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生長性狀主效QTL育種潛力評估及其在染色體上的定位.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鯉(Cyprinus carpio L.)是世界主要水產養(yǎng)殖種之一,全球年產量約370萬噸(FAO,2011)。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鯉養(yǎng)殖國和消費國,以年產量27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2011)。同時,鯉也是選育出品種最多的養(yǎng)殖魚類,并且在體型、體色、鱗被等表型性狀上具有廣泛的多樣性,為開展遺傳基礎及遺傳育種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驗材料。
  鯉是開展分子育種研究較早的魚類,在基于遺傳背景的分子育種技術日臻成熟的情況下,性狀相關

2、標記的篩選及QTL定位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鑒定了包括體重、體長、體高、體厚等生長性狀,乳酸脫氫酶、過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堿性磷酸酶等理化性狀,肌纖維密度、脂肪酸含量等肉質性狀以及飼料轉化率等的QTL上千個。對這些QTL進行遺傳潛力評估,發(fā)掘家系間、品種間共享QTL,探討指導分子育種的策略是QTL應用于育種實踐的前提。
  本研究以鏡鯉一個全同胞家系為主線,鑒定了12個生長性狀的QTL,將這些QTL標記在5個家系中進行驗證

3、并發(fā)掘共享QTL標記,進而將鏡鯉中的QTL標記應用于建鯉群體,發(fā)掘2個主養(yǎng)鯉品種共享QTL標記,通過分析大量QTL標記在育種群體中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提出了有效富集鯉優(yōu)勢基因型的策略。最后,用FISH技術將部分QTL區(qū)間及連鎖群定位在染色體上。主要結果如下:
 ?。?)在含68個子代的鏡鯉全同胞家系(RR)中,分析了164個BAC末端序列(BAC end sequence, BES)來源的微衛(wèi)星標記與體重(BW)、全長(FL)、體

4、長(SL)、體高(BH)、體厚(BT)、頭長(HL)、吻長(WL)、眼徑(ED)、眼間距(EC)、尾柄長(TL)、尾柄高(TH)和尾鰭長(CL)12個生長性狀的相關性。164個微衛(wèi)星標記共檢測到401個等位基因,組成456種基因型。利用GLM模型對每個標記與對應的性狀做回歸分析,Permutation10000次檢驗結果顯示:40個微衛(wèi)星標記至少與1個性狀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其中8個標記(CA905、CA1175、CA134

5、0、CA1526、CA1737、CA2117、CA2225和CA2334)與4個以上的性狀均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用SPSS19.0的Duncan’s多重比較找到了每個標記具有顯著性狀優(yōu)勢的基因型。
 ?。?)將這164個BES來源的微衛(wèi)星標記整合到已有的鯉遺傳圖譜上,重新構建的鯉遺傳連鎖圖譜有535個標記(249個微衛(wèi)星標記和286個SNP標記),分布于50個連鎖群,圖譜總長度為2244.655 cM,標記間平均間隔為

6、4.628 cM。對12個生長性狀進行QTL分析,共檢測到65個QTL區(qū)間,分布于18個連鎖群上,可解釋表型變異率為9.9%~60.7%,其中體重(qBW1-2)、體長(qSL8)、體高(qBH1-2)和尾柄高(qTH1-2)4個性狀各有1個QTL達到了基因組水平的顯著性。進一步評估位于QTL側翼和峰值的46個微衛(wèi)星標記與體重、體長、體高和體厚4個主要生長性狀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其中17個標記與至少1個性狀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表現(xiàn)

7、出緊密連鎖,并獲得了17個標記的性狀優(yōu)勢基因型。
 ?。?)用另外5個家系(AA、BB、CC、DD和EE)對17個主要生長性狀的QTL標記進行驗證,并挖掘家系間共享的QTL標記,進而評估多個QTL標記優(yōu)勢基因型的富集和聚合效應。結果顯示17個QTL標記在至少1個驗證家系中表現(xiàn)出與性狀的顯著相關性,其中HLJ365在4個家系中與性狀顯著相關,5個標記(CA2117、HLJ401、HLJ668、HLJ404和HLJ322)在3個家系中

8、與性狀顯著相關;5個標記(CA2117、HLJ1113、HLJ057、HLJ404和HLJE253)的優(yōu)勢基因型在6個家系中表現(xiàn)出一致性,表明其遺傳穩(wěn)定性較好。進一步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17個QTL標記的優(yōu)勢基因型在最大組(體重)個體的平均富集比例為62.94%,而最小組僅為21.76%,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最大組個體聚合了7~14個QTL標記的優(yōu)勢基因型,而最小組僅為0~8個,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可以通過幾個QTL優(yōu)勢基因型的富集和聚合提高目標

9、性狀的表型值。
 ?。?)用DD鏡鯉全同胞家系定位了體重、體長、體高和體厚的QTL區(qū)間,從其89個峰值標記和側翼標記中鑒定了54個QTL標記,評估不同基因型對性狀的貢獻,共發(fā)掘了83個具有優(yōu)勢的基因型;進而用這54個QTL標記及在RR家系中發(fā)掘的17個QTL標記分析了一個建鯉的群體,結果28個QTL標記為鏡鯉與建鯉共享,23個標記在2個品種與同一個性狀具有顯著相關性,從中發(fā)掘了建鯉性狀具有優(yōu)勢的基因型37個,可用于指導建鯉的選育。

10、
 ?。?)用累計45個QTL標記和63個非QTL標記分析了連續(xù)三代鏡鯉選育群體的遺傳結構,F(xiàn)0用QTL標記統(tǒng)計的平均觀測雜合度(Ho)較非 QTL標記降低了5%;F1用QTL標記計算的有效等位基因數(shù)(Ne)降低了0.42,期望雜合度(He)和多態(tài)信息含量(PIC)分別降低了5%,而F2用QTL標記統(tǒng)計的5項遺傳參數(shù)均小于非QTL標記的統(tǒng)計結果,說明以生長為目標的人工選擇對QTL標記的影響要大于非QTL標記。進而根據(jù)QTL標記在單

11、家系和育種群體中的基因型頻率及在育種中使用的難易程度,提出了有效富集鯉優(yōu)勢基因型的策略,為QTL在分子育種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6)以含有目標標記的BAC克隆作為探針,用FISH技術將18S rDNA和位于13個連鎖群(8個連鎖群具有QTL區(qū)間)的16個標記成功定位在染色體上,結果18S rDNA被定位在1對亞中部著絲粒染色體(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SM)的短臂;16個標記中9個標記僅觀察到1個

12、陽性信號;7個標記檢測到2個陽性信號,結合染色體形態(tài)判斷,CA2218-K02、CA2117-B08、CA1850-P24、CA1623-K17、CA1842-H15和CA2278-L18分別被定位在1對同源染色體上,而CA1757-A12的2個陽性信號分別位于1條端著絲粒染色體(telocentric chromosome, T)的端部和近著絲粒部位,由于兩者形態(tài)形似,是否是一對同源染色體無法準確判斷。LG11、LG12和LG15分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