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菲化案及其對菲律賓華文教育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菲律賓的華文教育以1976年的華僑學校全面菲化為分水嶺,可以分為之前的華僑教育(華僑學校)和之后的華文教育(華文學校)兩個時期。本文所指的華文教育包含之前的華僑教育,主要指在菲律賓華文學校開展的以中華民族語言文化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民族文化教育。 菲律賓華僑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期。美國統(tǒng)治菲律賓(1898)之后實行開明的統(tǒng)治政策,1899年在中國首任駐菲總領事陳綱的倡儀和華商的積極響應下,菲律賓第一所華?!嗡稳A僑中西學

2、堂(現中西學院)成立,自此拉開了菲律賓華文教育百年發(fā)展的序幕。興辦華文教育的最直接的原因即通過傳播中華文化,防止下一代因被西化而忘本。自中西學堂成立后,菲律賓華僑教育大致經歷了草創(chuàng)及自由舉辦(1899年—1946年)、合法發(fā)展及興盛(1946年—1955年)、督察及全面菲化(1956年—1976年)三個時期。菲化前菲律賓華文教育具有存在依據合法、教育體系完備、采用雙重課程和雙重學制、中國政府管理有力等四個特點。 菲律賓獨立后,政

3、府開始實行種族主義政策,并由經濟領域開始立法通過了一系列的菲化案,華校的菲化命運也未能幸免。由1955年7月“共產黨滲透華僑學校事件”開始,華校即被卷入菲化的漩流中,華文教育菲化的脈絡清晰可見:1956年1月,臺灣當局與菲律賓政府簽署了“中菲督查華校備忘錄”,規(guī)定所有華校均須接受菲律賓教育部的全面督查;1956年,菲政府公布的教育部私立學校教育局“第三號法令”正式拉開了菲律賓華僑學校菲化的序幕;1960年后菲眾議院不斷提出教育菲化問題,

4、教育當局亦加緊對僑校的督察;1962年菲律賓教育當局頒令各華校,規(guī)定英文作為主科,一律安排在上午上課,漢文則只能在下午上課;1963年菲政府下令維持僑?,F狀,限制不得增校、增班及增設新的課程;1967年菲政府宣布停止成立新的華僑學校,為全面菲化鋪平了道路;1973年1月,菲國會通過新憲法,對外僑學校菲化做出規(guī)定;1973年馬科斯總統(tǒng)頒布了第176號法令,作為上訴法律條文的實施細則;1976年僑校菲化時,又對華校構成及中文課性質、課程設置

5、、教材、師資等均做出了明確的限定;1975年270號集體菲化案實施,百分之九十的中國籍華人變成了菲律賓人,憲法所規(guī)定的華校菲化也自然生效。 教育菲化案作為文化層面的菲化案,是系列菲化案中實施最遲,但卻是實施得最為徹底的。與經濟菲化排斥、限制華僑的目的不同,教育菲化萌芽于較早提出的關閉僑校的主張,但正式實施卻是在菲政府開始實行民族同化政策后才得以順利進行的。50年代的“中菲督查華校備忘錄”和第3號通令從本質上看,是透過強調雙重課程

6、制度提高僑校菲、英文課程標準,降低中文課程地位,為全面菲化拉響前奏,菲律賓政府更意欲通過菲化教育逐步淡化中華文化對華人的影響而達到思想方式上同化華人的目的。教育菲化案的實施,對華文教育在教育教學體制、社會地位、培養(yǎng)目標、華文師資等方面均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與影響。此后二、三十年的時間里,華文教育江河日,教育菲化案則難咎其職地被認定為是華文教育日趨式微的“罪魁禍首”。但不可否認,教育菲化案使菲律賓僑校轉型為“擁有增沒華文作為一門外語的菲律賓學

7、?!倍{入了菲律賓國民教育體系,華校也獲得了“一天教授兩個小時華語”的法律保障。 事實上,菲化前后20多年時間里,華文教育的功能就不斷地受到嚴重質疑:華文教育既無法一如華社所期待的,為保存、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發(fā)揮重大的作用,也無法阻止華裔自然菲化的進程??v觀菲化前后20年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脈絡,筆者認為華文教育日趨式微是菲華族群融合日趨的必然結果,教育菲化案的實施只不過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在菲化案實施前20年的時間里,華文教育

8、在“蓬勃發(fā)展”的外衣下,因沒有考慮到融合因素而造成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脫離社會現實的狀況已初露端倪,即使沒有教育菲化,華文教育日趨式微的結局也是必然產生的。菲化后華文教育因性質地位不明(有國民教育之名而無國民教育之實,夾縫中求生存)、教育目標(培養(yǎng)有中華文化氣質的菲律賓公民)不清,導致在華人獲得政治身份認同也即菲化開始之時,華校未能根據社會實際進行過渡和轉軌,華文教育在“名不正而言不順”中白白貽誤了二十年寶貴的時光,這正是菲化后華文教育

9、江河日下的最大原因。菲化后二十年直至華教改革轟轟烈烈進行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華文教育在體制、觀念、管理、教材、師資、教學方法等方面依然瓶頸凸顯。在菲化前后約四十年時間里,不少學者對華人華裔文化及語言背景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菲華融合勢不可擋,華文教育的社會功能即推動和促進族群融合;融合與中華文化認同并無矛盾,華文教育應致力于培養(yǎng)菲律賓華族的中華文化特征,這種文化特征正是華菲融合——中華文化與菲律賓本土文化相融合的

10、產物。 進入新世紀以來,華文教育的功能已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1、隨著華裔新生代人口的增多,華文教育肩負的傳承優(yōu)秀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責任與任務加重;2、隨著華校面向全社會大眾的開放辦學,華校已成為促進菲華族群融合最重要、最有效的載體之一,華文教育促進菲華族群融合的功能將進一步加強;3、在全球范圍內已經興起的“漢語熱”的潮流持續(xù)發(fā)展的新時期,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全面啟動,漢語的經濟價值和經濟功能將進一步提升,必然促進華文教育

11、經濟功能的發(fā)展。菲律賓的華文教育必須突破長期形成的“華社—華教”的思維定勢,以“共享中華優(yōu)秀語言文化,促進族群融合”為指導,力爭真正納入菲律賓的國民教育體系。在堅持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華語文的文化功能和經濟實用功能,把教育重點逐步轉移到為菲律賓開發(fā)人力資源、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上。我們可以展望,菲律賓華文教育以促進菲華融合為前提,致力于培養(yǎng)現代華族的文化特征,同時兼顧華文的經濟價值,其必將迎來全新的發(fā)展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