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代唐宋詩之爭中宋詩傍及唐宋瀛耀絡的確立確立宋詩價值,是清代唐宋詩之爭一開始便介入的話題。這與傳統(tǒng)詩學概念關(guān)聯(lián)緊密。對宋詩的審美特征唐宋及 唐宋源流脈絡進行判斷,是唐宋詩之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一個時代的審美特征究竟是否可以進行提煉和概括,袁枚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但是,他在具體的論述中仍然脫不開 用唐詩宋詩進行描述,這些詞顯然不僅僅是“唐代的詩”“宋代的詩”這樣沒有任何指向的中性概念,最終他也承認唐宋之詩 存在雅馴的區(qū)別。(1)可見
2、,唐詩、宋詩存在著可以區(qū)別的特征,是文學史事實;而人們習慣于嘗試用一類詞集中概 括之,比如公認的“唐詩蘊藉,宋詩發(fā)露”,為詩學討論提供便利,甚至以此提高詩學實踐和詩壇糾偏的效率,也是事實。 那么,究竟宋詩的審美特征是什么呢?這些特征是否可以被承認?是否有其源流發(fā)展?究竟以誰為宋詩代表呢?而且一 個人的詩作風格可能具有包容性,典型如蘇軾,那么又是以哪一種審美特征作為宋詩代表呢?作為一個時代詩風的“代表”,顯然出于兩個因素,獨特性和影響
3、力。二者便是葉燮所提出的“力工其實早在南宋便 出現(xiàn)以蘇軾、黃庭堅為宋詩代表的觀點,張戒《歲寒堂詩話》有段著名的評論:“自漢魏以來,詩妙于子建,成于李杜, 而壞于蘇黃。”(2)也就是說,從人們認識到要總結(jié)宋詩、與唐詩立異開始,就是以蘇、黃為代表進行言說的。這在嚴 羽《滄浪詩話》中體現(xiàn)得更明顯:“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埃?)以蘇、黃為代表的宋詩,出 以己意為詩,不存古人。但這個問題顯然沒有那么簡單:既是一個文學史事實
4、,也關(guān)涉到價值的判斷,更是貫通唐、宋 甚至整個詩歌史的關(guān)鍵,宋詩審美特征的確立始終與傳統(tǒng)詩學概念的整合過程相伴。清代唐宋詩之爭中,關(guān)于宋詩代表 的觀點主要有三類:一是陸游、范成大(含蘇軾詩中淺白一路);二是蘇軾、黃庭堅;三是楊萬里。一、宋詩代表在清初詩壇的演變錢謙益棄蘇、黃而另立蘇軾、陸游淺白一路為宋詩代表,首先可以去除蘇、黃詩的不好影響,讓人們從另一個角 度認識唐詩以外的宋詩。他推崇陸游的淺白,是直接針對“唐詩蘊藉,宋詩發(fā)露”的。就
5、是說,明七子認為宋詩發(fā)露不好, 那么就讓發(fā)露的詩真正浮出水面。但是錢謙益的詩學理論建構(gòu)力度不足,他多以詩歌實踐為推廣的手段,在理論上并沒 有完成論述,未能為蘇、陸詩歌的合法性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jù)。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詩學現(xiàn)象在介入之 初的實際狀態(tài)。但錢謙益此舉的影響非常之大。宋琬《嚴武伯詩序》言:“虞山錢牧齋先生以先朝耆宿,操海內(nèi)文章之柄 者四十余年,所著《初學集》海內(nèi)爭傳誦之。暮年稍涉頹唐,又喜引用稗官、釋典諸書,于是后進之
6、好事者摘其纖疵微 瑕,相詈替以為口實?!保?)既然張戒和嚴羽的觀點如此明確,那么為何清人不沿襲他們的思路,直接以蘇、黃為宋詩代表呢?這樣唐宋詩之 爭的問題是不是就變得清晰些,可以得到更快解決?其實,在錢謙益看似與張、嚴不同的主張后面,存著一個相同的認 識基礎。張、嚴詩學認為以蘇、黃為代表的宋詩,是無價值的,這背后指向的詩學觀念是:要評價宋詩價值,就必須與唐 詩對比,而且以與唐詩“似”者為有價值。顯然作為宋人的張戒和嚴羽,他們對宋詩的判斷
7、,是出于“宋詩與唐詩異”的文學 史認知,即現(xiàn)實中的宋詩與唐詩傳統(tǒng)出現(xiàn)了斷層。而后來錢謙益等以蘇, 陸為代表的觀念,是基于蘇、陸對中晚唐的學 習這條線索而來的,出于宋詩與唐詩的延續(xù)來對宋詩價值進行肯定。雖然對宋詩的價值判斷迥異,但都依據(jù)“與唐詩同” 便有價值的思路。也就是說,直到清代前期,人們所持的觀念一直是:“宋詩特征與唐詩異——宋詩無價值”或“宋詩特征 與唐詩同——宋詩有價值”。唐詩的經(jīng)典地位不容動搖,唐詩作為標尺的地位也不容動搖。錢
8、謙益與張、嚴的矛盾,實則 是對文學史的事實判斷不同。而后吳之振等人選《宋詩鈔》,試圖讓世人認清真正的宋詩。康熙十一年,由于編者有意流播,《宋詩鈔》在京 師乃至全國掀起了宋詩風潮,較系統(tǒng)地提出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黜宋詩者曰'腐',此未見宋詩也。宋人之詩,變化 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盡,精神獨存?!埃?)那么,此選旨在選出與唐詩“不似”的有價值的宋詩。與張戒、嚴羽 不同的是,吳之振借此肯定了蘇、黃詩的價值。宋牽即認為
9、吳之振《宋詩鈔》為“宋之真”。(6)從“似唐”到“不似唐”, 宋詩的價值確立前進了一大步。所以,清初介入唐宋詩之爭的人們,不可能在承認張戒、嚴羽的基礎上,直接論述蘇、黃之詩是否有價值。因為 屆時關(guān)于文學價值評價他重視的是黃庭堅良體功夫與渾成之境的達成。這其實是一個由有跡(良體功夫)到無跡(渾成)的思路。漁洋雖然有 “魯直得杜意”,(21) “山谷雖脫胎于杜,顧其天姿之高,筆力之雄,自辟庭戶。宋人作《江西宗派圖》,極尊之,以配 食子美,
10、要亦非山谷意也”(22)之類的評價,但也并沒有對黃庭堅的整體詩學觀念及黃庭堅與杜甫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進行更 深入具體的描述。以討論黃庭堅學杜是否有得來判斷黃詩價值,還關(guān)聯(lián)到杜詩的價值判斷,這也是王士稹沒有完成的工 作。二、清中期詩壇對宋詩價值的發(fā)掘清初人們分析唐詩,是出于對整個唐詩源流發(fā)展的把握,然后得出諸如推崇盛唐的結(jié)論。而介入宋詩,是帶著很 明顯的師法目的,所以對宋詩的分析往往并沒有展現(xiàn)出對一個時代的把握眼光。將宋詩作為一個歷史探索,并注重
11、分開 詩歌史事實與師法策略,是從葉燮開始的。雖然葉燮與王士稹同屬康熙詩壇,但顯然葉燮的思考方式和視野更接近于清 中期詩學家。葉燮對當時清人學習陸、范之風氣,批評更有力??傮w而言,他對宋詩的審美價值定位為“有意為工拙”,是為踵事 增華的頂點。(23)他以梅堯臣、蘇舜欽二人為開宋詩一代之面目者。但“自梅、蘇變盡昆體,獨創(chuàng)生新,必辭盡于言, 言盡于意,發(fā)揮鋪寫,曲折層累以赴之,竭盡乃止。才人伎倆,騰陣六合之內(nèi),縱其所如,無不可者;然含蓄淳泓
12、之意, 亦少衰矣;(24)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十稱:“先生初寓吳時,吳中稱詩者多宗范、陸,究所獵者,范、陸之皮毛, 幾于千手雷同矣。先生著《原詩》內(nèi)外篇四卷,力破其非,吳人士始多詈^之,先生沒,后人轉(zhuǎn)多從其言者。王新城司 寇致書,謂其‘獨立起衰',應非漫許?!?125)正是黃與堅指出的徑術(shù)之易便,即“家務觀而戶致能”的現(xiàn)象。“推崇宋詩者, 竊陸游、范成大與元之元好問諸人婉秀便麗之句,以為秘本?!埃?6)不是說這幾個人不能推崇
13、,而是說“婉秀便麗”不是 宋詩的代表特征。這里批評的應該包括汪碗,其時吳中人多追隨汪碗,詩學范、陸?!瓣懹渭烟幑潭?,而率意無味者更 倍”,這些“率意無味”,便表現(xiàn)為“婉秀便麗”,示人以徑術(shù)。而比范、陸更俚俗的楊萬里與周必大,貝『‘幾無一首一句可采”。 (27)所以,葉燮是以蘇軾的“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而適如其意之所欲 出”(28〕為宋詩代表的,堅持的是“變”的思路。但他并沒有直接主張學習宋詩,
14、當然也沒有直接主張學習唐詩,而是將 學習的內(nèi)容歸結(jié)為“古人之神理”。這個“古人”,自然包含唐人,也包含宋人,以及唐宋以外之有神理之人。葉燮弟子沈德潛也對當時桃唐祖宋者進行了批評:前此四五十年,言詩者俱稱范、陸,所謂視唐祖宋者“有對仗無 意趣,有飄逸無蘊蓄”,(29)當時無論是主張學唐還是學宋,實則都丟失了唐詩講究“意趣”和“蘊蓄”的傳統(tǒng)。“學宋人者, 并無宋人學問,而但求工對偶之間,曲摹里巷之語”,即當時人所學的,都非真宋詩,所以要“
15、擴清俗諦,以求大方,斯 真宋詩出矣,(30)沈德潛舉出戴復古的《世事》和《春日懷家》二首,定為真宋詩。他一直強調(diào)氣骨渾融,把江西 詩派作為一個整體看待,認為黃庭堅太生,陳師道太直,都是學杜而未喝其炙者,然“神理未泱,風骨獨存”。(31) “太 生”“太直”,就是不圓融,熔鑄的功夫未到。他認為陸游“八句中上下時不承接,應是先得佳句,續(xù)成首尾。故神完氣厚之 作,十不得其二三、(32)說明其主張神完氣厚,反對佳句的碎片化,那會破壞氣骨的
16、渾融?!端谓鹑以娺x》中就 選入了陸游的佳句,而不是含佳句的整首詩歌,正是因為這些詩歌不能神完氣厚,說明他只承認這些“佳句”的價值。至 于南宋楊萬里等,沈德潛認為其因“不善變”,而流為諧俗、纖小、狹隘。(33)沈德潛認為,“發(fā)露”的宋詩是為唐詩之下流,(34)所以,從審美趣味上來說,他并不喜歡宋詩;但是按照其“清 和廣大者為正,志微噫殺者為變”(35)的正變觀,也不可能僅以“發(fā)露”就對宋詩大加鞭笞。《宋金三家詩選》選錄的蘇 軾、陸游、
17、元好問詩,大部分具備“發(fā)露”特征。“發(fā)露”是宋詩的整體特征,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他堅持的是變而不失的 “正二即宗旨、襟抱等,這正是傳承自杜甫的,可以用蘊藉,也可以用發(fā)露將宗旨托出。他明確否定的是“囑殺”的詩歌, 因為“噫殺”實有違詩教。也就是說,在“發(fā)露”這一特征中,沈德潛可以接受不至于“喔殺”的意盡表述。這是他晚年對宋詩 的寬容態(tài)度。依照沈氏作選本的初衷,即還宋詩真實面貌,以蘇軾、陸游為代表,就是宋詩的真實狀況;宋詩的源流, 即與杜甫
18、的聯(lián)系。沈德潛的宋詩觀,是一個站在唐詩立場上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論宋元詩,不必過于求全也。”(36)但可惜他并沒有 像拈出“真唐詩”一樣,順勢梳理出“真宋詩”。他認為“非必如嘉、隆以后,言詩家尊唐黜宋,概以宋以后詩為不足存而棄 之也。誠以宋以后詩,門戶不一,求其精神面目可嗣唐正軌者,不二三家。即得二三家矣,篇什浩博,擇焉不精,無以 存之,不如聽其詩之自存。是則存之恭重而選之難也:(37)只是《宋金三家詩選》作于晚年,蘇詩未及批點,且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清代唐宋詩之爭中宋詩代表及唐宋源流脈絡的確立
- 清代晚期唐宋詩之爭流變史
- 從唐宋詩之爭看宋詩的特征及意義.pdf
- 唐宋詩比較
- 清代文學批評史唐宋詩之爭個案研究.pdf
- 唐宋詩詞大綱
- 唐宋女冠與唐宋詩詞
- 《唐宋詩舉要》研究.pdf
- 唐宋詩詞300首
- 唐宋詩詞中典故英譯研究
- 唐宋詩詞中養(yǎng)生作品研究
- 唐宋詩詞試題庫
- 唐宋女冠與唐宋詩詞_23711.pdf
- 從唐宋詩詞窺探唐宋時期文人的色彩觀
- 袁枚與唐宋詩關(guān)系研究.pdf
- 論唐宋詩歌中的圍棋活動.pdf
- 《唐宋詩詞名篇欣賞》考試大綱16
- 唐宋詩詞中典故英譯研究_34214.pdf
- 唐宋詩詞中養(yǎng)生作品研究_6308.pdf
- mooc唐宋詩詞人文解讀部分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