利亞及伊拉克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國isis,培訓兒童成為“哈里發(fā)國的新世代”,設立訓練營向15歲或以下兒童灌輸極端伊斯蘭圣戰(zhàn)思想,教導他們以消滅異教徒為
28、人生目標,滿16歲則接受軍訓。“伊斯蘭國”人員數量龐大難以估計。軍事成員的國籍也難以統(tǒng)計.如今有著3,000多名來自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志愿者。中國的一些新疆東突分離分子也來到中東為伊斯蘭國作戰(zhàn),2014年12月有報道指伊斯蘭國的“東突營”有大約300名戰(zhàn)斗人員。另一方面日本、韓國也傳出有青少年志愿軍想加入伊斯蘭國作戰(zhàn)。,isis脫胎于伊拉克基地組織,它前身是基地組織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
29、蘭國”。 2014年6月29日,該組織的領袖巴格達迪自稱為哈里發(fā),將政權更名為“伊斯蘭國”,并宣稱自身對于整個穆斯林世界擁有權威地位。伊斯蘭國根本目標是消除二戰(zhàn)結束后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并在這一地區(qū)創(chuàng)立一個由基地組織運作的政教合一的極端伊斯蘭國家?!耙了固m國”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實現“伊斯蘭化”,要讓被統(tǒng)治的民眾“成為真正服從安拉的穆斯林”。“伊斯蘭國”獨尊伊斯蘭教遜尼派,不僅迫害非穆斯林,也迫害其他宗派的穆斯林,強迫他們改信遜尼派,
30、或向他們征收重稅甚至殺害。,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世界的石油寶庫,石油資源豐富也是中東問題一個不可回避的原因。據統(tǒng)計,中東特別是海灣地區(qū),集中了全球石油儲量的65.4%,達910億噸,其中沙特占25%,伊拉克10.9%,阿聯酋9.5%,科威特9.1%,伊朗8.7%,可謂名副其實的“世界油庫”。此外,天然氣儲量豐富,達到4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的33.4%。,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
31、多的地區(qū),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qū),所產石油絕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中東主要的產油國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從出口石油中賺了很多的錢,成為富裕國家。中東所產石油百分之90以上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地。因為豐富石油資源,中東地區(qū)也成為了大國、強國看重并傾力爭奪之地。,,,中東地區(qū)資源分布圖,,,,,,地緣政治也是中東地區(qū)動亂不止的重要原
32、因。一方面是中東地區(qū)大國因為各種原因相互的較量。另一方面,世界大國為了各自的利益也不斷插手中東地區(qū)事務。近代以來,歐洲列強為了謀求各自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確立自己的霸權,在該地區(qū)瘋狂爭奪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同時利用各民族之間歷史遺留的各種矛盾,人為地樹立起一道道屏障。因此,中東成了一個宗教沖突、民族沖突非常激烈的地區(qū)。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利益包括安全利益、經濟利益以及其他從屬性利益等幾個方面。安全
33、利益方面美國將恐怖主義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尤其是兩者的結合,視為美國面臨的首要威脅。確保美國不再遭受重大恐怖襲擊,特別是遭受核、化學、生物武器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襲擊是美國最根本的安全利益,所有其他對外政策目標都必須服從于這一根本利益。經濟利益方面美國是靠經濟和貿易立國的國家,追求經濟利益一直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最主要目標之一。美國在中東最大的經濟利益就是石油利益,即確保能夠以合理的價格獲得穩(wěn)定、足量的中東石油,以在數量和質量上能
34、夠保障美國經濟當前的需要、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維護其世界范圍內的石油霸權。其他利益方面包括確保地區(qū)局勢特別是友好政權穩(wěn)定、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和推進中東各國“美式民主”改革等,,,,,,俄羅斯在中東地區(qū)的利益也包括三個方面現實利益:俄羅斯在中東的現實利益主要是武器銷售和油氣開采的投資。國家安全利益:防范中東亂局外溢至高加索和中亞,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利益:俄羅斯開始嘗試積極介入中東地區(qū)事務,俄羅斯希望從中東地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東問題的歷史根源
- 人教版歷史選修3《中東問題的由來與發(fā)展》word教案
- 2013課標實驗版選修3《中東問題的由來與發(fā)展》word學案
- 淺析英國的中東外交(1914―1948)
- 淺析英國的中東外交(1914―1948)
- 庫爾德問題與戰(zhàn)后中東格局變遷
- 2009,中東熱點問題的走勢
- 參考譯文中東穩(wěn)定新問題
- 淺析國際投資中東道國維權難的問題——從雪佛龍污染案談起.pdf
- 中東水資源安全問題研究.pdf
- 中蘇關于中東鐵路問題的早期交涉(19171924)
- 歐洲共同體外交合作研究——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歐共體在中東問題上外交合作為例.pdf
- 冷戰(zhàn)后中東民族主義問題研究.pdf
- 中東荒漠化問題的歷史考察.pdf
- 中東學案
- 中東和談中的耶路撒冷問題:癥結與前景.pdf
- 庫爾德問題與戰(zhàn)后中東格局變遷_1985.pdf
- 中東路事件中東北民眾的參與行為研究
- 沙俄在中東鐵路問題上的對華政策探析.pdf
- 到中東賣“婚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