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下的大學教師權益維護探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下的大學教師權益維護探析</p><p>  摘 要: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權益維護是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大學內(nèi)部治理結構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斷發(fā)展,高校教師的權益維護問題凸顯。將

2、在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背景下分析我國大學教師權益維護現(xiàn)狀,探究維護教師權益的有效對策。 </p><p>  關鍵詞:現(xiàn)代大學制度;教師權益維護;現(xiàn)狀;對策 </p><p>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60-02 </p><p><b>  一、概念厘定 </b></p>

3、;<p><b>  1.現(xiàn)代大學制度 </b></p><p>  現(xiàn)代大學制度就是在國家的宏觀調(diào)控政策指導下,大學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科學管理。現(xiàn)代大學制度涉及規(guī)范和理順大學與政府、大學與社會的關系,涉及大學內(nèi)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改革。其構架包括宏觀層面即學校與外部的關系,如政府宏觀管理、市場適度調(diào)節(jié)、社會廣泛參與、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以及微觀層面即學校內(nèi)部事宜,如黨委

4、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現(xiàn)代大學制度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戰(zhàn)略重點轉移、建設教育強國、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然選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并進行現(xiàn)代大學制度改革試點。標志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的《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指出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設現(xiàn)代大學制度,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p><

5、p><b>  2.教師權益維護 </b></p><p>  權益指公民受法律保護的權力和利益,是權力和利益的簡稱。教師權益是指教師能夠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他人相應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為的許可和保障,并為法律所確認、設定和保護。教師權益包括物質(zhì)層面的權益和精神層面的權益。由于教師身份的特殊性,即公民和教師雙重身份,教師權益又可分作為公民的一般和作為教師的特殊職業(yè)權益。 <

6、;/p><p>  維護指使免于遭受破壞,維持。權益維護更側重于權益相關者的主體意識,保護比較中立,而維護更傾向于協(xié)商,更加體現(xiàn)一種民主協(xié)商,民主管理思想。教師權益維護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下的民主管理要求。 </p><p>  二、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下的大學教師權益維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p><p>  1.教師法律地位界定不明,教師與學校法律關系形式化 <

7、;/p><p>  我國陸續(xù)出臺的相關法律條文并未明確教師的法律地位,致使在學術界和司法界關于教師是“專業(yè)人員”、“勞動者”抑或是“國家工作人員”的爭論從未停止。法律地位不明確直接導致法律適用問題以及教師維權受阻,一旦教師權益受到侵害,由于教師自身法律地位的不明確,無法參照相關法律條文進行法律救濟,教師維權之路必然受阻。此外,聘任制條件下,教師與高校隸屬于聘任契約關系,這一法律關系強調(diào)教師和高校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對等原

8、則和平等互利原則,是以雙方共同意愿為前提的,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然而,目前,高校針對師關系處理仍以行政手段為主,教師在聘任過程中處于被動,自身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 </p><p>  2.教師聘任制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違背了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的初衷 </p><p>  教師聘任制是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強教育管理民主法治化。推行教師聘任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9、更好地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然而,縱覽我國教師聘任制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建立在高校與教師在平等自愿基礎上的這一制度的實踐過程中,在高校教師與高校的聘用關系方面,教師仍舊居于弱勢,教師雖然只是實現(xiàn)了其法律地位在形式上與高校是平等性,而實際上卻并不是平等的,權益受到侵犯現(xiàn)象屢見不鮮,完全違背了聘任制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的良好初衷。此外,由于目前教師聘任制度缺乏具體實施程序規(guī)范,致使聘任制在實踐中可操作性弱,呈現(xiàn)一種無序狀態(tài),平等自由的聘用關系難以形成

10、,教師合法權益必然受到侵犯。 </p><p>  3.工會和教代會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權益代表人的作用 </p><p>  工會最大的職能是代表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教代會是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制度,是教職工參與依法治校和學校民主管理、進行民主監(jiān)督的基本組織形式。就目前絕大多數(shù)學校而言,教職工代表大會及工會等機構,與其說是發(fā)揮了代表教師合法權益,參與民主管理的職能,不如

11、說主要是起著輿論宣傳至多是溝通的作用,對簽訂聘任合同的教師而言,其作用只是輔助性的,主要是指導、幫助或咨詢。在維護權益方面,更多的是提出意見,而不是作為一方關系主體來發(fā)揮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工會或教代會更多的是作為學校行政部門的“附屬機構”,而不是代表教師合法權益、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這也是導致教師合法權益得不到切實保護的原因之一。 </p><p>  4.教師權益的法律救濟渠道單一且不通暢 <

12、/p><p>  目前,非訴訟的救濟方式是教師法律救濟的主要途徑。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確立了教師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是非訴訟救濟方式的具體體現(xiàn)。然而,有研究顯示教師申訴制度在實踐中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實施,教師申訴的受理機構設置不合理。此外,訴訟這一法律救濟在教師使用時會受到一定的制約,相關教育法律條文規(guī)定教師通過訴訟這一法律救濟途徑必須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例如行政訴訟的前提是教師申請了申訴或信訪,民事訴訟的前提

13、是申請了人事仲裁。這一制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維權之路。 </p><p>  5.教師自身維權意識薄弱 </p><p>  大部分高校教師由于學術和教學壓力以及行政壓力,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意維權。可見,在自我權益保障方面,教師維權意識淡薄,且教師自我保護能力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自身對《教師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關自身合法權益的闡釋理解不明確,加之對于

14、法律救濟方式、申訴流程、訴訟受理機構等的陌生,教師維權意識被削弱。   三、維護大學教師權益的對策分析 </p><p>  1.在立法層面上,明確教師法律地位以及教師與高校的法律關系,完善教師維護相關法律和法律程序,切實保證相關立法的可操作性 </p><p>  教師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是教師權益維護的主要障礙。法律制度建設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維權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明確教師法律地位,才能保

15、障教師在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準確地尋求相應法律法規(guī)以維護自己的權益。明確聘任制下教師法律地位及教師與高校的法律關系即聘任契約關系勢在必行。在法律制度建設方面,要改變教師權益維護的現(xiàn)狀,教育行政部門應在教育法律相關原則性規(guī)范的基礎上,制定實施教師法律實施程序的具體細則和配套的規(guī)章文件,以指導和規(guī)范學校教師權益維護的法律程序,切實維護聘任制下教師的合法權益。 </p><p>  2.在行政層面上,完善教師申訴制度,

16、建立和健全教育仲裁制度、行政復議制度和聽證制度,拓寬教師權益救濟渠道 </p><p>  目前高校教師權力救濟的主要途徑是教師申訴制度。完善教師申訴制度,使教師權利的校內(nèi)申訴渠道法治化、正規(guī)化,可以為權利受到損害的教師提供及時的校內(nèi)解決訴求的渠道。仲裁具有專業(yè)性強和針對性強的優(yōu)勢,高校教師權益問題恰是具有專業(yè)性和特殊性的利益糾紛,教育仲裁制度的引入拓寬了教師權益法律救濟的渠道。教育行政復議是一種監(jiān)督和糾錯機制,

17、將行政復議主體延伸至高校,體現(xiàn)了高校與教師之間民主和諧的關系,也是高校內(nèi)部治理民主化的重要體現(xiàn)。聽證制度的引入加強教師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維護教師權益的重要途徑。 </p><p>  3.在組織層面上,要真正發(fā)揮作為教師權益代表的工會和教代會的作用,建立監(jiān)督機制,成立專業(yè)的教師權益維護組織或協(xié)會 </p><p>  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教代會是工會發(fā)揮維權作用的主

18、要載體。作為教師權益的代表,工會和教代會更新觀念,把主要工作集中到維護教職工權益上來,增強維權力度,更好地發(fā)揮教代會參政議政、民主對話、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作用。此外,眾所周知,美國大學在教師權益維護方面為各國樹立了榜樣。以全國教育協(xié)會和美國教師聯(lián)盟為代表的教師組織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合法制度下的策略或手段來為組織成員謀求應有的福利、薪資,使教師的工作有保障,已達到維護教師權益的目的。美國大學教師組織以集體談判為手段,采用民主方式加強大學教師

19、自身的組織意識,在保障大學教師權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fā)揮了教師組織的影響。因此,在我國成立非政府性的兼具專業(yè)及工會取向的教師權益維護組織或協(xié)會勢在必行。 </p><p>  4.在管理層面,完善高校內(nèi)部治理和運作機制,構建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高校內(nèi)部治理結構,充分尊重和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p><p>  大學內(nèi)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改革是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高校內(nèi)部

20、管理結構和運行機制,通過工會的宣傳提升教師在學校重大決策和規(guī)章制度中的知情權,通過教代會提升教師對學校管理和重大決策的話語權和參與權,借以實現(xiàn)驕傲是與學校之間平等互利的聘任契約關系。在聘任制制度下,要不斷完善重視教師招聘、續(xù)聘、解聘和辭聘的正當程序建設。在教師日常管理方面,應加強教師考核、職稱評定、教學科研管理等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堅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尊重和維護教師在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法律救濟的權利。高校內(nèi)部治理結構應平衡行政管理同

21、教師學術自由的關系,減少行政權力對學術權力的不當干預。要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實施依法治校,充分保障教師合法權益。 </p><p>  5.在權益主體層面,教師應提高維權意識和自我維護意識,增強自我維護能力 </p><p>  教師是權益維護的重要主體,教師權益維護能否順利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主體的自我權益維護意識和維權能力。教師自我權益維護是以教師自我為主體,側重主體自身作用

22、的維護形式。教師自我權益維護的實質(zhì)旨在發(fā)揮教師這一權益維護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的作用,主要途徑是通過對有關教育政策法規(guī)及相關理論的熟悉和掌握,形成法律意識,養(yǎng)成一定的教育法規(guī)實踐操作能力,以達到熟練準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目的。在增強教師法律維權意識方面,可以發(fā)揮工會的宣傳和組織職能,定期組織教師法律維權講座和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法律維權意識。 </p><p><b>  參考文獻: &l

23、t;/b></p><p>  [1]金勁彪,劉斌.我國高校教師權益保護研究述評[J].高教研究,2010(3). </p><p>  [2]劉軍.《教師法》對教師權益的保護及其存在的問題[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6). </p><p>  [3]陳夢遷.教師權益保障體系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6(1). </p><p

24、>  [4]譚久生.高校教師權利救濟制度及其完善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9(2). </p><p>  [5]湛中樂.論我國高等學校教師申訴制度的完善[Z].中國教育法制評論,2008. </p><p>  [6]楊建順.明確法律定位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和救濟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03(17). </p><p>  [7]馮愛玲,趙鳳琴,余立.

25、論重構多元高效的高校教師權益保障機制[J].黑龍江高教: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2). </p><p>  [8]陳爽.聘任制條件下高校教師權益保護的對策―――以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為背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 </p><p>  [9]楊天平.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問題與思考[J].現(xiàn)代大學制度,2010(2).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